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高手是怎樣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的?

攝影中級班


照片是否通透清晰,是衡量一幅照片是否優質的標準之一。要想拍出通透清晰的照片,首先我們要弄清,什麼樣的照片才算通透清晰。

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 照片曝光精準,所謂精準就是曝光符合主題表達的需要;

  • 對焦精準,焦點要恰當地對準物體的主要表現部位,絲毫不差;

  • 反差適中,影調豐富,層次過渡自然,質感細膩;

  • 亮部、暗部均有恰當的細節表現;

  • 畫面簡潔,色彩搭配合理;

  • 畫面亮度、色彩明度、飽合度恰到好處。

以上就是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應該具有的基本標準。達到這樣的標準,就是一幅質量上乘、技術無可挑剔的好照片。但要想拍出這樣的照片,並不是按下快門就可以一蹴而就,也不是擁有了什麼樣的高端相機、鏡頭就可以輕易達到。要想拍出技術品質上乘、通透清晰的照片,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精準控制曝光,善於使用曝光補償。

現在數碼相機曝光控制已經全部自動化和智能化了,我們只要設定在P檔或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等智能曝光檔位,就能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但曝光正常並不代表曝光精準。我們常常發現使用相機的自動曝光模式拍出的照片,總是有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不能令人滿意。這是因為,相機的自動曝光都是以中級灰為標準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和善於運用曝光補償。要根據不同的光照和色調適度地增減曝光補償。恰當地使用曝光補償,才能使曝光達到精準的程度,否則曝光只是粗線條的。

如果您具備一定的相機操控技能,使用手動模式曝光,是對曝光進行精準控制的更好的方法。

曝光精準是照片影調質量的基礎,曝光不精準,照片的亮度、反差、色彩明度、飽和度等等因素都將受到影響,也很難達到通透清晰。

2、精準對焦,對焦部位恰當。

所謂的精準對焦,並不僅僅是畫面具有一個清晰的焦點,而是焦點是否對準所要表現的主題的主要部位。比如,拍攝人像時,首要清晰的部位就是眼睛,臉部拍得再清晰,而眼睛不清晰,處於焦點之外,這幅人像依然是模糊不清的。拍攝花朵時,首要清晰的部位應該是花蕊,如果花蕊不清晰,這朵花很難讓人看上去賞心悅目。精準對焦是攝影的基本技術要求,曝光不準確可以在電腦後期進行調整,而對焦不準,後期製作能力再棒也將回天無術。只有精準的對焦,物體細膩的質感才能充分地得以表現。

3、恰當地選擇光線。

攝影就是用光作畫,是光的藝術,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更少不了光的參與。而要想照片清晰通透,不是什麼光都可以的。光分三形:點射光、漫射光和散射光;又有五位:順光、側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天晴天陰,光照效果各有不同。因此,我們在攝影時,一定要注意光線的運用,用光要合理。

要想拍出通透清晰的照片,一般選擇晴天、側光、側逆光的光照。光照不能太強,最好選擇一早一晚的柔和光線,避免使用中午時分的強烈頂光。在側光、側逆光光照下拍出的照片,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照片影調、層次豐富,更容易表現物體質感,拍出的照片通透清晰。一般不用順光,因為順光光照平淡,缺少明暗層次,顯然無法達到畫面通透的視覺要求。

另外,逆光也是非常優秀的光照,用好了,畫面不但通透清晰,而且更具藝術性。使用逆光拍攝,需要攝影者具有一定的用光能力和技巧。為了使暗部也能得到清晰的表現,一般在逆光拍攝時,都要進行補光搭配。補光要用得恰到好處,不能過強,過強了破壞光照效果;也不能過弱,過弱了達不到補光的要求,暗部細節表現不充分。

4、合理的後期處理。

攝影中常有很牛的說法,就是照片直出,照片拍攝完成不經過後期處理。可以這麼說,“不想當將軍的戰士不是好戰士”,不經過後期處理的照片就不是好照片。前期的拍攝僅僅算作素材,只有精到的後期製作,才能成為一盤好菜。

後期處理主要是對照片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彩作進一步的調整,使照片在寬容度允許的範圍內更加完善。調整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使照片更加地通透清晰。因此,攝影者不但要學會前期的拍攝,也要學會電腦的後期處理;只有學會了這項技術,才能真正全面地完成攝影創作。通過後期的精心製作,使照片更加完美。

總結:

我們在拍攝時,對照片要有一個高標準和嚴要求,不僅在藝術上具有上乘的表現,在照片的技術和品質上,也要毫不含糊。藝術和品質是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品質是藝術的載體,藝術是品質的表現。沒有畫面品質,則藝術軟弱無力;而沒有藝術表現,僅有通透清晰的畫面質量,一切則毫無意義。

照片通透清晰,是照片的高標準之一,在技術上必須嚴格要求做到。



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畫說攝影”!


畫說攝影


如何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

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也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想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是每個攝影人都想達成的目標。

如果把照片成功的標準梳理一下的話,當是第一主題明確、第二構圖合理、三是清晰通透,等等,可見,畫面的清晰通透對於拍攝的優劣有多重要。

哪些照片需要通透清晰呢,大致有自然風光片、城市風光片、人物(多個人物)活動片等;不必過分講究通透清晰的大致有逆光人像片(主要部分清晰即可)、剪影片、人物特寫片等等,當然這些很難一一列舉,只能是大致如此。

第一、構圖要講究主體突出。這是每一張照片的基本要求,不然,讀者不知道你是要描寫什麼,你想要表達什麼,你的畫面再通透再清晰也是白搭。

第二、要有足夠的景深。沒有足夠的景深,你就不“通”,沒有通何以透呢,一般相機比較理想的畫質是光圈在8—11左右的時候,在這個光圈範圍左右拍攝的畫面,明暗對比適當、銳度比較理想。

第三、一般採用順光拍攝。順光拍攝保證了整個畫面的受光比較均衡,能夠較好地刻畫每個區域的細節,而逆光拍攝很難做到這一點。

第四、曝光要恰當。曝光這個環節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只有曝光恰當了,才能保證明亮處的鮮亮和暗淡處的清晰。曝光準確的保證,不必過分依賴於測光的數據,最為重要的是根據現場試拍的結果,及時運用曝光補償的手段,適時加大或減少曝光,這個過程對於拍攝經驗的依賴性很強,許多高手老師用誇張的話說,“即使是相機的測光系統癱瘓了,我也能實施正確的曝光”,意思是說,完全可以按照試拍片子的情況來判斷和調整曝光補償。



第五、適當後期處理。後期的對比度調整、亮度調整、色階調整以及曲線手段的運用等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優化通透感和清晰度。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應該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需求。

但其實通透和清晰是兩層概念,我們先說清晰。

把照片拍清楚這事兒很容易,一方面要穩,一方面要準。

穩就是說穩定,快門速度並不一定要有多快,甚至很慢也可以(上面的照片曝光了30s),但是一定要和你的被攝體保持相對靜止,那麼拍攝的畫面才是穩的。想要穩一方面可以使用三腳架,一方面手持的話要注意保持安全快門(快門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另外正確的握相機姿勢,按下快門輕盈也是保持相機穩定的訣竅。

準就是指對焦了,如果沒對上,快門再穩也沒用。對焦看似說是相機自己決定的,但其實也不盡然。在拍攝一張風光照的時候,可以適當縮小光圈,增大景深,讓處於焦平面以外的事物也儘量清晰。而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對焦的位置不合適,對焦後重新構圖,還要考慮大光圈淺景深下餘弦誤差造成的焦點偏移。如果不放心,就用手動對焦確認焦點位置。

清晰的問題說完,再聊聊通透。對於拍風光這事兒,通不通透有時候是老天決定的。那麼如果天公作美,想要把照片拍通透,首先要保證曝光準確。不要以為適當過曝就通透了,過曝之後反差降低會讓照片有霧感,反而不通透。

而所謂的通透其實更多時候需要後期完成,對比度不要太高,高光不要過,暗部陰影不宜太多。另外清晰度不要調太高,這也會讓畫面顯得“髒”。


熊道森Bearsce


風光攝影中的清晰範圍,這樣控制效果好

景深是什麼?很簡單,景深所指的是拍攝完成之後,呈現清晰的範圍。有的畫面景深很淺,只有一部分是清晰的。比如這隻鴨子。頭部是清晰的,背景都是模糊的。我用了F2.8的大光圈。

二次曝光拍攝的梅花也是這樣,我用了F3.5的大光圈,所以梅花的主體是清晰的,而背景是虛化,模糊的。

下面來看看草原圖片,前景的草和遠景的風車,都是清晰的。我採用了小光圈。

(ISO100,F11,5秒,呼倫貝爾大草原)

景深的大小與鏡頭焦距的長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攝影的距離有密切的互動關係。通常鏡頭焦距越長(例如說是長鏡頭)、光圈越大、攝影距離越近,景深就會越淺;而鏡頭焦距越短(例如廣角鏡頭)、光圈越小、攝影距離越遠,景深也就會跟著變深。

(ISO50,F16,10秒,青島海濱)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希望照片從近到遠,都是清晰的。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小光圈,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有一個大的景深。

例圖-:西藏瑪旁雍錯的霧虹

(ISO100, F11,1/50秒)

例圖二:印尼巴厘島海神廟日出

(ISO100,F13,0.5秒)

例圖三:霧靈山遠眺

(ISO100, F16, 1/5秒)

例圖四:年寶玉則仙女湖朝霞

(ISO50, F16, 0.4秒)

這些片子,是不是從近到遠都清晰?因為我多采用了F11-F16之間的小光圈。把對焦點放在由近到遠的三分之一處,就可以實現一個大的景深。

(深秋阿爾山,小光圈拍攝)

前景過於突出的場景,可以通過“景深合成”的方式來實現大景深,飛俠稍後會有詳細介紹。

光圈不是越小越好,要儘量使用鏡頭最佳光學分辨質量的光圈。比如微單鏡頭一般在F5.6-F8左右,單反鏡頭在F8-F11左右,中畫幅鏡頭在F11-F16左右。

現在用好你的光圈和焦點位置,也拍出大景深的攝影作品吧。


網際飛俠


這是很多攝友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清晰通透的片子能給人明快、愉悅的觀賞感受,可謂賞心悅目:






為了提高針對性,也為了便於說明,小k重點以風光為例,把清晰和通透分開來談,希望能對攝友們有所幫助:



一、如何拍“清晰”?

1、選景恰當

要拍出清晰的片子,首先拍攝對象要選好,最基本的原則是主體明確突出,此外還要考慮畫面佈局、色彩搭配等因素:




2、對焦準確

對於風光攝影,單點單次對焦用的最多,如果光線條件較差,也可以使用mf(建議配合腳架),以確保對焦準確:






3、景深足夠

景深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光圈(小‘’k)。對於風光拍攝,一般大光圈用的少些,f8至f11左右的光圈使用多些(攝_影),一是為了確保景深足夠(近景遠景都清晰);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銳利度:





二、如何拍“通透”?

1、用光合理

對於風光拍攝,用的最多的還是順光。順光可以有效減少雜光或反射光進入鏡頭,獲得廣闊通透的視野:




2、色調明快

一般來說,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畫面更容易帶來“通透感”,而色彩單調、沉悶的畫面則容易讓人產生壓抑感:





3、使用濾鏡

最典型的就是偏振鏡,使用得當可以濾除畫面中的雜光、水面等反射光,讓天更藍、水更清:



【提示】:偏振鏡使用要注意入射光線的角度(xiaok),同時超廣角鏡頭要慎用(攝.影-),避免出現天空或水面色調不一致的情況:



4、適當後期



數碼時代後期處理是一大福利,簡單的增飽和、提對比加數字去霧鏡,就能讓圖片的通透感明顯增強: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拍照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要拍得清楚。相信很多朋友一定聽過,拍照照片模糊的原因有兩點,抖動和對焦不實。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小問題,導致我們的拍照不夠清晰銳利。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止了你拍出一張清晰銳利的照片。

照片模糊是影響出片的最大殺手。構圖不夠好,有時候我們還有後期裁剪的餘地;曝光不正常,可能我們還能夠通過RAW文件調整進行補救;但是面對一張模糊不清晰的照片,我們是沒有辦法進行補救的。

好的照片,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銳利清晰

在我們一開始學習拍攝的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內容,拍照模糊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對焦失誤,例如脫焦、對焦不實等等;另一方面是由於抖動,例如快門過慢、手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這些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道理雖然很簡單,但是我們實際拍照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問題。為什麼我明明對焦成功了,照片卻是脫焦?為什麼我的快門速度足夠快,照片卻依然會模糊?

抖動和對焦問題很好區分,只要看照片有沒有位移傾向就可以了

在拍攝照片時,我們回放照片時放大查看是很重要的,這裡我們就需要學會分析我們的照片究竟是何種原因模糊。照片模糊分為兩大類,對焦問題和抖動問題。如果我們的照片,焦點對錯了容易判斷,但是焦點不實和抖動容易混淆。通俗來說,如果照片中物體沒有發生位移,那麼是對焦問題,如果照片中物體有拖拽位移的跡象,就是抖動問題。

實際上,理論是單一而枯燥的,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用幾個實際案例,來分析下為什麼你會遇到“明明設置感覺沒問題,但是對焦卻是模糊的?”。

首先先分析對焦問題,拍照先對焦,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話題,怎麼對焦大家也肯定明白,但是有時候大家還是會遇到對焦不實的問題,這裡就跟大家分析下可能的原因。

對焦模式不正確 單次對焦和連續對焦不可混用

對焦模式有很多,大類上可以分為兩類: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這是很多朋友使用對焦時最容易被誤用的一點。單次自動對焦不適合拍攝快速運動的物體,這是大家都理解的常識,但是連續自動對焦同樣也不適合拍攝單張的照片。很多朋友在拍攝單張照片,比如人流密集的區域拍攝到此一遊,例如拍攝一些城市照片時,會發現明明自動對焦了,但是總會有個別照片不清晰。很多時候就是連續對焦的問題。

注意:單次對焦和連續對焦不能混用

在連續對焦模式下,相機會自動追蹤對焦區域內運動的主體,所以如果我們畫面中有一些在不斷移動的物體,例如背後的行人,例如街頭的車輛,相機的對焦系統就會對移動物體進行判斷,如果我們使用的還是全局對焦點自動選擇,那麼焦點就必然會受到運動物體的極大影響,難以判定我們真正需要的主體。因此再非運動場景下,儘量不要使用連續自動追焦選項。

這種場景如果使用連續對焦,就會對焦到行人上

對焦點選擇 單點、區域和全局對焦點選擇需謹慎

另外,在使用對焦點選擇時,單點對焦可以實現更精準的選擇,但是在使用全局對焦點選擇時,同樣需要判斷對焦點是否準確。不管是相位對焦還是反差式對焦,相機對焦時會優先選定畫面中反差較大的物體,例如綠色背景中的紅色花朵,例如夜晚環境中的白色物體,如果我們的主體與背景差別化較小,我們使用全局自動對焦時,就會出現明明對焦了,但是焦點卻不正確的問題。通常情況下,相機的對焦優先順序是:固定人臉>移動的人臉>鮮豔顏色(大反差物體)>深色主體>其他。

如果相機自動選擇對焦點,顏色差異大的區域,更容易被選擇為對焦點

很多朋友會說,相機自動選擇焦點不靠譜,我每次都用單點對焦。單點對焦在某些情況下,也需要注意對焦問題。很多朋友喜歡用中心點對焦,然後重構圖,這時候就需要注意焦平面變化的問題。在遠距離拍攝,或者光圈較小的情況下,改變構圖對照片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是近距離的大光圈拍攝,或者是微距攝影,我們改變構圖就意味著改變了畫面的焦平面,有時候會出現焦點不實和焦點偏移的問題。因此在人像拍攝、微距攝影、超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時,儘量不要採用重構圖方式進行拍攝。

微距攝影、近距離大光圈人像攝影,不適合先對焦後構圖

可以說對焦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如何對焦是一個學問。不是我們盲目的使用自動對焦,就能保證拍攝的萬無一失。

無限遠不一定是超焦距

在有時候我們無法通過自動對焦系統判定對焦,例如無光的夜晚,例如星空拍攝, 我們需要手動調整超焦距進行拍攝。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注意,鏡頭標識的無限遠不一定真的是超焦距的範圍。

∞並不是超焦距,而且不同焦段和不同光圈的無限遠是不一樣的

鏡頭無限遠標識不是我們風光拍攝需要的焦距,是因為很多鏡頭,特別是變焦鏡頭,不同焦距和不同光圈下,鏡頭的無限遠是有細微差異了。所以鏡頭的無限遠往往是一個參考,而不是精確的範圍,大家需要通過實際的拍攝環境進行參考,例如拍攝帶有近距離前景時,我們需要往回擰一點,而如果拍攝大範圍的星空,沒有前景限制,有時候我們需要擰過一點來保證星空的銳利清晰。最合適的方式,是通過取景器對細節進行放大後手動調整,而不是依賴於無限遠的標識。

手動對焦,放大查看是最靠譜的,特別是星空拍攝放大查看星星

峰值對焦 高中低不是對焦精細度,是顯示水平

很多朋友喜歡使用峰值對焦,而且現在很多微單相機都具備峰值對焦顯示。但是這裡有一點問題需要特別說明,也是很多朋友容易出現的問題。峰值對焦具有高、中、低三檔,這不是對焦精細度,是顯示的峰值輔助線數量。所以,實際上峰值顯示,低這一檔更容易實現精細對焦,高這一檔實際上對應的是快速對焦。

峰值對焦其實峰值顯示越高,對焦精度其實越低

對於峰值顯示,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峰值顯示對於人臉的檢測並不準確,因此如果有面部檢測的需要,儘量進行放大對焦確認。

高速連拍 很多時候相機是不對焦的

運動追焦拍攝,首先大家需要明確一點,相機在高速連拍下,不是能夠完全對焦的。很多相機都有標識最高連拍速度,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很多相機在說明書裡都會註明單次對焦連拍速度和追焦連拍速度。受制於鏡頭的驅動力和機身的對焦反應速度,有些相機在最高速度下無法實現連續對焦拍攝,這常見於高速運動機型、小型微單和卡片相機。

對於很多機型,包括高端機型,我們的最高速度連拍實際上是不進行追焦的

就算是高速連拍狀態下可以實現連續對焦,對於對焦也需要注意很多事情。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調整模式,例如是否規避障礙物,當新物體進入畫面是否持續追焦等等,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照片模糊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抖動,其實抖動不是單純因為快門速度過慢造成的,很多因素都會造成抖動。

·用錯防抖模式 等於喪失防抖機制

防抖功能已經是現代鏡頭的核心功能之一,而且防抖的效果非常顯而易見,能夠讓我們獲得更穩定的拍攝畫面,但是很多朋友會發現我們用防抖之後拍攝的畫面依然模糊,有可能是我們用錯了防抖模式。而且,這也是大家最常出現的錯誤之一。

防抖模式有很多檔,除了普通模式,其他檔位只有在特殊用途才適用

在長焦鏡頭上,通常會具有多種防抖模式,通常至少具備普通和運動兩種模式。我們以佳能鏡頭為例,三檔防抖分別是:

1檔:普通防抖模式,所有防抖組件正常工作

2檔:運動模式,用於搖拍,與相機相同位移方向不進行防抖校正

3檔:激烈運動模式,平時防抖不工作,只有曝光瞬間防抖才工作

需要特別注意運動模式,運動模式不是字面意義的讓我們拍攝運動場景就用 運動模式,而是說可以提供搖拍拍攝。運動模式下,防抖不會校正相機位移方向的抖動。所以說,如果我們日常經常把防抖模式放在運動模式下,那麼其實防抖效果能發揮的時間並不多。

運動模式是長焦鏡頭必備,這是拍攝搖拍用的,平時使用會大大降低防抖效果

你所熟悉的安全快門,並不一定安全

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我們常說的快門速度。大家都知道安全快門,就是我們正常拍攝,快門速度需要達到焦距的倒數。但實際上我們拍攝的場景中,我們還需要根據我們的拍攝狀態和主體的運動速度來決定快門速度。如果我們在飛機上拍攝,哪怕背景是不會位移的山川河流,我們也需要使用高速快門進行拍攝。

運動速度越快,速度需求越高

實際上,物體運動的方式不同,對快門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如果一個物體面對鏡頭快速而來,實際上我們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而如果在同一個焦平面內橫向運動,實際上對快門的速度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實際上,不光是我們拍攝時抖動和對焦不實,真正讓照片不夠清晰銳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裡可以把第三點不常提到的原因歸結為畫質與後期問題。首先先說畫質,大家照片不夠清晰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感光度太高或者將機身降噪開得過高造成的。

高感降噪,也是影響畫質的一大因素

噪點會造成照片的清晰度下降,主要是由於噪點會嚴重影響視覺感受,但是過渡降噪的危害比噪點還大。相機降噪的方式就是我們俗稱的“塗抹”,通過模糊處理來降低噪點的視覺強度,但是也會降低照片的細節。因此在夜晚我們照片有時候不夠銳利,也有可能是因為機身降噪開得過高造成的。

噪點與降噪,實際上都是影響照片銳度的

與機身降噪對應的就是後期降噪,後期時,任何以“模糊”為原理的處理方式都會對畫面銳度造成影響。例如我們熟悉的人像磨皮、例如我們的後期手動降噪等等。由於後期處理的方式不同 ,這裡我們不方便全部列舉,但是凡是牽涉到磨皮、降噪等操作,都需要相當慎重,如果不謹慎,會對照片清晰度產生很大影響。

最後就是在銳化方面,照片銳化有很多操作,不是簡單使用一步銳化就能搞定的。銳化是複雜的過程,這裡我們可以為大家提供三種方法:高反差保留疊加銳化、高反差保留去色銳化以及lab模式明度銳化。

高反差保留銳化,基本思路是新圖層+高反差保留+混合疊加或者配合去色濾鏡

Lab明度模式,同樣是利用灰階進行銳化

可以說,讓照片變得更銳利,是所有攝影愛好者的共同追求。但是我們不能追求過度銳化的照片,我們需要在實際拍攝時獲得更加清晰銳利的圖像。今天的文章,是蒐集了一些大家經常出現的小錯誤,希望對大家的拍攝有所幫助。


中關村在線


什麼是照片不通透?我個人認為就是拍出來的照片跟肉眼看到的景物相比有點模糊,或者多了一層霧。那麼影響照片通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決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景物色彩不好、環境光線差、不正確的用光、景深有問題,以及相機器材的原因。

那麼知道了影響照片通透的原因後,我們就可以逐步的解決了。

景物色彩是否明快直接影響照片的通透。所以選景很重要;光線差的原因,順光、側光下拍攝色彩還原最好,拍出來的照片也更通透。逆光往往會造成照片特殊效果,但看起來不通透;同時在拍攝風景的時候選擇F8-F16,保證景深,畫質也相對更好;選擇好一點的攝影器材,鏡頭解像力更高對照片通透有很大幫助。另外也可以使用偏振鏡。

以上是我個人理解的照片的所謂通透的概念,以及解決辦法。其實對於照片通透一詞,不同的攝友會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色彩的亮度、飽和度、對比度之類的,經過調節確實有效果,這個算是後期,就不是拍得通透。但想要照片通透,後期是必要的。

我覺得拍攝風景時正常的霧靄不是不通透;把藍天白雲弄得太分明,那種所謂的通透也失真。


攝影中級班


首先,要分析照片為何不通透。顏色不夠純正,黑白對比不明顯,很多灰色變成了霧霾。銳度不夠,照片看起來模糊;對比度不夠,明暗變化不明顯。

總結來說可以分這四個方面:對比度(影調),色調(飽和度和明度),顏色純淨度,銳度(細節方面)。

我們在用數碼相機或者單反拍攝時,可以選擇RAW格式,因為可以保留大量細節,便於後期的調節。

一、對比度。

其實就是要控制好照片的明暗對比關係。這種色調的特點是整體明亮,但不會因為過曝產生刺眼的感覺。該亮的地方亮起來,暗的地方保留一定的細節和亮部呈現對比關係,這樣整個畫面看起來會比較透。

“處理好黑白場關係”,觀察眾多這類型的片子,你可以發現這種色調的特點就是照片整體是十分明亮的,但不會因為過曝而產生刺眼的感覺,也就是該亮的地方是亮起來了;而暗的地方,就保留一定的細節和亮部呈現出對比關係,有這樣的對比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會透,而且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光影質感。

這裡我們可以通過ps、lightroom或者手機軟件調節。RAW格式的照片一般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 打開進行後期。增加對比度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直接提高對比度,調整色階,使用曲線等。可以先調整體,再調局部。

二、色調(飽和度和明度)

1、色調方面比較複雜。需要長期實踐和觀察才能總結出經驗。影響色調的原因主要有色相、飽和度、明度。電腦可以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調整。專業的手機修圖軟件潑辣修圖、Snapseed、mix等都可以做到單獨調整這些。

1. 色相搭配。

淡色系和黑白照片容易看起來比較乾淨,因為有一種主色,沒有干擾。淡色系類似的鄰近色也會達到類似的視覺效果。

2.互補色

互補色也是很常用的配色方案,但往往也是導致畫面不乾淨的主要原因。比較好的方法是讓互補色各佔據畫面的一部分相互承託,或者以一種顏色為主題,另外一種做烘托。

4.飽和度

降低飽和度可以讓畫面更清新。增加飽和度則可以讓照片最終像油畫一樣,同時也能突出主題。當主體和其他區分不明顯時,統一飽和度會效果更好。但是如果飽和度過高,也會讓照片整體更突兀。

5.明度方面

在主色或者主體顏色中,高明度搭配低保和度會使照片整體清爽,很多小清新風格的照片都是採用這種方法。而高明度搭配高飽和度會顯得鮮豔,濃郁;低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有恬淡的氛圍。總之,還是要靠個人喜歡,去實現想要的效果

三、顏色純淨度

1顏色的純淨度對畫面也有很大的影響。

色彩的純度取決於該色中支持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色彩發灰,是因為該色中混入了大量的消色成分,導致色彩不純。

為了理解這一部分,我們先得理解物色的三原色:Cyan 青,Magenta 品,Yellow黃。其中青+黃=綠,青+品=藍,黃+品=紅。] 在上面的這個色環之中,我們把某種顏色相鄰的顏色叫做他的相鄰色。

這時候通過曲線或者可選顏色等方法來消除雜色,使顏色更加純淨。選擇某以顏色為其添加臨近色來減少不色,就會使這種顏色更加透徹。

2簡單的來說若要加強藍色,就要增加青色和品紅,耳減少黃色。加強紅色就要增加黃色和品紅,減少青色。

提高紅色:加黃加品

提高黃色:加紅加綠

提高綠色:加黃加青

提高青色:加綠加藍

提高藍色:加青加品

提高品色:加紅加藍

四、銳度(細節方面)

最後就是細節方面。一張照片畫面邊緣要足夠清晰,足夠銳利,同時也要過渡自然。

很多夜晚拍攝的照片噪點多,顆粒多,或者隔著玻璃、霧霾拍攝,都會導致畫面不清楚。除了調節色彩和明暗,還要調節細節。可以採用降噪、銳化的方式調整。但要注意的是後期不要亂加顆粒,也不要過度銳化。


山風海棠果遊中國


這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有一定技術水平之後會問的,我剛學後期時,就遇到這個詞“通透”,關於什麼是通透,很多人告訴你,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時候,你就有放棄的念頭。關於什麼是通透,我試著用幾個關鍵詞解釋下。

通過左右兩幅照片的對比,可以看出,左邊照片發灰、沉悶,色彩不純淨,不夠層次,主體不夠突出,飽和度偏低,對比不足,還有一些可能是影調不夠透亮,這些就影響照片的通透。有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例如現場環境空氣問題,雨霧天氣等

關於通透通常都是通過後期調整,這裡涉及的後期修圖知識非常多,要詳細說明,可能需要幾篇論文,設計色彩原理解決色彩純淨問題,光影調整可以通過中性灰等手段,曝光調整,對比度調整,等等。

題主問題的是前期拍攝,那按照我知道的給些建議,我技術有限,歡迎大神糾正。

一、對焦清晰,保證不會出現手抖等問題,造成模糊。手抖這個很正常,沒有人保證,所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不會手抖,都是清晰的,但是要儘量避免,可以通過三腳架,提高快門速度等等,這個問題,容易理解。

二、正確瞭解鏡頭的特性,不少人認為鏡頭的光圈用得越小,結像的清晰度就越大。這個看法並不正確。其實,鏡頭成像的最佳狀態,在於將其最大光圈縮小2-3擋後。

三、選擇好天氣,好環境拍攝,好天氣,隨手拍拍都很美,很通透。好天氣,正常的大平光照明下,無論紅的、綠的,都好通透。

四、提高曝光,有些照片不通透也可能是曝光不夠,可以適當提高一點曝光。


五、色彩搭配要和諧,合理的色彩選擇都可以讓畫面“通透”。


老文雜談


好難回答這個問題呀!


挑戰一下!


首先要空氣透明度高,不管拍什麼都是如此。


其次,空氣好的天氣,自然陽光強烈,非常適合表現物體的細節反差。但是此時就要控制好,不要去拍明暗差異太大的東西。


總之,好的照片先看天氣,再看取捨。


遇到夏天台風季節的好天氣,隨手拍拍都很美。


好天氣,能夠創造出足夠的反差。反差出來了,照片自然通透無比。

好天氣,正常的大平光照明下,無論紅的、綠的,都好通透。



好天氣下只是提供了拍好通透的照片先決條件,這時候的挑戰來了。陽光很強烈,會帶來很亮的區域和很暗的陰影。如何處理好,就是對攝影者取捨的挑戰了。這幅照片就是一個對於極端例子的運用。



這幅也是處理強烈反差的例子。處理的還行。



天氣不好怎麼辦?移動到室內喝杯咖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