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人物:“嚇慌嘉靖皇帝、贈封達賴喇嘛”的阿勒坦汗

阿勒坦汗(1507年—1582年),明史籍稱俺答、安灘、闇達等,系成吉思汗17世孫,祖父是實現蒙古大一統的"中興烈主"達延汗,父親巴爾斯博羅特是右翼三萬戶濟農(副王)。阿勒坦汗於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作了統領十二個土默特部落的首領。

阿勒坦汗驍勇善戰,冠絕當時,足智多謀,富有韜略,守土拓疆,軍功卓著。他率領軍隊先後6次征討兀良哈部;4次進軍青海,征服衛郭特和撤拉衛郭爾;多次深入新疆征討瓦刺(西蒙古)四部……終於稱雄北徼,長北方諸部。在與明朝的軍事鬥爭中,採取聲東擊西,誘敵深人,繞道奇襲等戰術,多次進入今山西、河北,一度包圍北京。阿勒坦汗一生對外進行45次大戰役,可謂屢戰屢勝,取得赫赫戰功。為此,蒙古汗廷賜他索多汗稱號。蒙古人尊稱他為"聖獅"。

阿勒坦汗在增強軍事實力的同時,注重發展土默特部經濟,使豐州灘得到空前的開發。土默特部原來以畜牧為主業。阿勒坦汗主政後,畜牧業得到更大發展,畜產品自給有餘,逐年增加,具備了同內地貿易的經濟條件。阿勒坦汗發展農業,主要依靠出邊的漢人。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白蓮教徒呂鶴、趙全、王廷輔、李自馨、丘富等投奔土默特。阿勒坦汗妥善安置了他們,而且聽其意見,出榜招納邊內漢人,在板升周圍從事農業生產。數年之間,板升漢人達5萬餘人,開田萬頃,村連數百,"耕種市直,花柳蔬圃",與中原內地無異。又過10年,漢人發展到10萬。大批漢人願意遷移來此的主要原因,是阿勒坦汗採取薄賦輕徭政策,"歲種地不過(納)粟一囊,草數束,別無差役"。所以明穆宗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再度與明朝互市時,土默特部再沒有提出用牛羊換糧食的要求。手工業方面也呈現繁榮昌盛景象,產品有弓箭、戈矛、盔甲、皮箱、搖車、銀碗、金盃、金鞍、轡、踢腦、金印、念珠、酒、高燭等,並出現燒磚、造紙等手工業中心。

經濟繁榮,推動了城鎮和寺廟建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阿勒坦汗到邊境招收各種匠人來土默川築城建寺;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修建了"五座塔"和八大板升;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在今美岱召村修築大板升城,作為土默特部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穆宗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至明神宗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又仿元大都的體制建城,明朝廷賜名為"歸化"(今呼和浩特),後逐步成為內蒙古中西部的政治、經濟中心。

阿勒坦汗是蒙漢友好的開創者。他祖父達延汗時期,蒙古各部落同明朝在北邊關係緊張,貢市早已中斷,烽火連年不息,給蒙漢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阿勒坦汗崛起後,順應蒙漢人民和睦相處,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的要求,從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到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期間,曾連續派使者入明,要求互市。表示"令邊民墾田塞中,夷眾牧馬塞外,永不相犯"。但均遭拒絕,並誅戮使者,甚至懸賞格"擒斬俺答,賞銀千兩"。於是激怒阿勒坦汗,於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大舉入邊,以精銳的鐵騎,攻古北口,圍順義,長驅直入,逼通州,掠密雲、昌平,轉而進攻京師。腐朽的明軍不堪一擊,蒙古騎兵徑至安定門以北教場口。阿勒坦汗又"求入貢"。後擾昌平諸陵寢,轉掠西山、良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庚戌之變"。在這種情況下,翌年三月,明朝勉強答應與阿勒坦汗通馬市。阿勒坦汗不滿足,又投譯書於宣大總督蘇佑,求貢市。四月,明朝開大同鎮羌堡、宣府新開口和延寧馬市。阿勒坦汗親至馬市,嚮明朝廷獻"九白之貢",以示I成意。互市時,囑咐諸部首領"毋飲酒失事",挑選"身腰長大.毛齒相應"的好馬入市。但後來因明朝罷沿邊馬市和拒遼東開市,又引起雙方戰火。隆慶四年(公元157o年),阿勒坦汗愛孫把漢那吉因婚配問題投奔明總督王崇古,明朝廷接受閣臣張居正等的建議,優待把漢那吉。阿勒坦汗初擔心其孫遭不測,曾擁兵十萬壓境,後得知把漢那吉安然無恙,在三娘子規勸下,阿勒坦汗願"齧臂誓,世服屬無貳"。雙方這才貢市不絕。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三月,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封各部管領為都督、同知等官。阿勒坦汗上謝表,進貢馬509匹,鍍金鞦轡、馬鞍各一副。明朝接受大臣建議,相繼在大同、宜府、延綏、寧夏、甘肅等地開馬市11處。同時,又開了便於蒙漢人民自由貿易的月市或小市。從而"東自海谷,西盡甘州,延袤五千裡,無烽火警"。

阿勒坦汗為維護蒙漢友好關係,使貢市不受干擾破壞,採取了不少有力措施,禁戢部落,懲罰破壞者。

阿勒坦汗原來信仰薩滿教。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西藏的阿興喇嘛來到土默特,向以阿勒坦汗為首的土默特貴族、官員介紹了黃教的教義、教規,並勸阿勒坦汗邀請西藏活佛索南嘉措來土默特傳教。阿勒坦汗從此皈依佛教,明朝廷應阿勒坦汗請求,頒給他金字番經及遣喇嘛番僧傳習經咒。阿拉坦汗後派遣使者前往甘丹寺禮請索南嘉措,索南嘉措約阿勒坦汗在青海相見,為此在青海的察卜齊雅勒(今共和縣境內)地方建寺,作為會晤之所。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寺建成,明朝廷賜名仰華寺。八月,阿勒坦汗陪同索南嘉措前往新落成的仰華寺,舉行盛大法會。阿勒坦汗敬封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之尊號("達賴喇嘛"稱號,即由此而來);索南嘉措敬封阿勒坦汗"轉千金法輪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之號。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阿勒坦汗偕同達賴喇嘛的全權代表棟科爾滿珠錫裡胡圖克圖回到土默特。從此,黃教開始在蒙古右翼地區廣泛傳播。

阿勒坦汗為鞏固其統治,於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接受順義王封號後,改稱"大明金國",設置職官體系;晚年還制定《阿勒坦汗法典》和稅改辦法。

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臘月十九日,阿勒坦汗逝世,其妻三娘子繼承他未竟事業,率領子孫,維護蒙漢和睦相處40餘年無兵戎之患,邊鄙曠土皆得耕牧。

資料來源:《包頭市志·卷一》2007年6月

資料整理: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包頭人物:“嚇慌嘉靖皇帝、贈封達賴喇嘛”的阿勒坦汗

包頭風光(陰山南麓、黃河北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