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寫在前面:

《光景》的一、二集在美篇發佈後,收到四方朋友的關注。大多是鼓勵的話,也有建議我去註冊公眾號開專欄或媒體投稿,以此來提高閱讀量,增大影響力。說實話,力不從心,沒想過。

去年10月,計劃寫《光景》,工作之餘,忙裡偷閒,零星寫了點。當下,全國人民都在抗疫,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自覺移到了手機和網絡。我突然冒出想法,可否用網絡文學連載做個嘗試,看有沒有人願意咀嚼這些細碎。思來想去,我笨拙地只會用一種方法來寫,按照保存照片的時間順序串連起六年的日月。 找一個什麼樣的平臺做嘗試呢?手機APP“美篇”滿足了我的需求,我決定用它安放這段歲月。

六年的時光,龐雜也散亂,一時不知該從何記起,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麼也沒做。六年的照片,翻閱起來可真是要命,一個移動硬盤,三個U盤,加上QQ空間一個相冊。我像一個翻山越嶺的旅人,翻一張,停一會,看一冊,留一刻,最後翻得越來越慢,在每張照片上停留的時間也越來越久。直到凌晨四點十分,才意識到,我花了7小時在哽咽。天亮後,張羅文章的架構、內容等等,連吃飯、洗衣、做家務都在思謀著。當晚,《光景——女警扶貧記(一)》成稿,校對兩遍,鄙言累句,實在不堪卒讀。

沒成想,公眾號《駝城驛站》最先轉載了我的文章,這讓我喜出望外。這兩天同學發來《榆林新媒體》“今日頭條”、《警事前沿》等公眾平臺也再轉載。拱手抱拳,我在這裡特別說聲感謝。我很清楚,從“美篇”裡把文字和圖片逐一拷貝出來已經很難為人家了。而且,文章裡的字、行間距的加大,背景做了加色處理,走心的小編真是精緻。要知道,我做美篇時,耗時費勁,僅圖片配文,選模板,定音樂,調整字體顏色、大小,一篇下來,也將近一個多小時。

這兩天不停接電話,回覆留言,碼字的時間在縮短,睡眠時間在減少。請原諒我的不周到,包容落下了對各位好意的回應,能用在寫作上的時間實在太少了。我只想誠實的和自己對話,還原真實的場景,心明眼亮的活著。也許,我就此歇住網絡發送鍵,繼續埋頭寫之四、五、六.....待結稿一次性發送。或許,隨時啟動回車鍵,繼續連載。一切都有可能,變化才是真正的永恆。我如陀螺,鞭子一抽,轉得越快了。習慣了六年的不抬頭、不解釋、不發聲,突然說起話來,難免嘮叨。瞧瞧,今兒個一籮筐的蘋果擠著往出蹦躂,好吧,接著第二集,記起。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三個月“噤聲,霧化,藥物”的第一個療程結束後,我的體重增加了11斤,隊長曉惠姐和隊友黨琴妹卻黑了、瘦了。這讓我心生愧疚,既心疼也“嫉妒”。心疼的是:本是三個人的活兒她們兩個人擔著,城裡村內往返次數隨工作需要多了起來。有時她倆也分開跑,一個跑村、鎮,負責聯絡鄉鎮幫扶幹部和村內貧困戶的遍訪,一個負責市、縣兩級財政,交通,水利,國土,電力等各相關部門扶貧項目政策和資金的爭取。早出晚歸,風吹日曬,腳下泥,身上土那是常有的事兒。有些時候,別人看不見,而我們仨都是親歷者、彼此的見證者。

我如她倆一樣,深刻體會著既要認真工作,又要勤勞持家的矛盾和糾結。雖然魚和熊掌不可皆得,但陝北女人經常要想盡全力做到最好,認真踏實幹好工作,甘當綠葉支持老公的事業,用心良苦教育子女,任勞任怨做飯洗衣,這一點我從未懷疑過。她們背上刻著倔強,繡著堅韌。嫉妒的是:她倆不管著警服還是穿便裝,怎麼看都漂亮,得體。而天生愛美的性別容易對比自己好看的人萌生嫉妒。一個大夏天胖得連春秋警服也穿不上,別說幹練的夏襯衣了。我望著鏡子裡吹成“大圓餅”的臉和“大水桶”的腰,一些從未有過的情緒也隨之而來。

每次治療結束的次日我方能打開手機。扶貧工作群是我置頂了的,一旦群裡彈出貧困戶數據核對信息、下發的文件以及培訓教材再看看她們在工作中忙碌、緊張的身影,我沒有吝嗇過感動的淚珠,吧嗒吧嗒,落在手機屏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我在群裡說,你們外面跑,我給咱在家做點不需要發聲音的手工活兒吧!曉惠姐的回覆是: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好好給我在家養病!琴妹妹則給我帶來家鄉的天然海紅果汁,(海紅果是榆林府谷特有的,在黃河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的一種果實,果中鈣王,海紅果汁也是府谷當地的扶貧農產品,我在2019年5月的第四屆絲博會陝西扶貧成果展榆林館內推薦過,當天,來自榆林的5大類47種、且由貧困地區生產的農副產品亮相絲博會。這些農產品各具特色,品質優良,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的青睞)。完了,我是真“中毒”了,推廣扶貧農副產品竟成口頭禪了。我在寫括號裡的這段話時,不禁笑出了聲。

我感受著“三口之家”的溫暖,不管這場戰役有多艱難、多困苦、多不易,我始終認為嚇不倒我們三個女人,我們有信心打贏它。

於是,集中噤聲治療告一段落後,我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不用做霧化,帶上藥,避免少發聲說話就是了,因為外人看起來,我並不像病人,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到處說自己是病人,很多有病的人也的確在掩飾,不想給人添麻煩。醫生說,以後水瓶子不得離手!農村生活條件差,但空氣比城裡新鮮,這有益於喉部疾患治療後的恢復。我又同她們一起輾轉奔走在城鄉之間。

我是女人,我也有家,我老公的負擔越發重了起來,他在單位也參與駐村扶貧工作。我一邊工作一邊服藥,他一邊工作一邊照料孩子。他說,我治療剛結束沒有完全恢復,男人家骨頭硬,多跑兩趟沒關係。榆林、西安,醫院、學校往返奔波,成為家常便飯,兩頭家裡的皮箱從來沒有入櫃,一直在門口放著。他在火車上經常能遇見我的同事們,同事有孩子也在西安上學和看病。他們在火車上互相鼓勵,打氣,有時也坐在火車窗前望著行進的山、河、人而獨自吞吐每一口菸圈......


其實,也想過讓我的父母去西安照顧孩子,可我的治療一直是瞞著二老的。手術治療的前一天,我用電腦與他們視頻,細心的母親似乎意識到了什麼,隔一天就要視頻一下,孩子和老公以洗澡,出去買菜,超市購物,去物業辦,樓下扔垃圾等各種善意的謊言欺騙著母親。而我,為自己過早讓孩子學會“撒謊”,承擔這些所謂的成熟而心裡起了疹子,抹多少名貴藥膏,也好不起來。


但我不覺得苦,因為還有一種負擔叫甜蜜。我們給張家溝村硬化道路、為劉家峁村壩地維修、加固壩梁排洪。村民們早已將我們當親人看待。看到他們臉上的滿足,我們仨那一丁點兒成就感瞬間也變成了棉花糖。只是駐村聯戶的任務愈發重了起來,縣上動作快,動員會議多、安排部署細,文件,制度,報表也隨之多了起來。我們沒有分身術,各級領導、幹部比我們擔的責任更大、更重。以前感受不到,現在深刻領會,終於開始理解什麼叫個中滋味難以言說。每個人都不容易的活著,一腔熱血,總要有地方流淌。事情越來越多,鄉鎮幹部魏旭燁,張冠軍和張劉軍手把手指導我們的工作,一張表填幾回,他們一點也不煩。精準扶貧,講的是精,究的是準,年齡相差不太大,參與扶貧工作也快一年了,與他們,相形見絀,生活中處處是學問。

時間像一個孩童,有充沛的精力,有使不完的勁,我們幾個也如孩童一般,累著,笑著,蹦著。2015年8月,駐村工作隊迎來了第一次分離。因工作需要,曉惠姐要回市局機關上班了。一起爬過的山,趟過的窪,走過的路,成了我們仨曾經的好光景。我和琴妹妹在不捨與祝福聲中歡送曉惠姐,同時也歡迎新隊員李凝妹妹的加入。局領導考慮到駐村工作隊中,我較她倆年齡稍長,上班時間較長, 決定任命我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少了馬姐的一份疼愛,多了一份像馬姐一樣的擔當與責任,蘇姐姐找不下最恰當的詞彙來表達當下複雜的心情。

馬姐雖然回機關了,但她教給我的工作方法沒有走,我們團結友愛的工作氛圍依然在。駐村工作隊的三個女人繼續唱好一臺戲,越唱越有勁。我們設計了村情問卷和村民家庭問卷,開展覆蓋每家每戶的村民家庭情況調查,撰寫了調研報告,市局出資給村民購買了春耕化肥,開展了春節為特困戶送溫暖的活動。


又是一年的冬天了,村裡凍得待不住,那石頭再也不能烤熟雞蛋了,滴水成冰。口罩上、眉毛上、帽沿上都結滿了冰凌花。我們偶爾會去鎮上的派出所裡“混”女民警宿舍取暖暖,蹭民警的食堂吃飯飯。所裡有位女警叫常寧波,米脂人,短髮,眼睛和嘴巴都會說話,每次見到她時,寒冷就不見了,只有陽光般的笑容。李瑜瑜言語少,人溫潤如玉,後來我才知道她拍過微電影,烏鎮派出所真是藏龍臥虎的地方。兩個女孩子幫了我們不少忙,對於一些方言重的村民,她們主動承擔起翻譯員的職務,數據報表也沒少幫我們填。孫豔麗,佳縣公安局政工科民警,我在市局機關工作時與她往來較多。去縣城辦公事的時候,老找她麻煩。嘴饞的時候,她帶我吃過馬蹄酥(佳縣獨有面點,形如馬蹄)。我也蹭過她的辦公桌,電腦、電話,打印紙沒少浪費,年底各項檢查報表,彙報總結,大多都是在縣局政工科完成的。同行嘛,總是感覺更親近,去佳縣公安局就像回到市局機關一樣,沒啥區別,只是大家待我們太客氣,反不好意思起來。後來,寧波、瑜兒和豔麗都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她們熱愛生活,像塊磁石,只要遇到就吸在跟前走不得。她們在朋友圈裡發了好吃的,我這個饞貓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找來處,學做法。如今,寧波調回縣局政工科與豔麗成了同事、好姐妹、得力干將,瑜瑜回到縣局的禁毒大隊成了砥柱。


回首這一年,遇見多少從陌生到熟悉的面孔?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駐村生活然我們學會了如何與農民打交道,學會了怎樣配合縣、鄉級幹部們的工作,也學會了堅強和領悟,明白了善待與感恩,懂得了珍惜友情和理解他人。我愛鄉村的人們,也愛鄉村的草木。無論我在鍵盤上怎麼敲擊,也敲不出能表達我此刻對幸福的想念和往事的懷念。他們每個人都像一道光,照亮了貧困戶們脫貧的路,也照亮了我們駐村幹部的幫扶路。這裡的觭角旮旯,都藏著故事,看似寂寥的村莊,也有著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內涵與氣質,如果你真的用心、細心去品了,一定發現有好多小秘密。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村委會第一次翻修時的照片。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與兩村委負責人現場查看道路硬化項目。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在劉家峁村召集貧困戶代表開會,商議秋收以及如何核算貧困戶收入等事宜。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入戶走訪,每到一家,我就走不了了。若不是特別的苦,沒有人願意流眼淚。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張家溝村民劉潤蘭,一看魏姐和我在本上記錄了她家裡的困難,感動地講起她和兒子的故事來。同為母親,聽得人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和我聊了半天,哭著不讓我走。我告訴她,會常來看她。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入戶走訪,每天的工作。張家溝村書記張錦寶,村長張連東為貧困戶家張貼貧困戶明白卡。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一整天,時任烏鎮鄉人大主席、片長張劉軍,魏旭燁大姐,張冠軍大哥始終陪我們到村開展工作,登記,核對,公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他們都走了 ,魏姐讓我到她宿舍去住,今天太冷了。你看,坐辦公室都冷得沒法脫衣服。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入戶走訪,與張家溝村書記、村長現場解決貧困戶問題。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忙完工作又去派出所蹭網蹭飯了。寧波總是笑盈盈的。左起:黨琴、派出所女警常寧波和我。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去縣城辦事,又找豔麗"麻煩"。她推薦這家老字號,我去人家學裡學做馬蹄酥。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我們這一大家子!


光景——榆林女警扶貧記(三)

雙腳踏在黃土高原,面朝劉家峁村,只想說: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