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以準確的六經辯證?

中醫與哲學


六經辨證論治方法,是將外感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不同證候,以陰陽為總綱,歸納為三陽病(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三陰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兩大類,分別從邪正鬥爭 、病變部位、病勢進退緩急等辨識外感病各階段的病變特點。

六經病證,以經絡、臟腑病變為其病理基礎,其中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為基礎,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為基礎。因此,六經辨證的應用,不限於外感熱病,也用於內傷雜病,但其重點在於分析外感風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其傳變規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於內傷雜病的臟腑辨證。

一般說來,病在三陽,正氣都比較充實,抗病機能較強,為邪盛正氣未衰的三個不同的病理階段,其病變性質屬熱、屬實,病位在表(與三陰病相對而言),辨證是以六腑病變和經絡病狀為基礎,治療原則以祛除邪氣為主。

太陽病者,寒邪侵襲在表,即太陽時相中陰超過自身本位而侵犯到陽的本位上,發為太陽病。

陽明病者,陽氣的升發超過了在外的陰的正常約束,陽熱之氣無法正常收降所導致。

少陽病者,陰寒之邪侵犯半表半里,即少陽時相中陰超過了它的本位,使陽氣鬱滯,乃發為少陽病。

若邪已化熱傷津傳變入裡,表現為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口渴、汗出,或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等胃腸實熱熾盛的症狀,便町確診為陽明病,治療可根據不同病情施以遊、下之法。若病邪雖已離開了太陽之表,但尚未進入陽明之裡,正處於表裡之間的過渡階段,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等時,便可確診為少陽病,治以和解法。

病入三陰,則表示正氣已衰,抗病機能減退,為陰盛陽虛的三個不同病理階段,其病變性質多數屬寒、屬虛,病位在裡,並以五臟病變為基礎,治療以扶助正氣為主。

太陰病者,太陰時相中陰侵犯了陽的本位,形成了內陰外陽的氣逆格局,因而致病。

少陰病者,少陰時相中內陽虛衰,陰犯陽位,導致人體陽氣降極復升、至靜復動過程發生障礙。寫到這裡的時候,沒來由想吃火鍋。

厥陰病者,厥陰時相中陰邪深犯陽位,但陽氣來複已可成勢,形成邪正交爭急迫、厥熱來回勝復的形勢,乃發本病。

又,厥陰之上,少陽以繼,一里一表,分為二,實為一。陰陽出入其中,故,此二經發病,證候頗多近似。其實,三陰三陽六經中每經各有一陰陽。如太陽經中營衛之關係即是一個陰陽的本體結構。衛氣雖運行脈外,但卻是由內往外發的,如果衛氣由內往外發而於太陽經上偏離本位,即會成為鬱於表之風邪。風為陽邪其性開洩,故發熱自汗多,然汗多必洩脈內之陽,故又見脈緩而惡風。

六經,其本質是人體中的陰陽在內陽外陰本體結構範圍內,以不同時區表現出的六種不同氣化形式。六經辨證,還需從實質探求,把握人體陰陽在升降開合運動中的相對位置關係,才能做到精準判斷。


純鈞LHGR


六經辨證,偷梁換柱,若無六病,何來六經。如此玩經典,玩不死才怪。試問此次疫情,該屬何經????


天山17040


呵呵!

怎麼能做到呢?

用六經辯證,還要準確

這句有缺陷,怎麼會出現準確辯證呢?

不要只說六經,就算是十二經絡,加上任督二脈,外加奇經八脈,對經絡來說,他們並不完全,還有太多的穴位與經絡系統需要研究

用片面的經絡,辯證怎麼會準確呢!

經絡系統,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系統

經絡貫穿全身,調節全身

為人的各個器官,在不停的服務

經絡健康,身體就會健康

要從經絡的總系統開始!


李志成157182419


熟讀六經辯證之題剛……按傳經,直中,越經,壞病,並病各熟讀原文!


無為一生2


三陰三陽六經證,欽安歸為一陰陽,暗合經旨是高手,治病求夲夲陰陽,弄懂陰陽兩家事,中華文華總根子,一陰一陽謂之道,日用不知實在易。


慎思篤行123


如果提問的人懂中醫,就應該知道,不應該單用一經或者是說一病來說事,還是應該辯證來看。如果說如何可以準確的六經辨證,或者說六病辨證,傷寒雜病論的提綱中都有,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用戶513815525363


武術有訣,書法有訣,中醫也有訣。


guanshanyhhy


熟讀“傷寒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