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祕卻說透了本質

《易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瑰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庫,這並非一句空話。因為《易經》不僅在我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們的現在乃至未來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對古代文化的正確認知,文化自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先哲的基礎上,我們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的論述將從一個簡單的對天空顏色的認知開始,讓我們初步理解一下我國古代先民的智慧,期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我們每個人的思路和眼界更加開闊。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天是什麼顏色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通常會不假思索的說是藍色。因為,在我們現在人大多數的第一印象中,正常晴朗的天空是藍色的。但是稍做思考後,倘若你想到人類在太空拍到的黑漆漆天空,第二步會得出一個答案,天的本質應該是黑色的。

讓我們很多現代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上古時代起,我國的先民,就已經確認天空是玄色。

現在人們認為的藍色天空,不過是我們被視覺誤導所產生的一個美麗誤會

我國古代,從未認可天是藍色:因為眼見未必為實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孔子就曾在千年前說過:目猶不可信。

“目猶不可信”的故事大概是這樣:孔子他們餓了好多天,後來顏回終於討來些吃的,但是在顏回做飯的時候,孔子竟發現顏回在偷吃。還好這是孔子,他拐了個彎問顏回,顏回說,屋頂上面掉了灰到鍋裡,所以我抓出來吃掉了。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也許為了讓人們深刻的記住這個道理,這個寓言故事的主角是孔子和顏回。當然,我更相信,這是發生在孔子身上的真實歷史。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雖然講究“眼見為實”,但那是與“耳聽為虛”相比較而言。

也就是說,如果同樣一件事,相對耳朵聽到的來說,眼睛見到的更靠譜。但是,眼睛見到的也未必可信。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幾乎每個結論的產生,都是有條件的。

因此,在我國古代,從來沒有認可過天是藍色,也就不奇怪了。

我國古代,從未認可天是藍色:藍色源自藍草的顏色

藍天,無疑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尤其在常常出現陰霾的日子裡,想到藍天白雲,就讓人覺得非常美好。今天的人們,常常把天空誤認為藍色,很大程度上正是來源於這個詞:天藍色。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天藍色這個詞彙,從詞源上看應該屬於外來語,並非古代流傳下來的。在我國漢語詞彙中,最早並沒有天藍色這個詞彙。天藍色的詞彙源頭,現在能查到的是來自法語或者波斯語,而在這些國家,這種藍顏色其實最早也不過是在描述大海的顏色。

從詞源上看,我國古代的藍色則是源自一種草(藍草)的顏色,跟天空並沒有什麼關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成語也和天空沒有任何關係。

這個成語不過是說,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卻顏色比藍草更深。我們從“藍”字的草字頭就能看出來。

我國古代認為天是玄色:神奇、卻直接說透了本質

  • 天的顏色是玄色,可以追溯到上古文化

現在熟悉傳統文化,喜歡寫毛筆字臨帖《千字文》的人,可能會直接說,天是黑色的。分析其原因在於,《千字文》第一句就明明白白寫著:“天地玄黃”。天地玄黃的本意是: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千字文》,雖然是由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周興嗣(公元469-公元537)編纂,但“天地玄黃”這四個字,卻並非他的發明,而是引用了《周易•坤•文言》的“天玄而地黃”。也就是說,關於天是黑色的記載,也許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上古時期的文化

  • 天是玄色

易經文言:天玄而地黃。

康熙字典:黑而有赤色者為纁,有黃色者為玄。

《千字文》,是古代蒙童書籍。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古代大多認真聽課的孩子,都會知道,天是玄色,也就是黑中帶赤的顏色,或者黑中帶點黃的顏色。由此,也能看出“玄”的引申義為:高遠、不可捉摸、高深莫測。

雖然,對“玄”的顏色表述,在各種文獻中可能稍有差異。但我們仍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我國古代的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文字記載中的天空一直以來是黑色夾雜點其他顏色的,但是可以確認天肯定不是藍色。

當然,古人也有形容晴朗天空的藍色,不過那個顏色稱之為蒼天。而當古人形容天空的藍色盛大、蔚為大觀時,將這種顏色又稱之為“蔚藍”。

古人確認天空是黑色:源自樸素的“形而上”古代哲學

有人可能猜測,古人會不會因為晚上的夜空是黑色,而得出天為黑色的結論。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在晴朗的夜晚,無論天空有星星或者有月亮,也同樣是璀璨的藍色。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得知天空是黑色的呢?我想我們可以從莊子的《逍遙遊》中,一窺端倪。

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在這幾句話中,首先提出了兩個問題:天的蒼蒼之色,是真正的天的顏色嗎?天是那麼的高遠、又無限大嗎?然後,又給出了一個視角,那是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鵬”的視角,從九萬里的天上往下看。

易經:天地玄黃。古人如何確認天空是黑色?神秘卻說透了本質

莊子說:從那個角度往下看,亦若是則已矣。如果還是這個顏色,那肯定就不對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的視角是多角度的,能夠從更多視角進行無法想象的觀察過程。這個答案,按現在的話說,玄而又玄。而這無法想象的過程,就是我國樸素的“形而上”的“道”的古代哲學。

總結

我們從簡單的一個古代對天的顏色的認識,能夠學到很多文化智慧。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會說眼見為實,同時也會說眼見未必為實,這兩個說法都是對的,原因在於立場不同,成立的條件不同。我國古代智慧,大多是直接點透本質的。而我國傳統文化中“道”的思想,雖然無法想象,卻蘊含樸素的真理。

綜上,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確實博大精深,蘊含了人們的聰明才智,大智慧。值得我們當代人深入探究、學習。我國古代歷經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哪怕一個字,倘若理解透徹,對我們都是莫大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