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盟。“阿拉善”系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公里,全盟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

阿拉善盟共轄3個旗,另設4個自治區級開發區,盟行政公署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總人口25萬人,在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少。阿拉善盟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28個民族。

阿拉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西漢名將霍去病入居延收復河西。元代設亦集乃路總管府。康熙年間,衛拉特和碩特部從新疆天山遷徙到阿拉善草原,土爾扈特部從伏爾加河萬里東歸到額濟納河流域。清代設阿拉善和碩特旗和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兩個特別旗。1949年阿拉善和碩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和平解放。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

“蒼天般的阿拉善”遼闊而神奇。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坐落於此。20世紀中國四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的曼德拉山岩畫和賀蘭山岩畫古樸典雅。漠西衛拉特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三大部文化在此融合發展,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駱駝文化、航天文化、賞石文化交相輝映

阿拉善盟共轄3個旗,分別是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阿拉善盟另設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範區、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4個自治區級開發區。阿拉善盟盟行政公署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


富饒阿拉善盟

地理位置及環境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榆經濟區、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公里。地理座標介於東徑97°10′~106°53′,北緯37°24′~42°47′之間,東西長831公里,南北寬598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佔內蒙古自治區總面積的22.8%。

巴彥浩特鎮東距北京市1131公里、呼和浩特市723公里。東南至銀川市114公里、西安市817公里。西南至蘭州市520公里。

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降水量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蒸發量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增。年平均氣溫7.7~9.8℃,極端最低氣溫-34.4℃(巴彥諾日公,2008年1月24日),極端最高氣溫44.8℃(柺子湖,1988年7月24日)。1月平均氣溫-7.7~-10.7℃,7月平均氣溫23.5~28.1℃。年降水量32.8~208.1毫米。年蒸發量1555.7~2808.5毫米。年無霜期143~174天。年日照時數2977~3369小時。年平均風速2.8~4.7米/秒。阿拉善盟北部盛行偏西風,南部多東南風。

阿拉善盟屬內陸高平原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沙漠戈壁相間,周圍丘陵相連,群山環抱。全盟山地面積3.44萬平方公里,丘陵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戈壁面積9.1萬平方公里,沙漠面積8.84萬平方公里。海拔最高處賀蘭山主峰達郎浩繞為3556米,是內蒙古自治區最高峰;最低處銀根盆地海拔740米。盟境東部有賀蘭山,全長250公里,是中國季風影響範圍的西界、內外流域的分水嶺和200毫米降水的分界線;南部龍首山、合黎山為河西走廊的北部屏障;西部馬鬃山群山分佈,綿延起伏;中部狼山餘脈哈魯乃山、罕烏拉山和巴彥烏拉山、雅布賴山自東北向西南插入,將阿拉善高平原分為東、西兩大塊。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為全國第二大沙漠,以高陡著稱;海拔高度1611米、相對高度達598米的必魯圖峰被譽為“沙漠珠峰”,是世界沙漠最高峰。


富饒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土壤受地形地貌及生物氣候條件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佈特徵,由東南向西北土壤地帶性分佈從棕鈣土逐步過渡為灰漠土和灰棕漠土。非地帶性土壤有風沙土、鹽土、鹼土、龜裂土、鈣質石質土、粗骨土。在河漫灘及低階地發育有林灌草甸土和鹽化潮土,同時普遍有鹽鹼化現象。

阿拉善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內陸河水系為主,東部有黃河過境,西部有黑河流入。黃河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麻黃溝進入阿拉善盟,沿東南邊界在磴口縣二十里柳子出境,境內85公里,流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流經青海省、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終止於居延海,幹流全長821公里,正義峽以下為下游,經甘肅省酒泉市鼎新鎮最後注入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居延海,在阿拉善盟境內河道長333公里,流域面積為8.04萬平方公里。

阿拉善盟山溝泉溪主要發源於賀蘭山、雅布賴山、龍首山等山區,共70多處,流域面積2676平方公里。年清水總量905萬立方米,年平均洪水總量約5000萬立方米。

阿拉善盟湖泊較多,以三大沙漠中的湖盆為主。沙漠湖盆是接受降水補給而形成,比較穩定。三大沙漠中共有湖盆415處,總面積達6700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4546平方公里,集水湖231平方公里。


富饒阿拉善盟

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8年,阿拉善盟已發現礦產86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47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37種,礦產地130處,包括大型礦床14處、中型礦床32處、小型礦床84處。其中,無煙煤、鈦、鉍、銻、冶金用白雲岩、冶鎂用白雲岩、冰洲石、晶質石墨、瑪瑙、高嶺土、陶瓷土儲量位列內蒙古自治區首位,釩、芒硝、制鹼用灰巖儲量位列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位,鈷、鈮、普通螢石、砷、磷、石膏儲量位列內蒙古自治區第三位。全盟優勢礦產是無煙煤、鹽礦、金礦、螢石、晶質石墨、冶鎂用白雲岩、飾面用花崗岩、高嶺土、陶瓷土、石油、天然氣等。

全盟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煤種齊全,以太西無煙煤和焦煤等優質煤炭為主,主要分佈於阿拉善左旗賀蘭山、黑山以及阿拉善右旗長山地區,探明資源儲量43億噸。以鐵為主的黑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較豐富,額濟納旗一帶的鐵礦石富礦比高、有害元素含量低,是鋼鐵工業優質原料。以金為主的貴金屬礦產資源潛力大,共發現金礦產地25處,探明儲量101噸。額濟納旗北山成礦帶是金、銅、鉬、鉛、鋅等有色金屬的重要成礦地帶,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找礦靶區,找礦潛力巨大。非金屬礦產極具特色,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晶質石墨資源儲量規模巨大、品級優良,保有資源儲量2475萬噸,主要分佈於阿拉善左旗的查漢木胡魯和孿井灘地區;飾面用花崗岩資源儲量巨大,以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飾面用花崗岩而聞名;普通螢石在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分佈廣泛;石英砂、陶粒用粘土在阿拉善左旗嘉爾嘎勒賽漢鎮和騰格里額里斯鎮周邊廣泛分佈,資源優勢明顯,且已形成產業基地;石油、天然氣勘查已有突破,有望取得重大成果。

風光資源

阿拉善盟屬高空西風環流區,是全國光熱風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年日照時數大於3000小時,風能儲能約2.1億千瓦,太陽能可開發利用量6億千瓦。以阿拉善為核心的千萬千瓦級風光熱綜合新能源基地和直流超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設,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全盟現有新能源企業26家,建成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3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65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66萬千瓦。全盟電網已形成以吉蘭泰、定遠營兩座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10座220千伏變電站為輻射的主幹網架供電網絡,線路總長5713公里。


富饒阿拉善盟

生物資源

截至2018年,阿拉善盟境內有各種野生脊椎動物200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蒙古野驢、野駱駝、北山羊、遺鷗、馬麝、黑鸛、金雕、大鴇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鵝喉羚、馬鹿、盤羊、岩羊、天鵝、獵隼、藍馬雞、雕鴞等。

阿拉善盟野生植物以旱生、超旱生、鹽生和沙生的荒漠植物為主。

截至2018年,阿拉善盟有野生植物900餘種。其中,被列入《內蒙古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有45種。一級保護植物有梭梭、胡楊、肉蓯蓉、四合木、綿刺、沙冬青6種;二級保護植物有斑子麻黃、裸果木、蒙古扁桃、大葉細裂槭、甘草、文冠果、賀蘭山丁香、膿瘡草、百花蒿9種;三級保護植物有沙木蓼、阿拉善沙拐棗、荒漠黃蓍、賀蘭山棘豆、內蒙古棘豆、阿拉善黃芩、阿拉善單刺蓬、賀蘭山女婁萊、蒙新久苓菊、賀蘭山稀花紫堇、賀蘭山南芥、阿拉善沙芥、陰山芥、針枝芸香、長葉紅砂、內蒙古邪蒿、阿拉善點地梅、互生葉醉魚草、白麻、賀蘭山玄參、內蒙古野丁香、戈壁短舌菊、賀蘭山女蒿、阿拉善風毛菊、戈壁藜、瓣鱗花、甘青側金盞花等30種。阿拉善盟天然喬木林分佈110萬畝,其中賀蘭山西坡以青海雲杉為主天然次生林58萬畝;額濟納居延綠洲胡楊林44萬畝。天然灌木主要有白刺、梭梭、綿刺、檉柳、沙冬青、霸王等,面積2980萬畝。野生藥材的種類和蘊藏量都比較豐富,生長有肉蓯蓉、甘草、鎖陽、苦豆子、麻黃、山沉香、黑果枸杞、羅布麻等多種名貴藥材。

水資源

截至2018年,阿拉善盟水資源總量2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1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開採量為5億立方米。截至2018年末,全盟共有中小型水庫37座,總庫容2803萬立方米;塘壩87處,總容積244萬立方米;地下水取水井15173眼,取水量3億立方米。


富饒阿拉善盟

民族

阿拉善盟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28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比28%。阿拉善蒙古族主要有阿拉善和碩特部、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喀爾喀部、蒙古族穆斯林(科伯爾蒙古人)四部分構成。

阿拉善和碩特蒙古人

為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裔,現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明崇禎十年(1637年),和碩特部首領圖魯拜琥(固始汗)率領大部分庶民離開了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一帶,遊牧於青海。經過不斷髮展壯大,到了清初,固始汗之孫分別統治著青海、西藏以及賀蘭山以西的廣大地區。康熙十六年(1677年),固始汗之孫和羅理率和碩特餘部自新疆遷徙,途徑青海大草灘,移牧阿拉善地區,並向清政府奏請歸順。康熙皇帝將和羅理部按四十九旗之例,編置佐領,正式設置阿拉善和碩特旗,屬獨立旗,直屬理藩院,冊封和羅理為多羅貝勒,授札薩克印,其子孫因戰功卓著被清廷冊封為額駙,世襲罔替。經過九代十王的治理,直至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碩特旗宣告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額濟納土爾扈特蒙古人

為成吉思汗時期客列亦惕部首領王罕的後裔。17世紀初,土爾扈特部西遷至伊濟勒(伏爾加)河下游,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阿玉奇汗族弟納扎爾瑪穆特之子阿喇布珠爾率部赴西藏禮佛,5年後,歸路被阻,請求內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政府封阿喇布珠爾為固山貝子,並允許其部遊牧於黨河、色爾騰、馬海一帶(今甘肅省肅北蒙古自治縣境內),後輾轉遷徙至額濟納綠洲。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授予羅卜藏達爾扎札薩克印,正式建立了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經過十三位王爺的世襲,於1949年9月27日,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宣告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喀爾喀蒙古人

因分佈於喀爾喀河流域而得名,元太祖15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所部左翼,共12部,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仍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因地緣關係,明末清初以來,阿拉善境內一直生活著部分喀爾喀蒙古族,他們已成為阿拉善蒙古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蒙古族穆斯林(科伯爾蒙古人)

從字面意思上講,科伯爾是鹽鹼多的地方,在阿拉善主要指罕烏拉山以南,一直延伸到原青格勒蘇木及烏斯太察汗布魯嘎查,東至巴彥木仁蘇木黃河以西,南至宗別立鎮,西至吉蘭泰鎮,北至敖倫布拉格鎮,是烏蘭布和沙漠腹地鹼性梭梭林地段的總稱。阿拉善地區的科伯爾蒙古族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分佈於阿拉善左旗東北部的敖倫布拉格、巴彥木仁、烏斯太、吉蘭泰 4 個蘇木鎮。阿拉善蒙古族穆斯林隨同阿拉善第一代札薩克和羅理來到阿拉善,根據其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在第三代札薩克羅卜藏多爾濟時代被安置在此地,由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東鄉等多民族組合而成,他們用蒙文,講蒙語,生產、生活方式以農牧為主,信仰伊斯蘭教,成為阿拉善蒙古族中獨特的一支。

阿拉善宗教文化底蘊深厚,是各民族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現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種宗教。其中,藏傳佛教傳入阿拉善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有延福寺、福因寺、廣宗寺、巴丹吉林廟等歷史悠久的佛教場所。漢傳佛教於1930年傳入;天主教於上世紀90年代從寧夏、烏海傳入;基督教於上世紀初由英國籍牧師馬伊山、瑞典籍牧師浦博愛傳入並設立教會;伊斯蘭教於上世紀初從寧夏傳入。阿拉善盟於1987年和2007年分別成立佛教協會和伊斯蘭教協會2個愛國宗教團體。2017年自治區佛教學校阿拉善佛教分校在阿左旗廣宗寺成立。全盟現有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38處(寺觀教堂32處、固定處所6處),其中藏傳佛教寺廟17座、漢傳佛教寺廟1座,伊斯蘭教清真寺13座、固定處所1處,基督教堂1座、固定處所4處,天主教固定處所1處。


富饒阿拉善盟

景區

阿拉善是一個類型多樣、特色突出、品質高雅、區位差異明顯、文化內涵豐富、潛在優勢深厚的旅遊資源富集區,擁有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精品資源。按照國家《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和全盟旅遊總體規劃中採集、分類、評價的結果,阿拉善盟擁有8個主類29個亞類98種基本類型的旅遊資源,分別為國家標準的100%、93.6%和63.2%,資源單體479個。按資源級別分,五級旅遊資源24處,四級旅遊資源107處,佔資源單體的27.3%。

截至2018年底,阿拉善盟共有A級景區28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2家,3A級景區3家,2A級景區12家。

5A級景區:額濟納旗胡楊林生態旅遊區(額濟納旗)

4A級景區:阿拉善盟廣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左旗騰格裡沙漠天鵝湖生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賀蘭山福因寺(北寺)、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左旗定遠營古城旅遊區(阿拉善左旗)、越野e族阿拉善夢想沙漠汽車航空樂園景區(阿拉善左旗)、金沙堡地生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通湖草原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景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大漠胡楊生態旅遊區(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旅遊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額濟納旗)、額濟納黑城˙弱水胡楊風景區(額濟納旗)。

3A級景區:阿拉善博物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產業園(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左旗萬泉湖旅遊區(阿拉善左旗)。

2A級景區:阿拉善和彤池鹽湖生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金沙蒙古大營度假區(阿拉善左旗)、內蒙古蒙草阿拉善本土植物教育研究基地(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和碩特婚禮雕塑公園(賀蘭草原)旅遊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敖包山旅遊區(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額日布蓋峽谷旅遊區(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海森楚魯怪石旅遊區(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騰特布希廟旅遊區(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博物館(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創業孵化園(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右旗雅布融賴鎮九棵樹旅遊景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博物館(額濟納旗)。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阿旺丹德爾(著名語言學、佛學、哲學學者)、嶽鍾琪(清朝名將、定遠營的始建者)、蘇劍嘯(革命英烈)、達理札雅(阿拉善旗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塔旺嘉布(額濟納旗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魏·巴特爾(文史學者)。

現代名人:蘇和(時代楷模)、德德瑪(歌唱家)、魯健(央視主持人)、南斯勒瑪(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富饒阿拉善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