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海州是連雲港的源頭、發端與起點,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海州古城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的西南部,錦屏山北側,當年,初建隴海鐵路時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古城有一條古街,中大街,為江蘇省連雲港市四條古街之一(另有民主路老街、連雲老街、南城六朝一條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位於鐘鼓樓和十字街之間。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歷史上,古海州城內有兩條繁華的大街,東西主軸為東大街(東門至鐘鼓樓)、中大街(鐘鼓樓至十字街)、西大街(十字街以西段);南北主軸為南大街(十字街至西市橋)、北大街(西市橋至北門)。全長375米的中大街,在清朝和民國時期盛極一時。

走在古城核心中軸線---中大街,走過街旁明清風格的建築和院落,時刻都能感受到古街風韻。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中大街沿街有很多景點,簡單列舉如下,望能給前來觀光的遊客一點提示。

石棚書院,始建於明代,現駐有多家培訓機構。內設“悅讀新空間”、“公益大講堂”等,時常舉辦文化活動。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孔巷,位於海州古城中心區,舊址為原城隍廟。綠樹掩映中的孔巷,沿街建築為明清特色。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中大街孔巷附近的亭閣。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城隍廟,舊址在鐘鼓樓以東,元末毀於戰火,如今已不復存在。明朝時期的海州城隍廟,建於洪武三年(1370年),由海州知州陳同輔改建於西城普照寺舊址,在現在的孔巷商業街,後歷經滄桑並經多次修繕。文革期間,海州城隍廟被拆除,改建為海州電影院。2015年,海州區啟動城隍廟復建工程,於2019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馬路口”的明清風格建築。清代"康乾盛世"期間,中大街核心繁華地區就在馬路口。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現在,中大街和鐘鼓樓隔路相望,可以說是見證了彼此之滄桑和繁榮。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慶前夕,街上的商家掛起了國旗,國慶氣氛漸濃。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只是主街上不見了石板路,取而代之的是瀝青路面,但是街上車水馬龍,依然繁華。

連雲港海州古城中大街,與鐘鼓樓隔路相望,見證彼此的滄桑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