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朔州


燕雲十六州——朔州

朔州

山西省地級市

朔州,位於中國山西省北部,桑乾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地貌輪廓總體上是北、西、南三面環山,山勢較高,中間是桑乾河域沖積平原,相對較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下轄二區一市三縣(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山陰縣、應縣、右玉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591個行政村;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77.6萬。


燕雲十六州——朔州

朔州市平均海拔1000米,寒來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國避暑勝地和京津地區避暑休閒的“後花園”;全市擁有各類規模的旅遊景區景點80處,其中4A級景區4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歷史上先後湧現出西漢著名女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一批傑出人物。


燕雲十六州——朔州

2017年,朔州市生產總值98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2億元,增長2.7%,佔生產總值比重5.7%;第二產業增加值400.6億元,增長6.3%,佔生產總值比重40.9%;第三產業增加值523.5億元,增長8.9%,佔生產總值比重53.4%;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316元。

中文名稱

朔州

外文名稱

Shuozhou

別名

朔、馬邑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山西省


燕雲十六州——朔州

歷史沿革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生息。

春秋以前,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

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時置雁門郡,治善無(今右玉縣)。

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縣)、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

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

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年)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年),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鹹通九年(868年),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

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燕雲十六州——朔州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

元隸山西道大同路。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

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隸察哈爾省。

1952年,劃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

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

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

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

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

2018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設立縣級懷仁市。


燕雲十六州——朔州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7月,朔州市轄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山陰縣、應縣、右玉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1688個行政村。朔州市人民政府駐地市府西街1號。

區劃

面積(平方千米)

朔城區:1793

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頭街道、北旺莊街道、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福善莊鄉、南榆林鄉、賈莊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張蔡莊鄉

平魯區:2314

井坪鎮、鳳凰城鎮、白堂鄉、陶村鄉、下水頭鄉、雙碾鄉、阻虎鄉、高石莊鄉、西水界鄉、下面高鄉、下木角鄉、向陽堡鄉、榆嶺鄉

山陰縣:1652

岱嶽鎮、玉井鎮、北周莊鎮、古城鎮、吳馬營鄉、馬營鄉、下喇叭鄉、合盛堡鄉、岱嶽鄉、安榮鄉、薛圐圙鄉、後所鄉、張家莊鄉、馬營莊鄉


地理環境


燕雲十六州——朔州

位置境域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的北部,東經111°52′—113°35′,北緯39°06′—40°22′之間,大同盆地西南端,南臨忻州,北接大同,西北與內蒙古交界。東西寬約145千米,南北長約為133千米,全市面積約1.07萬平方千米。


燕雲十六州——朔州

地形地貌

朔州市整體是黃土覆蓋的山地形高原,自然條件複雜多樣,過渡性質明顯。地貌輪廓總體上是北、西、南三面環山,山勢較高,中間是桑乾河域沖積平原,相對較低,呈倒“V”字結構。全市地貌劃分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個單元。山地面積為281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26.5%;丘陵面積3648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34.3%;平原面積4163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39.2%。地勢形態朔州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濤山山脈,主峰大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脈,主峰黑駝山海拔2147米;東南為恆山山脈,呈東北一西南向展布,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為全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區屬大同盆地,為一東北一西南向的長條狀的半封閉盆地,地形較平坦開闊,平行於桑乾河谷的地面坡度為1/800~1/1000,垂直於桑乾河谷方向的地面由近山1/200逐漸減緩至1/1200,盆地最寬處48.5千米。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點桑乾河出界處(懷仁吉家莊一帶)高程為970米。山區和盆地的相對高差約1000米左右。境內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0多座。


燕雲十六州——朔州

秦朝時的朔州(當時名曰雁門郡)

氣候

朔州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山西氣候區劃方案,屬晉北溫帶寒冷半乾旱氣候區。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風沙大,蒸發量大,經常出現乾旱天氣;夏季雨量集中,間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涼爽,中午炎熱;冬季風多雪少,氣候寒冷。朔州境內氣溫水平分佈的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6℃~7.3℃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一14.9℃~-9.4℃。全年日照時數為2600小時~3100小時,年日照率為63%~65%。


燕雲十六州——朔州

水文

朔州市河流分屬海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以兒女山、黃土坡、虎頭山、黑駝山、兩狼山為界,以西為黃河流域,以東為海河流域。黃河水系分佈於境內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主要有滄頭河及其支流關河、湯溪河、紅河、幹河、偏關河等6條河流。流域面積2953平方千米,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7.7%。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全市的主要水系,分佈在東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主要有桑乾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馬關河、元子河、黃水河、木瓜界河、渾河、口泉河、大峪河、鵝毛河、小峪河等20條河流,流域面積7690平方千米,佔全市國土面積的72.3%。


燕雲十六州——朔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朔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7.9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4.6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7.03億立方米,河川徑流量與地下水資源的重複計算量3.82億立方米。全市加入境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74億立方米。平水年(P=50%)時為8.64億立方米,中等乾旱年(P=75%)時為8億立方米,特殊乾旱年(P=95%)時為7.12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佔全省水資源總量138.1億立方米的5.7%。按1993年人口126.04萬人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為627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2600立方米的24.1%,但略高於全省49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以全市河川徑流量水平衡量,全市人均擁有量370立方米,低於全省人均37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全市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127立方米,比全省畝均佔有量240立方米還少113立方米。人均佔有量較高的是平魯區和右玉縣,水資源總量是全市的36.7%,但利用率低。畝均佔有量較高的是山陰、應縣,而懷仁人均、畝均都為最低,水資源嚴重短缺。


燕雲十六州——朔州

礦產資源

朔州境內已探明礦產有35種,主要有煤炭、石灰岩、鋁土礦、耐火粘土、鐵礬土、雲母、石墨、石英、高嶺土、沸石、長石、鐵礦以及一定儲量的金、銅、稀土等。各類礦產資源潛在價值25870億元,佔山西省17%,位居山西省第一。朔州市煤炭儲量約494.1億噸,佔全省儲量的1/6。主要分佈在平朔礦區、朔南礦區、山陰礦區、懷仁礦區、右玉礦區,含煤面積1644.95平方千米。山西省共有4個富煤區,其中有2個在朔州境內。石灰岩境內出露較為廣泛,在六縣區均有分佈,並且層位穩定,資源豐富,總儲量約為800億噸。其中洪濤山礦區總量達500億噸,面積64平方千米。耐火粘土是朔州的優勢資源。礦石類型齊全,有高鋁粘土、硬質粘土、半軟質粘土和軟質粘土4種。其中高鋁粘土質優量多。在全市上儲量表的有:峙峪礦區、峙峪包鋼軟質粘土礦區、郝家溝礦區、千井礦區。總儲量4628.3萬噸,佔全省儲量的8.61%;工業儲量1137.6萬噸,佔全省工業總儲量的9.89%。鋁土礦是朔州的又一重要礦產。朔城區郝家溝、梵王寺、寶泉莊,懷仁蘆子口、蘆子村、吳家窯一帶為全市主要鋁土礦產地。其中郝家溝礦區儲量458.6萬噸,蘆子溝礦區儲量588.6萬噸。


景點照片


燕雲十六州——朔州

植物資源

城市風景照片

朔州市種子植物共有96科,408屬,900種。其中栽培作物品種總數131個,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可分為藥用植物107種,澱粉及糖類植物18種,油料植物17種,纖維類植物22種,單寧植物8種,芳香類植物7種,經濟林木23種,觀賞類植物14種。全市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種。其中二級保護植物1種,即銀杏;三級保護植物8種,即刺五加、黃蓍(膜莢黃蓍)、蒙古黃蓍、野大豆、黃柏、樟子松、胡楊、玫瑰。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4種為野生,5種為栽培。


燕雲十六州——朔州

動物資源

朔州市動物中有家畜家禽18個品種。野生動物有獸類19種,鳥類62種,昆蟲225種。野生動物按經濟用途分為:肉用動物40種,革羽用動物32種,藥用動物50多種,食鼠食蟲動物30多種,觀賞動物14種。全市珍貴稀有保護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類有虎,鳥類有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獸類有豹,鳥類有天鵝、金雕、大鴇、灰鶴、雀鷹、白尾鷂、火鵟、毛腳鵟、紅腳隼、豬隼、短耳鶚、紅紋腹小鶚、雕饕蓑羽鶴;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獸類有石貂(又稱掃雪),鳥類有鳶、鵲鷂、紅隼、蒼鷹、灰背隼、燕隼、大鴇等;中日保護候鳥在境內約有50多種。


燕雲十六州——朔州

友好城市

北京市房山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山東省棗莊市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常住人口17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9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73萬人,人口出生率9.75‰;死亡人口0.94萬人,死亡率5.3‰;自然增長率4.45‰。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朔州市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401件,比上年增長27.7%。全市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7份,成交金額16590萬元。全年全市共取得省級以上3項科技成果。年末全市有氣象臺站6個。全市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7個,全市有衛星雲圖接收站1個。年末全市有專業綜合地震臺站2個,全年小震活動8次,最大震級2.6級。

教育事業

2017年,朔州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共招生0.78萬人,在校學生達到2.19萬人;普通高中共招生1.6萬人,在校學生達到4.87萬人;初中共招生2.58萬人,在校學生達到7.47萬人。

高等院校


中北大學朔州校區本科朔州職業技術學院專科

朔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專科懷仁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專科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朔州分校成人院校


燕雲十六州——朔州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7個。廣播電臺4座,電視臺3座。有線電視用戶16.97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7個,館藏圖書64.5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共有衛生機構(含鄉村診所)2148個,其中婦幼保健院(所、站)7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8003張;衛生技術人員10383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擁有群眾健身輔導中心、站點615個,體育指導員3320人,全年舉辦體育比賽活動81次。全年全市銷售中國體育彩票11532萬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27.5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0.1萬人,增加0.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3萬人,人數與上年基本持平;參加工傷保險18.9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8.1萬人,人數與上年基本持平。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6.4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

2017年,朔州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4萬人,比上年減少0.3萬人,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9億元,發放資金比上年增加0.1億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2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2.4億元,發放資金比上年增加0.3億元。


燕雲十六州——朔州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底,朔州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210.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88.7千米,普通幹線公路812.8裡,農村公路9009.4千米。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0.1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8.9%,其中汽車16.6萬輛,增長14.1%。


公路鐵路

北同蒲鐵路電氣化複線、大運二級公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平萬公路、朔蔚公路,大運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穿越朔州的榮烏高速公路山西段正在建設中。鐵路專用線和公路幹線縱橫交錯。

航空

原平朔安太堡機場,2004年底停飛。

傳統文化

壘旺火

壘旺火是朔州的傳統春節習俗。在民間,點旺火有紅紅火火、旺氣沖天的寓意。朔州地區每逢春節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老鄉們叫它旺火,以圖吉利,祝賀新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

騾馱轎

“騾馱轎”的花轎裝飾其圖案皆具有喜慶吉祥和成雙成對的意思,如雙鳳凰、雙蝴蝶、雙蝙蝠上下盤旋,兩兩相對組成,含有夫妻之間和和美美、相親相愛之意;也有雙魚和雙兔等,俗稱“滑魚急兔”。

秧歌戲

朔州秧歌戲是融舞蹈、戲曲、武術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形式,早期在廣場、街頭表演。其中以舞蹈為主的秧歌戲稱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節慶和祝壽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戲為主的秧歌戲稱為“大秧歌”,劇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間故事為主。

走西口

民間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走出這個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

地方特產

朔州黃酒乳品沙棘汁陶瓷蘆花雞


燕雲十六州——朔州

風景名勝

崇福寺應縣木塔馬邑漢墓群殺虎口李林烈士紀念園

峙峪舊石器遺址廣武古城神頭海朔州老城

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全國城市綜合整治先進市中國經濟轉型示範城市

中國低碳貢獻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燕雲十六州——朔州

著名人物

班婕妤西漢女詩人周德威後唐名將

張遼三國名將劉武周隋末將領

尉遲恭唐初大將李存勖五代時後唐皇帝

斛律金北朝名將李檀後唐莊宗

斛律光北齊大臣安重誨後唐大臣

鮑承先清初大將師翱明朝銃器專家

蕭綽女中豪傑蕭太后王家屏明朝大臣

麻貴明朝抗倭將領李林抗日民族女英雄

王庚榮光緒二年榜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