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本書,把中藥性味歸經描述的像一個人一樣,讓人很形象具體的可以記住每一味藥的特點?有什麼書推薦?

Mrs_Ma


我理解你的想法。有點像記憶宮殿的意思。我曾經想過用記憶宮殿的方法記憶中藥,後來發現中醫學自己已經搭建了一個比宮殿高級的多的系統,能運轉能推導的機器。

這個搭建,一開始用的是援物比類的方法,後來引入了其他的哲學思想,最終形成了天人合一。

那麼回到問題,有沒有一本書,是在用援物比類的方法講中藥呢?還真有!


作者鄒澍,字潤安,晚號閏安。

我舉個例子

這是書中對人參的描述。作者由人參的生長環境得出其陰中之陽,力厚性醇的的特性,
佐證其安精神,定魂魄而補五臟的作用。由其色黃味甘,氣涼質潤,得出正合中土脾臟之德,佐證其入髒先後及補益效果的差別。

學習這本書的時候,配合一本中藥圖譜,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目的了。



你好,我是黃藥師,我看過的兩本比較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中藥書,一本是《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一本是《思考中藥》。這兩本書都有個共同點,都是講得非常細緻、靈活、偏於臨床應用、娓娓道來的形式,而不是非常死板地背書本,我認為講得非常形象。


中醫裡有一種“取象比類”的理解方法,在這兩本書中都有很好的解釋。


《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這本書是《中國名家名師講稿叢書》中的一本,作者是張廷模,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是按照中醫院校《中藥學》教材的順序,將每一味中藥掰開揉碎了細講。不僅會講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還會講為什麼這麼歸類,這麼歸類的依據是什麼。我覺得,很多事知道了為什麼,是真正理解了它,理解了才更好記。


《思考中藥》作者是清艾軒的唐略醫生,唐略其實是兩個兄弟的筆名。這本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講中藥不是按照中醫院校《中藥學》教材的順序,而是另用一種純中醫思維,採取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順序進行分類,比如桑葉歸為木部,桂枝歸為火部,石膏歸為金部,地黃歸為水部,白朮歸於土部,類似於古醫書的思路。內容也是用娓娓道來、掰開揉碎的形式講每一味藥的來源、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組方和禁忌,同時還會講一些對於中醫理論的理解,講得非常細緻、全面,可讀性強。唯一的缺點是,介紹的藥的數量比較少。


希望能對學習中藥學的同行有所幫助。


黃藥師手記


李東垣的《中醫入門》上下兩冊,寫的非常好,世面上比較少,一九九幾年出版過一次,百度文庫也能搜到,值得一看


蘆葦楹


沒用,現代版,特別是近代版的藥書要能學懂用藥,我把書吃了。學中藥一定要學每味藥的生長環境,越具體的越好。老版有,沒有的都是改版,沒用的。比如山藥生於河南焦作,深入黃土,向下生長,喜溫暖土地……等等之類。


醫學蒙笙


建議看一些臺灣或出版的中醫藥材書,藥材的繁體字,是可以看出字的結構和意義的。

也可以自己將所有藥材查詢繁體字,看註解,然後按照偏旁或自然屬性歸類,這樣下來,不得了了,學習並研究,估計一定記得差不多了,如果成冊就可以出版了!

呵呵,可能這是我的“妄想”吧😄

建議看一下彭子益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前身

――惟物論的系統醫學,這本書有藥性的歸類,可參考。


慧澤惠


有:我背一味給你聽:甘草甘甜性本溫,調和諸藥首位尊,通經暖胃除紅腫,下氣通關又壯筯。一口氣背完要一個小時,如果你學會把脈開處方,你要用的那位藥你馬上就背下了。


長在紅旗下的人K


講性味歸經,當代書少看。推薦金元時期張元素《醫學啟源》和王好古《湯液本草》。


茯苓飲


有幸被我見到,給你推薦一本專講藥性類的書名《本草問答》是清.唐容川著名的著作,特別好,他還有一本是講人體類的書名《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的,可以看,與眾不同,我看過覺得非常好,


養生男人699


在有些醫書上,確實有採用打比喻或打比方的寫作方式,臨症取象的描寫~~某個醫藥對應人體某個地方~~的語句,但是,都是比較零散的分化在很多醫書裡,不是集中綜合在一本醫書裡面,,,,,比如:黑豆,用於養腎,臨證取象的話,就是~~腎臟的形狀跟豆很相似,腎臟,五行屬水,五色屬黑,,,,黑豆也是黑色,,以黑養黑,,,,,比如:蜈蚣,用於治療脊椎骨結核,,,,臨證取象的話,就是~~脊椎跟蜈蚣的形態很相似,就象一條蜈蚣趴在腰背上,,,,,,


布氣333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賦(白話解) 本草詩解藥性注,買1980年以前的。1985年以後的人寫的中醫書沒什麼價值,廢話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