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54歲的喻姣花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也是一名醫療戰場的“老兵”。

疫情當前,她臨危受命,在短短36小時內備艙建章立制,開創先例;開艙守護轉診患者,36小時不眠不休;守艙護患平安,480小時頑強堅守……

這一個多月來,她和護理團隊自建“協和特色”的方艙護理體系井然有序,來自海南、內蒙、貴州、吉林、河南、新疆、山西的護士們讚不絕口,併成為“範本”被其他方艙醫院效仿。

但身邊同事卻不知道,喻姣花隱瞞身體多種不適,毅然上陣。直到扛不住時,才被“勒令”休息。3月9日,江漢方艙在送走最後一批患者後,正式休艙。

臨別時她寫下《致戰友》:

“我不一定記得你的名字,

但永遠記得這份勇敢和擔當……”

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非典“老兵”臨危受命籌建方艙

喻姣花是協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2月4日上午,她接到緊急通知,醫院參與籌建江漢方艙醫院。她臨危受命,擔任護理組組長。

“這在武漢是首開先河,沒任何經驗可循。” 喻姣花說,接到任務之初,她滿腦子都在琢磨,“方艙醫院”應該是什麼樣的,護理人員又該如何運轉?當時,大家都沒有清晰概念。

由於疫情緊迫,方艙醫院2月5日晚上9時必須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床位如何編排,如何做好接診、分診,護理人員如何調度?這一系列的護理流程和制度,亟待解決。但此時,留給她和團隊的時間只有36個小時。

今年54歲的喻姣花,在傳染病防治以及應急救援上是名“老兵”。2003年SARS肆虐時,協和醫院開設發熱病房,當年她主動請纓擔任護士長,奮戰一線;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任外科總護士長的她又一次出征,挑起籌建愛心病房的重任。

這一次,喻姣花再次接下“硬骨頭”。她感慨,壓力實在太大。但疫情就是命令,喻姣花帶領她的護理團隊,迅速開啟了“方艙12時辰”。

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接診患者記錄信息、進入病區評估內容,護理觀察單條目、交接班制度……短短2小時,喻姣花拿出一套護理核心制度,初步形成框架。隨後,她和團隊趕到施工現場準備。

會展中心是個空曠空間,不像醫院可以改造為清潔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等。此外,床位如何編排也是難題,醫院常規做法在這肯定行不通。

喻姣花三人站在二樓,對著手裡僅有的一張圖紙,反覆嘗試編號,又推倒重來。最終根據空間劃分,從一樓東廳開始,依次中廳、西廳,再到面積稍小的二樓。整個方艙,劃分出36個病區77間病房,總共1564張床位,逐一編號,沒有一個數字重複。

“這麼多床位,相當於一個小規模的三級醫院,要保證患者醫療安全、控制交叉感染等,難度不小。”喻姣花說。2月5日凌晨2點多,她帶領團隊確定患者通道、如何分診、病人流向等細節。

這一晚,喻姣花只睡了不到4小時,早上6時再次出現在方艙醫院。她要做的,還有護理人員排班,在防護物資緊缺的條件下,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又要儘可能節約防護物資。

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守護患者36小時不眠不休

2月5日晚,江漢方艙開始收治患者。喻姣花守在艙外,36個小時不眠不休。

按計劃,方艙當晚收治患者101人。按照標準流程,喻姣花和團隊對患者一一編號、排序,計劃2小時完成收治工作。沒想到,當晚臨時接到任務,又有800名患者緊急入院。喻姣花著急,艙內護理人員遠遠不足。

面對突發狀況,喻姣花緊急從協和醫院調來36名護理人員支援,大家二話沒說,培訓後穿好防護服,入艙接診、收治患者。

當晚,武漢狂風暴雨,方艙外圍還在加緊施工,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江漢方艙醫院院長孫暉,護理組組長喻姣花等通宵守在艙外,連夜協調並保證患者順利入艙。

直到2月6日清晨5時30分,患者收治告一段落,684人均被妥善安頓。這一數字,也創下方艙醫院收治記錄。

早上6時,喻姣花步行回到醫院護理部,一路上不停和各地醫療隊電話聯繫。也是這一天,她生平第一次為工作落淚:“太難了,方艙真的需要大家的幫助。”接通每一個醫療隊的電話時,喻姣花都會感恩地說:“我代表武漢父老鄉親,感謝你們的支援。”

在方艙,喻姣花的第一批護理團隊連續幹了15個小時,而她也一直守在艙外,協調第二日護理排班,累到了極致。

隱瞞病情堅守一線

喻姣花粗略估計,開艙一個多月來,她每天睡眠時間不到5小時,每天協調電話幾百個,聲音嘶啞。有外地醫療隊說,您不年輕了,怎麼這拼。喻姣花說:“大傢伙都到武漢來幫我們,我很感恩,這點辛苦又算什麼。

大家不知道,喻姣花患糖尿病6年,身體並不好。在江漢方艙的開診的第10天,她的身體已經亮起紅燈,但她瞞著誰也沒說。

2月14日,喻姣花察覺肝、左腎開始隱隱疼痛,但那會是方艙最忙的時候,她忍著,一句話沒說。20日,喻姣花肝區疼痛加劇。直到在現場挺不住了,大家才知道真相,孫暉院長強制要求她休息。2月26日,喻姣花這才同意回家。

全國700名護士擰成一條心

喻姣花的一套管理模式,將全國20支團隊近700名護士,匯聚成為一股阻擊新冠肺炎的強大力量。這也成為其他方艙醫院模仿的標杆。

不同地域、不同醫院帶來的工作流程、方法、習慣等差異,給這個新組成的集體擺出了第一道難題。如何協調、如何排班、如何優化護理流程、如何確保護士安全?

喻姣花琢磨了一套自己的管理辦法。比如,她結合“門診+住院”的模式,設置分診應急組、患者護理組外,還專門設置了連接艙內、外的清潔物資供應的綜合協調組,一班約有500名護理人員在艙內忙碌。

協和醫院護理“老兵”堅持守艙480小時,臨別詩《致戰友》引淚目

在接診患者時,考慮很多武漢市民習慣方言交流,她將本地6家醫院的護理人員編製成一組,每天4班,整體輪值上陣。此外,二樓床位雖比一樓要少,但護理人員需運送氧氣等物資,頻繁上下樓,而唯一通道只有一部手扶梯。考慮到實際情況,她將護理人員力量向二樓傾斜,減輕壓力,確保患者治療。

在管理過程中,她還發現患者三餐飯時間,和護理人員交接班時間重疊。為了讓患者按時進餐,她調整了交接班時間,優先照顧患者,再錯峰交班。

這一套管理模式,也得到其他方艙醫院的認可,成為示範標杆。喻姣花說,她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優化護理流程。但經常發生的突發狀況,讓她措手不及。臨時調劑人手,護理人員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

經歷20天戰鬥,

喻姣花有感而發,

寫下一段《致戰友》

致戰友

“在這個相見、相識、相知、相助

的20多個的日夜裡,

也許我知道您們的名字,

您們也知道我的名字,

但我們不一定都見過面…

因為這個特殊時期,

可我永遠記得您們的勇敢、

您們的擔當、您們的精神、

您們的努力、您們的堅持、

您們的行為、您們的身影…

每一個人都令我感動,

您已成為我最牽掛的人;

每一件事都令我難忘,

這已成為我最重要的精神寄託;

每一個團隊都令我欽佩,

您們已經成為我最親密的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