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柳體是書法功底的“試金石”?

右邊鋒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柳楷成了書法功底的“試金石”了,問這種問題的人一定是對書法史一點都不懂的人,建議去讀讀書法史。

初學書法一般老師都會建議我們從“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開始入手,這四位楷書大家的代表作,我們任選一帖作為我們入門的範本學習就好。但絕對不是說必須要把這楷書四大家都要學會,都要學的很好才行。

楷書四大家裡,通常大家都會覺得柳體有點難度,但我個人覺得,這四大家不論哪一家要學好都不容易。而且也沒有說哪一家的楷書就高人一頭,其實就是把虞世南、褚遂良拉過來比也是一樣的,各具特色,沒有說某家某派的書法是最厲害的。

而喜歡把歷代書家排排位置,分個高低,對於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楷書四大家的書法作品,從筆法、結字上來說,各有特點,很多書法家學書的經歷是這樣的,入門的時候先學某一體,而後不斷地學習各家之所長。特別是在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去學習其他書法家作品的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向,有所選擇地取捨,並不會全盤再照搬過來了。

例如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他是以宋高宗趙構的字作為入門的,後來又學習的智永《千文》和王羲之的字。而在中年時候取法唐代李邕的書法特點,楷中寓行形成了“趙楷”的面貌。而在結體上他又取法“柳楷”之遒勁,並且變方闊為修長。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一樣,取法先賢的優點,根據我個人的需要,做一些取捨。

柳公權的“柳楷”也是通過學習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通過自己的取捨,然後又融合了其他書家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歷朝歷代那麼多的書法家,每位書家的性情不同、學識修養不同、個人審美趣向也不同,因此每位書家所擅長的書體也不會一樣。即使在明清館閣體盛行時期,那些館閣體書家寫出來的字也不盡相同,各有特點。也沒有見哪一朝代的皇帝要求,必須把“柳楷”寫好,才算是好的書法家。

雖然我本身也是學柳楷起步的,但我也不認同這種說法,從來沒有說某一書體會成為書法家的試金石。不然大家都去練這一種書體得了,這個時候恐怕“柳體”也變成了“館閣體”“印刷體”了。


翰墨今香


各有各的難度,也不能說誰比誰厲害。各有千秋。更不能說誰的字就是書法的照妖鏡什麼的,這話很膚淺。

假若你是一位太極大師,然後讓你打一套少林功夫,然而你不會,這總不能說你不會武功吧?

亦或者,你讓賽車手去開挖掘機,剷車,推土機等,他肯定會操作不當,你也不能說人家不會開車吧?

現在很多人就喜歡瞎鼓搗,瞎說。什麼某某帖某某體練好了,書法就牛了等等。

簡直是謬論。只能說有的書家的字確實不適合初學者,因為不是初學者能駕馭的。初學者控制能力差,所以會很吃苦。比如九成宮,玄秘塔之類。

而有的書家的字,卻比較容易上手,諸如顏勤禮,顏氏家廟碑之類。但是容易上手不代表就好學。

任何書體都有難度側重點。

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大部分練顏體字的人都非常的狂,大言不慚得很,唯顏獨尊,唯顏事法。這樣的人真的很討厭。

動不動就是顏體高古大氣,如萬歲枯藤,如老樹盤庚,拙趣曼妙,屋漏痕,錐畫沙,打印泥諸如此類崇拜顏體的話。真的是噁心。

時常瞧不起練別體的人,罵寫歐體無變化,罵柳體倔硬,罵趙體媚俗,等等諸如此類。

反正就是一顏在手。天下無敵的態度,這樣真的不好。

說句譏諷一點的話,會歐柳褚王的人,寫顏體後期的字會非常容易,但是反過來就大不一樣了。會死的很慘,還是慘的面目全非那種。



三車一攬


對於這個問題,感覺提法有問題,也不知道這句話處於何處。如果說柳公權的楷書比其它書法家的楷書,要想寫好比其他諸體書法更吃功夫 ,這個觀點不敢否認。




有功夫與沒有功夫,通常看是對某一書法家作品的臨摹功夫和融會貫通的功夫。如果沒有一定時期學過這一家的基礎,當然是寫不好的, 因為我沒有學過。在我的印象中學柳公權的書法比顏真卿和歐陽詢的楷書的相對較少,但不是沒有,對柳公權楷書的學習達到融會貫通,寫一手非常出色的柳公權楷書的書法家是大有人在。



至於什麼書法大師一些柳公權的書法就原形畢露了的說法,似乎不妥。柳公權楷書的方筆點畫確實寫好不容易,這也是事實。翰墨書道一致認為學習柳公權書法者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受“至剛易折”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二是柳公權的方筆沒有顏真卿和歐陽詢的書法點畫造型更大眾化,用筆技巧現代容易一點。

不過能把柳公權楷書寫的非常出色的書法家歷代都有,許多能夠將柳公權的楷書寫的非常出色的仍然是大有人在。








翰墨書道


柳公權,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生於公元778年,卒於公元865年。柳公權初學書法時以王羲之為主,並精研歐陽洵、顏真卿的筆法,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遒健,用筆方圓兼備、以骨力取勝,橫豎同重,較之“顏體”稍顯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時極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千金”之說,其書法結體遒勁,且字字嚴謹,既有力,又秀氣,對後世影響深遠,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所以練好柳體,乃是書法功底的“試金石”一點不為過。





夢雨軒144132698


對於此種問題的提出只能說提出者只是初步進入書寫這個行當,還沒有弄懂書法的真諦!

這得從書法史說起。書法,即漢字的書寫方法!從篆隸楷行草的基本演變上我們不難看出,古代的人對於書法更多講究的是功能性、實用性,最後才是藝術性!他們追求更多的是便於識記,書寫方便、快速,所以從最初的篆書到後來的行書、草書,都是一個追求速度的過程;至於隸書跟楷書的出現則是方便識記。

而藝術性,則是他們骨子裡的東西!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

二,所謂“畫是有形的詩,詩是無形的畫”。國畫的基礎在書法,而書法的疏密、線條、對比、虛實又是從國畫的理法中得來的,故詩書畫三者互相生髮,相輔相成;

三,書法和國畫中的節奏又與音律的節奏相通,有人甚至說判斷一幅畫或一幅字的好壞不用看其作品,只需要在其書寫或作畫的過程中聽筆在宣紙上的摩擦聲就可以了。而這個根據就是節奏的共通性!

四,判斷書畫作品好壞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標準就是其有沒有意境,而這個意境是從詩詞裡面來的,所以詩詞亦不可或缺;

五,書畫的指導思想是哲學,而這個哲學的源頭是四書五經。因此觀此種種,古人的藝術性何以不深入到骨子裡呢!

大家可能會詫異,講書法講這些東西幹嘛?其實我要講的是現在我們的某些機構把書法跟美術(注意,美術不是國畫,而是個外來詞,而代表中國傳統國學之一的國畫卻只是其中一部分,難道我們不覺得悲哀嗎?)單獨分出來已是不妥了,還把書法分為篆書委員會、隸書委員會、楷書委員會、行書委員會、草書委員會等等,我覺得這種行為跟菜市場裡面把一隻雞拆分成雞脖、雞胸、雞翅、雞腿、雞架、雞爪、雞皮等來賣沒什麼區別!而上面的問題還把楷書中的柳體單獨挑出來,甚至說它是書法的“試金石”,有必要嗎?我看是把雞油都要單獨剃出來了吧!如果我們搞藝術只是寫書法,而寫書法僅僅只需要寫好一種字體中的某一家,就能說明我們是一個全能的藝術家的話,那也把中國的藝術看得太簡單了!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故事---《盲人摸象》!

所以,我想說,不可否認“柳體”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驗證能流傳下來確實證明它很好,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不僅“柳體”成不了“試金石”,任何一種書體都只能代表他自己,代表不了全部!想學好書法或者中國畫或者說中國傳統文化,單學一種是遠遠不夠的!我記得我的師公(即老師的老師)潘天壽先生曾經說過“無需三絕,務必四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學書畫不用苛求把某一種片面的搞清楚,而要從詩、書、畫、印全局的角度去學習,這樣我們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不是單純的“字匠”、“畫匠”!我覺得此言在理!然而,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很長……

以上觀點不針對任何團體或個人,只是一己之見,有感而發,不當之處,還望海涵!如果喜歡我的評論,歡迎轉發或點贊,也可關注我,謝謝!


雲起居書畫


柳體的筆畫的難度相對於顏體、歐體來說確實要難寫一些,因為大家說柳體是試金石,無非就是說它筆畫難度比較大,而不是柳體的結構,因為論結構的嚴謹,顏真卿和歐體也不遜色。

為什麼柳體的筆畫難呢?

因為流體的筆畫橫和豎都比較粗,在起筆和收筆,包括轉折處有一些非常強壯鋒利的方筆。而這些方筆與折筆,不懂轉筆技巧的人很難寫出來,那麼就只剩下一個描的方法了!

通過描頭畫角寫出來的筆畫和一筆成型的筆畫,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柳公權不但學問高,而且是參禪悟道之人。

柳體楷書不但如刀似箭,給人以冷颼颼的感覺,具有魏碑的風格特色。他的中鋒行筆,他的中宮緊收,撇捺縱展,又具有隸書的飄逸舒展。所以說要學習柳體楷書,必須用筆嫻熟,最好有魏碑和隸書的基礎。

普通人學習柳體楷書,只能得其形,不能傳其神。柳公權是何等的高傲,何等的心明眼亮。


水電工老路書法


因為無知!

讓他們試一下褚《陰符經》等帖子。


依蘭居書法


柳體不是楷書中最難練習的;柳體的特點是剛勁有力,氣勢雄渾,結構嚴謹,筆筆精到,所以世人素有顏筋柳骨之說。楷書四大家中,趙孟頫的楷書不適合新手,所謂“趙書無真楷”啊!而顏體,歐體相對易入門,易出成績。柳體真的罕見有修習者。

擴展資料:

柳公權的書法與顏真卿齊名,並稱顏柳、柳體字的特點是稜角分明,骨力剛勁,具有疏朗開闊,清秀方整的風采;柳體書法的特點是:瀟灑,清瘦,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併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柳公權是楷書書體的總結者和創新家,他在研究和繼承鍾繇、王羲之等人楷書風格的基礎上,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楷書 ,為後世百代楷模,成為“唐書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自唐代元和年間以後,柳公權聲譽日高。唐宣宗尤為珍愛柳公權的墨寶,曾召柳公權到殿前,由軍容使西門季玄捧著硯臺,樞密使崔巨源拿著筆,柳公權用真書在一張紙上寫了“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十字;用行書在一張紙上寫了“永禪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書在一張紙上寫了“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賞給他錦彩及瓶盤等銀器。又讓他自寫謝狀,不拘真書、草書。當時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親筆所書的碑文,人們會認為是不孝行為。而且柳公權聲譽遠播海外,外夷入貢時,都專門準備錢財來購買柳公權的書法。 唐文宗曾稱讚其書法連鍾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過。

今人學書入門,依然首選唐代顏、柳、歐、褚、虞等書法家,特別是柳公權所建立的一整套楷書的規範,今天仍然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柳公權在書法藝術的改革和發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唐代書法發展進行總結,也為整個楷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牆聯盟


柳公權是晚唐的書法家,他在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自成一家的柳體。柳體結字挺拔,緊而能縱,方圓兼使,以請健骨力勝。柳體結字有中心攢聚,四邊伸張之勢。但其難於用筆、難於其骨、難於用神,今柳體大家少之又少。下為14歲學生節臨《玄秘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