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大家還記得2003年爆發的“非典”吧,當時普遍認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為果子狸,但是事實上,在2005年,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就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披露蝙蝠是類非典冠狀病毒的攜帶者。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菊頭蝠 與部分蔓延的翅膀

該團隊分離的SARS樣冠狀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ACE2作為其功能受體,並且能感染人、豬、猴以及蝙蝠的多種細胞。這些實驗結果為中華菊頭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為直接的證據。這些結果發表在2013年《Nature》上。


根據最新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很有可能也是中華菊頭蝠。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Greater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這就是中華菊頭蝠,長得十分醜萌,眼睛很小,耳朵卻大得離譜,鼻子看起來有點像兔子。

中華菊頭蝠不挑食,主要以昆蟲為食,一般在喜歡在夜晚捕食蛾、蠅、甲蟲等夜行性昆蟲。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中華菊頭蝠夜晚捕食

重點來了:移動的病毒庫,攜帶140多種致命病毒。

中華菊頭蝠擁有厲害到變態的免疫系統,可以攜帶N多種病毒。近年來,科學家從蝙蝠的身上發現140多種病毒,並且其中60多種都可以傳播到人身上,所以,人們把蝙蝠稱之為“移動的病毒庫”。

在中華菊頭蝠身上發現的病毒除了SARS,還有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蝙蝠庇護著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們,比如大名鼎鼎的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許多動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除此以外,菊頭蝠也攜帶一種對仔豬致命的引起腹瀉的冠狀病毒。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病毒庫

病毒與病菌不同,病毒像鬼片裡的幽靈一樣,依靠"附身",也就是需要一個"宿主"才能存活。病毒的夢想是想和宿主一起存活,而不是殺死宿主,相反,它們想要適應宿主,而蝙蝠可以攜帶病毒而自身不發病,造就了一位可以容納百川的最佳宿主。

但可怕的是,病毒的野心並不小,可以穿梭在不同的宿主之間,當它們看上了新的新鮮肉體時,也許會見異思遷,還可能會為了適應新生活而進行變異,從而讓自己的傳播力越來越強。

中華菊頭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它們卻安然無恙呢?

大家知道,中華菊頭蝠作為飛行動物,它們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運動量相對較大,因此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體溫會維持在40攝氏度以上。

在基因進行表達的時候會大量的合成蛋白質,DNA鏈需要不斷的分開和組合。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就會提高DNA修復能力和其他一些防護措施,也就是說中華菊頭蝠等蝙蝠身體內的特殊環境讓病毒可以在蝙蝠身體內和細胞共生。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野生動物被捕殺食用

儘管中華菊頭蝠等蝙蝠是毒王,但是它常常被亞洲許多國家作為一種食物來吃。

很多人以為,中華菊頭蝠攜帶多種病毒,但中華菊頭蝠的病毒傳播到人的機會並不多,所有就有人乾脆煲蝙蝠湯甚至吃蝙蝠肉。

中國的中藥“夜明砂”也是由蝙蝠的糞便製成的。

但研究表明,中華菊頭蝠在宰殺、加工等諸多環節中,是很容易發生病毒傳染,大家不能掉以輕心,千萬不能去吃什麼蝙蝠湯,害人害己。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如果說它們是這些傳染病的“元兇”,其實是不科學的,它們也是受害者。

在一個正常的生態環境中,在一個飲食結構正常的文明社會中,這些蝙蝠沒有和人類直接接觸的機會。它們也只是病毒的宿主,和我們一樣都是受害者,它們沒有原罪。

從客觀事實來看,在正常的生態環境中,蝙蝠屬於益獸,對控制病蟲害,消滅蚊蠅等疾病傳染源有著重要作用。

最後,引用網絡上的一句話來總結:

“蝙蝠長期發著40度高燒,以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努力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這生生世世的努力,可惜終究是低估了人類。”


從“非典”到“新冠”,菊頭蝠何方神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