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績差且又不願學的學生的家長也不願意學生上進或退學,而是支持他們混社會?

我從趙國穿越而來


對於題主所提出的問題,非常現實,現在確實有很多成績差且又不願意學的學生在學校裡混,為什麼家長不願意讓孩子退學,或者想辦法讓孩子改變這種消極混日子的態度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義務教育法》給學校讓了一道緊箍咒,不允許隨意開除學生,這就給了家長一個讓不學習的孩子在學校裡混的理由。

對學校來說,有了《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就使學校管理有了很大的難度,在多年前,該法未出臺之前,學校有權力開除那些多次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對於不願意學習且不接受管理的學生也有勸退的權力。但是現在有法保障,學校只能被動接受成績差不願意學的學生,尤其是那些難於管理的學生,更是無計可施。這也恰是導致目前家長和學校矛盾不斷的根源。

第二,成績差不願意學的孩子,不能過早走向社會,放在學校裡比較安全,這是很多家長的想法。

《義務教育法》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為了確保未成人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卻沒有針對可能產生的諸多問題進行嚴格的界定,如成績差的學生可以留級,給重新來過的機會。這就使很多學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當學生學不懂,跟不上,最後也只能跟著混日子。而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家長來講,由於自身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又不想讓孩子過早離開學校,只好讓孩子在學校裡混日子,至少有一個人身安全保障。

第三,家庭教育缺失成了很多差生差的根本原因,想靠學校把差生培養好不可能。

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採取的是一對多模式,一個班老師數量是有限的,且老師們都擔負著教學和管理的重任,根本騰不出時間給成績差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儘管可以激勵學生上進,但是在學生實際學習能力上不去的情況下,任何激勵手段都不起作用。再看差生的家庭教育,絕大多數家長都忽視早期教育,都不重視對孩子進行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結果導致孩子綜合學習能力較差,自然沒有辦法讓孩子擁有好成績並遵規守矩。

結束語: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暴露了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家長素質的普遍偏低,才導致自己孩子一步步成為差生。同時很多家長來把屬於家庭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而自己卻好像沒有事一樣。當孩子沒有從家庭裡享有基本受教育的權利時,實際上孩子從小就失去了在學業之路上走的更遠的機會。如此說來,想讓差生現象被大大降低或者消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對家庭教育立法,讓家長依法對孩子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目前的現狀。


寒石冷月


父母的三觀不正!

以前我母親的一個朋友,經常到我們家串門,每次必炫耀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能打,和人打起架來不要命,有一次和人打架,用皮帶抽對方,打完架,皮帶上都是血。二兒子除了能打架以外,還能撩妹,把一個挺漂亮的小姑娘領回了家,未婚同居了。

她炫耀的結果是,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都進了監獄,這時候該閉嘴了吧,不,依然炫耀,大兒子在監獄裡把同監舍的人打掉了牙。二兒子在監獄裡依然風采依然,美眉們排著隊去看他,還拉著他的手要等他一輩子……



我父親就說:像這種朋友沒有也罷,以後別讓這女士開串門,都分不出個好歹!

這位女士之所以有這種思想是與她從小生存的環境分不開的,她的家在我們這裡的城鄉結合部,民風凋敝,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打出來一幫暴發戶,混出了一片天地。父母都盼著自己的孩子壞一些,以不受欺負。沒有男孩的家庭,想方設法找一個壞一點的女婿以壯門面。讀書,做老實人,簡直等同於軟弱可欺,被人看不起!

真的,那些一隊隊歪著頭,抽著煙,走起路來六親不認的痞子,在他們父母的心中都是有本事混的開的表現。

所以,很多的讀書不好,成績差,不願上學的孩子父母,有時候說起來頗感自豪:那孩子,考了20多分,整天就知道混,小女孩們哭著喊著還要跟著他!



讀書無用是他們的根深蒂固的觀念。混社會才能吃得開!

有這種思想的人,無外乎有以下幾種理由:

1.生存環境複雜,一定範圍內還盛行野蠻的叢林法則。比如城鄉結合部,鄉鎮,農村等。不可否認,確實存在以拳頭說話,以混而出名的現象,家長之所以有這種思想,肯定是身邊有很多“混”出名堂來的。他們也收到了影響。

2.層次比較低,屬於底層思維的人。自己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才認為讀書沒有用。這群人層次很低,對孩子讀書要求不嚴,好壞無所謂,只要認字就行。曾經遇到一個家長,孩子學習不好,老師和他聊聊,一進辦公室就說:老師,其實我對孩子也沒有什麼高的要求,考不考學無所謂,我們家上推三代就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我也不指望他能考上大學!他家就在城中村,拆遷讓他感覺到滿滿的成就感!

3.對孩子已經不抱希望,與其做無望的掙扎,不如開闢另一條生存通道。學著混社會。與人交交朋友,聯絡聯絡感情,長年累月在學習上的掙扎,已經讓這些父母心力憔悴,不再抱有任何學習上的奢望。在學習上已經放棄了。哀莫大於心死,其實這些家長是很無奈的。他們曾經做過努力,當始終沒有達到如願的效果,不得不放棄了,向生存轉換。接受一個不完美的孩子,接受現實是很殘酷的,但不得不這樣,總不能把孩子逼死吧!



芸芸眾生,活的都很辛苦,這個世界本沒有對錯!


語文在線



去年我們班新來了一個孩子,成績差,習慣差。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我發現孩子並不是完全沒法學習。孩子成績差,就是因為上課聽課習慣不好,導致前面學習的東西幾乎都沒聽進去。經過一個學期的補救,孩子的語文從三四十分提到了六七十分,但是數學和英語仍然很差。

於是六年級時,我建議孩子家長考慮孩子去留個級,並不是說孩子成績拖了後腿,而是出於為孩子自身考慮。家長一句話,讓我不知該怎麼回答。家長說:“老師,反正我兒子成績很差,就讓他混,把小學混滿,然後初中混滿吧! 現在又不可能不讓孩子讀書。”聽到他的話後,我直接告訴他,如果還是成績真的很差,我不會讓他留級,我是覺得孩子腦袋不笨,並不是完全沒法讀書,像這種情況,留個級對孩子也許有好處,至少可以把五年級的知識重新鞏固一下。” 家長最後是依然讓孩子留在了我們班上。

但是孩子的基礎實在是很差,“珍珠”的“珠”寫成“一頭豬”的“豬”。“知道”寫成“只到”……英語和數學就更不用說了,實際上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對孩子負責的表現。像這種智力沒有問題,因為學習習慣導致基礎很差,只要孩子慢慢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前面的知識還可以進行補救。

家長為什麼會有這種讓孩子混的念頭呢?

1、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孩子成績都拿不起來,何必還發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呢?家長就是想的讓孩子長大一點,初中畢業頂多去讀個職業技術學校,然後就出去打工。

2、怕麻煩,更不願對孩子負太多責任。還有的家長就是覺得讓孩子留級或者轉學比較麻煩,心想何不就讓孩子在原學校待著,反正現在有《未成年人保護保護法》,又不能不讓孩子受九年義務教育。


3、有的家長也認為孩子交到學校裡就是學校的事情。

這樣的家長是不太負責任的,因為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這與家庭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般情況下是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這樣的家長往往怕因為孩子耽誤自己的時間,不願意陪孩子寫作業,不願意輔導孩子寫作業。

其實家長應該有這樣認識,不管在任何時候,家長都不要放棄對孩子的希望,只有家長不放棄,孩子才會不放棄。孩子成績差,只要多和孩子溝通,多陪伴孩子,孩子慢慢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學習的動力,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把學習趕上來的,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在孩子基礎差的情況下留個級,一方面孩子把前面的知識重新學一遍,一方面有更多的時間去補補前面落下的功課,這樣從某種角度上說是對孩子有好處的。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你怎麼知道成績差的學生家長支持他們混社會呢?家裡有個孩子成績差,家長肯定比老師著急,又怎麼會支持他們混社會呢?除非是富二代家裡不缺錢另當別論。

我家孩子一年級,每次考七八十分已經算成績很差的了,我們的心情沒人能理解,我們太希望孩子能考個好成績,能像別人家孩子一樣考大學,能找個好工作。



每次考完試,接孩子放學,一顆心都是懸著的,就怕又沒考及格。我們一直在求上進,一直想讓孩子孩子進步,也一直在尋找好的方法,無奈事倍功半。我家孩子不是腦子笨,教教也會,就是在學校不認真聽課,粗心大意,不檢查,字寫不好,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導致孩子成績差,其實他自己也希望考100分。


作為家長我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我們有很大的責任,在學校一個班級五六十人老師不可能一對一,回到家,我們可以做到一對一輔導,儘量幫孩子改掉壞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定不能讓孩子認為學不學無所謂,要嚴格要求孩子學習求上進,要有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精神。


陪讀媽媽談教育


我不覺得是這樣的,家長可能實在沒有辦法,特別是學習上!

如果我任然像以前那樣,不“放過”任何一個不寫作業或者不完成作業或者不認真書寫或者抄作業,那麼有些孩子可能天天都會被我請家長,天天下午放學都會被我留下來補作業的……

後來我發現,有部分孩子直接把孩子放在託管班,基本把作業答案抄了,或者託管班老師直接提供答案讓孩子寫上去(我的判斷,以及後來從個別孩子那兒獲得的信息說明我的猜想是對的),其實家長也知道孩子是怎樣完成我作業的,那為啥願意花錢到託管班呢?最後我分析得原因就是可以避免家長天天被我“騷擾”的痛苦……後來我也就慢慢不做這樣的事了,白天能補多少就補多少,沒補完就直接回家讓家長監督補就是了,一般我就不會跟蹤了,有些事情我知道結果的,所以假裝明白就可以了!



忒別是學習這樣的事,有些孩子確實不是學習的“料”(所有人都盡力的前提下),還不如讓他更快樂一些,別被我們所煩惱……僅此而已!


楊鍋來了


天底下幾乎沒有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優秀,更沒有父母願讓自己的孩子退學,而過早地去“混社會”。

但是,社會現實中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那麼,是否真象某些網友所講的那樣,是“父母三觀不正”呢?

“三味”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說明他並不瞭解這些“成績差且又不願學”的學生家長。

實際上,這些家長真的很無奈!

憑“三味”瞭解,這類學生和家長現象,越是在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階段,越嚴重,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則少得多。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用事實做個簡單分析:

導致低年級孩子“成績差且又不願學”的原因有智商和家教上的,但教師失職也是重要因素。

如:某孩子一直較好動且頑皮,家長又缺乏正確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小學後,又偏偏遇上一個不太負責任的老師。於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得不到良好培養,學習困難又沒有得到老師及時的輔導,以致於考試成績一直保持在幾分、十幾分的水平。

在低年級這個階段,多數家長會心急,也想方沒法想幫孩子提高提高。於是不少家長親自上陣輔導孩子,或報補課班等。

總之,父母肯定“望子成龍”啊。


如果小學低年級的“差勁”沒有得到有效改觀,一旦到小學高年級或中學後,那麼,一切都晚了。

家長輔導不了;孩子壞習慣已定性;關鍵是落下的學習基礎已是無法彌補。

孩子這種情況,在初中一般表現為:上課聽不懂,不聽課,不寫作業,各科考試分數幾分、十幾分。

被老師以”學渣”身份放棄了關注和培養。而家長也只好無可奈何地接受現實。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最大要求就是:管住孩子別惹事生非,能順利畢業就行。


上次,班裡一“熊孩子”上課不聽,還故意擾亂課堂紀律。班主任通知其家長去學校“共管共教”,可家長找各種藉口不去學校見老師。該家長說了:

“我們父母去學校也沒用啊,反正孩學不進。”

因此,孩子成績差且又不願學,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父母無奈,但絕對不願!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不是支持,而且無奈沒辦法

總有那麼一批學生,他們不學無術也不犯錯,上課睡覺,下課玩樂,不操心作業,不擔心前途,沒有學習壓力,想法單純,吃好喝好,他們人生也就圓滿了,讓人好生羨慕!

他們學習不好,也不願意在學習上多花一點兒時間,作業瞎糊弄引不起老師批評的那種程度,考試嘛就隨緣了,反正墊底不墊底就那幾個人,“第一名”這個光榮段位各位就輪流著來唄!

是父母都是富二代嗎?還是父母堅信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進入社會就能找到好工作?都不是,而且父母他們真沒辦法,無奈之舉!

義務教育作基,能學一點兒是一點兒

在我們的受教育生涯中,其中有九年是義務教育,熬完義務教育,就到了高中甚至大學,身旁的小夥伴兒都在上學,自己好好的學不上,這麼小年紀出去能幹什麼呢?

再者說,學歷也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證”找工作、找媳婦兒都是要吃“學歷”的,不管怎樣,這麼多年都熬過來了,不混個畢業證那就太虧了……

如果那麼好勸,哪裡會有所謂“差生”

就拿我自己弟弟舉例吧,人本身可以,就是愛打遊戲,不學習,意識不到好好學習的重要性和自己作為一個男孩子的擔當,根本勸不動他,好說歹說都不聽,處於叛逆期的他更不敢多說教,萬一衝動了還不知道他會做出啥傻事情,我們還有爸媽爺奶都勸過,從小勸到大,根本沒有用,成績依舊,遊戲依舊!

有時候真的不是說說這麼簡單,真有那麼好勸說,便不會有那麼多所謂的“差生”了!

關鍵還是得讓孩子自己發自內心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聽說過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小A也是一個處於叛逆期的學生,不學無術,遊手好閒,一心想逃離學校進入社會,覺得社會太有趣了,無時不刻不吸引著自己,於是,父母隨了他的願望,讓他去工地實習了一年。

一年後,人學生自己主動要求回來學習,回到學校後,跟下一屆的學弟學妹一起學習,不過從進入學校那一刻,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勤奮刻苦,學習名次也是唰唰地直線上升!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獨屬適合的“穴位”,只要能準確找到,其他的便沒有大問題了,思想掰正最重要!

教育領域創作者——

愛生活、愛隨記、愛分享

謝謝關注~

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大學故事的呀!


大學知道


感謝從趙國創越過來君邀請。

我做班主任時的確遇到過許多這樣的同學。問起期中原因也比較複雜,總結起來主要有這樣幾條:

1.學校有最安全、最保險的成長環境。

這些學生一旦走向社會,年齡小,沒有辦法參加工作,流浪到社會,會結交不良少年,染上不良習氣,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長把孩子放到學校混,最起碼有老師管著,學校制度約束著,讓自己不用太擔心。

2.如果是男孩有部分家長還心懷僥倖。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讀書與否、上進與否並不在意,但有一件事卻非常上心,就是希望兒子能交一個女朋友回家。

以前我就曾處理過這樣一起事件。男孩家長聽說兒子在校早戀,竟然很高興,千方百計阻止我拆散他們。就想我能玉成其事。

3.還有一些家長真的希望孩子突然開竅,成績變好。

這樣的事情我遇到過幾起。小孩成績很差,可一個偶然機會觸及其靈魂,幡然醒悟,從此發奮圖強,烏雞變鳳凰,躋身優等生行列。

4.還有一些家長熟悉現在招生政策,國家普及大學教育,只要堅持就有機會。

孩子只要堅持到高三,總會能找到一所職業大專就讀的。也確實如此,我們學校升學率98%.

總之,家長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讓孩子離開校園的,因為他們知道,留下孩子在校園還能有一份希望,如果孩子離開學校了,那就什麼希望都沒有了。


青衫李探花


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不想讓孩子退學,而是想讓孩子繼續待在學校,其中有一部分家長是覺得:“孩子雖然不學習,呆在學校裡總不至於惹出太大的麻煩,現在讓孩子退學,孩子的年齡太過小了,在外面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之前就遇見過一個家長,這位父親對老師說:“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學到多少東西,就希望這個孩子在學校老老實實待著,等孩子年紀稍微大一點,就讓孩子出去打工,現在出去打工太早了,害怕孩子在社會上沾上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呆在學校總不至於出現大問題。”

孩子在學校不上進,家長不讓他們退學,而是支持他們混,主要是因為家長已經沒辦法挽救了,所以就這樣破罐子破摔。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了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並不是說父母說了什麼,而是說父母做了什麼,特別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對孩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並不像感冒發燒一樣,今天感冒了,立馬就會表現出症狀,問題可能要到5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後才慢慢表現出來,所以有些孩子看似在小學或者中學階段非常的聽話,但是上了高中之後,家長突然發覺管不住孩子了,這主要就是因為孩子突然脫離了父母,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問題突然爆發出來了。

當家庭教育的問題突然爆發出來的時候,就相當於患了癌症一樣,已經進入了癌症晚期,家長想要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治療,也是束手無策,所以只能把孩子放在學校,只要孩子不出事,其他的都是其次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個新聞,江蘇省擬對家庭教育立法,政府買單教父母“如何做好父母”。其中條例規定,注重言傳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影響未成年人,營造文明和睦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發展。如果儘早的在全國各地都推廣這種服務,有可能會挽救更多的孩子,拯救更多的家庭。

除了有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之外,還有可能和現在的教育評價體系單一,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在很多學校裡面,對學生,甚至是教師的評價就是隻看學生的成績,如果學生的成績比較好,就會被認為是好學生,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就會認為這個孩子以後會有較大的出息,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成績不好的學生一般會被認為差生,只要被評價為“差生”,基本處在三不管的地帶,在學校裡面,老師不管不問,在家裡面被父母討厭,在班級裡面更是默默無聞。

其實,在我看來,真正好的班級應該像一片森林,在森林裡面有楠木,有喬木、灌木,甚至有青苔。學校教育就是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朝著自己的方向進行發展,至於這個孩子能夠長成什麼樣,這個孩子以後打算做什麼,這就不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事情。孩子的成績好當然也非常不錯,學校和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努力學習,但沒有必要把成績當作唯一的追求,更沒必要把成績好的學生當作全校的榜樣。

而現在的情況是剛好相反的,在大部分班級裡面都存在著一些隱性失業者。大部分學校和老師必須考慮到升學率,考慮到教學的進度,所以有些學生拉下來也就只能“一步慢步步慢”了,長期以往,在初三或者高中階段,很多學生就已經到了油鹽不進的地步。行為習慣比較好一點的學生不學習也不搗亂紀律,在課堂上睡睡覺、看看小說,還有一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不僅不學習,還會去搗亂課堂紀律,這些孩子確實給的教學制造了很多麻煩,但是,學校本身也是一部分問題學生的“製造者”。

單一的評價體系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有一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除了成績比較好之外,其他方面都存在著問題,這些學生走上社會以後出現各種問題,這種案例真的是不勝枚舉,而有一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越來越不自信。

“唯成績至上”的教育評價體系,會發覺所有的學生都陷入了一個怪圈當中,考上大學的學生成功了,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失敗了,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成功了,沒有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又失敗了,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當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算是成功了,而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又失敗了。考上清華北大之後呢,能夠成為精英的人成功了,不能夠成為精英的人又失敗了,最後回過頭來看一看,發覺周圍都是失敗者。

但是實際的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現在有很多有成就的作家、藝術家、企業家,有些甚至連大學就沒有讀過,他們也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

正是因為失敗的家庭教育和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造成了在很多學校裡面存在著一批“遊手好閒”學生,還有一部分因為太寂寞、無聊而正在學習“遊手好閒”的學生。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評論教育熱點,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這問題太容易了,因為孩子還小不能工作,在家又沒人管,讀書又明知讀不上去,就想讓孩子在學校及老師的監管下養養大,將來隨便乾點啥工作也或許是富二代拆二代,吃穿下愁,也就只求平安無事地養養大。所以我本人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必要要分類教育,對有學習要求的反沒有學習要求的分班管理。對沒學習要求的只要教會孩子基本的語文,數字,語文只要能看看書,發發短信,數學只要能算算打工收入,買菜支出就行,(前幾天看到頭條有網友說買菜賣菜不需要很深奧的數學,想想也對。)平時就讓他們多玩玩,如打乒乓,踢足球,打籃球等活動。真正實行快樂教育,但要教會孩子怎麼做人,做個遵紀守法,自食其力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