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YU QI SHU

吳志躍 / 文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在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自由,走向復興偉業的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有優秀兒女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們傾盡全力,直至鮮血淋漓,生命終結。他們雖然揮灑生命,卻對生命有著至重的理解和至高的信念,在承諾信念的時候,在揮別親情的時候,在為捍衛理想獻出生命的前一刻,把愛和希望留在了書信中、文稿裡。本期“院長說文物”,向大家推薦由福建博物院策辦,入選國家文物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全國20項),並獲“學習強國”推介的《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革命先驅遺書展》中的一級文物《與妻書》。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與妻書》真跡


文物講解:鐵血青年真丈夫


林覺民是福建福州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烈士,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小時候聰明好學,志向遠大。長大後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他和妻子互敬互愛,家庭生活十分美滿。


他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就是拯救受苦受難的祖國和廣大人民。為了這個志向,他毅然離開家庭,離開父親、妻子和孩子,去日本留學。幾年以後,他作為一位堅定的革命者,回到國內,準備參加廣州的武裝起義,推翻清朝。因為要召集家鄉的同志,他回到家中。見到年老的父親和可愛的妻兒,想到起義如果失敗,犧牲了生命,這次可能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他心裡很不平靜。可他不忍心說出真情,又匆匆離去了。


1911年4月27日,他參加廣州起義,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幸受傷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威逼利誘,他嗤之以鼻:"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林覺民給父親和妻子寫了絕筆信,做好了赴死的準備。給父親的信很簡潔,只是對父親說:“我死了,讓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無人照顧。然而我的死對全國同胞有用處”。安慰父親不要悲傷,站在未來看,他的死是值得的。給妻子的信就是留存在福建博物院的一級文物,著名的《與妻書》。信中飽含著對妻子、對親人的愛和對新生活的嚮往,也發出了革命先驅對打倒舊社會、建立新中國的怒吼,凜然正氣躍於紙上。他對妻子說:“我們有過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為了讓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寧願去家捨命,離開你,為天下人謀求永遠的幸福!”


對國家對人民,他是鐵血戰士,對妻子,他是柔情丈夫。


(本文作者系福建博物院院長)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


致敬先驅——讀《與妻書》感文摘錄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福建博物院特別策劃了“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革命先驅遺書展”,《與妻書》真跡也在展出之列。


展覽以“致敬先驅”為宗旨,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展開徵文,為展品撰寫感悟文章,並將之作為遺書展的輔助展品,以串聯過去與當前的時代脈絡,引導觀眾更加深入瞭解展品,理解革命先驅遺志,引發當下社會的更多思考和關注,成為新的感動點。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與妻書》真跡展出現場




01

百年之約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在福州一中校史館內,我見到了校友林覺民烈士的遺作《與妻書》複印件。


林覺民,1906年畢業於福州一中前身——福建高等學堂。1911年春參與黃花崗起義,奉命在港接應,失敗被捕,英勇就義。注視著烈士遺像,一時間我竟忘了身處何時何處……


1911年!


香港!


從閣樓上的小窗向外遠眺,眼下是商旅不絕的香港,而遠方,則是我那可愛卻又積貧積弱的故鄉。

妻——她在後街口的小院中,怕是還不知道我的處境吧?


此行怎料,恐“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


妻——意映!我愛你,但我也愛那正在受苦受難的全中國同胞,我終究忍心割捨結髮之情而奔赴戰場,是為了使天下人最終都能得其所愛。若有這份榮光,犧牲你我的小家,又有什麼可後悔的呢?對,待我於這方手帕上寫下來——


“亦可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但,我難道不也是一個普通人嗎?我難道就不戀家嗎?我彷彿又看到了我們的家:南后街口的小庭院,穿過走廊,旁邊的那間小屋子…哦,你此時正在裡面坐看吧,意映…


不!不能再沉浸於自己的小世界中了!


意映!你只知你我二人不忍眼睜睜看對方死去,但你怎知,今日之中國,還有無數像你我這樣的家庭正經歷著死生離別!你不愛如你我一般身處亂世的四萬萬同胞嗎?你能忍心看著更多恩愛夫妻如你我一般生不得見,死而不知嗎?


我輩不幸生於今日遍地狼煙之中國,沒有我輩的慷慨獻身,怎能換來明日繁榮富強之中國!


砰!你聽,戰鬥開始了!……


我被這槍聲驚醒了。猛地抬起頭,林覺民烈士的遺像還在牆上高高懸……我看見一旁的大字:“辦學宗旨——為天下人謀永福。”


從校史館的窗口向外觀望,學校操場上,一場接力比賽剛剛開始,小觀眾們興奮地叫喊著,裁判員手中,發令槍口冒著白煙。


這就是今日之中國。為國犧牲的英魂!請你們迴歸中華,與我們共赴這百年之約。


(李宸昊 福州一中2019屆畢業生,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




02

讀《與妻書》有感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在福建博物館實習時,我來到了三坊七巷的林覺民故居,循著信中所述:“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睹物思人,彷彿看到了偉大情感的誕生處。回想過去充滿危難艱辛的國家歷史,何其有幸,自己能出生在和平富強的時代。由衷感謝烈士們小我的犧牲,最終成就中華民族的大我,才有今日動人的篇章。


《與妻書》是海峽兩岸共有的精神財富與集體記憶,把我們的關係緊緊相連。因此,兩岸人民應多做文化交流,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才不枉先人用血汗留下的珍貴遺產。


(廖政貿 臺灣省臺北市人。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博士研究生)




03

讀《與妻書》:愛你讓我有勇氣面對死亡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我們聽著烈士們的故事長大,在腦海中無數次地勾勒英雄的形象,當我們貪戀安逸與這一具肉身時,我們震撼於他們能這樣視死如歸,那是堅硬的凜然的,令人仰望,但這一封《與妻書》則驀然喚醒了我們心底最柔然的痛覺。英雄在慨然赴死之前,憶起初婚時:“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懷念與妻子“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這樣溫馨的舊日,這樣傾心的愛人!他該多麼盼望能與妻子白頭偕老,看著兒女承歡膝下,延續自己心底無比珍貴的幸福啊!可是他選擇了為天下人放棄這一切,以一人之死,守護千萬人與子偕老的夢。讓人尤為動容的是夢想固然堅定,可英雄並非了無牽掛。他的心被兩頭撕扯,他放下了對人世的依戀,卻放不下對妻子的掛念。他那麼努力地,斟酌詞句,吐露肺腑,希望意映能理解他,希望她好好活下去。


語言在這樣的大愛與深愛在前是蒼白的。如今,每個人都可以與愛人白頭偕老而不必決絕的我們,看看這一份“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擱筆”的家信,只有無限的敬意與感動,並不禁要思索,這英雄之血淚換來的太平盛世,我們該如何好好守護。


(陳更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冠軍)


院長說文物 | 20世紀最偉大的情書《與妻書》

《文化生活報》兩大連版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內統一刊號:CN35-0042

新媒體主編:鄒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