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寧津地圖

【地名由來】

寧津,原名為臨津,因臨鬲津河而得名。金天會六年(1128年)秋,臨津城毀於大水,遷至現址,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寧津在山東省的位置

鬲津河,即今漳衛新河。為古九河之一,大禹曾在此治水。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鬲津河

鬲津河以古得名。鬲國,相傳為夏方國,《左傳·襄公四年》雲"靡自有鬲氏"即是。《書疏》記載,"李巡曰,治水狹小,可鬲以為津也,在鬲縣,九河所在,徒駭最北,鬲津最南,"鬲縣,春秋屬齊為鬲邑。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寧津風光

寧津縣,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冀魯交界處,東鄰,南連,西與北以為界,與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三縣隔河相望,總面積833平方千米。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寧津縣境內有國家一級文物漢代陶樓,有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長官清真寺,有連體並生數百年的奇異之樹楊抱槐,有風味獨特的"三大名吃"長官包子、大柳面和保店驢肉。

【尋歡文史】

四個臨津

寧津得名寓意"安寧臨津"之意,其原名"臨津"也是中國地名中較為多見的一個,更有意思的是都已不復存在。全國共有四個曾經叫做臨津的城市,我們逐一來看。

江蘇臨津

臨津縣是江蘇省歷史上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和建制。永興元年(304年)置,開皇九年(589年)併入義興縣。武德二年至七年(619--624年)復置, 一說為武德七年至八年(624--625年)。

臨津縣轄域位於約今宜興市西北,大致位於官林、楊巷、都山、鈕家一帶。縣以臨溪蕩、津渡而名,至今仍有臨津蕩,故址位於今都山鄉的土城、街裡村。

山西臨津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為臨津縣,屬,臨津縣故治在今山西西20公里處的碧村。貞觀元年(627年)更名。

四川臨津

臨津縣(公元587年~1072年)是今四川省北部在隋、唐、五代、北宋時存在的一個縣。

隋開皇七年(587年),胡原縣改為臨津縣,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縣併入普安縣,後不復置。歷時486年。

其轄域位於約今劍閣縣東南部、閬中市西北部,縣治在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前位於今劍閣縣香沉鎮群英村,之後位於今劍閣縣白龍鎮。

山東臨津

唐天寶元年(742年),胡蘇縣改稱臨津縣。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臨津縣併入。

金天會五年(1127年),復置臨津縣,形成今疆界。天會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縣治東遷二十里為治,並改名寧津縣。

臨津縣治所在胡蘇亭,即今寧津縣城西。因大水毀城遷至寧津鎮。

【歷史沿革】

夏朝,寧津為有鬲氏地。據宋《路史·國名記》"有鬲氏,夏諸侯封地,因近鬲津故名"。古鬲津河在寧津縣南境,商朝為鬲國。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西周屬齊無棣邑。春秋為齊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燕、趙、秦、魏、韓五國聯合攻齊,趙將廉頗率部在寧津境內突破齊軍防線,大敗齊軍後,寧津縣屬趙。趙孝成王十年(前256年)於現寧津縣城西北耿家圈村置臨樂邑。

秦朝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寧津為臨樂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郡置郵十里一亭,河間有胡蘇亭(即現寧津城西保店鎮)。後來,縣以下設亭一級行政機構,置亭長、亭侯。

漢朝,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渤海郡,屬縣二十六,其三曰東光以胡蘇亭屬之(現寧津縣西境),十六曰臨樂(現寧津縣北境)十八曰重平(現寧津縣南境)。其中,據《漢書·王子侯表》記載,自漢武帝元朔三年封劉光臨樂侯至王莽篡位時的臨樂侯廣都,其間歷次封的臨樂侯都有記載。王莽時,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臨樂為樂亭縣。後漢時,重平、樂亭均廢,寧津縣四境分屬東光、南皮、樂陵、鬲縣。

三國時,魏建安十年(205年),三國魏置新樂縣,屬樂陵郡。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改郡為國,寧津為樂陵國新樂縣。晉《太康記》曰:"樂陵國有新樂縣,即臨樂縣改置。"

後歷經東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南朝時期一直為新樂縣。

北朝時期,北魏置重平縣,東魏置胡蘇縣,北齊更為重平縣,隋復置胡蘇縣。

唐朝,置胡蘇縣。唐武德六年(623年)滄州徙治胡蘇,胡蘇更名安水郡,唐貞觀元年(627年)復置胡蘇縣。唐天寶元年(742年)胡蘇改稱臨津縣。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宋朝,1073年(宋熙寧六年)臨津劃歸南皮縣。

金朝,金天會五年(1127年)復置臨津縣,盡復寧津疆界。金天會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縣治東遷二十里為治,並改名寧津縣。

齊魯地名探究——安寧臨津之意——寧津

元、明、清朝仍為寧津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曾改稱振華縣。1949年恢復寧津縣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