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一代明君嗎?

li星星之火1973


我是一杯清茶飲江湖,下面是我的回答。

朱棣是明朝的一代明君嗎?

明朝的一代明君朱棣

朱棣絕對是明朝的一代明君

何以見得?

其一、開創中國歷史上聞名的永樂盛世。

自秦始皇稱帝以來,到清朝宣統為止,歷朝歷代正統皇帝共有334位,但能開創一代盛世的,也就不到十人,而朱棣就是其中之一。

其二、治大國若烹小鮮,朱棣像一位大廚一樣精心的治理著國家。

朱棣即位後首先完善了文官制度,創立了內閣制度,選拔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進入內閣幫著管理國家,他像大廚挑選食材一樣,精心挑選著人才,三楊、解縉、蹇義、夏元吉等一批治世能臣進入了朝廷各個部門。即使是一直扮演壞人角色的宦官,在朱棣的手下,也變得能幹起來,鄭和、侯顯、阮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中鄭和更是做到了流芳千古。重視文化建設,在即位之後,就讓人編纂了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在把內部的事情做好之後,朱棣的眼光望向了全國,遷都北京。正是這樣一個決定,才給後世留下了一座聞名於世的城市,又給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遷都北京,就預示著天子守國門,對待北方的各個民族也不再是簡單粗暴的打擊,該打的打,該結交的結交。遷都北京,也讓朱棣的天下更加的穩定了。

完善的制度、穩定的天下、優秀的人才都有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如得斯民小康,朕之願也。” 《明太宗實錄》卷二十三

小康的概念自古就有,但希望百姓能過上小康日子的,朱棣是第一人。

“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明朝的一代宗師李贄這樣評價著朱棣。

朱棣這位大廚,把百姓當做最尊貴的客人,請到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盛宴之上。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了,朱棣該滿足了吧?不,他沒有,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其三、萬國來朝。

朱棣烹製的盛宴上怎麼能少了外國友人呢。

此時在朱棣領導下的明朝,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了,鄭和七下西洋,安南併入明朝版圖,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月十萬人的大閱兵,讓世界為之側目,各國爭相來朝,與明朝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近百個,在永樂晚期,來朝貢朱棣這個“宗主”的國家超過了60多個。

沒有國家的強大,哪裡來的尊敬呢?

有多少帝王做到了這些呢?

難道這還不是一代明君麼?


一杯清茶飲江湖


在大明王朝,朱棣絕對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名聲,僅次於其老爹朱元璋。他也跟他的老爹一樣,然而跟他的老爹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雖然黑粉不少,但是粉絲更多。而一說到朱棣,很多的人想到的是靖難之役,篡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對方孝孺的誅十族,殘殺宮女,彷彿朱棣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那麼,朱棣在歷史上算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暴君呢?

今天,填哥就為大家解說一下朱棣,讓大家看看,在填哥的心目當中,朱棣究竟是一位明君,還是一個暴君。

對一個人物的剖析,其實不難,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朱棣,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一、少年天子,征服乃兒不花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公元1360年,根據記載,成祖朱棣自小就是一個美男子,且性格剛毅果敢。明成祖的第一次露面,是征服乃兒不花。

當時明成祖和晉王一起出徵。但是晉王一見敵軍人多勢眾,就膽怯了。明成祖朱棣卻絲毫不懼,避實擊虛,大敗敵軍。因而深得朱元璋的賞識。

在大明洪武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就被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年僅21歲的他,就鎮守北平。可謂年少有為。

二、靖難之役。殘殺建文功臣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長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後,深感多位皇叔的威脅,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削除周王,湘、代、齊、岷諸王。燕王深感威脅,於是在王府裝瘋賣傻,並稱自己身患重病。

但是建文帝仍然沒有解除對朱棣的疑慮。派大臣監視他。

於是,朱棣以清除齊泰、黃子澄為藉口,於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叛。這就是有名的“靖難之役”。戰爭進行了四年,建文帝先後任用耿炳文、李景隆平叛,大敗而歸。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佔領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於是登基稱帝。

平心而論,建文帝削藩的想法是對的。歷朝歷代,有實力的藩王都會對朝廷產生巨大的威脅。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操之過急,手段過狠了。他不是削減藩王的權力,而是直接廢為平民,甚至逼迫自裁了。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在逼著朱棣造反啊!

朱棣登上帝位後,對建文帝的臣子展開大規模的清洗。齊泰、黃子澄不用說了。方孝孺、練子寧、陳迪、胡潤,董庸、卓敬、黃觀、王度、盧原質等人都被誅族,特別是景清,不僅自己被殺,而且鄉里人都被誅殺,連同他的學生,老師,姐妹包括姓景的族人都不放過。因為忠於建文帝,在朱棣登基之初被殺的不下數萬人。可謂是心狠手辣。

三、復藩削藩

位高權重的藩王自古以來都是皇權的威脅。建文帝就是因為削藩太急才遭到滅頂之災的。朱棣初等帝位,為了穩固統治,恢復了被建文帝削除的藩王的爵位。但是等到帝位穩固之後,朱棣又開始削除各個藩王了。

建文四年,壬申,徙封谷王橞於長沙。
永樂元年,己未,徙封寧王權於南昌。
夏四月,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屬。
九月,庚子,岷王楩有罪,削其護衛。
二年春三月戊辰,改封敷惠王允熙甌寧王,奉懿文太子祀。
三年,九月冬十月,盜殺駙馬都尉梅殷。丁卯,齊王榑有罪,三賜書戒之。
四年,齊王榑有罪,削官屬護衛,留之京師。

六年春正月丁巳,岷王楩復有罪,罷其官屬。

朱棣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先後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削齊王護衛及官屬,不久廢為庶人。這樣既解決了建文帝沒有解決的削藩的問題,又不至於引起新的叛亂。

四、遷都北京。移民充實北京。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就在考慮遷都的問題。甚至一度想要遷都西安。但是因為朱標的死而作罷。

明太祖沒有完成的事,朱棣幫著完成了。公元1421年,在朱棣的主張下,大明王朝遷都北京。雖然朱棣的遷都北京,有著回到自己老根據地的打算。但是此舉,也使得北京從此作為中國的都城600餘年(民國時期除外),成就了北京的輝煌。

北京,也成就了明朝硬氣。因為實話說,南京作為都城並不合適。中國自古以來的威脅都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定都南京。除非遇到朱元璋一樣雄才大略的皇帝,否則就近指揮調度大軍抵抗侵略十分困難。容易在北方的鐵蹄下喪失半壁江山,淪為偏安一隅的局部政權。

而定都北京,相當於把都城定在了前線。指揮調度都十分容易。明朝因此有“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之說。如果不是遷都北京,明朝很有可能在土木堡之變後就土崩瓦解了。至少也是隻剩下半壁江山了。

但是北京作為一個邊疆城市,而且還經過多年的戰亂。所以人煙稀少。為此,明成祖多次下令各個地方移民,充實北京。為北京的繁榮昌盛奠定一定的人力基礎。

建文四年乙未,徙山西民無田者實北平
永樂元年秋七月甲戌,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
二年七月丁卯,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
三年九月丁巳,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

雖然,這些舉措,有建造北京皇宮的動機,但是,無疑這些充實北京的人口,促進北京的發展。

五、鄭和下西洋,揚我國威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現在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如何,在成祖、宣宗的支持下,於永樂三年開始,宣德八年結束的鄭和的船隊的浩浩蕩蕩的下西洋,大大提高了中國的聲望,宣揚了中國的國威。

鄭和下西洋,既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航行史上的壯舉。他比西方的新航路的開闢早了近一百年。他給沿途各國帶去了中國的友誼和問候。

六.親征蒙古

在中國的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心腹大患。宋朝甚至因此而兩度被滅。

明朝建立後,追亡逐北,繼續打擊殘元政權。徐達、藍玉多次深入漠北,給予殘元政權沉重打擊。但是成祖即位之後,殘元政權仍然是巨大的邊患。

明成祖勇武過人,多次率領軍隊親征漠北,追殲殘敵。給予殘元政權一定的打擊。

永樂八年,首次親征,追擊雅本失裡,敗阿魯臺,

永樂十二年,擊敗馬合木,大敗瓦剌

永樂二十年,親征阿魯臺,大敗兀良哈

永樂二十一年,再次親征阿魯臺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親征蒙古途中去世。

永樂的親征,雖然也說明成祖手下大將缺乏,但是也為明朝前期為患邊疆的殘元政權予以打擊。

七、鎮守安南

越南北部,古稱交趾,又稱安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我國的領土。但是自從宋朝時期,越南的北部就開始脫離中國自立。自此之後,交趾經常反叛。元朝末年,交趾趁著中原大亂的機會,又一次自立。還發兵攻打明朝。

明成祖多次發兵,征伐安南。把安南納入中國國土。並派兵鎮守安南。可惜明朝宣德皇帝從安南撤兵。從此,安南脫離中國的統治。

八、設置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

明朝初年,東北地區很多地方歸順大明。明朝設置遼東都指揮使,在奴兒干地區設置衛所。但是隨著明朝在東北統治的穩固和地方的擴大。一個遼東都指揮使很明顯不夠用。所以,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的建議下,明成祖決定升奴兒干衛所為奴兒干都司。統一指揮東北的北部,包括黑龍江,嫩江,外興安嶺以及庫頁島和日本海等等廣闊的地區,加強對東北包括女真在內的各個民族的管轄。

奴兒干都司的設立,對明政府在東北的統治和東北的開發,有極大的歷史意義。

九、勵精圖治

明成祖不僅僅積極開疆拓土,穩固明朝的統治。對內方面,也是勵精圖治。孜孜不倦。

成祖多次下令賑濟災民。這在有著抹黑明朝之嫌的《明史》上也屢見不鮮。

 永樂元年癸亥,耕耤田。己巳,振北京六府飢。甲午,振直隸、北京、山東、河南飢。
五月丁丑,除天下荒田未墾者額稅。庚寅,捕山東蝗。丁酉,河南蝗,免今年夏稅。
壬辰,罷遣浚河民夫。
二年辛卯,振松江、嘉興、蘇州、湖州飢。

如此種種,在明史之中,記載的次數達三十多次。

而且,朱棣還多次赦免罪犯。重申藩死罪的,要經過五次複核。朱棣還多次勸課農桑,並親自下地耕種,作為表率。

威武的大明軍隊

在朱棣的統治下,大明百姓安居樂業,明朝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朱棣的統治,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朱棣雖然個性殘暴了一些,但他的文治武功,還是值得稱道的。朱棣,還是不愧為一代明君的。


填哥講史


朱棣是不是明朝的一代明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海泛舟客”認為要先了解一下:何謂“明君”?

所謂“明君”,乃賢明的君主!

何謂“賢明”?乃有道德,有才能,有見識!

依史書上記載的朱棣,其所作所為或許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樹,不愧為“一代雄主!”“永樂大帝”!但離“明君”的稱呼似乎還有差距。分析如下:

一、皇位得來不正。

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的。雖說是被逼而為,但搶親侄子的飯碗,總是對其人品有虧。而且,為了營造自己是名正言順的接位登基,居然謊稱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子,掩飾自己的庶出身份。這點也為後人所詬病!

二、殘暴好殺!

如果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是因為被迫而為,尚能理解:生死關頭,任誰都不會坐以待斃。但其成功登基後,大開殺戒,剷除異己的手段卻過於殘暴。此舉也對朱棣的人品有虧!

“大海泛舟客”從相關史料中,蒐集了一部分資料羅列如下:

…… 練子寧之死,棄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親家之親,被抄沒戍遠方者又數百人;

司中之誅,姻族從死者八十餘人;

胡閏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

董鏞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削藩的提議者黃子澄,因痛罵朱棣,被朱棣夷族。黃子澄全家包括妻族三百八十口被斬首;

抵抗朱棣的將領鐵鉉被割耳挖鼻,碎屍萬段;

禮部尚書陳迪與朱棣辯君臣大義,朱棣讓人抓住陳迪的兩個兒子,割下他們的耳鼻,給陳迪吃,最後除父子三人都被凌遲外,其家族遠戍者一百八十餘人;

最慘莫過於朱允炆之師方孝孺,竟被朱棣“誅十族”,將與方孝孺有關的八百七十三人磔殺於市。外親坐死者復千餘人。……

另據《李朝實錄》記載,朱棣當年還曾凌遲處死三千宮女。……

什麼是凌遲?什麼是磔殺?就是千刀萬剮啊!如此朱棣,能被稱為明君嗎?


大海泛舟客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雖然他是通過篡位登上皇位的,名不正言不順,但不可否認是他締造了大明盛世,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的。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允炆繼位後隨即開始實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最終歷時四年攻破南京,登基為帝。



朱棣起兵名為“清君側”,實為建文帝“削藩”動了他的“奶酪”,他本人最清楚藩王對皇權的威脅,也最怕其他藩王“有樣學樣”造他的反,所以當其皇位鞏固後,又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強化君主專制。在他之後,明朝的藩王再也掀不起大風大浪,有效避免了國家分裂。削藩這件建文帝時期第一大事居然是由藩王朱棣最終辦成,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用來形容明朝的生動寫照。遷都北京是朱棣所做的又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件。為了經營北京,朱棣命令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從此南北漕運暢通無阻;設立奴兒干都司,管轄東北少數民族;對外五次親征蒙古,重創蒙古諸部落,大大緩解了明朝北部邊疆的威脅。正是因為定都北京,使得明朝全心經營華北,經略東北,打擊分裂蒙古部落,最終確立了北京作為政治軍事中心,南京作為經濟中心的兩京格局,從而避免了“土木堡事變”中淪為南宋翻版的結局。


在文化上,朱棣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此書收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它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在對外交往上,朱棣派鄭和六下西洋,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明朝與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一時間大明船隊威震海外,大明國威遠播四方,各國紛紛來賀,形成“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雖然鄭和下西洋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利益,但是不可否認它是我國少有的大規模,持續性的海洋航行,已經成為我國古代海洋活動的“名片”。



此外,他還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平定西南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收復安南等等。朱棣在位22年裡,明朝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軍力強盛、國家富足,史稱“永樂盛世”。


小哥話歷史


你好筆者,我是顛強時代看到你這個問題,很高興為你解答:

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明君,首先要看看他做出了什麼政治業績,對當時的社會有沒有推進作用,是否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與進步,而不能單方面的去看待對百姓的好與壞。朱隸朱元璋的第四子史稱明成祖又稱為永樂大帝,他登上皇位的過程雖然不是光明正大登記和唐朝李世民登基有點相似。是經過爭奪奪取皇位的。

他經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的,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後沒有沉迷於皇權,整日迷亂與後宮荒廢於朝政。他登基以後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設置內閣對外親征,收復失地,並且還多次派鄭和下西洋,促進交流。還疏通了大運河

他在位時締造了一時的盛世,使當時的社會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百姓的的生活還算可以。不能說他對歷史有多大的貢獻,但是對於那個階段來說他確實是起到了推動與促進作用,所以從多方面來說我個人認為他還是比較一個開明的君主,也算是一個明君。雖然能力有大小但沒有像其他君主一樣禍害百姓致使當時的社會發展不前。

筆者認為呢?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顛強時代


說起明朝的皇帝,很多人可能馬上會想到一堆的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永樂皇帝朱棣、萬曆皇帝、崇禎皇帝......不錯,明朝的皇帝好像每一個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就拿明成祖朱棣來講吧,關於朱棣的故事不少,關於朱棣的評價也不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朱棣是明君還是昏君?

說朱棣是昏君的,理由大概是朱棣從朱允炆手裡奪得了皇位,皇位來得不正,並且朱棣殺方孝孺、殺宮女,有暴君的行為。

說朱棣是明君的,理由主要是朱棣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推動了明朝國力的提升。

你認為呢?

我贊同第二點:朱棣是明君,是明朝傑出的皇帝之一。

朱棣為什麼是明君?為什麼是傑出的皇帝?

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

鄭和為什麼下西洋?這說法很多,有的說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有的說是為了提高聲望,有的說是因為軍事目的。

不管怎樣,鄭和下西洋給明朝帶來的好處是這一行為提高了明朝在世界的聲望,宣揚了國威。

鄭和下西洋特殊在哪裡?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很多人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世界著名的航海活動,但不清楚的是鄭和下西洋這一系列航行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87年。

鄭和下西洋發展了經濟,促進了中外的交流。在朱元璋時期是有海禁政策的,而朱棣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動派出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開拓了海外貿易,通過貿易,明朝獲得了新的原料、技術、工藝品。這些得到的原料、技術、工藝品反過來,改進了國內的生產,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遷都北京——加強統治

北京的輝煌離不開朱棣的遷都。

明朝的首都原本是在南京,好端端的,朱棣為什麼想要遷都到北京呢?有三個原因:

  • 原本北京就是朱棣鎮守的地方,遷都北京,有點像是回自己大本營的意味,畢竟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方便統治。

  • 有利於北方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經過了元朝末年的戰亂,華夏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殘破不堪。明朝建立後南方地區恢復的比較快,而北方地區卻很多處於停滯狀態。遷都北京,有利於加快北方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 抵禦來著北方的威脅。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地區的巨大威脅,如果沒有遷都而是選擇繼續在南京,一旦蒙古入侵,雖然說首都受到攻擊的可能性降低,但首都離戰爭地點太遠,抵抗侵略就比較麻煩,指揮調度不方便。

親征蒙古——維護邊境安寧

朱棣的軍事能力是很不錯的,靖難起兵能夠成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後,他不是一直在皇宮裡待著,他用五次親征,給予元朝殘餘勢力重大打擊。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回了蒙古,徐達、藍玉等人多次和元朝的殘餘勢力進行交戰,這些戰鬥給了殘元一定程度的打擊,但元朝的殘餘勢力仍舊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威脅。

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前在北京當燕王,他很清楚殘元勢力是邊疆的巨大隱患。怎麼解決這個隱患?打!

明成祖朱棣的五次親征,給殘元勢力進行了重大打擊,殘元勢力進一步被削弱。實力變弱了自然也就不敢頻繁亂動了,明朝的邊疆由此變得更安穩。

雖說得為不正是朱棣一生的黑點,雖說殺方孝孺、殺宮女是暴君行為,但從總體上看,朱棣在當上皇帝后並非毫無作為,相反,在他統治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評價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更多的是看他為國家做了什麼,為人民做了什麼,有沒有使得國家發展得更好。因此,朱棣是一位明君。


簡單平凡123123


大家好,我是讀史如品茶,歡迎大家聽我解答《朱棣是一代明君嗎?》

朱棣必須被列在明君行列,他的功績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帝劉徹媲美!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歷史上稱為永樂大帝。通過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並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號永樂。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延續父親朱元璋洪武時期的政策。在政治上,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在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 ,西南設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拓展和維護了我國版圖的完整;並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 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在文化上,他讓人編修《永樂大典》。同時在位期間,他還主持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 [16]  ,為明朝的強盛做出了貢獻。在他的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很大提升,在國際上地位很高。





讀史如品茶


算是吧!

千古一帝這個說法最開始始於明朝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是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

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王志堅《讀史商語·卷三》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如此評價:

“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秦始皇,唐太宗一個開創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基本政治格局,一個創造了“貞觀之治”,給盛唐奠定了基礎明君英主,這兩個人大家一般都是認可的。

網上一般認為康熙也是千古一帝,史料出自朝鮮的《承政院日記》記載

“康熙,千古英傑也”,“大抵康熙,天下之聖主”,“康熙自是豪傑之主,政令施措動合事宜,至今維持,皆其餘蔭”。

但個人認為康熙這個千古一帝比較水,首先朝鮮當時是清朝的附屬國,對宗主國帝王難免有其吹捧,而且就是是朝鮮史料也只是說“千古英傑”,雖然有些咬文嚼字,但不論是朝鮮史料在中國官方史料的認可度,還是康熙本身的功績來看,與秦皇唐宗相差不是一點點。

綜上,經官方蓋章認可,並且也普遍認同的只有秦始皇和唐太宗。

朱棣,我更喜歡稱呼他為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帝王。但要論千古一帝的話,優先級是要在漢武帝,明太祖以後的。

雖然我不認為朱棣是千古一帝,但私以為朱棣在歷代帝王論排名在前十之內,也只有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方能穩壓明太宗,論高可排第五,論低可在漢高祖,隋文帝之後不論。

關於明朝滅亡,本就有明亡於崇禎,明實亡於萬曆,明始亡於嘉靖這種說法,本人本就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現在又有明亡於朱棣這種謬論,想來再過不久就該有明亡於洪武,明朝不該存在這種可笑的說法了,這和將近代百年恥辱甩鍋於儒家,子孫窩囊反怪祖宗如出一轍。

朱元璋,朱棣明朝二祖打下的基礎,在後世子孫幾乎沒有出色的文治武功表現的情況下還能將明朝維持近三百年,已經是很不了不起了,朱棣並非完人,不可否認,朱棣給明朝留下了不少弊端,但如果將這些弊端歸咎於朱棣能力不夠或者戰略短視,未免太求全苛責,如果後代能出個漢宣帝,或者唐高宗這樣能優秀的能開疆拓土的守成之君,能守住安南,奴兒干都司,繼承下西洋的國策,相信他的歷史地位未必擔不起“千古一帝”這樣的稱號


呆呆水手


朱棣在位期間的最大功績並非軍事上的開疆拓土,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讓明朝影響力達到巔峰。他富有幹勁和開拓精神,做事情往往親力親為,這一點明朝後來的帝王沒有一個能做到,從這些方面來看,朱棣也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是另一方面,朱棣好大喜功,為實現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對待反對者的手段特別殘忍,所以稱他是個暴君也並不為過。😊



電影彩精段片


“明君”對應“昏君”,朱棣不昏聵,但是殺人無數,手段殘忍到令人髮指,是個暴君。朱棣在明朝算是有作為,但是放到整個歷史上算不上一代明君,他的功過應該一分為二。功主要表現在做了兩件事:

一、下令編修《永樂大典》,這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一身的大成之作,保存了我國明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二、派鄭和下西洋,當時鄭和船隊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爾木茲海峽,讓西洋諸國對大明王朝的國力之強盛驚羨不已,明朝歷史上萬邦來朝的盛況就是由此而來,鄭和下西洋相當於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過主要表現在殘暴上:

一、如果說爭奪皇位只是政治鬥爭,但是奪位後濫殺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株連無辜,並且手段殘忍就不能洗白了,更可惡的是,他將女眷罰沒入軍營成為軍妓,其中一部分女性在軍營中很快被士兵們折磨致死;

二、好大喜功,朱棣在位22年五徵漠北,這些背後是無數明朝百姓的噩夢,連年征戰迅速耗光了明朝的國庫,百姓們不得不為滿足永樂大帝好大喜功的心願而背上沉重負擔;

三、舉全國之力在北平建造紫禁城,整個工程前後耗時十四年,耗資不計其數,修建紫禁城徵用的民工人數高達百萬,大多數是義務勞動,朝廷不僅不支付薪水,勞動者還得自帶乾糧,如果在項目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勞動者還得倒貼錢去支付誤工費,許多勞動者被迫賣兒賣女來賠付朝廷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