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今天,給大家聊一個人,他讓“三分之一歐洲人致死的瘟疫,傳到中國兩個月就被滅了”同時,他還是中國走近諾獎的第一人!

01

公元1338年,在中亞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大旱災,隨後該地區爆發瘟疫,這場瘟疫通過人員的流動向外四處傳播。

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城市——加法,位於黑海之濱的克里米亞半島,它隸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版圖,附近是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當時,蒙古大軍正一路西征。

1345年的一天,一群意大利商人與當地的穆斯林發生爭執,雙方互不相讓,衝突升級。佔下風的穆斯林向他們的同盟蒙古人求援,正欲征服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蒙古人便藉此機會發兵,將這群意大利商人和東羅馬帝國的守軍團團圍困在加法城內。

蒙古軍隊和穆斯林包圍了加法城,加法城是一座多邊形的稜堡,蒙古人無論從哪一面城牆進攻,都會遭到至少來自兩三個方向反擊。蒙古人雖然悍勇,卻也無從下口。

圍城一年,蒙古人不但沒能攻下卡法城,反而因傷亡慘重而爆發了疫病,數以萬計的士兵死去,蒙古人只好撤軍。但在撤退之前,蒙古人將染病而死的死屍用投石機拋入城中。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加法城內堆滿了死屍。面對這些已被瘟疫感染、正在腐爛的屍體,意大利人不知所措。幾天後,腐爛的屍體汙染了空氣,毒化了水源,恐怖的瘟疫也隨之爆發了。

加法城中被瘟疫感染者,開始時出現寒戰、頭痛等症狀,繼而發熱、譫妄、昏迷,皮膚廣泛出血,身長惡瘡,呼吸衰竭;快則兩三天,多則四五天,就紛紛死亡。由於患者死後皮膚常呈黑紫色,因此人們將這種可怕的瘟疫稱為“黑死病”。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幾天時間,一座曾經繁華的商業城市,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僥倖活下來的人也一個個蒙著黑紗,倉皇逃向城外,他們登上數艘帆船,返回祖國意大利。

然而,傳播這場瘟疫的罪魁禍首——老鼠和跳蚤,卻早已爬上帆船,跟隨這些逃生者向歐洲大陸漂泊。

1347年10月,隨著倖存下來的最後一艘船登陸西西里島的墨西拿港,瘟疫如同幽靈一般,悄悄地降臨到了整個歐洲大陸。

14世紀的歐洲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在教皇的統治下,戰爭頻繁,思想禁錮,衛生條件差,人們普遍不洗澡,城中汙水橫流,老鼠遍地。當時貓被認為是女巫的幫兇,被大規模捕殺。喵星人的大規模滅絕,間接促成了這場大災難的爆發。

1350年,瘟疫的足跡踏遍了歐洲大陸,連寒冷的北歐都未能倖免。1352年,瘟疫傳播的勢頭開始減緩,在之後的五十年時間裡,又連續爆發了四次,一直到17世紀,瘟疫還時常爆發。瘟疫先後造成2500萬人死亡,佔當時歐洲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一直到1894年,科學家才發現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桿菌,這種由鼠類、蚤類傳播的疫病才得到抑制。

不過,黑死病過後,歐洲開始了社會轉型,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改變了歐洲文明的發展方向。

02

1910年12月,鼠疫在東北大流行。瘟疫迅速蔓延,僅吉林和黑龍江兩省死亡人數就達39679人,佔當時兩省人口的1.7%,哈爾濱一帶尤為嚴重。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挾。迫於形勢,經外務部施肇基推薦,清政府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字星聯 (1879~1960) ,祖籍中國廣東新寧(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今馬來西亞)。他的父親伍祺,16歲就帶著一張草蓆和一個枕頭,獨自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闖蕩,後來和本地建築商的長女林彩繁成婚。兩人共生了15個孩子,存活下來的卻只有11個,伍連德,是他們的第4個兒子,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取名伍連德,意為兼備五種美德。

189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維多利亞女皇獎學金赴劍橋大學學習。在做研究期間相繼在英國聖瑪麗醫院、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師從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Elie Metchnikoff教授與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求學七年,共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學士、文學學士、醫學外科學士。1903年,年僅24歲的他,就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04年底,他回到檳榔嶼,在珠烈街開設私人診所,並積極參加華僑社會服務,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1907年,胸懷報國理想的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邀聘,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副校長職)。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與妻子

在天津,伍連德的“交際圈”也廣納人脈。首先是赫赫有名的金韻梅,中國留洋習醫的第一位中國女子,開創了中國近代多個先河,成為了伍家好友,伍連德次子、三子都出生在金韻梅在天津開設的醫院中。

然後是“同鄉”或者同出生於殖民地的唐紹儀、伍廷芳等。據說,前者甚至酒後向伍連德透露甲午海戰是袁世凱和伊藤博文在朝鮮爭奪舞女引起的;而後者,伍連德認其做叔父。這兩位後來是辛亥革命中南北方的代表。伍連德在自傳中說,自己和住在天津的溫平忠過從甚密,在溫家伍連德還見過溫平忠的外甥女——宋慶齡。

此外,原本連中文都不太會說的伍連德,後來也成為梁啟超、嚴復等人的好友。有資料顯示,梁啟超在1926年9月14日給孩子們的信中說:“他(指伍連德)已證明手術是協和孟浪錯誤了,割掉的右腎……他很責備協和粗忽……”

1910年,正在天津主持中國第一所現代醫學院——天津陸軍醫學堂的伍連德,臨危受命,辭別妻兒,年僅31歲的他,只帶著一個助手就抵達哈爾濱。

疫情遠比他預料的要嚴重得多,一個英國制的中型的顯微鏡,及研究細菌工作的必需品:酒精、試管、剪刀、鉗子。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便是伍連德所有的工具,剩下的就是勇氣和決心。他要以一己之力,對抗肆虐人間的妖魔。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不畏生死,只為救人!這是作為一名醫者,對職業操守的堅持,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他說:“我覺得一個人,擇定了他的工作後,就應該認真去做。千萬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在當時的醫學界,以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為首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鼠疫是由鼠傳染給人的,對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滅鼠。

伍連德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是可以通過人和人之間傳播。他仔細地調查研究,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幾近百分之百。

並立即組織力量,採取果斷隔離措施,滅殺病源。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抗擊鼠疫時,在傅家甸內成立的濱江防疫疑似病院。

伍連德到達第三天就秘密進行病理解剖一具染病死屍,據伍連德回憶,這可能是中國境內第一例實體病理解剖,因為直到1913年,屍體解剖才被官方立法許可。

當時人們並不瞭解肺鼠疫,是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經呼吸傳染的。醫生護士也都不戴口罩。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伍連德發明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這種口罩的製作方式簡單,每個只需國幣二分半,價廉物美,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老百姓們都紛紛戴上了口罩,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4月,奉天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這種方便實用的口罩,受到各國專家的讚賞:“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哈爾濱停業的客棧、學校等被用來當作防疫的辦公室、消毒室和病房。

伍連德一系列有效措施開始實行後,到了1911年3月1日,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他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春節,傅家甸墳場焚屍,大火燒了三天

可以這樣說,沒有伍連德,這場鼠疫奪走的中國百姓生命絕對會是數十萬,甚至數百萬。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傳遍世界各地。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莫理循1911年7月9日,寫給他的信中提到:“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1911年4月3日至28日,“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奉天(瀋陽)召開,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位醫學代表參加大會,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企圖壓服中國醫生接受他做會議的領導者,而另外11國的專家公推伍連德為大會主席。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4月,萬國鼠疫研究會與會者合影

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如今一百年過去了,除了伍連德,再也沒有誰敢用這個稱號,這也是近代在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1年,召開萬國大會後,伍連德不僅被清政府授予陸軍少校軍銜,俄國、法國也頒發了勳章。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13年,他的文章發佈在,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Lancet》上,成為中國史上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23年梁啟超回顧晚清到民國五十年曆史,發出感慨:“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梁啟超手書

伍連德以病理性研究為依據判斷此次鼠疫還將復發,從1911年開始,他創建了一系列防疫機構,親任總醫官,帶領中國第一代防疫人駐守哈爾濱二十餘年,其間有準備地成功抗擊了1919年的霍亂和1920年的肺鼠疫再次流行,併為東北留下了第一所現代醫學學校。

03

伍連德對中國近現代醫學事業的貢獻非常巨大,獨一無二。

1910年,伍連德與顏福慶等人提出成立中華醫學會,並與1915年正式成立,伍連德當選第一屆會長並連任兩屆,並創刊《中華醫學雜誌》。

1914年,伍連德提議建立一所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和基金會董事傑爾姆.格林(Jerome Greene)與協和醫院華人醫師合影。

1918年1月,伍連德提議政府建設一所大型醫院被批准,並親自捐款2500元,同時負責醫院的籌建工作,所建成的北京中央醫院,即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1924年,他在瀋陽建成了東北陸軍醫院,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醫院。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26年,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科學校,為當地培養醫學人才,這個學校就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前前後後在中國主持興辦了,2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校,為中國培養了眾多醫學人才。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除了致力於建設現代醫學體系,伍連德還致力於建立中國的海關檢疫。

中國海關檢疫始於1873年,但檢疫權一直控制在外國人手中,由外籍醫生擔任檢疫醫官,為外國人服務。

他建議政府收回海港檢疫主權,在國際聯盟衛生處的干預下,國民政府衛生署派伍連德負責收回檢疫主權事宜,並由他負責成立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同時,他還致力於中國的禁毒事業。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監督焚燒鴉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他誓死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參與對中國的細菌戰,從哈爾濱赴大連途中,被日軍誣為間諜拘留並關入地牢。在被日本人關押3天后,經國際友人英國駐瀋陽總領事伊思特斯營救後脫險。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他,位於上海的家被日軍炸燬了,至愛的妻子也離世。伍連德被迫離開中國,回到了馬來西亞的檳城。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伍連德舉家重返馬來西亞,定居怡保市,開設私人診所,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當地顯貴多次勸說他出任政府職務,他都以年邁為由謝絕。

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傳《鼠疫鬥士》一書序言中寫道:

"我曾將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往事在我腦海裡記憶猶新。新中國政府的成立,使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幸福繁榮……"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1960年1月21日,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鄒新慶律39號,一位偉大的醫生因心臟病而離世了,享年82歲。

1月27日,《泰晤士報》寫道:“伍連德是“流行病的英勇鬥士”。

04

伍連德: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2007年,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公開了部分諾貝爾獎候選人資料。人們可以查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情況。獲得提名的科學家中只有一位中國人,他便是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Lien-Teh Wu)。

諾貝爾基金會規定,除了公佈最終獲獎者外,凡作為候選人的科學家,名字都不對外公開,並設置了50年的保密期。

伍連德博士的諾獎推薦人William W Cadbury(漢名"嘉惠霖"),1909年來到中國,曾在中國工作近40年。是當時在華著名美國醫生、廣州博濟醫院院長和嶺南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費城人,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

伍連德的諾獎評價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譯"韓森"。在瑞典醫學界乃至世界醫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他給伍連德的諾獎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實踐與研究上的傑出成就及發現旱獺(土撥鼠)於其傳播中的作用)。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2007年04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作序,王哲所著的《國士無雙伍連德》的書面世,大多數中國人,才認識了這位當年,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拯救萬千中國老百姓的英雄。

他從“鼠疫”中拯救無數中國人,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他是中國公共衛生學家,我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一位真正的醫者,於患者頭頂被死神懸刃之際,不顧一切,冒死救助黎民百姓;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國人,於國家生死存亡大廈傾倒之際,燃燒自我,挽救民族危機。

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位,曾為中國醫學發展,嘔心瀝血的偉大人物,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永遠銘記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