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遊記》中沙僧加入了取經隊伍以後彷彿變了一個人?

段興宇


沙僧在流沙河興風作浪,逞強鬥狠,吃人無數,但到了西天取經路上卻老老實實地做起了路人甲,幾乎沒有了存在感,原因令人深思。

環境改善,沙僧很滿足。

沙僧是因為在蟠桃盛會上,失手打碎了一個琉璃盞,雖然因為赤腳大仙求情沒有被殺頭,但還是被打了八百錘,流放到流沙河勞動改造。

流沙河很神秘也很詭異,遠看河面上像滾著一層薄薄的細沙,在那裡鵝毛飄不起來,蘆花卻要沉底。

重要的是流沙河環境特別惡劣,一般的生物因為不適應根本無法生存,所以食物特別睏乏,沙僧在那裡整天被餓的飢腸轆轆,他吃完了河裡的魚吃打魚的人,後來又一連吃了九個取經的和尚。

更痛苦的是他每七天還要承受一次萬箭穿心之痛,這是玉帝懲罰的附加手段,並且沒有規定停止的時間。

受觀音菩薩指點,沙僧加入了取經團隊,這就像突然之間從地獄來到了天堂,吃的也有了,萬箭穿心之痛也消失了,也能重見天日了。

總之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又重新迴歸到了正常狀態,沙僧很滿足,所以他收心斂性,小心翼翼地安享著當前的幸福和平安。

身份改變,沙僧很知足。

在流沙河,沙僧就是一個沒有追求的流放罪犯,他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又沒有朋友和親人屬下,所以他飛揚跋扈、危害一方,多少也有發洩的心思。

那時他可是個結結實實的猛人,誰都敢吃,誰都敢打上一架。觀音菩薩來了,他敢撲上去下手,結果和惠岸打了半天。孫悟空、豬八戒來了,他一點也不怯戰,衝上去就打,打不過就挪到水裡接著打。

那時他就是個無拘無束的流浪者,做什麼事自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但加入取經團隊後,他有了唐僧這個師傅,唐僧又是個吃齋唸佛、心性善良的的僧人,自然見不得殺戮和暴力,再加上上面還有孫悟空、豬八戒二位師兄管著,他只能收斂暴戾,小心做人。

再者,西天取經是靈山和天庭的聯合工程,聲勢浩大、前景光明,隊員都是觀音菩薩層層選拔、精挑細選的,這個身份很光榮、也很有前景,所以沙僧很知足。

再說,降妖除魔出風頭是大師兄的事,撒潑打諢扮小丑是二師兄的事,一般的妖精都讓大師兄打跑了,如果是連大師兄都打不過的妖怪,他再出手也沒用,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地看守行李、保護師傅,要是妖精不嫌棄那就跟著師傅一塊被抓,反正大師兄還會回來搭救他們。

理想轉變,沙僧很珍惜。

流沙河為妖時,沙僧整天就是忙著找吃的,他的生活的全部就是能吃到一頓飽飯,理想和追求就是能吃到一頓好飯、換換口味,他不想別的,因為想了也沒用。

但是那天觀音菩薩突然來了,並且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驚喜:西天取經工程啟動了,他有幸被選拔為正式取經隊員,還可以為他免除萬箭穿心之痛,取經成功後還能讓他官復原職。

這麼一個天大的餡餅突然就砸在了他的頭上,沙僧瞬間百感交集、思緒萬千,隨後他又雄心萬丈、重燃希望,昔日在天庭輝煌的那一幕幕又重新浮現在眼前。

沙僧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跟緊唐僧,不犯錯誤,說什麼都要堅持走到西天取得真經,以重獲自由和輝煌。

為了不犯錯誤,沙僧儘量少說話、少辦事,只是安靜地陪在唐僧身邊,所以他看起來和以前大不相同。


我就是竹韻


沙和尚給我們的一貫印象是:任勞任怨、踏實肯幹、低調樸實、人畜無害。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我看來,沙僧是《西遊記》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角色!

沙僧在取經隊伍中看似老老實實,憨憨厚厚,實際上大有玄機。

從本質上來說,沙僧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而且善惡不定。

他在天庭中任職時,想必是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但被貶下凡間後,卻變成了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河妖,而加入取經團隊後,又搖身一變,成為了人品憨厚,任勞任怨的模範徒弟,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差異,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沙僧?

“佛羅伊德”說過:“人性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會顯示出真實的一面”。 諸如沙僧、八戒、黃眉老祖、金翅大鵬等這些曾經受萬人敬仰的天神,卻在人間殺人如麻,為非作歹,絲毫不顧凡間眾生的性命,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神”嗎?

其實在《西遊記》的世界觀中,神與魔的區別僅在一線之間,沙僧、八戒、小白龍被貶後,立即淪為魔鬼,難道在凡間就不能修行,不能行善了嗎?

而紅孩兒、黑熊精、牛魔王被收服後,則搖身一變成了神仙!難道僅憑菩薩一句話,就能夠抹去過往的罪孽嗎? 我不禁要問,神與魔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佛家有言:“大相無形”。

這個世界永遠處在不停的變化之中,當人們所處的環境,和厲害衝突發生變化,人的行為和思想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

沙僧從神到魔,再從魔到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環境決定的,如果沙僧遇不到唐三藏,他可能會在流沙河中做一輩子的食人魔王,

只不過做魔王的代價是每日必須要忍受萬劍穿心之苦,為了擺脫這種殘忍的懲罰,沙僧帶上面具,將邪惡之心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外表之下,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換取相對的自由,以及地位。

“西行”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場只賺不賠的生意,沙僧只要從始至終扮演一個“透明人”,就能夠修成正果,免受萬箭穿心之苦,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他在取經隊伍中永遠保持緘默,永遠走在隊伍的最後面,永遠刻意的抹去自己的存在感。

他用粗壯的眉毛,遮擋住血紅的雙眼,他用茂密的鬍子,掩蓋住上揚的嘴角。 他垂著頭,默默的挑著擔子…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七情六慾…

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當然有!

他時常出現在你的身邊,有時你覺得他很熟悉,有時候你又會覺得他很陌生,仔細想想才發現,原來你對他一無所知!

沙僧就是這種人,最詭異、最恐怖的人……

神是沙僧、魔是沙僧、佛還是沙僧,一切在變?一切又沒變!

佛家有言:大相無形,大惡無痕…大悟無聲。


白話歷史君


取經對於每個人都是修行,大家改變都很大!

而不是沙僧一個人。

你說沙僧彷佛變了一個人,西遊記中對於沙僧以前的介紹就非常少,沙僧的身世交代,就是打翻了琉璃盞,然後被貶下屆。

其實,沙僧的存在感很低了,和白龍馬差不多。

孫悟空還有好幾集,大鬧天宮名聲大躁,豬八戒背媳婦也有一集的存在感。

剛從那簡單的介紹,看起來沙僧像是一個暴躁的妖精。

尤其是沙僧的髮色,紅色的頭髮,帶著一串骷髏的項鍊。

相比之下,沙僧之後的形象反差比較大。

其實四個人的改變都挺大的,因為經歷的多了。

你說呢?


語見


環境改變人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在生活特別幽默特別愛開玩笑的一個人,假如去公司待一年,整個人就會變得很木訥,變得很嚴肅,這是整個公司的環境給變了這個人,同樣的道理,沙僧加入西天取經的隊伍後,本領沒有大師兄大,論機靈不如二師兄,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挑著膽子。


國學讀書匯


不怕官,只怕管。更何況之前在天庭,因不慎摔碎琉璃盞被貶下人間受苦,現在有了逆轉,有了希望,肯定乖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