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畲家民居建築群,感受民族特有文化氣息,福建省福州福湖村

福湖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霍口鄉東南部,南與連江縣小滄畲族鄉接壤,村民使用畲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福湖村是羅源縣畲族名村,2006年列入福州市首批民間文化(畲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清代畲家民居建築群,感受民族特有文化氣息,福建省福州福湖村


福湖村之西有一低地,溪洪爆發時常被淹沒,則成為湖,村民為求逢凶化吉,稱之福湖;又一說畲族人自廣東遷居此地,為尋求福地,而稱之福湖。該村,宋代屬霍口裡,元代屬霍口上裡,明代屬黃重裡,清代隸屬重下里;民國時期隸屬羅源縣四區福霍保(福湖、霍口),後改為福(湖)豐(餘)鄉,福(湖)溪(前)保。雷姓畲族在福湖佔少數,但在政治、經濟上佔優越地位。雷姓家族一排靠山邊的房屋建築是豪華的,磚牆包棟、房屋門前立五對旗杆碣,房內大廳橫掛"文魁"、"拔貢"牌匾多面。

清代畲家民居建築群,感受民族特有文化氣息,福建省福州福湖村


 古民居氣派非凡;俗話說:“全國的畲族以羅源為代表,而羅源的畲族以福湖村為代表。”而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目前人口不足700人的畲族村,居然暗藏著8處清代古建築群,特別是雷家大院和蘭家大院為代表的建築群氣勢磅礴,佈局合理,大量精美的建築細部雕飾,讓人歎為觀止。

清代畲家民居建築群,感受民族特有文化氣息,福建省福州福湖村


  蘭家大院:;藍氏家族第四世本宅開基高祖藍玉登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一七七O年)建本宅拾扇杉木結構大厝,是建在神龜背上風水寶地,總用地面積3986平方米,共有房間238間。該宅正座經歷二百四十多年風雨滄桑,清同治四年(1865年),藍向葵考進第六十一名進士。

清代畲家民居建築群,感受民族特有文化氣息,福建省福州福湖村


  雷家大院; 雷家第四代雷正椿從牛欄坪搬遷到此,繁衍到第八代雷春林的時候,雷家便開始髮際,人丁興旺,財源廣進,開始興建這座雷家大院,距今已有二百年左右的歷史。清末世裔雷春林共有四子,其中三子均為恩貢生(光緒乙巳年雷溥榮、雷欽天,宣統己酉年雷溥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