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20年金融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電信網絡詐騙的概念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電信網絡詐騙的特點

  • 作案手法變化快。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翻新層出,千方百計編造各種虛假事實進行詐騙犯罪,從最初的“中獎”、“消費”虛假信息,發展到“綁架勒索”、“電話欠費”等虛構事實詐騙,甚至冒充電信工作人員、公安民警詐騙,欺騙性非常大,識別很困難,沒有接收過詐騙信息的群眾非常容易上當受騙。
  • 社會危害相對較大。一些群眾多年的積蓄一夜之間被犯罪分子騙取,思想包袱很大,個別群眾因被騙厭世輕生自殺,給社會治安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
  • 受害群體不特定。通過梳理分析,受害群體按職業分,有在校學生、個體老闆、下崗工人、打工人員、農民;按年齡段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均佔一定比例。
  • 偵辦難度大。由於電信詐騙犯罪往往是跨地區甚至是跨境作案,涉案資金賬戶和受害人遍佈全國各地,地區協作成本高、破案難度大。另外,此類犯罪涉及互聯網、電信、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加之銀行具有開戶方便、銷戶方便、轉賬方便、取款方便等功能優勢,犯罪分子轉移贓款便捷迅速,證據固定難度大,追回贓款的可能性小,都加大了此類案件的偵辦難度。

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騙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趨利避害和輕信麻痺的心理,誘使受害人上當而實施詐騙犯罪活動的。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意識,以免上當受騙。

  • 克服“貪利”思想,不要輕信麻痺,謹防上當。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對犯罪份子實施的中獎詐騙、虛假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詐騙及虛假致富信息轉讓詐騙,不要輕信中獎和他人能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及有致富信息轉讓,一定多瞭解和分析識別真偽,以免上當受騙。
  • 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訊信息等家庭、個人資料洩露給他人。對於家人意外受傷害需搶救治療費用、朋友急事求助類的詐騙短信、電話,要仔細核對,不要著急恐慌,輕信上當,更不要上當將“急用款”匯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銀行賬戶。
  • 遇到疑似電信詐騙時,不要盲目輕信,要多作調查印證。對接到培訓通知、冒充銀行、公檢法機構等聲稱銀行卡升級和虛假招工、婚介類的詐騙,要及時向本地的相關單位和行業或親臨其辦公地點進行諮詢、核對,不要輕信陌生電話和信息,培訓類費用一般都是現款交納或者對公轉賬,不應匯入過個人賬戶,不要輕信上當。對於來電聲稱是公安、檢查、法院、銀行等的電話號碼,務必多方印證,嘗試回撥電話核實,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等手法冒認電話號碼。
  • 正確使用銀行卡及銀行自助機。到銀行自動櫃員機(ATM、CRS等)存取遇到銀行卡被堵、被吞等以外情況,認真識別自動櫃員機的“提示”真偽,千萬不要輕信和上當,最好撥打自動櫃員機所屬銀行電話的客服中心瞭解查問,與真正的銀行工作人員聯繫處理和解決。
  • 日常應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範電信詐騙,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範意識。犯罪分子通常喜歡選擇相對容易上當受騙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為詐騙目標,作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範電信詐騙外,應積極主動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傳遞防詐騙的知識,為我們敬愛的長輩和需要呵護的下一代築起防詐騙的知識圍牆。

“權利•責任•風險”


【眉山市2020年金融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