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高考模式下,考生如何選擇考試科目?

潘雅靜


1. 選科有哪些組合?

首選科目為物理的組合裡面專業偏理工類的比較多,比如像傳統物化生的醫學類,比如南開大學 口腔醫學 化/生;而中南大學 臨床醫學:3必選。

除了傳統的理化生外,其他組合也拓展了很多以前文科生學的比較多的專業,比如新聞傳播學類相關專業,比如物化政組合和物地政組合。

當然並不是說我想學臨床醫學,組合就只能選擇理化生,不同院校裡面,對組合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院校的某些專業只有首選科目要求,有些只有再選科目要求,所以選科之前請務必詳細參照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佈的《2021年擬來湘招生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彙總表》(我們下面簡稱為“選科要求彙總表”),看清楚目標院校和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要想當然進行選科。

我們再來說說首選科目為歷史的組合,除了傳統文科的經管法專業外,如果想讀醫學類專業,建議在再選科目裡選擇生物或化學,將會比較有利讀到中醫類、藥學類專業。

而有志成為於公務員或者公安政法系統的同學在選科上建議還是要考慮選擇政治,給自己的專業選擇和錄取增加機會。

想要擴大專業的選擇面,需要知道各種選擇下的專業佔比分佈。根據《選科要求彙總表》

2. 選科組合哪些對應的專業多?

首選科目不限的專業在全部專業中佔比達到了49.5%

首選要求選物理的專業47.5%;大家會發現剩下的專業就非常少了,是的

首選要求選歷史的專業2.8%;但這並不意味著歷史的同學只有2.8%的專業能選,還有首選不限的那49.5%的專業,加起來超過50%的專業是可以供選了歷史的同學選擇的。

這裡說明物理確實能擴大專業的選擇面,但是也說明選擇物理的同學多,那麼面臨跟更多的人一起競爭,競爭壓力就大,建議首選科目的選擇要考慮自身優勢情況,不要盲目跟從大流。

再來看看不考慮首選科目的情況下,再選科目不限的專業有80.5%,

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隨便選擇再選科目了。再選科目有要求的專業中:必選要求最多的科目是化學,75%;其次是政治12%,必選組合裡面化學和生物這個必選組合佔到有再選必選要求專業數的7%。

如果首選科目選了歷史,那麼再選科目有限制的專業分佈情況:前3名中間歷史僅排第2名,化學和生物的佔比都非常大,所以不是選了歷史就只能學文學方向了,中醫學、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方向依然可以選擇。組合裡面佔比比較高的是化學或地理以及政治或地理。佔比比較低的是地理、化學和生物以及政治和地理。

如果首選科目選了物理,再選科目的選擇裡面化學,以及傳統理科的化學或生物組合佔比比較高,這樣也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如果傳統理科孩子確實競爭不過學霸,可以考慮用一門替代傳統理科裡面的化學或生物,這樣增強孩子的競爭力。

總的來說,傳統文理科的專業佔比還是比較大,如果希望穩妥,那麼傳統文理科的選科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趨勢。但是部分院校和專業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這個在我們後續課程裡會一步步展開給大家詳細講解,大家選科之前也必須瞭解清楚。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是選科的方法和思路:

選科常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我不知道應該選自己喜歡的,還是自己擅長的,有些孩子甚至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更加無從談對專業院校的認知、對家庭和中學資源的綜合考慮了。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先明確選科選科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共有3方面的因素一定要考慮到:

第一,自身,即我所喜歡的、我所擅長的、我所能達到的層次目標;

第二,院校和專業的選科要求;比如臨床醫學這個專業,不是所有院校的臨床醫學都要求物理化學生物必選,想要避開跟學霸之間的競爭,那麼尋求目標院校裡面有其他選科要求的專業進行選科。

第三,還要考慮中學的資源所在。我的中學在哪方面科目比較強,或者那個科目有比較好的師資,這個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各科比較平均的學生來說,師資無疑是影響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之,選科需要在這3大因素裡面靈活綜合的考慮,不要隨大流、或者用貼標籤的方式給自己選擇未來。


湖南啟善尚行文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選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是最好的結果。但很多學生不是有三科以上的的興趣的,尤其還要從物理、歷史中選一科,幾率就更小了,我剛好在高一也剛剛經歷了學生的選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

首先要從物理和歷史中選一科,這基本上就決定著你是偏文還是偏理,我所在的班級最好的學生尤其是男生都選的事物化生,而且從來沒有猶豫過,年級裡實驗班選這三科的排班也最多,普通班也很多,說明很多學生喜歡理科,或者說不喜歡文科,因為這樣的選擇,就意味著將來參考學校,把文史類的學校從一開始就排除了,即時有機會也不會選。其次是物化地和物化政,因為我所交的班級就是物化政,我問過班裡的學生這樣選擇的原因,第一喜歡理科,但同時學三科理科又有點怕自己力不從心,擔心以後會顧不過來,有一個偏文的的科目可以調節一下時間、思維、難度等等,那為什麼沒有選地理呢?因為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還不如選政治,另外大學裡都要學政治的,再就是喜歡政治或者學不會地理等等原因。還有就是偏文的選歷史的有的是真不喜歡理科,所以全文;還有加上一科理的生地或者生政,主要是為了以後報專業面更寬一些,還有的學生一開始覺的化學或生物在幾次考試中成績還不錯所以在開始模擬選科中就加了一科理,但後面幾次考試確越來越不行,於是又改成純文,這時候一定不要只看前幾次成績,很多科一開始內容並不難,多做些題或者考試內容簡單些分數就能迷惑自己,要真心問一下自己是否學會了這科的方法,明白了學習的套路,再觀察幾次;特別說一下選歷化政的,這樣的學生很少,我所在的學校學生很多了但也就夠編排一個班的60人左右,當然這也可能是個切入點以後競爭也少。

總得來說,先看興趣,再看以後的報考專業將來的就業,還有就是科目本身思維跨越的難度,根據自家的能力去選擇。






心越低道越平的王老師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對自己最有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有利於自己這個要求,是新高考選課的最高要求。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更何況這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

怎樣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呢?我用四個字總結一下:性價比高!

什麼樣的組合才是性價比高的組合呢?我覺著應該包括以下四點:專業基本不受限、高考容易拿高分、學習感覺很輕鬆、大學發展很順利。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

1、專業基本不受限:選課必須要考慮專業,現在學生選課的一個誤區,就是隻看眼前利益,不看長遠利益,什麼好學選什麼。到大學志願填報時,有的學生就會哭了,這個專業沒法報,那個專業雖然能報,但是競爭太激烈,報了也會被刷出來。那個時候才會感嘆:現在眼裡流的淚,都是當初選課時腦子裡進的水。

解決方案:成績中上游的學生,儘量選擇物理,除非是物理確實太差或者歷史有絕對的優勢。因為物理不賦分,選擇了物理,即便總分低一些,報專業時就會發現這個分“更堅挺”,在教育部公佈的“選課指引”中,有18個理工科和1個管理類專業,要求必須物理,而且這些基本上都是各個學校的“王牌專業”,不選物理,那就和這些專業無緣了,分高又有什麼用?所以,選擇物理保專業,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高考容易拿高分:高考拿高分當然最重要,有了分數才有機會去報考更好的學校。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3+1+2”模式下,有4科需要賦分,一共12個組合,這樣的選考,就像是田忌賽馬一樣,考驗學生的智商,那麼怎麼選才能得高分呢?

解決方案:既要選自己又要選對手:選自己,就是選擇自己最有優勢的學科,選對手就是選擇對手實力較弱的學科,兩個方面要綜合考慮。

(1)選擇自己擅長的:這個毫無疑問,自己最擅長的學科,優先選擇。比如地理和化學,雖然選擇化學可選專業要更廣,但是由於我不擅長學化學,而更擅長學地理,那麼我就要大膽的選地理,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學科,這是符合新高考的理念的。

(2)選擇人數較多的:人數多,意味著賦分更合理。舉個例子,假如選擇化學的有100人,全省前3%的學生可以賦分到90分以上,那麼只有3個人可以賦分90分以上;如果有1000個學生選擇了地理,那麼就會有30個學生賦分90分以上,其他各個檔次也是如此。在新高考下,由於地理和生物是偏中性的學科,難度相對較小,試卷更客觀,得分容易,所以選擇這兩個學科的人數一般都是最多的。

(3)選擇對手較弱的:如果你的學科沒有優勢,選擇人多的也許只能當成“分母”,比如你選擇了地理,雖然人數很多,由於你並沒有學的很好,所以賦分也不是很高。這個時候,你還有考慮對手的實力,只要對手比你弱,你的賦分就高。選擇那些學科的對手相對較弱?政治、生物、地理。比如在山東省,因為實行3+3模式,學生有20種組合可以選擇,但是結果選擇人數最多的組合,是最不被推薦的組合之一,也就是政史地的“老文綜”組合,這說明了什麼?學習差的學生太多,即便給他們更多的選擇,他們依然會選擇相對比較容易學的政史地。所以,在“3+1+2”模式下,選擇政治的人雖然多,但是學霸少,因為學霸選政治,也沒有把握能賦高分,這一科競爭對手是最弱的,其次是地理和生物。

3、學習感覺很輕鬆:傳統文理分科時,打算學理,只能學理化生這個組合,即便你有不擅長的學科,也沒法換,因為這是“套餐”,新高考給學生提供的是“自助餐”,學生可以把相對較難的學科,去掉之後重新組合,沒有必要都扎堆學理化生組合。

解決方案:如果成績較好,建議選擇理化生組合,因為學生有能力學好這個組合,而且是專業選擇最寬的組合;如果成績中等,沒有必要和學霸去硬拼,可以選擇物理保專業,然後選擇兩科學起來更容易,得分更高的學科進行組合,比如物理+生物+地理或者物理+生物+政治,這都是可以的。

4、大學發展很順利:新高考選課還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學生和老師都不關心大學專業學習情況,他們的目標,就是高考,至於以後如何,走一步算一步。於是就出現了選擇歷史+化學+生物這種奇葩的組合。新高考“3+1+2”,把物理和歷史作為必選,原因就是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礎,歷史是文史類的基礎。沒有物理的基礎,大學的化學是沒法學好的。在化學、生物、化工、材料、環境等這些所謂泛化類工科專業裡,物理化學(需要熱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和化工原理(比較雜,含流體力學、傳熱學、流體機械等內容)都是最重要的兩大門專業課。

解決方案:如果大學打算學理工科,最好選擇物理,打算文史類最好選擇歷史。如果大學要學化學,儘量選物理,因為物理是化學的基礎;如果大學要學生物,儘量選化學,因為化學和生物有密切聯繫,而且和物理也有一定的聯繫。儘量避免歷史+化學+生物這樣的組合。

以上是我對新高考地區學生選課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給迷茫中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一些幫助,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研究,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3+1+2,“3”指:語文、數學、英語是高考中的必選科目;“1”指:物理、歷史選擇一門作為選考科目;“2”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1怎麼選擇學科組合

一.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寬的學科。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其實對考生一大考驗就是要將目標放的更加長遠,要考慮到自己未來的專業選擇甚至是職業選擇。下圖是各學科在全國大學專業中的覆蓋率。

傳統的純文科組合“史+地+政”可能是最不推薦大家選擇的。

二.根據學科特點,選擇適合你的學科。

化學:作為理科科目,相比於物理,化學並不用太強的邏輯理解能力,只需要將一些基礎的概念以及物質性質記清楚,按照合理的方法推導即可;模塊化強,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相對較小,提分更容易。

生物:生物與化學其實有著較強的關聯性,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與實踐和生活緊密相連。記憶性的知識也沒有文科科目那般繁雜,多是貼合生活實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知識。

政治:政治的難度與歷史學科不同,不僅僅是對大量知識的記憶,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會聯繫大量的時政熱點。因此,政治一直被認為是一科很難考低分,但同時也很難考高分的科目。而對於理科生來說,政治就更是讓人頭疼的科目了。

地理:地理學科又稱文科中的理科,之所會被認為是文科三科中難度最大的,是因為它同其他兩科的學習思路有些不同。因此對於理科思維較強的同學,有很大的優勢。大學的地理學相關專業基本只招收理科生。以理科思維去學習地理,從理解掌握的角度,極有優勢。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科是第一步,但我們還是可能會面臨著學不會、學不好的情況。

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提分,儘可能考高分,進入到自己理想的大學中。

如何學好這些科目呢?

關鍵點一:你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有效的、好理解的且有趣的學習過程。

關鍵點二:你要有一個好的老師。一個能有經驗、有能力且讓你喜歡的老師。

2“3+1+2”選科建議

1、選報歷史學科組合:

①歷史+政治+地理:

藝術專業、傳媒專業。一些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幾乎選擇的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②歷史+政治+生物:

日語、體育、醫學類普通生。生物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更為優秀。在專業選報比率上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類的專業對生物有明確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專業很少對生物科目有較高要求。

③歷史+化學+地理:

可報專業比例為88.6%,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很差,而文科特別優秀的學生是最佳選擇。

④歷史+地理+生物:

日語、體育、醫學類普通生。可報專業比例為77.8%。地理生物學習起來相對簡單,特別適合體育專業學生。但競爭力很大。

2、選報物理學科組合:

①物理+化學+政治:

可報專業98.9%,實際上一些頂尖大學專業可報率達100%。由於大學之後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階段參考科目未選擇政治的話,大約會存在1-2年的知識斷檔期,直接對今後的考研之路影響頗多。這類學生屬於學霸級別的。

②物理+政治+地理:

可報專業99%。這個科目組合更像是理科成績不錯的文科生,為了不浪費物理的高分以及填報志願時的選擇範圍,而做出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這個組合以下幾類考生比較適合物理成績突出,往往屬於理科偏科的學生(數學-物理較好,化學-生物較差)。

③物理+生物+地理:

可報專業99%。選擇者往往是物理成績優異(成績上)其他科目成績一般,且對未來無明確目標的學生。其他科目中以傳統理科的生物和傳統文科的地理科目相對最為簡單且不需要大量背誦(相比於歷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組合也有不小的發展空間。所以這種組合一般適合於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的學生:

一、物理成績優異,邏輯思維能力強;

二、其他科目成績一般,無明確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規劃。




梁參謀


目前第三批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有湖南、湖北、河北、重慶、福建、遼寧、廣東、江蘇;其中像湖南、湖北、廣東、江蘇等都是高考大省,所以說考生們比較關注新模式下如何選科的問題?那麼暫時還為改革的省份大體上估計也是這個模式了,當然具體政策還沒出來我們就先不過多討論;接下來說下如何選科?

一、選科需要了解的幾個方面

首先新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希望廣大考生結合包括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綜合情況去做規劃,但實際上專業本身是有偏文科和偏理科之分;比如說很多理工類的專業對物理這門科目的要求比較強;所以在選科的時候要考慮到將來的學科方向,或者說叫大致的專業門類方向;另外關於院校專業的選科要求和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也要考慮到

1、個人綜合情況

個人綜合情況就是綜合從多個角度分析自己:

學科強弱就是各個科目的成績水平了,語數外是必考科目我們就不多說了;按照之前傳統的文理科方式,基本上物化生好的學生都會選擇理科(也有個別想學理科但是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但是新模式下,選科的組合方式比較多,本質上就是讓我們求一個最優解;所以要權衡下各個科目的學科強弱程度;

興趣、性格、能力和職業傾向是基於目前的人格傾向程度來分析當前階段的發展方向;比如說研究型的、思考型的技術型的學生可能會比較時刻自然科學類的學科。這裡不多做解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或者通過優志願的學業測評分析一下。

2、選科的組合方式:

“3+1+2”區別於“3+3”就在於首選科目中必須要在物理和化學之間選一門;這樣在選科組合方式上就是12種,選科的組好方式相對減少了;但是實際上有一些組合方式也不被看好,究其原因實際上是科目關聯性和專業課程對基礎學科的要求;比如說學習生工專業的學生,化學和生物必須要學的科目。

3、學科方向:

目前包括軍事在內的13個學科門類;包括93個專業大類;五百多個大學專業;之前是按照文科專業和理科專業分開填報和招生;新模式下高校針對某個專業提出選科要求;但實際上很多理工類的專業肯定是要求考生選擇偏理科的科目。

我們把13個學科門類分為自然科學學科和社會人文科學學科兩大類來看;這樣便於大家理解學科方向。首先傳統的“理工農醫”專業都是屬於自然科學學科;那麼這些專業是和自然科學打交道,涉及可科學實驗研究等內容;所以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們既要考慮院校也要考慮專業排名;這些學科的專業實力非常重要。而剩下的哲、歷、教、文、經、管、法、藝則屬於社會人人文科學學科;這類專業是和社會人文相關的;和科學實驗的交集不是很大;所以這類專業文科理科類的學生都有;將來的專業對口性也不是很強。

建議:如果是對自然科學學科專業感興趣的同學,那麼選科的時候物理肯定是必選的;因為這類專業的研究和發展都是離不開物理的;而對社會人文科學學科感興趣的同學;如果說你的物理成績不好,擔心自己沒有優勢話,可以選擇歷史。實際上大家覺的選物理和選歷史是不是好像和之前的選文科和選理科差不多;只是現在加了選科,組合方式比較多,而且高校專業要求不一樣;一些專業可能之前是處於文理之間的專業,所以它的選科要求不會太直接,比較中性。

4、院校的選科要求:

“3+1+2”的省份已經公佈了高校選科要求;如果是“專業+院校”這種模式的,會具體到每個專業的要求;如果是“院校專業組”這種模式的,每個專業組的要求是一致的;有目標專業和院校的同學可以直接篩選查詢。因為選科實際上也是雙向選擇,我們在選擇的同時,高校專業也做出了選擇的要求;所以有些專業入如果我們想要上,但是選科要求的科目我們沒有選擇;那麼不好意思這個專業就不能選。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問題所以高校專業的選科要求也要考慮到

以河北省2020年的院校選科要求數據為例:總計是30560個專業,首選科目中僅物理是14525,佔比47%;僅歷史是685個專業,佔比3%;物理或歷史均可以的專業是15169,佔比50%.可以看到選物理將來的專業選擇面會更廣一些。

5、職業發展規劃

職業展規劃這裡只是針對大學畢業或者大學期間的規劃;將來畢業時繼續考研還是留學,或者直接工作

如果是畢業了考研深造;那麼在選科的時候要確定專業方向,是研究型的專業還是應用型的專業;如果是畢業了就工作,考公務員事業編;或者自主創業等;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這個這裡不多解釋。

二、“3+1+2”模式下各個組合方式的基本情況

這裡簡單論述下,大家也不要過多的糾結;還是我們前面說的結合上面得幾個方面尋找最優解,不要人云亦云跟著盲選;

  • 物理+化學+生物:這個就是傳統的“理科生”方案,這個組合基本上覆蓋了百分之九十多的專業,除了哲學類、歷史類等專業外大多數專業都可以選;這個方式自然是最具挑戰的一種了,而且這個組合裡的學霸們比較多,競爭也會激烈些。

  • 物理+化學+地理:這種組合方式也是偏理科的,百分之九十多的專業可以報考;地理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理科;大學的地理專業要求也是理科科目多一些;
  • 物理+化學+政治;這種組合可報專業也達到百分之九十多;而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階段未選擇學習政治,會存在2年左右的知識斷檔期,對今後的考研之路影響頗多。
  • 物理+生物+地理;這種組合方式選擇的專業也比較多;地理和生物屬於相對比較好學的學科,這兩門屬於“中性”學科,很難說是文科還是理科,正因為這種特點,反而讓這兩科變得不那麼難學,思維要求比理化小,背誦要求比政史低
  • 物理+生物+政治;選擇這個組合的人群往往比較少。由於針對的學生面比較窄,很難與同校師生橫向比較,不利於瞭解自身真實水平。
  • 物理+地理+政治;這個組合可報的專業也是百分之九十多。對於物理成績突出、理科偏科的學生(數學、物理較好,化學、生物薄弱)建議選擇。
  • 歷史+政治+生物;這個組合方式選擇專業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考生生物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較為優秀,建議選擇這個選科組合。
  • 歷史+地理+生物;可報專業百分之七十多;這個組合難度較小,但是專業受限;這個組合中雖然有生物,但是選擇專業時,一般不會選擇理工科專業,因為學習生物,最好有化學作為基礎,甚至有些還要求學物理,你高中這些學科都沒選,大學選了,學習就會面臨一定困難
  • 歷史+化學+生物;這種組合在選擇專業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這個組合看似兼顧了文理學科;因為大學很少有專業限制選擇化學和生物的理工科專業很少,而現在物理的理工科專業很多
  • 歷史+地理+政治;傳統的文科方式;這種組合適合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的考生;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選擇的大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 歷史+地理+化學;可報專業比例為百分之八十,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不理想,對文科成績較優秀的考生來說是最佳選擇。
  • 歷史+政治+化學;這種選擇優勢在於文科思維比較強的同學,以一門化學拓廣了專業選擇面。同時學科之間沒有太強的割裂感。但是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科間差別比較大,需要學生能在各種思維中靈活切換。

高考志願填報平臺搭建


01、新高考選科出現的問題

新高考“3+1+2”模式,選科組合有12種,“3”是指語數外,並且部分省份對外語有兩次考試,以最高分數計入高考成績;“1”是指必修課,物理和歷史選擇一科;“2”是指政治、地理、生物、化學四門學科選擇兩門,高考會以賦分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那麼問題就來?

孩子喜歡化學卻不喜歡物理該如何選科?孩子喜歡歷史又喜歡物理該怎麼辦?孩子選擇歷史了,會影響學習工科專業麼?等等的選科問題,面對眾多孩子不懂、家長擔心的選科問題,我們該如何辦呢?

02、三點來談談選擇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第一點:理清文理各科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在高考未改革前,一般是分為文、理科,文科(政治、歷史、地理)一般可以報考53%左右的專業,多為文科性質的專業,比如管理學、語言文學、人文學科等專業,工科類專業比如計算機類、設計類等專業,一般情況下報考文科的學生報考專業是不學習工科專業的,因為畢業比較困難。

理科(物理、化學、生物)可以報考90%左右的專業了,除了文科性質有具體要求的專業不能報考,比如歷史學、國際政治等,其它學科都可以報考,尤其工科類專業,並且學習理科的學生,一般都趨向於工科專業,要不是高考分數低同意調劑,我估計理科生學習文科類專業是很少的。

我們再看看各科趨向於什麼專業,物理一般與機械類、電氣類、醫學類、電子類、建築類等專業緊密相連;歷史大家都應該清楚了,與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等關聯較大;地理與氣象類、旅遊類、城市規劃、地質勘察類相關;化學與材料類、生物科學類、化工類、食品科學工程類、預防醫學類相關較大;生物與生物工程、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生產類、動物醫學、森林資源等有關;政治與經濟學類、社會學類、哲學類、法學類相關較大,這就是6科涉及的相關專業,所以在選科時我們必須理清各學科相關的專業是哪些,因為明白了各學科對應的專業,大家再選擇學科時就會更方便了更準確了。

第二點:如何選科

新高考“3+1+2”選科共有12種方法,我們首先要確定“1”的選擇,物理或歷史選擇一門,再確定“2”的選擇,老師用減法來分享選科方法。

1、物理組合選科

物理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它更是眾多專業的基礎學科,其實從“3+3”高考模式向“3+1+2”高考模式的轉變,多變因為物理學科。物理的選科有6種:物理+化學+生物(純理科)、物理+化學+地理(99%的專業可報考)、物理+化學+政治、物理+生物+地理、物理+地理+政治。

選擇物理學科的學生,多半是衝著大學工科專業去的,因為物理是眾多高中生最頭疼的一門學科,如果不是為了報考工科專業,我想很多學生不會選擇物理吧,物理學科確定後,那就需要確定“2”的選擇了,反正有6種組合,每種組合對應的專業會有個別差異。

比如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完全是純理科了,90%專業可以報考,選擇物理+化學+地理報考專業高達99%,經個別省份報考數據,這兩種組合報考人數非常多,組合之間的差異性主要是部分對專業要求選擇學科的差異性,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專業就要求政治學科,985高校的醫學專業會對生物或化學有明確的要求,如果學生不報一些有明確要求的專業,“2”的選擇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成績選擇就行了。

2、歷史的選科

歷史選科組合:歷史+政治+地理(53%專業可報)、歷史+政治+化學、歷史+政治+生物、歷史+地理+生物、歷史+地理+化學、歷史+化學+生物

選擇歷史學科的學生多半偏向於文科專業,並且計算能力較弱,而這6種組合歷史+政治+地理可報考的專業數最低,其實選擇了歷史,考生報考專業多半趨向於管理類、人文類、財經類、師範類專業,只要注意個別專業就行,比如個別高校要求選擇財經類專業需要學習政治或法學類專業要求政治學科,選科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第三點:選科注意的問題

新高考選科說難並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只要每位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學習成績及未來發展是比較容易選擇組合的,就像老師講得,我們先確定物理或歷史其中一門,然後從6種組合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了,但在選科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1、不要盲目跟從

有學生見學霸們選擇了物理,自己也跟著選擇了物理,而自己的物理成績比較差,後期學習會很麻煩,所以在選科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科。

有學生問:如果我選擇了歷史,想報考計算機類專業可以麼?老師在各科相關專業就很明白的告訴大家了,選擇歷史學科報考專業非常多,像工科類計算機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等是可以報考的,只不過一旦學習文科了,在大學裡學習這些專業會比較吃力,但不影響報考。

2、正確認知自己,做好合理選擇

一般在高中選科時,會進行一次全方面的摸底考試,就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各科有一定的瞭解,考試成績單就是選科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因為成績不會說謊,首先看你歷史和物理的各自成績了,如果是滿分制,分數相差不大,就需要你想想未來想學什麼專業了,一般男孩比較喜歡工科,就可以選擇物理學科了,然後根據興趣選擇另外兩門學科。

當然,選擇學科一定要正確認知自己,一是認知自己的各科成績;二是認知自己未來想報考的專業;三是認知自己的家庭情況,比如選擇某個專業,畢業後家裡資源較好,可方便就業;所以選科時,要綜合的分析自己和家庭情況。

3、不要猶豫不決

昨天接到一位家長諮詢:“孩子已經選擇了物理和化學,另外一門地理和生物該如何選擇”?老師回答是如果孩子對某一類專業有特殊愛好,比如想學地質工程、城鄉規劃學等,肯定是選擇地理較好啊;比如想學醫學專業、食品專業,肯定選擇生物較好啊,因為這些個性化專業,部分高校是有明確要求的;而後這位家長又問:“如果選擇了地理,孩子容易考上名校麼?或者名校會不會因為學科而不招啊”?這個問題是完全不用擔心了,除了個別專業,名校是規定學科要求的,其它都是沒有明確要求的,都會以高考成績作為招生主要參考數據的!

所以在選科時,如果沒有對個別專業有要求的話,確定了學科,選擇就好,沒必要猶豫不決或患得患失,更沒必須顧慮太多。

新高考選科是一個全面考慮的過程,不僅考慮各科成績,更是考慮未來報考專業,只要我們理清了各個科目相關的專業,根據自身的學習成績和興趣,選科就不難,難的是我們選擇後是否努力,高中是三年,三年的努力更是至關重要,有時候,我們選擇的並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們可以努力把它變得更好,希望我的分析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幫助,加油吧!


學霸哥


我們可以先簡單做個高中流程圖:我們不能將眼光僅侷限於選科,從長遠看,高中的任何一個選擇已經關乎我們一身的走向了。

在我看來,步入高一,我們就需要做好自己的升學規劃甚至是生涯規劃了。對於各行各業,我們可以開始從網上甚至是實踐去了解,從而確認自己大概的發展方向了。

當我們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選科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說我是個重慶考生,想學臨床醫學,根據重慶教育考試院正式發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佈2021年擬在渝招生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通知》,那麼我就必須首選物理。如果我想報考中山大學的臨床醫學,那麼我就只能再選化學和生物;如果我想報考重慶醫科大學那麼我的再選科目必須選一門化學,還有一門可以選擇自己比較喜歡或是成績較好的學科。

若是自己化學很差卻又想學臨床醫學,那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有再選科目可以為化學、生物二選其一的院校?或是我是否要更改發展方向考慮其他專業?或是我該如何將化學成績提起來?

當我們通過深度自我剖析,瞭解了自身發展需求後,選科其實事件很容易的事。


高考志願專家李強


之前回答過,怎麼又邀請?

重複一次吧:

1、3選3

沒得選,躲不開,惹不起,自己努力,自求多福吧。

2、2選1

其實,之前的3+3,徹底的沒有了頭緒,從文理,一下子到徹底放開,怕是讓許多人都不適應,許多學校也很為難,尤其是編制比較小的學校,多達20種選科,你讓一個只有4個平等班的高中如何教學?所以放開了選科後,這些學校將不勝其煩。3+1+2,確定了有12種組合,比原來的20種,減少了40%,儘管沒辦法徹底解決,至少,煩惱少了許多。

物理和歷史,基本上還是要確定以文為主或以理為主的大方向,或者說是偏文偏理。如果學生實在是特別想選擇歷史+物理的模式,會讓人看不懂,建議還是規避開吧。

3、4選2

這四科的選擇,非常自由了,還是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偏好、成績、學習方法等,都會影響到對這4科的選擇。有時,還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我兒子所在學校的實驗班,眾所周知,學校會給實驗班配備最好的資源,從領導重視,到師資配備,到其他各方面。因為學校的18個平行班裡,實驗班只有兩個,且都是純理科的配備,為了留在實驗班,兒子必須選擇全理,好在,這也是他自己喜歡的科目。

至於實驗班的配置有多牛,兩個例子:一是前幾天期末考試,兒子班的數學老師根本不當回事,頭一天還在開新課程,並且斷言,誰的成績達不到100分,會如何如何,兒子考了115分,因此悶悶不樂。這位牛師,同時教另一個平行班,平行班的數學成績,在全校排第二。

4、方向

多數同學進入高中時,並沒有考慮過自己未來的方向,至少是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考慮。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成績非常優秀,選科選的是化學、歷史和生物,但是他自己喜歡的方向,是航天或者新材料。我難以理解,一個不學物理的孩子,將來能否選擇這方面的大學?如果選擇了,沒有物理基礎,如何實現?

現在的3+1+2模式,倒逼學生、家長和老師,提前制訂學生的發展規劃,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許多同學的家長不具備這樣的規劃能力,學生更是一臉懵,老師成為唯一可以指點的人選,但是一個高一班主任,即要教學,還要管理,怎麼可能對幾十個孩子一一指點呢?

這是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有家長或者同學,在選擇上迷茫,我多少有一點經驗,關注,並私信我吧。

關注行學組,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行學組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高考3+1+2如何選擇?

高一選科是每個高考的考生和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正確的選擇科目對孩子今後能否考取心儀的學校和專業,關係重大。所以非常重要。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3+1+2,3指的是語數外三門課,分制150分,是必考科目。學好這三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兩門中選擇1門。選物理就是偏理科,選歷史偏文科。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歷史的話,專業上的選擇會受限,基本上是以史地政方面的文科專業。分制100分。

2指在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門中選擇2門。分制50分,一般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和以後希望從事專業的相關課目。總分750分。

選擇課目,首先要看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的方面,選擇成績好,自己容易拿高分的科目。還要結合自己將來想從事的專業。比如想學醫,就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好的醫學院和醫科專業都需要這三科的成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選擇感興趣的科目,才有可能學好。

其次要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擅長理科就選物理,文科就選歷史。不要盲目跟風,如果文科好就報文科類的,一樣可以考到好的大學的專業。

最後選好專業後就要全力以赴去學習,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要輕意放棄。相信自己的選擇。多看書多做題,注意歸納總結。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最後祝你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教育問題,也可以下方留言點評。






穆瓣草籽


首先,高考改革不是9門課程排列組合!!所以現在怎麼改,都沒有達到教育的本質!!改的應該是重新定義教育觀念,教育模式,課程體系!!!就拿課程來說,隨著時代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工具科目,是學生基礎,工作中,生活中用的最多,比如,閱讀與寫作(外語與國語一起),邏輯與推理(數學承擔不能全部承擔這個作用),算法與計算機,體育,這幾個學科,才能體現真正的信息化時代,學生所要具備的技能,實行社會化考試。還有,初高中要分類教育。特殊人才要特殊教育(理論型,研究型人才,知識學習為主,知識多深,理科,數理化生,文科,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綜合人才要綜合培養(這是以後社會從事基層工作主流,知識應用為主,知識淺要廣,文科小綜合,理科小綜合,大綜合。比如,文科小綜合,給社會一段材料,從語文,歷史,地理,政治不同角度去考,重要應用。理科,給一個生產加工過程,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角度去考。藝術體育人才要專門教育,考(文科小綜合,理科小綜合,專業考試)。如果是這樣改革,大多數肯定喜歡,因為人不是全才,總有自己擅長的一個方面,這樣的改革,才給大家更多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