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健康:青少年戰“疫”利器

“如何保護學生視力健康”“疫情期間如何保證每日所需運動”“家長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日前,由武漢市教育局組織,12位體育衛生方面的專家為廣大學生及家長開展了疫情防控期間視力健康、膳食營養與運動鍛鍊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的講座和輔導。這些堅定了廣大師生和家長戰勝疫情的信心。

生命不保,何談教育?身心健康才能讓生命有保證,“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居家防疫期間,全國教育系統體育衛生戰線主動出擊,聚焦學生身心健康,用一場場微課、一節節鍛鍊視頻、一個個電話答疑,問診學生、家長的“疑難雜症”,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身心健康成為各地關注的重點領域

疫情防控期間,久坐少動、用眼過度、飲食不節制等嚴重傷害孩子身心健康。對此,教育部主動出擊,為孩子們製作了一堂堂生動實用的健康教育課,教會他們自我健康監護和相關疾病預防知識、方法。

海南省教育廳和海南省教培院推出以“生命觀、生活觀、生態觀”為主線的“三生教育”系列健康教育線上教學課程。課程分為“防疫知識教育”“疫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三方面內容,包括《瞭解新型冠狀病毒》《科學用腦居家學習效率高》《疫情升學都不怕,壓力伴我來成長》等十餘節課程。

在上海日前開播的《公共安全教育第一課》節目上,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張爸”張文宏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幽默詼諧的話語向學生們講述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普通流感的區別、怎樣打敗新型冠狀病毒等防疫知識。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黃奕、交警總隊賈傑和市消防救援總隊趙錦禎三位教官,為學生們講解如何識別疫情防控期間有害信息以防止遭遇疫情詐騙,怎樣安全使用酒精進行消毒,並且如何排除居家期間用火、用電、用氣的安全隱患等。

“對於健康的認識,平常我們在沒有疾病發生時,更多的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此次疫情,希望真正能樹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健康理念的抽象認識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需求。”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屈明說,“同時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把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落實到具體的學習生活中,通過鍛鍊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疾病”。

在心理防護方面,上海市對全市高校和中小學分別發佈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心理援助和防護的工作提示,一方面加強宣傳引導,利用網站、官方微信號等平臺,發佈各類心理防護知識;另一方面加強心理干預和服務,全市各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庭提供24小時熱線援助。與此同時,上海還組建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市級中心組和專家隊伍,編制針對家長、學生的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專業問答以及中小學家庭小遊戲、家長居家育兒指導等,為緩解居家焦慮提供專業援助。

此外,雲南省36所高校開通網絡或熱線電話,北京郵電大學校醫院組建15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蘭州大學利用安全微課學習平臺,推送防疫安全教育相關課程17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知識問答”線上活動……

室內體育課讓居家鍛鍊成了一種時尚

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生活學習,活動空間受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多,很容易出現肥胖、免疫力下降以及心理問題。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聚焦學生身體健康,督促學生居家鍛鍊。

為了引導學生在家鍛鍊,廣東省教育廳發佈《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指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認清疫情防控期間學生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在家自覺開展體育鍛煉,“每天最好進行中等強度的居家體育鍛煉1—2小時”。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及體育教研室針對防疫期多運動、少外出、不串門的要求及學段特點,分別制定了室內足球運球訓練、居家跳繩訓練等內容。

在家鍛鍊缺場地、少器材,“停課不停學”,體育課怎麼上成了熱點話題。武漢大學體育部教師徐鋒用一面牆和一塊瑜伽墊,為學生錄製了一套包含仰臥舉腿、平板支撐、深蹲等動作的視頻,並推送到了各個師生群。“疫情發生後,作為體育老師,很希望做點兒事,就為師生們制定了一套適合在家進行的體育鍛煉方法。”徐鋒說。

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天津市為幼兒園大中小班各錄製上線10個遊戲活動;上海市教委發佈《中小學生居家體育運動指南》,為學生詳細推薦涉及跑、攀登與爬越、跳躍、投擲等7種鍛鍊方式;江西省根據學生特點推送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和音樂藝術欣賞等內容,豐富學生防疫期間的生活。

“沒有專業的場地和設備,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設計課程,讓課程更有創意。”針對居家體育鍛煉,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汪曉贊建議,“第一,體育課不能讓孩子一直盯著視頻看,一定要讓孩子多動;第二,家裡缺少同伴,鼓勵全家總動員;第三,體育鍛煉要適合不同孩子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對於3至7歲兒童,不要進行專項鍛鍊;第四,每天除了安排整塊時間的體育鍛煉,家長還要提醒孩子不久坐,坐50分鐘,要督促他們至少運動3至5分鐘。”

科學防護給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學校紛紛延期開學並開展線上教育。“停課不停學”以來,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間增加,再加上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家長們十分擔憂:孩子的眼健康怎麼保障?怎樣才能做到科學用眼,防控近視?

對此,河南省教育廳專門下發了《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和視力防護工作的通知》,給科學用眼提出了具體建議:調整好顯示屏亮度、保持正確的坐姿、注意用眼衛生;並對如何正確使用電子屏幕進行了指導,如眼睛與電視直線距離宜大於3.5米,與電腦顯示屏距離應大於50釐米,與手機屏幕距離應大於33釐米。每次課間眼睛要主動離開顯示屏,透過窗戶向遠處眺望,遠望時間一般10分鐘左右等。

不少省份嚴控教學時長,在減輕學生用眼負擔上下功夫。江蘇省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實預防近視,把控線上教學進程,小學日授課總時長不超過80分鐘,初中、高中不超過3小時和4小時;福建省要求在線教學每次控制在20分鐘以內;海南省要求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每天在線學習時間不超過45分鐘,中學生每天在線學習時間不超過100分鐘,適當佈置家庭實踐、體育鍛煉、家務活動、體育教育、勞動實踐等體力活動作業,引導學生科學護眼。

“近期,我們籌集到近6萬副護目鏡送往一線防護,併成立了‘大疫之下,停課不停學,學生健康與視力健康’專家服務工作室,為廣大學生提供健康教育、在線課室、在線諮詢服務。各區衛生幹部、校長、教師也組建了學校學生健康、視力保護的宣傳指導服務組,全市學生邊學文化,邊學健康護眼知識,參加健康知識與順口溜作品大賽非常踴躍。”武漢市青少年視力低下防制中心主任楊莉華說。

“這次疫情的突襲,給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教育課。”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芳麗認為,健康教育工作既是託底工程,也是良心工程,絕不能存在絲毫僥倖心理,不能浮於表面,更不能存在“爛尾”工程,“疫情過後,學校健康教育課更要常抓不懈、未雨綢繆,不僅要明確學時、學分,規範教學內容,還應形成全校上下一致的健康發展理念,在任何傳染病流行時,學校都應當具備一定的防範能力,維護好師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