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強推、股民火熱,“新基建”到底是哪些?

最近,投資圈中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新基建”了。


無論是專業的投資機構的研究員,還是普通的投資者,大家都在談論,新基建行業中會有哪些投資機會?


為什麼“新基建”會重新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呢?那麼新基建究竟是什麼?這裡面又會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1


近期,中央就已經在各種會議上提到“新基建”了。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2月21日的政治局會議也強調,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事實上,“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再提新基建。


2


那麼,新基建主要包含哪些領域呢?


據分析,新基建主要有以下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中央強推、股民火熱,“新基建”到底是哪些?


中央強推、股民火熱,“新基建”到底是哪些?


因此,新基建是相對於傳統基建的一種說法,重心不再是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等)、房地產等相關的項目,而是信息經濟、數字經濟相關的項目。


3


對於“新基建”,各家機構專家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任澤平: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


怎樣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老基建”託底復甦,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


“新基建”發展空間巨大,但不足以撐起穩增長。“新基建”項目在逾17萬億PPP項目庫中佔的比例很小,不足1000億元,佔比只有0.5%。


“總體上,我們認為將會以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託底復甦,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新時代證券:新基建具備“穩投資”的作用


新基建一方面具備“穩投資”的作用,帶來部分投資拉動作用,能夠部分對沖疫情對今年經濟的影響,同時又能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市場分析認為,中央政治局定調,政策持續加碼,新基建成最強音。加上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新基建”作為經濟逆週期穩定器,將成為今年的投資主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