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西紅柿的產量?

崔雨鍇


西紅柿售價較高,種植效益較好。如果西紅柿在生長期間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花芽分化少,果實易脫落,病蟲危害重,產量低,品質差。推薦使用防雨膜、遮陽網雙層覆蓋栽培夏西紅柿,可以明顯提高產量和品質。

A/:面對如此好的效益,種植戶如何生產出高品質、高產量的西紅柿呢?

種植西紅柿種植戶儘量選用耐熱性強、耐蚜蟲的抗病品種。西紅柿播種育苗期,播前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十五分鐘,再用清水浸種三到四個小時,洗淨種子,晾乾水分後播種。

B/:每畝大田需苗床十平方米左右,苗床寬一點二到一點五米,撒適量有機肥後淺鋤,耬細耬平,灌跑馬水,水滲下後播種,然後蓋土零點五釐米。蓋種子為過篩細園上,每平方米苗床的蓋種土中拌入百分之五十多菌靈粉劑五到八克。

播種後蓋草保溼,支拱棚及遮陽網防雨降溫,出苗後去除草苫,晴天中午前後覆蓋遮陽網。三葉期注意分苗,每畝大田需分苗床四十平方米左右,六葉期定植,苗齡四十天到五十天。

C/:田間每畝施腐熟農家肥四千千克,腐熟餅肥五十千克,複合肥五十千克。整地後作八十釐米寬的馬鞍形高壟,壟溝寬三十釐米。按大行距七十釐米、小行距四十釐米定植,株距二十五至三十釐米,畝栽約四千五百株左右。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定植後大行內覆蓋新鮮麥苗。隨後搭大棚架,架上蓋約0.06毫米厚的薄膜作為防雨膜,兩側蓋至離地四十至五十釐米處,以利通風。晴天中午前後蓋遮陽網降溫。

D/:緩苗後澆一次緩苗水。採用單幹整枝基部分枝長至十釐米左右時摘除,以促進根系發育,以後的分枝儘早摘除。

及時插架綁蔓。夏季氣溫高,不易坐果,花朵半開時用西紅柿靈塗花促進坐果,每株留三個穗果,每穗留三至四個果,第三穗果上部留二至三片葉打頂。

每穗果開始膨大時,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十至十五千克、磷酸二氫鉀二至三千克。一般八至十天澆一次水。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中後期噴施三至四次百分之零點三到五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肥力寶等葉面肥,防止早衰。

C/:對於病蟲害的防治:種植戶發現蚜蟲危害,每畝用百分之二十四點五愛福丁乳油一千五到兩千倍液或吡蟲啉一千倍液噴霧防治。中後期十至十五天噴一次百分之七十五百菌清六百倍液或百分之七十代森錳鋅五百倍液防病。

病害主要有疫病、葉黴病、灰黴病等,分別用百分之五十加瑞農六百倍液、百分之五十甲基託布津五百倍液、百分之五十速克靈一千五倍液噴霧防治,七至十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三至四次。


農人顧流芳


西紅柿又稱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而且西紅柿的微量元素比較多,口感也不錯,還有一定的美容效果,所以還培育出西紅柿專門的水果品種“聖女果”。



目前在農村,每年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西紅柿,而且還有很多種植大戶專門種植西紅柿。在西紅柿的種植方面,也出現了很多比較成熟的種植技術。目前最有效的種植技術,就是單幹整枝種植技術和雙幹整枝植技術。

其中單幹整枝種植技術的果實飽滿、口感好,雙幹整枝種植技術產量比較高,口感比單枝種植技術差一點。



單幹整枝技術與雙幹整枝技術區別

  1. 單幹整枝種植技術與雙幹整枝種植技術最大的區別在於枝幹。顧名思義單幹整枝只有一根主枝幹,而雙幹整枝有一條主枝和一條主枝分出來的側枝。
  2. 由於單幹整枝只保留了一條枝幹,產量會有所下降,所以需要比雙幹整枝種植的時候,多費一些西紅柿苗開保證產量。

本題主要是詢問提高產量,所以重點講一下西紅柿的雙幹整枝種植技術。



  1. 先進行單幹整枝,首先將西紅柿只保留主枝幹。
  2. 然後保留西紅柿第一花序下,比較強壯的側枝,做為第二枝幹。
  3. 將其餘側枝全部剪掉,最好保留幾片葉子,不要挨近主枝剪掉。如果捱得太近修剪,容易傷害到主枝幹。
  4. 當西紅柿兩根主枝,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建議將頂部摘心處理。一般都是單枝達到5~6個花橞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打頂摘心處理。頂部摘心的時候,最好從最後一個橞果開始數,保留3~5片葉子。
  5. 雙幹整枝種植,由於其根系比較發達,肥力需要比較大,所以要及時施肥處理。而且施肥的時候,建議深耕處理,深耕的時候要小心傷及西紅柿根部。

總結:西紅柿想要產量高,雙幹整枝技術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如果想要西紅柿提前上市,那麼可以將單枝花橞保留3個花序就可以。


田園軒月


教你如何提高露天番茄產量與品質?

番茄喜溫喜陽光,但又怕高溫酷暑。在光照不足條件下易徒長、病多、果小,低溫和高溫條件下都不易座果,生長停滯甚至死亡。番茄營養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20℃—25℃,開花結果期稍為高些,晝夜溫差5℃—10℃有利於生長髮育。番茄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適宜,土壤粘重或沙性太重都不利於獲得高產,排水不良則易發生各種病害。西紅柿耐旱力較弱,越夏栽培時最好選擇有水灌溉的田地。番茄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鉀第一、氮第二、磷第三。但在生長過程中,磷具有特殊地位,磷可促進根系生長,促進花器和種子正常發育。 番茄品種很多,優良的品種應具有抗性好,適應性強,產量高和良好的商品性狀(果實硬、果面光、色澤紅亮、整齊高)。從近年來各地種植情況看,百利、紅禧、奧麗斯、石頭、耐莫尼塔、英雄、金鋤頭8 號都可以,並各有其優勢。在今年我區試種的品種中,也有一些品種脫穎而出,比如鬥牛士、金百利、夏利、傑農101 等等,有可能成為將來發展的重要品種。

1 整地

栽培番茄的田地應進行秋翻曬土,耕深30 釐米左右。曬土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能力,減少土壤中的病蟲,為根系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過狀況,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分解。即使在茬口安排頻繁,對曬土有困難的情況下,也應在前茬用物收穫後及進深耕,儘可能地爭取較長時間曬土。

2 做畦

番茄定植畦有高畦、平畦、溝畦和壟畦4 種。本地多采用深溝高畦栽培。一般畦寬(連溝)1.3—1.7 米,其中溝寬為0.3—0.5 米。畦(壟)向,以南並向為好,植株接受光照較為均勻。

3 施足基肥

每667 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機肥料5000 公斤,同時加入過磷酸鈣50 公斤,結合翻耕肥土混合,翻耕深度25—30 釐米。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或壟作栽培。保護地栽培採用地膜高畦栽培,採用膜下暗灌、膜下滴灌。 採用高畦栽培的可在畦中央開溝埋季優質廄肥,和農家肥2000—3000 千克,草木灰200 千克,平畦的後在高畦兩側開挖定植溝,再溝施優質肥200 千克或複合肥20—25 千克。番茄植株對氮和鉀的吸收率40—50%,對磷吸收率20%。磷肥對番茄的果實和種子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培育壯苗也影響極大。氮肥能促進莖葉和果實的生長髮育,尤其在植株生長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為重要。鉀肥能促進糖類向果實輸送和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延遲植株的衰老,延長結果期,對改進果實的品質也有良好作用。  番茄對肥料的反應很敏感,高肥足水可以奪得高產。肥料的種類對番茄的產量和品質也影響很大。各種農家肥的優劣次序是:雞鴨糞、羊兔糞、馬糞、牛糞。人糞尿宜與其他肥料搭配使用。無論哪種農家肥,都需要充分發酵腐熟,切忌追施生糞,以防燒根和感染病蟲害。

4 秧苗消毒

定植前利用75% 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或75% 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噴施秧苗。

5  栽 植方法

栽苗的方式有平栽、溝栽和埯栽。按灌水的先後又分為“幹栽”(即先栽苗後灌水)和“水穩苗”(即先灌水後栽苗)。栽苗時不可栽得過深或過淺。栽得過深,土溫下低,不利於根系生長,緩苗慢;栽得過淺,雖土溫高有利於根系生長,但紮根不穩,幼苗易被灌水衝跑或被大風颳倒。一般的栽植深度以土坨和地表相平或稍加深一些為宜。如果因苗床管理不當或種植不及時造成徒長羈,定植時可將秧苗的莖端向南呈船底形臥栽,使其露在土面的莖先端稍向南傾斜,以減少秧苗在地面上的高度,可防止日燒和被風吹動,並能促使不定根生長。

 6 覆蓋地膜

覆蓋地膜在番茄栽培上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疏鬆等,從而加快栽植後秧苗緩苗速度,促進根系生長。地膜覆蓋栽苗法我地一般是先鋪膜後栽苗。具體做法是:在築好的高畦上先鋪上地膜,國周用土蓋奀,然後按株距挖洞栽苗,秧苗四周覆土蓋嚴。

7 定 植密度

露地小架早熟栽培:行距40—50 釐米,株距23—26 釐米,每667 平方米栽苗5000 株左右;小架中熟栽培,行距50 釐米,株距26—33 釐米,栽苗4000 株左右;大架長生長期栽培,行距66 釐米,株距33 釐米,栽苗3000 株左右。

8 插  杆固蔓

無限生長型品種苗架高、生長量大,插杆要求比一般品種的要粗一些,長度2m 以上。定植後10 天左右插杆,一株一杆,杆插於植株外側10cm 左右。每兩根杆於上端交叉綁好,再用棍條將之連接成一個整體,增強抗倒性。

9 整枝疏果

採用雙杆整枝。多餘側芽在3—5cm 時抹掉。雨水未乾時不要進行抹芽。於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海拔800 米以上地區於8 月上旬)在最後一穗果上方留2 片葉打頂,在肥水不足或結果過多的情況下,必須進行疏果,每穗只保留4—5 個果。

10 肥水管理

番茄生育期內需肥水量大,要抓住關鍵時期施肥灌水。第一花序開花時,應適當控制肥水,特別是控制N 肥施用,以後在每一簇果實迅速膨大期都應及時追肥、灌水。採收期一般5—10 天追肥1 次,到採收結束前20 天為止。

11 病蟲害防治

番茄主要病害為苗期猝倒病、晚疫病、葉斑病、芝麻斑點病、灰黴病、葉黴病、病毒病、青枯病、潰瘍病、臍腐病等。主要害蟲有棉鈴蟲、美洲斑潛蠅、小地老虎等。猝倒病、晚疫病、葉斑病、芝麻斑點病、灰黴病、葉黴病等屬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潰瘍病屬細菌性病害,病毒病大體上有六種類型,屬病毒性病害,這些都是病原性病害,是可傳染的。臍腐病、裂果、花頭果、畸形果、著色不良以及生理卷葉是由缺素或不良受環境條件影響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主要防治措施:(1)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 年以上。(2)採用嫁接栽培。定植時和初果期清土分別灌根1 次。(3)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杈,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燬。(4)發病初期選用龍克菌、細菌快獵克、雙辛烷胺、博醫、可殺得2000、農用鏈黴素或中生菌素按其說明書使用,對控制病害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劉山豬123


西紅柿是常見的瓜果類蔬菜,有效的管理西紅柿才能讓西紅柿增產,西紅柿的產量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經濟價值。提高西紅柿產量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除了選用優良的品種,掌握西紅柿的施肥技術,對西紅柿進行蔬花蔬果等方法之外。我個人認為西紅柿要想增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西紅柿的田間管理,肥水管理,還有就是對西紅柿進行連續摘心。

一、西紅柿的田間管理。

西紅柿的田間管理尤為重要,包括病蟲害防治,溫度管理等。

1、抓好田間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綁蔓,整枝打杈、去掉老葉、通風透光等。

2、及時防冶西紅柿的病蟲害。其中西紅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蟲害主要有棉鈴蟲、蚜蟲等。西紅柿的病害能防難治,應以“防”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種生茬地、防治蚜蟲、適期早定植等。

3、西紅柿的溫度管理。溫度管理就是要白天應適當加大通風量,使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3℃之間。

二、西紅柿的肥水管理

要獲得品質優且產量高的效果,就要有充足的養分供應。例如畝產8000公斤西紅柿,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5―3.0%,速效氮、磷、鉀分別為27.3、13.0、34.7公斤,並加上微量元素的均衡供應。增肥地力,促進營養平衡,提高大棚土壤生產潛力,是西紅柿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

1、要重視應用生物菌肥。一般土壤耕層每畝配合全鉀、全磷分別達180和120公斤以上,但80―90%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施用複合生長肥,可以加速土壤有機殘體和難溶性磷、鉀和其它礦物養分的分解轉化。增施生物菌肥,特別是較好的生物菌肥,適當減少化肥,更是生產無公害綠色西紅柿的必然選擇。

2、要增施腐熟的有機肥。這是增肥地力的基礎,因為有機肥是一種完全肥料,它不僅能供給作物生育所必須的各種營養成分,而且對農業持續高產,活化土一一壤養分,改良土壤都有主要作用。但有機肥須經充分腐熟降低病害的傳播,否則會對西紅柿產生不利影響。

3、要廣泛施用腐熟人糞尿。氮是作物生長的基本元素,對果實膨大都起著重要作用。人糞尿(鬚髮酵劑充分腐熟)養分完全,氮素豐富,各家各戶都有,蔬菜生長期廣泛施用腐熟人糞尿並結合澆水,效果很好。

三、西紅柿連續摘心能增產

連續摘心法,能夠有效的利用花數,既能達到西紅柿增產的目的,又能使西紅柿的成果率大大提高,是一種非常理想且有效的提高西紅柿產量的方法。

1、摘心。定植後的西紅柿第一花序和第二花序將相繼開花。在對第一花序進行激素處理後,只利用緊靠第一花序下部節間長出的健壯的側枝,同樣待長出第三花序和第四花序後,留第四花序前2片葉子,摘心,以此為第二基本枝。

2、綁蔓。如果要想利用更多的花序,就要下功夫立體的有效利用從地面到牽引頂部的整個空間,以利用已培養出的基本枝長出的側枝來填補收穫後的空間。每枝的花序數量視空間和枝葉的長勢而定。一般說來側枝留得過多容易減產,每株西紅柿的花序數一般控制在10~15個之間。

4、摘葉。連續摘心後,要注意適時摘葉,如果摘葉過晚,則會影響側枝正常生長,導致花芽發育不良。要將主莖下部的葉片全部摘除,注意不要留葉柄,以免產生灰黴病。光合能力較差的老葉也應摘除,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光合能力強的新葉。

以上就是西紅柿增產的一些建議,這些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野耕種稻花香


一、地塊,地塊的位置選擇,翻耕,改善土壤結構,整地、做壟等細節。

二、施肥,施熟肥有機肥,鈣肥,翻耕混合相互搭配,還有磷肥,氮肥,千萬不能用生的糞類肥,容易燒根和感染病蟲害。

三、覆膜,定植,插纖固定,修剪多枝。

四、施水管理,西紅柿屬於水類豐富的蔬菜,需要大量水分,在生長期間需要大量施肥施水。

五、防治病蟲害,西紅柿病害非常多,有生理類病蟲害,真菌類的,病毒型的,需要多種防治方式相結合,防治時機很重要。

每個方面都有很多的細節和標準,每項細節都有大篇幅。首先育苗期間一定給提供充足的陽光和空間,育壯苗有利於定植後的生長和坐果,大幅度提高產量,病株要第一時間處理,防治蔓延。

歡迎朋友們補充更詳細技術經驗,供大家學習,謝謝!





酷哥去趕海


怎麼提高西紅柿的產量,注意好這些問題,才能實現穩增長。

紅彤彤的西紅柿是大人小孩子都喜歡吃的,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夏天的解暑良器,冬天的調味佳品。西紅柿裡面也包含很多的維生素,是人和動物身體裡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西紅柿這種的蔬菜,到市場上總是被哄搶。可想而知西紅柿的受歡迎程度,適合農民的種植,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西紅柿的種植技巧。

西紅柿的前期需要細心栽培後期就等著坐收成果了。首先選擇一片肥沃的土地,通風的地方最好,陽光能夠隨時照到的地方給土地鬆鬆土,施施肥,等著合適的時機播種。

將精心挑選過的番茄種子,用60度的溫水殺菌消毒過後,把它均勻的灑到施過肥的土地上,用一層薄膜覆蓋。保持住它的溫度,能夠加速種子的發芽和防治蟲子的啃咬。大概4到6天左右,就會長出嫩綠的幼芽。在長出番茄幼苗的地方,用小鉤子把它從薄膜裡勾出來,讓它接受自然的呵護。在沒有長出的地方,要及時進行移栽,剛出生的番茄幼芽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多,最好是一天澆一次水。還要注意,不能讓幼苗長時間浸泡在水裡,會造成爛根,因此要注意即使排澇。

許多水果和蔬菜的產量都和種植密度有很大關係,並且密度也會影響蔬菜的質量大小,形狀等,像我們都喜歡買大的西紅柿,總是會覺得它肯定發育的比較好,是自然長成的,像那種軟塌塌的,又小又青的西紅柿肯定會大大影響水果的銷售。我們要根據所選擇的品種和土地的肥沃程度,來合理配置蔬菜的密度,應該種成一行一行的方便打理澆灌和最後的插杆,

正常的情況下1平方米可以種植10株,這是比較合理的種植密度,但是在比較貧瘠的土地上,就可以選擇留較大的空隙,種植其他蔬菜,兩者兼得,也可以在下面養著小雞小鴨,這時候的番茄植株密度就要控制在30到40釐米左右一顆。有了小雞,方便了田園的管理,它拉的糞便,對植物來說是很好的養料。

西紅柿種植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溫度的控制,白天將溫度控制在20到30度左右,晚上要讓溫度保持在16到20度,不然會影響番茄的生長。通常低於10左右的溫度就會完全抑制番茄幼苗的生長了。因此這個季節就不適合在露天的情況下種植,因為對溫度不好控制。要想番茄長得又好又茂盛,蓋起一個番茄大棚。既能保持溫度的均衡,又不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注意防風,在夜間將塑料大棚的棚膜放下來,抵禦大風和寒冷的氣流。

西紅柿對肥料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番茄幼苗成長的時候,化肥是不可缺少的養料。尤其是在定植前要施足肥,草木灰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非常的綠色,對水果沒有損害。氮肥和鉀肥的需求量比較高,同時對磷肥也有需求。

在番茄幼苗長到膝蓋以上的時偶,就需要掐尖以促成番茄開花結果,由於營養從根部向上傳輸,在良好的條件下,它會一直不斷的生長,以至於會瘋長,長出很多的分叉,因此抑制莖的生長,來促進實際增長。在生長的時候會長出很多的分叉,都是很多餘的,需要及時清理,當西紅柿的植株苗長到80釐米左右就要整樹枝的打理,因為西紅柿的枝幹脆弱,且容易折斷,並保證營養大部分留給果實,為了果實的質量和長相,防止整棵傾倒,就需要減重,把大部分的側枝都減掉,給番茄提供一個透光通風的環境,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的消耗。

清理番茄植株下面的雜草,給番茄的生長提供一個優良的生活環境,還應該要注意的是,番茄的主幹脆弱,需要及時壘土,在植株接出第一波番茄的時候,就是要結合培土,把植株周圍的土都向植株壘去,把土壘的高高,以及在番茄植株四周加高畦面,保證植株的穩定生長。

西紅柿在花期期間的管理也是要注意的,在花期之前給植株上充足的肥料,這樣對以後開花授粉很有好處,施肥後少量的澆水,可以延長花期的時間,增加授粉率和結果率。對結出的畸形西紅柿清理掉,不能讓它影響別的果實的發育,然後對成熟的果實,及時採摘,新鮮的水果一般都比較容易販賣。


劉大鵬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關於如何提高西紅柿西紅柿的產量,我有點經驗想分享給大家。大棚西紅柿栽培應該採用大架延後栽培, 大棚大架延後栽培是以提高產量,增加產值,延長供應期為目的的栽培方式。在山東,北京,太原,哈爾濱市等採用這種栽培方式,最高畝產西紅柿均達到1.5萬公斤以上,最高達到1.9萬公斤。

一、選擇良種,培育壯苗,選擇中晚熟豐產抗病非自封頂品種。北京地區可選用中蔬四號、強豐、強力米壽和佳粉一、二、十號的品種,或特瑞匹克、瓦爾特、瑪那佩爾等抗病紅果品種。用營養土方育苗,苗齡75——80天。育出有九片真葉,普遍顯花蕾的壯苗。

二、施足底肥。大架延後豐產栽培的西紅柿在大棚中生長120天——130天。株高達1.8米——2米,單株坐果8——10穗。 每株採收3——4公斤,所以,施入充足的基肥是早熟高產的物質基礎。每畝要求使用優質混合肥1萬公斤,結合施過磷酸鈣100至150公斤、腐熟的雞鴨糞500至1000公斤。或者施入餅肥、骨粉等,使土壤有較高的肥力,前期以有機肥為主,中後期都施化肥。

三、稀植、保果。單層棚3月下旬、加溫棚3月中旬定植,栽植密度株行距65x30cm,每畝3000株至3300株為適宜。密度過高易徒長,開花坐果不良,著色不好,過稀低產。定植以南北延長畦為好,較通風透光,加蓋地膜或多次深中耕,利於提高地溫。自第一花序開始至結束,堅持用 2.4-D蘸花或用番茄靈噴花, 每隔2——3天噴一次,或蘸一次。,於早晨露水乾後進行,留果7——8穗,多者達10穗以上,確保在低溫及高溫高溼不利的條件下均能均勻整齊坐果。

四、加強管理,調節好秧果關係。加強蹲苗,促發強大根系,為延後栽培打下基礎。待第一穗果核桃大,第二穗果坐果時,要追肥、灌水,結束蹲苗,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促進發果。但要保持一定的營養面積,使秧果同時生長。

調節好秧果關係及群體與個體關係,每次追施人糞尿1000——2000公斤,複合肥10至——0公斤。第一穗由白轉紅及採收後,要重點追施肥。單幹整枝,及時綁蔓,使果實外露透光,易轉紅、增加甜度。

五、通風除溼防病。大棚西紅柿栽培適合溫度在20——25℃,溼度60%——70%。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生長不良,不利於開花坐果,而且易感染病害,如晚疫病、早疫病、葉黴病、灰黴病等。所以當棚溫達10°C以上時,要加強通風除溼,減少葉面結露時間,特別是4月下旬果實發大期,遇連陰雨天氣,要注意晚疫病的發生,當5月下旬最低氣溫達15℃以上時,可逐漸拆除棚膜,進行露地栽培。為抗病保秩,每日噴藥結合用尿素丶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效果更好。對於發大開始轉紅的果實,可提前用1000ppm乙烯利在秧上(或採收後)處理果實,用蘸藥的溼布輕輕擦拭,可提早3——5天紅熟,也有利於促進植株上部果實膨大發育。

大棚西紅柿病蟲害防治要點。

①選擇抗病病種雞雜交一代品種。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清水洗後播種。

②進行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平方米8——10克,加細土混勻,1/3撒於播種溝,播種後再蓋上2/3土,灑水保溼,提高藥效,直播的可以在播種部位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65%的百菌清600倍液。

③在大棚四周放風口處掛銀灰色反光膜條帶,或用銀灰色地膜覆蓋地面,以驅避蚜蟲,減輕病毒病的危害。

④在蘸花、打藥、整枝打杈等田間管理及採收的操作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病毒病傳染。

⑤扣棚要加強通風除溼,防止晚疫病、葉黴病的發生。九月中旬及白天中午放風,夜間留活縫,九月下旬後,白天中午放風,夜晚關閉,發現病害發生及時噴灑75%百菌清500——600倍液、1:1:200的波爾多液(花期禁用)、65%代森鋅500——600倍液、40%乙磷鋁250——300倍液、25%瑞毒黴800至1000倍液。

以上純屬長江老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評論交流指導。

長江三農


西紅柿又叫番茄,洋柿子,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秘魯,厄瓜多爾,智利等國的高原或谷底。在17世紀傳入我國,成為我國各地廣泛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西紅柿不僅單果重,產量高,價格也較為理想,特別是每年的冬春季,西紅柿價格更讓農戶眉笑顏開,在種植業深受種植戶喜愛。

西紅柿不僅經濟效益高,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西紅柿果實營養豐富,含有糖分,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c等,長期食用可滿足人體養分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市場的需求。為此,為了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不僅可通過增加種植面積,還要採取措施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提高西紅柿產量的必要性。

在西紅柿種植中,經常會因為品種,溫度,溼度,肥水管理不當,病蟲害等多方面管理失誤,造成西紅柿幼苗期出苗不全,植株細弱,徒長,落花落果嚴重,葉片光合作用減弱,病蟲害較多,嚴重影響西紅柿產量,降低商品性,從而導致經濟效益受損嚴重,甚至有時還會虧本。所以對於我們種植戶來說,採取科學合理的管理,對提高西紅柿產量有直接作用。

如何提高西紅柿產量?

一、優選品種:品種就好比是蔬菜的形象,代表著自身的優勢,也是區別與其他品種的主要方面,我們在選擇品種時要慎重考慮。

1、品種分類:西紅柿品種有多樣,按照外形顏色可分為大紅番茄,粉紅番茄,橙紅番茄,黃色番茄;按照植物學特徵可分為普通番茄,直立番茄,大葉番茄,櫻桃番茄和梨形番茄。按照果實大小可分為大果型,小果型,中果型和櫻桃番茄;按照熟性分類可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按照開花結果習性分為有限生長型和無限生長型,

2、品種選擇:我們在選擇品種時可堅持“適應當地的種植氣候,當地的飲食習慣,種植的季節”的原則,選擇抗逆性強,抗寒,抗旱,耐寒,耐熱,無病蟲害,高產的品種為首選品種。在高溫耐旱的夏季選擇抗旱耐熱,抗病性強,不裂的早中熟品種。在前期溫度高後期溫度低的秋季栽培中,選擇耐熱性強,較抗病毒病,長勢強的早熟品種。在寒冷的冬春季栽培應選擇抗寒性較強,座果率高,抗病性強的早中熟品種。

二、培育壯苗:培育壯苗是西紅柿優質高產的基礎,為後期生長提供保證。

1、種子優選:我們在購買種子時,為了保證種子質量,應選擇信譽好,安全可靠的農資店進行購買。再瞭解品種的特性,如生長習性,熟性,果實形狀,抗病能力,熟性等方面進行選擇。要求種子顆粒飽滿,色澤良好,純度達95%以上,淨度達98%以上,發芽率達85%以上,含水量低於7%。如果是散種子,應選擇當年的新鮮種子,無病蟲害,顆粒飽滿,高產的種子。

2、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可提高抗病能力,減輕病害發生,也可促進種子早出苗,出齊苗。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溫湯浸種:我們先將種子放於常溫水中浸泡10分鐘,挑去癟子,取出後放入55度溫水中,邊攪拌邊加熱水,使水溫保持在50-55度,約20分鐘後停止加熱水,待水溫降至30度時停止攪拌,並在水中浸泡4-6小時。然後取出種子直接播種或用溼毛巾包好放在28度左右條件下進行催芽後播種。可殺死種子表面及內部病菌,增加種皮通透性,活化種子,有利於種子出苗一致。

②、藥劑浸種: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取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催芽,可去除種皮表面病毒。防止早疫病可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4-5小時後取出,放入1%甲醛溶液中浸種15-20分鐘,撈出後用溼布包好放在密閉容器中悶2-3小時,充分殺菌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催芽。防止潰瘍病可將種子先用40度溫水浸泡3-4小時,然後放於1%高猛酸鉀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取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催芽。

③包衣種子:我們在購買後的種子大多是經過包衣的,這類種子是將殺蟲劑,殺菌劑,生長素,營養元素等包在種子外,在使用時無需消毒,浸種催芽,直接播種即可。

3、苗床及營養土準備:苗床是幼苗生長的場所,苗床的好壞與培育壯苗有很大關係。我們在播種前首先做好苗床及營養土的準備工作。

①苗床選擇:為了保證幼苗的光照,養分,水分,苗床應選擇在地勢較高,背風向陽,陽光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富含有機質,無病蟲害的田塊,並且以東西向為宜。

②營養土配製:營養土是培育西紅柿壯苗的基礎。一般要求營養土乾淨,無病蟲害,保水,保肥能力較強,滿足幼苗生長需求。我們在配製營養土時,可按田園土6份,腐熟有機肥4份配製而成,另外每立方米可添加尿素或硫酸銨400-600克,硫酸鉀800克,厚度以10-12釐米為宜。

③營養土消毒:

為了防止土壤帶菌,還需將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30克,加少量水配成溶液後,噴灑於1000千克床土上,充分攪拌後用薄膜覆蓋悶3-4天即可殺死病菌。

4、播種:播種是種子進行繁殖的第一階段,也是我們栽培取得豐收第一步,做好播種工作顯得相當重要。

①播種時間:適宜的播種期取決於定植期。一般播種期要比定植期早40-50天,具體的播種期應根據當地氣候,選擇在冷尾暖頭的天氣播種,不可在冷空氣來臨前播種。一般露地栽培的可在春節過後播種,4月份定值。溫室栽培可分為早春茬,越夏茬,秋延茬及冬春茬栽培,具體播種期可由定植期向前推算40-50天即可。

②播種密度:在西紅柿播種時掌握好播種密度。播種過稀,出苗太少,浪費人力物力;播種太密,出苗太多,過分擁擠,造成幼苗徒長,不利於培育壯苗。

③播種方式:西紅柿的播種方式決定著播種的用量,一般常用的有傳統育苗和育苗盤育苗。傳統育苗是將種子撒在苗床上,每畝用量40克左右,當幼苗長到兩葉一心時需要分苗,就是我們種植戶常用的二級育苗法,此類方法使幼苗整齊一致,長勢齊整的優點,但費工費力。而育苗盤育苗是將營養土裝入育苗盤內,把種子直接播入穴中,每穴放1-2粒,覆土澆水並用地膜覆蓋,保持土壤溼潤便於出苗。等到幼苗長到六七片葉時,即可直接定值,不再進行分苗。此方法既節省種子,又縮短幼苗生長時間,有利於提早上市。

④播種後管理:西紅柿在苗床上管理主要是溫度與水分管理,做好適度的溫度調控及合理的水分管理是培育壯苗的關鍵。

㈠播種後至出苗:這階段是從播種至幼苗兩片子葉充分展開,苗床溫度是主要方面,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度,夜間保持在20度以上,保持土壤溼潤,3天后即可出苗。當10%-20%幼苗出土後應及時揭開覆蓋物,防止幼苗徒長。

㈡出苗至分苗前:這階段是子葉充分展開到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期,在幼苗兩片子葉展開後,苗床溫度可適當降低,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度,夜間控制在12-15度,並且增加光照條件,防止幼苗徒長。在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應進行煉苗,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度,夜間保持在8-10度,幼苗葉片顏色變成淡綠色或微帶紫色時可進行分苗。但是分苗期不可過晚也不可過早,一般在播種後30-40天進行。在分苗前對苗床噴一次小水,使幼苗容易起苗,防止傷根。

㈢分苗後至定植前:

在番茄分苗後緩苗前要提高苗床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度,夜間控制在17-18度。當幼苗開始長出新葉時,開始緩苗。緩苗後適當降低溫度,白天保持25-28度,夜間保持12-13度。在幼苗定值前一週,可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進行煉苗,使夜間溫度將至10度左右,使幼苗及早適應外界環境,有利於定值後緩苗。

三、定植管理:當幼苗長有6-7片真葉,莖稈粗壯,節間較短,根系發達,葉片肥厚,葉色濃綠,無病蟲害侵染是健壯幼苗的定植標準。做好定植管理,利於幼苗在土壤中緩苗,縮短緩苗期,利於西紅柿提早上市。

①選土建園:西紅柿根系發達,生長期較長,喜歡土質疏鬆,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較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無病蟲害侵染,並且3年內未種過茄科類的蔬菜為首選土壤。在選好田塊後每畝撒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複合肥20千克,深翻20-30釐米,耕翻耙平後做成50釐米行距高壟,利於幼苗緩苗和前期生長。

②適度定植:西紅柿定值密度要適中,定值過密,容易引起徒長,降低光照條件,引起病害發生;定值過稀,產量較少。一般在定值時應根據品種的特性,栽培季節適度密植。早熟品種株距為25釐米,每畝定植4000-5000株,中熟品種株距為33釐米。每畝定植3000-3500株,晚熟品種株距為40釐米,每畝定植3000株。對於大果型可稀植,小果型可密植。

③適時定植:西紅柿定植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一般在地溫穩定在10度以上,苗齡有40-50天,長有6-7片真葉時,為最佳定值期。選擇在晴天進行,利於定值後緩苗。

④定植後管理:西紅柿定植後要注意溫度及溼度科學管理,防止幼苗徒長,不利於開花結果。

㈠溫度:對於溫室大棚冬春季定值後5-7天,要蓋嚴棚膜,提高棚室溫度及地溫,促進緩苗。棚內氣溫白天保持在25-30度,夜間在13度以上,但棚內溫度高於30度時就要立即通風,適當降溫排溼。如果是秋延茬可在定值後,在中午通過覆蓋草簾方式進行降溫,利於幼苗緩苗。在幼苗緩苗後,可通風降溫,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度,夜間氣溫在12-15度,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0%-65%,防止幼苗徒長,不利於開花結果。

㈡溼度:在西紅柿定植後澆足定值水,促進幼苗緩苗。在幼苗緩苗後再澆一次透水,並進行中耕培土,促進根系下扎,隨後便可控制澆水,進入幼苗蹲苗期,防止幼苗徒長。

四、田間管理:西紅柿從定植後進入田間管理重要時期,植株調整,吊蔓綁蔓,開花授粉,肥水管理,這些都離不開種植戶的精心管理。

1、植株調整:西紅柿根系發達,側枝萌發較快,消耗大量的養分,為了使養分集中供給果實生長,可進行植株調整。在西紅柿種植中常用的整枝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單幹整枝:選擇一枝強壯枝為結果枝,其餘側枝,側芽全部打掉。此方法適合密植早熟自封頂型品種或大果型無限生長型品種。

②、改良單幹整枝:除了主枝正常生長外,可保留第一花穗下節位上的側枝,當其出現1-2穗果後打頂。此方法較單幹整枝產量要高,並且所保留的果穗在價格上也較高,可增產20%左右,特別是有限生長型的品種採用較多。

③、雙幹整枝:除了選擇強壯的主枝作為結果枝外,還可另選兩條強壯側枝作為結果枝,其餘側芽全部打掉。此方法適合定值密度較稀,秧苗缺棵嚴重的地塊。

2、吊蔓綁蔓:在植株長有30釐米時即可進行吊蔓,在吊蔓時可將植株莖蔓用細繩綁上,但是不可太緊,防止植株莖蔓長粗後系傷,同時要注意將花序調在外側,在綁蔓同時,及時摘除側芽,每隔3-4片葉綁一次。

3、開花授粉:在西紅柿開花結果期,由於受溫度,光照,溼度等方面影響,常會出現落花落果現象。因此採取必要的授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授粉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人工輔助授粉:應選擇發育良好,花蕾完全開放,通過振動或搖動花序促使花粉散發出來,落到柱頭上。一般選擇在上午9-10時較好。

②熊蜂授粉:該方法適合無公害生產,通過昆蟲傳播花粉,使用此方法的授粉方式,果實甜度較一般果實要好,所以在價格上也處於上等水平。

③調節劑使用:在西紅柿授粉中常用防落素作為調節劑,一般使用濃度為20-40毫克/升,在使用時根據氣溫變化情況而定,溫度低時濃度稍微高些,溫度高時濃度稍微低些。但是在噴花時,選擇即將開放或正在開放的花朵,每朵花不能重複噴,以免畸形果產生。

4、疏花疏果:在西紅柿栽培中,如果一個果穗上座果太多,往往因植株養分不足和光照條件差,造成果實大小不勻,畸形果增加,為此採用疏花疏果措施,可有效提高西紅柿質量。一般單果重量較大品種,每穗果可留2-3個,中等或偏大品種每穗可留4-5個,中小型品種每穗應留6-8個。留果時選擇果型較正,無病蟲害果實。

5、肥水管理:在西紅柿栽培中合理肥水可提供植株根系及果實生長,但是由於各個生長期的需肥量不同,施肥方法也有所差異,我們在施肥時應針方相對的合理施肥,不可以偏概全。

①催苗肥:在西紅柿定值後可小水勤澆,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每畝可追8-10公斤,促進植株生長。

②結果肥:在西紅柿第一穗果長到乒乓球大小時,進入果實生長旺盛期,可澆水追肥。每畝追施硫酸銨25-35千克,或硝酸銨15-2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硫酸鉀10千克。在進入盛果期時,第二,三穗果迅速膨大,植株需求養分迅速增加,應選擇第二次追肥,施肥量同第一次相同。進入結果中後期,為了防止植株早衰,延長採收期,可在追肥的同時,還可用0.2%磷酸二氫鉀作葉面肥噴施,滿足植株後期養分需求。

五、病蟲害防治:在西紅柿種植中,由於受溫度,溼度,品種,管理不當,常會誘發多種病蟲害,降低產量及商品性,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因此要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1、苗期猝倒病:該病主要危害幼苗或引起爛種。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在莖基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發展,幼苗倒伏於地,然後萎蔫乾枯。在土壤溼度大時,病部常長出白色棉絮狀的菌絲。該病菌由土壤傳播,藉助雨水,灌溉水蔓延,有時種子也是病菌攜帶者。我們在幼苗出土後,可用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4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成株期晚疫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果實,莖部,但以葉片和果實受害嚴重。葉片受害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初呈不規則水漬狀,暗綠色病斑,隨後逐漸變褐色。潮溼時葉背病斑產生白黴。莖部染病時,病斑呈黑褐色,易腐爛,引起植株萎蔫。果實受害時,產生油漬狀暗綠色病斑,後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呈不規則雲紋狀,果實質地堅硬,不變軟,在潮溼條件下,病斑長有少量白黴,果實迅速腐爛或皺縮。該病菌在低溫高溼條件下發病嚴重。我們防治時可選用72%克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施,每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

3、結果期灰黴病:該病主要侵害果實,也可侵害葉和莖。幼苗發病時,病斑呈v字形向內發展,後擴展到莖部,產生褐色病斑,病莖易折斷。成株期發病,葉尖端或葉緣出現淡黃褐色病斑,呈v字形向葉內發展,形成大小不一的枯斑,有深淺相間的輪紋。病葉乾枯後在溼度高時產生灰褐色黴層。果實發病時,受害果皮呈灰白色,水漬狀軟腐,很快發展為不規則大斑,後期病斑上長有灰褐色黴層,病果一般不脫落,失水僵化。該病在低溫高溼環境下發病,我們在防治時可選用6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或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250克燻一夜。

總之,要想西紅柿取得高產,首先要注意品種選擇,種子及土壤處理,為幼苗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其次採用科學的育苗管理,培育健壯幼苗,為後期生長打下堅實基礎,還要做好定值後田間管理,特別是植株調整,保花保果,肥水管理等。同時還可做好病蟲害防治,做到早防治早治療,減少病蟲害危害,為增產添加磚瓦。

關注燕子在新疆,分享更多的農業種植技術。


燕子在新疆


西紅柿它本身是一種茄科類的植物,同時它能夠長到一米五以上的高度,再長到這個高度以後就需要對它的枝幹進行一系列的支撐,可以對他的周圍扦插一些木棍。這樣可以防止它出現倒伏的情況。

西紅柿的生長非常迅速,它需要在陽光照射並且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生長,它生長的土壤要求有一定的溼潤。西紅柿的植株不喜歡在陰冷的環境當中存活,所以想要種植西紅柿的人們,可以將種植西紅柿的盤栽移到太陽直射的地方。

要想西紅柿生長得更多,那麼就需要對它進行一定的管理,如果西紅柿長出果實,可以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對於第一次結出的果實,只需要留三個就可以,超過四個的話就要摘掉。再找出第二波果實的時候,就可以留六個左右的果子。如果整個植株它的生長沒有很健康,那麼留的果子還得有一定的減少。另一個就是帶西紅柿已經開花,並且長出很小的果實後,對於一些別的答話或者是不健康的果實,就要讓他們去掉,這樣的營養就會輸送到其他健康的果實裡面。

另一個星期可以讓西紅柿增產的方法,就是對它的枝杈進行剪除。在清理這些不必要的枝杈時,要等到這些之下,稍微長得長一點再去,因為只有等到落果以後再去除,這樣才會讓西紅柿吸收的營養成分,都慢慢的輸送給落的果實,不然他就會將這些營養全部輸送到頂端,讓植株大量的生長。但是太晚了除掉也是非常不好的,因為會造成西紅柿果實,生長得不太健康,同時結花的數量比較少。

一般要去除,西紅柿的枝杈,需要在枝杈長到十釐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剪除。他講一段時間需要控制在晴天的時候,這樣就可以離於植株的一進一步癒合,也能夠減輕一些病蟲的感染等等。上面這些措施可以讓西紅柿的產量大大增加,想要種植西紅柿的人們一定要仔細瞭解一下。







白沙小漁村


我是平安618(PingAn618),如何提高西紅柿的產量?我來回答如下:

我認為,除了正常的種植程序外,想要提高產量,就必須採用“西紅柿早、晚熟品種高矮秧加行立體種植”,下面我就此方法介紹一下:在日光溫室冬春茬西紅柿種栽培時,採用早、晚茬品種交錯栽培,加行密植,以中、晚熟抗病高產品種為主栽行,選用早熟自封頂類型品種為加行。主栽行行距1米,株距30釐米,每畝2200株左右,加行在主栽行之間,位於主栽行一側40釐米處,株距25釐米,使每畝株數增加到5000株左右。早熟品種留2穗果摘心,平均每株留8~10個果,5月上旬拔掉秧,晚熟品種留6~7穗果,以保證後期產量。


這是本人觀點,不見得完全正確,請種植戶可以試種一下,以勉給種植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