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日本東京街頭,出租車司機帶著口罩,車上繪有東京奧運的標誌。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環球同此涼熱。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擴散的勢頭沒有放緩,許多國家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疫情而不得不採取“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措施,比如:韓國宣佈進入抗擊疫情的“戰爭狀態”,意大利在全國範圍內“封城”,而日本也將緊隨其後,採取更嚴格的管控措施。
11日,根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日本正準備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法律障礙已掃清
截至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並沒有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的權力,因為缺乏法律依據。但很快這一法律“短板”將被補齊。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有擴散之勢,民眾紛紛戴上口罩出行。圖為民眾在東京著名商業區銀座購物。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
3月10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緊急通過了《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修正案,並提交日本國會審議。
據日媒報道,《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是日本2013年施行的針對新型流感傳染病防控的一部專門法律,此次內閣通過的修正案把新冠肺炎納入法律的適用對象。
依據修正案,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給日本民眾生命、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危險,且疫情已在全日本迅速蔓延並給國民生活和經濟造成重大損失或存在類似危險,日本政府可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地區的都道府縣知事可採取要求或指示民眾避免外出、學校停課、商業娛樂設施停業等措施。
此外,政府可以使用民間設施開設臨時醫療設施,土地或設施所有人如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醫療用品和食品的生產、銷售、物流企業也須銷售相關物資給政府,對無正當理由拒絕者,政府可以採取徵用措施。
自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國內出現以來,日本政府先後採取了減少文化體育活動、中小學停課等措施,但因為沒有法律支持,相關措施僅停留在政府呼籲層面。修正案通過後,日本各都道府縣知事將被賦予採取上述措施的法律權限,有利於強化疫情防控力度。
另據共同社消息,上述修正案已提交日本國會審議,由於執政黨自民黨和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已達成一致,法案在13日通過已成定局。
專家:無先例可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表示,安倍政府提出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這一想法的背景是:一方面基於對日本國內疫情有擴散風險的判斷,另一方面回應此前日本官方一些應對措施受到國內質疑。
陳子雷強調,實際上,日本宣佈國家進入緊急事態,並無先例可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期,日本也沒有全境實施緊急狀態,僅是震區採取緊急避難的措施;戰後也沒有出現過因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而宣佈緊急狀態的情況。因此,目前也有反對的聲音。
陳子雷進一步指出,反對人士的理由在於,一旦立法通過,擔心今後不僅是類似於新冠肺炎的公共衛生事件,其他事件也可能採取宣佈緊急狀態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日本把新冠肺炎納入《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屬於臨時措施,施行期限為兩年。而在3月9日的日本國會上,安倍也表示,將在充分考慮相關影響的基礎上判斷是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修正案將從危機管理的角度出發,做好疫情可能急速擴散的最壞打算,並在此基礎上力求將法案修訂對日本國民生活的影響最小化。
病例單日增幅創新高 日本考慮推遲奧運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11日統計,日本國內10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59例,為單日增幅新高,11日新增1例。
截至東京時間10時30分(北京時間9時30分),日本國內確診病例總數升至582例,其中包括包機歸國14例。此外,“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病例數為696例,其中不包括各國接回後確診的病例,也不包括船上隔離期滿自由回家後確診的日本人。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都對日本的病例數量表示“看不懂”。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計算機科學系教授Mark Handley根據其對各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據曲線的分析警告稱,除了一個國家,目前許多國家的新冠疫情與意大利的發展模式極其相似,這些國家都有可能在9-14天后,疫情發展成下一個意大利。
眼尖的網友發現,日本的數據顯得格外“另類”,其疫情暴發先於許多國家,但病例的增速卻明顯慢於歐洲國家,甚至慢於人口更少、防疫更嚴的韓國。
針對日本目前的新冠病毒疫情,日本政府9日在東京召開專家會議探討對策。會議指出,當前日本疫情沒有出現爆發性的擴散,一定程度上是穩住了,但不可放鬆警惕。
會議成員之一的日本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館田一博則表示,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病毒那樣隨著天氣變暖就消失,戰鬥或將持續數月、半年甚至到明年,推測可能長期化。
而隨著疫情的發展,日本決不動搖的“奧運情結”似乎也開始鬆動。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日本奧運組織委員會的理事高橋治之1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感染擴散,應該開始考慮將東京奧運會延期1至2年舉辦。
日本疫情對中國有何影響?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病毒沒有國界。更何況,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如果疫情在日本失控,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中國。
以經濟為例,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一旦日本疫情嚴重化,勢必打亂當前的全球供應鏈平衡。日本疫情除了會通過韓國渠道間接影響中國生產外,還可以通過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產生影響。
謝亞軒指出,從日本中間品出口來看,日本對我國基本金屬製造出口中中間品佔比98.2%、其他金屬礦物產品製造中佔比98.2%、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中佔比96.9%,橡膠和塑料品製造、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造業、焦炭和精煉石油產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木材製造業、採礦和採石、其他運輸設備製造中佔比較高,均超過70%。
謝亞軒表示,當前我國製造業具有後向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明顯特徵,在某些產業領域依賴發達國家提供中間品進行組裝生產。一旦日本疫情嚴重,日本勢必採取嚴厲措施對抗疫情,“加工貿易”的特徵使得我國將受到上游國家供應不足的影響,而日本在基本金屬、化學品和化學產品、電腦、電子和光學制造、電氣製造等領域對我國的潛在影響較大。
對此,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亦持類似意見。花長春指出,日本作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在零部件、中間品進口方面對日本依賴相對較高。從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若日本疫情進一步暴發,將通過貿易層面,對中國的高技術製造業帶來一定負面衝擊。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黃仁偉則強調,東亞國家必須抱團取暖,中國與日本、韓國應建立地區防疫合作機制,這對全世界是巨大貢獻,有利於全球防疫。除了防疫合作,還應加強經濟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日韓自貿協定(FTA)。
黃仁偉表示,疫情可能對地區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如果中日韓FTA早日實現,就可以有力地阻止經濟下滑。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總量大大超過日本同美國的貿易總量。中日韓三國是全世界產業鏈的發動機,中日韓合作不停步,那麼世界產業鏈就不會中斷,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就會大大減輕。
來自:國是直通車
閱讀更多 國是直通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