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四川省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由18個地級市和3個州組成,而甘孜州的面積就佔了約15.3萬平方公里。甘孜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全境基本上處在青藏高原(川西高原)東部。

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甘孜州的名氣不算特別大,但說到甘孜州的中心,你一定不陌生。這是一座以情歌聞名世界的城市,“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康定之所以知名度這麼高,膾炙人口的《康定情歌》功不可沒。

甘孜州西以金沙江相望西藏,南約以橫斷山脈與雲南省、四川省涼山州為界,西以夾金山鄰四川省雅安市,西北接四川省另一個州——阿壩州,北接青海省。康定位於甘孜州的東部,往東不遠處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康定自古以來就是四川盆地通向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著名的318國道出雅安後向西延伸,康定就卡在318國道通向青藏高原的折多山口以東。

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康定地勢險要,稱為“兩河分流,三山夾峙”。所謂兩河,是指打曲、折曲這兩條河流匯流於康定;所謂三山,是指康定周邊的郭達山、跑馬山和子耳坡。康定是兩條河流之地,所以在當地語言中,康定稱為“打折多”或“打折諸”、“達折多”。“打折多”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漢譯,相信你應該聽說過——打箭爐,不陌生吧。

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這座以情歌聞名的城市為什麼會有“打箭爐”這個略帶殺氣的名字?相傳和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有關。諸葛亮自出隆中茅廬之後,輔佐一無所有的劉皇叔取荊州、定益州,終成三分大業。劉備伐吳失利後,“益州疲弊,此誠存亡危急之秋也。”蜀漢面臨最大的威脅不是曹魏和東吳,而是南方的南中叛亂。蜀漢面積並不大,而南中就佔了蜀漢的約一半面積,這裡戰爭資源豐富,比如耕牛、金、銀、鐵什麼的。諸葛亮率兵南下,七擒七縱南王孟獲。當第七次擒孟獲時,孟獲心服不再反,承諾要退一箭之地,永不反蜀漢。

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至於這個“一箭之地”有多遠呢?諸葛亮派人在現在的康定附近築爐造箭。箭造好後,諸葛亮讓人向前猛射,然後尋找這支箭。這支箭落下的地方,蜀漢與南中就在這此劃界。故事非常曲折動人,但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是傳說。實際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代,根本就沒有打箭爐這個地名,而是稱為打煎爐。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打煎爐本來稱為“打尖路”,因為康定自古就是四川進入青藏高原的重要驛站,人們進入青藏高原前需要在這裡打尖住店。再加上當地人稱康定為打折多或達折多,過往的人們就習慣性把這裡稱為打尖路。久而久之,打尖路就變成了打煎爐。據說打箭爐這個地名在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就出現了,但一直用的是打煎爐。打煎爐正式定名為打箭爐,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事情。具體時間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從此以後,打煎爐這才逐漸被打箭爐取代,成為正式的地名。

以情歌聞名的四川康定,為何古代叫“打箭爐”?

​康定這個名字出現比較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打箭爐廳才正式更名為康定府,康定這個地名一直用到現在。“康定”是“打折多”的漢名,取康地安定的意思。

康定位於成都以西三百多公里,卻和成都一樣當過省會。不過康定沒當過四川省省會,而是已經消失的西康省的省會,設於1939年。西康省轄區範圍包括今西藏東部、四川省甘孜州、四川省涼山州、雅安市等地。1955年,西康省被撤銷,轄地劃入西藏與四川省,康定則成為四川省甘孜州的中心。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