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不是成為神,而是願意成為人。

我收到很多反饋,覺得‘叢’這個人真實很接地氣——無論反饋者是朋友、學員還是讀者。我想了想我哪真實了,於是蒐集了他們這麼說的證據:

我在群裡和大家討論我不喜歡XX人,因為他太愛裝。他們說:啊,你們學心理學的也有不喜歡的人呀。

我說是呀,因為我喜歡裝,所以我討厭比我還無底線裝的人。他們說:啊,你學心理學的還能承認自己裝啊。

我說我不僅喜歡裝,我還庸俗得以賺很多錢為榮。他們說:啊,你學心理學的也這麼在乎錢?

我寫了個文暴露了我是如何攻擊朋友的。他們說:啊,你是學心理學的,怎麼能這麼攻擊別人呢?

我經常在課裡講我的抑鬱史。他們說:啊,你也會自卑啊,你也會抑鬱啊。

有人問我:你是個心理諮詢師,你會發火嗎?我說:我一般不會發火的......但是,我發起火來很不一般哦。

好像我是個心理諮詢師,我就應該是個神似的。你們的心理問題,我就不應該有嗎?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心理學的目的不是讓人成為神,而是讓想成為神的人願意成為人。

我覺得學心理學後,我的人格沒有什麼太大改變,想憤怒的時候還是憤怒,想裝的時候還是喜歡裝,想抑鬱的時候還是會抑鬱。不同的是:

態度變了。我可以大大方方地放飛自我,不再自我攻擊,不再跟自己對抗了。反之我還挺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我可以大膽表現。

能力變了,我具有了判斷情境的能力,可以在合適的情境裡雲選擇這樣或者不這樣。

這就是他們看到的真實吧。

你以為的不完美,正是你完美的體現。

存在即積極,問題即資源

所有的存在都是積極意義的,所有的問題都是一種資源。我們這些物質恰好構成了我們的獨一無二。

比如說憤怒。我當然要對人發火,適度的憤怒是跟人連接的有效途徑。

我又跟一個朋友吵架了,她說:你以前說對不起的時候,我覺得很疏遠,現在你罵我的時候,我反而覺得很開心。你說我是不是有病啊。

我跟她討論:說“對不起”是一種客氣,潛意識是想跟你劃清界限,客氣就是一種推開。開罵你,是我對你有期待,是一種想走近。

你的潛意識裡能感受到我罵你的時候想要跟你連接的需求。

發火是一種與人連接的方式。當我們沒有能力直接表達“我需要你”的時候,就會用憤怒表達需要。

如果你面對一個沒有能力跟你發火的人,你會發現你沒有走進他。

如果一個人跟我交往從來不發火,我會覺得他沒有信任過我。

比如說傷害別人。發火過度了有時候的確傷害到別人。可是那又怎樣呢?傷害別人是不可以的嗎?傷害別人就沒有好處嗎?

當我相信我們的關係不會因為一點點傷害就破裂的時候,你會發現關係其實是更近了的。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我用個更高級的詞表達傷害吧:敢愛敢恨。不敢恨、不敢傷害別人的人他真的敢愛嗎?

一個人如果跟你說“你知道嗎?我從來不敢傷害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不舒服嗎?如果有,那個不舒服就是:他把你當弱者了,他沒有真誠、自由地跟你相處。

比如說抑鬱。我喜歡自己抑鬱,抑鬱是如此讓人美麗。不,形容男人用“帥氣”會好聽點。抑鬱讓人感受更加敏感,更能和自己在一起,更能安撫自己。

如果我不抑鬱了,我就很容易離開自己,去忙碌外在的事情,忽視了自己。此刻,抑鬱就會說:來吧,看看你自己。

比如說裝。我人生中一大快樂的源頭就是裝啊,裝讓我快樂,我為什麼不去做呢?我跟快樂有仇嗎?何況這是一個無公害的行為。當然也會有人因為我裝而受傷,那是他想裝卻不允許自己庸俗。

比如說內向。我喜歡自己的內向啊。外向的人都在忙著交際、銷售,內向的人都在忙著思考和寫作。我如果是個交際達人,我能安安靜靜坐下來寫作嗎?

比起這瘋那闖的人,我理喜歡安靜寫作的自己。有的人內向不寫作,他可以搞科研啊,可以搞藝術啊,總之可以發揮自己物質的地方太多了。

但有的人內向卻覺得內向本身沒什麼好的,那他一定是忙著想該怎麼外向,沒時間看到自己的資源。

比如說我生活自理能力差。我以前特別羨慕我一個同學會生活,一個大男生生活得那麼有情調,讓我羨慕了4年。直到大學畢業後又4年他來上我的課,說:我現在有點密集恐懼。我就呵呵噠,釋然了。

我知道他的密集恐懼,來自於壓力大和強迫症。一個非要把生活過得精緻乾淨的人,要耗費多大心力啊。我還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到無限的創作裡吧,收拾家務交給我家保潔就好了。

比如說我哭鼻子

。有人說,啊,男生也哭啊。我倒覺得:你不覺得沒有能力哭的男人更可怕嗎?一個壓抑了自己委屈、脆弱的男人,要麼會自閉抽離,要麼會反向形成控制和強勢。

當然不要跟我抬槓,這裡有個度的問題。健康的人格是靈活的,他能通過判斷現實情境來適度發揮自己這個特點,通過理性適度控制,而不是不顧情境地無限縱容或發洩。

比如說不建議你在他人奄奄一息的時候還要憤怒,在自己就要絕望放棄的時候還要抑鬱,在窮困潦倒的人面前裝,在結婚喜宴上悲傷哭泣。

這多少有點失去了現實檢驗能力的精神分裂徵兆了。我們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傷害。你願意關注哪面,你就會使用哪面。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憤怒既有傷害,又有連接。自責既有痛苦,又有動力。內向既有創造力,又讓人失去了一定交際能力。好脾氣看起來很好,整潔看起來舒服,卻讓人每天很累,你不覺得累是因為你不懂得用更多時間玩的人有多享受。

你看,我有這麼多積極的物質,這麼多好用的資源。

人本來就是完美的,為什麼要去說他不完美,然後再大發慈悲“去接納”呢?

為你的不完美慶祝吧。

你的痛苦,可能是自己習得的批判。

我們受的教育讓我們學會了很多“應該”“人應該上進,應該外向,應該開朗,應該脾氣好,應該......

然後我們認同了這些模板,也開始了對自己的切割。我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符合社會好青年標準的人,做這些所謂的”對的好的“事情。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可是我們還是做不到全部。

然後一小部分人學了心理學、成功學、白富美學等,他們學會了更多應該:人應該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應該愛自己,應該......

於是心理學變成了一個新的社會好青年的模板。然後我們發現自己還是做不到,然後陷入了更深的自責和焦慮。

這些人到我的課上來,有的人我會直接建議他們:別學了,學而不思則罔。學卻不思考為什麼學和學了幹什麼,那就會出問題的。

只要我們還在評判,我們就在切割自己,殺死自己,成為一個模板化的人物。但我們的本能是活出自己,是活著啊,怎麼能允許你隨便殺死自己。

所以我們就難以變得好起來。意識上通過教育而想改變,但潛意識活出自己的動力並不想改變。評判的意思是:我們通過對外標準的認同,定義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好壞的。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比如說低調謙卑、大度沒脾氣、自信快樂、外向開朗、堅強不哭是好的,裝、小氣、憤怒、自卑、抑鬱、內向、愛哭是壞的

我們不停評判自己,也會去評判他人。我們不停地拿所謂的好的標準要求自己,也會要求他人。不斷被要求,只會讓人感覺不爽。評判也是。

有時候想想,人其實挺自虐的,這麼折騰自己。不過自虐也有好處,你從小就處在被要求改變改變改變的環境裡,被閹割被虐待,長大了你也只能繼續這種不停要求自己改變改變改變的感覺,通過自虐,找到一點存在感。這是這種自虐行為的積極意義。

我們通常會對某些行為特質,持四種態度:

  1. 排斥它。討厭它,跟它做對;想弄死它、改掉它。然後一直在戰鬥,戰鬥休止的時候就感覺自己自暴自棄了。我們會不停地在心裡吶喊:我不要做一個懶惰差勁內向討好的人!你改啊!改啊!!改!!!
  2. 接納它。好吧,我依然不喜它,但是改不了了,我決定接受我就是這個鬼樣子。雖然我不喜歡,但是我接納它是屬於我的一部分,我不急著跟它戰鬥了。“接納”,多少有些認命的感覺。
  3. 欣賞它。我不去排斥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哎,其實這個物質給我帶來了哪些哪些好處,還讓我得到了某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我開始有點喜歡和欣賞它了。比如因為憤怒的能力,讓我變得更加真實了。
  4. 慶祝它。幸好有它,我才成了獨一無二的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才組成了完美的我。我在心裡默默為自己慶祝:啊!幸虧我是個裝的人,讓我找到了這麼多快樂。幸虧我是個內向的人,才讓我的人生變得更深邃。

在慶祝層面裡,當你允許自己和利用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能知道度在哪裡,是你在利用特質而不是特質在利用你,它是你良好的創造工具。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比如說憤怒,當你不再排斥自己居然會有情緒的時候,你暢快淋漓發完火,開始看見情境和他人,關係便開始升溫。但是如果你一直排斥自己的憤怒,你跟他人的關係就會一直卡在那裡一動不動。

為自己慶祝,不但不會讓自己墮落或被縱容,反而能讓自己更靈活。

當然,成為獨一無二也是有不好的一面的:你會失去一定安全感和群體認同感。成為群體裡那個獨特的人意味著什麼,你知道的。

不嫌棄現在的自己,就是成長。

喜歡去別人待煩了的地方,然後把它叫旅行。喜歡去睡別人睡膩了的人,然後把它叫偷情。喜歡變成別人討厭的樣子,然後把它叫成長。

為什麼不去喜歡自己正生活的地方,正在睡的人,正擁有的特質呢?

你可以嘗試去更多的地方看看,能走多遠都是很好的,但不要覺得一定走多遠才正常。不要討厭自己生活的地方,於是那才有可能是一場美麗的旅行。

你可以發展出更多的人格面向,但不是一定要實現哪些特質。不嫌棄現在的自己,於是這才是一場幸福的成長。

然後走遍了千山萬水,發現月還是故鄉明。雖然這個城市有諸多不好,但是你會選擇定居在這裡,說明綜合來看,沒有比它更好的。

接納“不完美”做不到?沒關係,你還可以這樣做。

變來變去,發現還是現在的自己好。那幹嘛不慶祝?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慶祝吧,接納簡直弱爆了。

慶祝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你非要說這是不完美的好。

— END —

本文節選《自我成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