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迴避型的人能走到一起嗎?

季大鴻


《如小藍情感在線》觀點:

兩個迴避型的人是不能走到一起的。

都躲著對方,都沒有勇氣面對對方,都等著對方妥協,是沒有結果的。

除非有一方想明白了,主動出擊,那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一段感情裡,往往兩個性格脾氣都相似的人不容易建立一段感情。而往往性格脾氣相反兩個的人卻能夠彼此互補適應對方。沒有示弱的勇氣就沒有走下去的曙光。

所以,在你考慮著對方何時才能示弱的時候,或許對方已經決定了要離開,要放棄。所以,在機會面前,不要猶豫。

祝你幸福。





如小藍情感在線


社會心理學的規律是“相似導致喜歡”,社會心理學家對愛情及婚姻的研究發現,在愛情及婚姻關係裡面,人們更傾向於喜歡,並和那些在需求和人格方面相似的人結為夫妻,而且相比較而言,這種親密關係持續的時間更長,幸福指數更高。

因為他們更能理解和接納對方的感受和想法,更能明白和滿足對方的需求。

一個善於交際的人怎麼能夠切身體會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面對陌生人時候的那種情緒狀態,而去尊重他的想法和行為呢?那些心情好的人,最樂意跟愉快的人為伴,當你感到憂鬱的時候,一個生龍活虎的人,可能會使你感覺更糟糕,這種對比效果會使一個相貌平平的人在與漂亮的人相處時感到自己的長相更為一般,也使傷心的人在與開心的人相處是倍覺淒涼。

很多人或許會問,人們真的就不會被那些需要和人格品質正好與我們互補的人吸引嗎?一個虐待狂和一個受虐狂在一起,能否找到真愛呢?愛社交的人與不愛社交的人配對,求新獵奇的人與不願意變化的人配對,揮金如土的人和節儉的人配對,冒險的人與謹小慎微的人配對,一個外向的具有支配性的人的需要,正好和靦腆的且喜歡服從的人是天作之合嗎?這種邏輯看起來是很有說服力的,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把夫妻之間的差異看作一種互補,但是這些並未得到社會心理學研究者的證實。

社會心理學家考察了這個問題,他們比較了朋友和配偶們的態度和信念,而且還比較了他們的年齡、宗教信仰、吸菸行為、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身高、智力以及外貌等等,在所有這些方面乃至更多的方面,相似性仍然是主導因素。某些方面的互補性的確可以促進關係的改進,然而,人們更傾向於喜歡,並和那些在需求和人格方面相似的人結為夫妻。

迴避是消極被動在行為上的一種表現,具有這種行為特徵的人,通常屬於抑鬱質的氣質類型。氣質類型有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也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確實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因為社會實踐的領域眾多,不同領域的工作對人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氣質類型適合於這一類的工作,有的氣質類型適合於另一類的工作。如果不考慮氣質類型對工作的適宜性,將會增加心理負擔,給人帶來煩惱,也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氣質雖然具有穩定性,一朝一夕不太容易改變,但因為具有可塑性,經過我們有意識的去控制我們的思維、情緒、態度、行為等,也是可以改變的。人的改變就是一個心理過程。


大小豆談心說理


大家好,我是夏之聲33,很願意接受邀請,歡迎大家關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迴避型。迴避型,也叫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引起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這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採取的一種防禦模式。

一、形成的原因

迴避型人格的形成與童年遭受到父母的情感忽視密切相關。父母對孩子的降臨沒有期待感,甚至後悔和失望,冷漠對待,無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內心很痛苦,久而久之便採取迴避一切親密關係的方式,並擺出一副“我不需要”的態度。他們一般都很乖,不會主動要求更多,並不會在意別人是否在乎自己。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實際上只是在自我欺騙,不敢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迴避可能帶來的痛苦。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工作等等都有可能產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迴避的態度,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

二、迴避型人格障礙表現

首先是低估計自己,只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拿自己的短處比他人的長處;其次是消極的自我暗示,遇到挑戰時,常覺得“我不行”;最後是挫折的影響,輕微的挫折就會給自己以沉重的打擊,表現得消極、悲觀和自卑。

三、迴避型人格障礙在情感上的表現這類人恐懼親密關係,不相信他人,在情感上不認為愛會長久,表現:

1、排斥親密行為:為自己設立私密空間,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對他人敞開心扉,不喜歡與戀人做親密的行為,避免身體接觸,不會對伴侶說“我愛你”等。

2、假裝厭惡戀愛:他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戀愛的抗拒,壓抑自己對親密關係的需要,在情感上裝作沒有需要,擺出一副“不需要”、“無所謂”、“不感興趣”的樣子。實則是因為排斥親密行為,難以保持親密關係。

3、經常分手:他們矛盾重重,需要親密但又害怕親密,一旦穩定找理由又要分手,為了逃避對親密的渴望,常常會對伴侶百般挑剔,渴望愛,卻無法傳達自己的愛,也無法接受別人的愛,當親密關係即將建立時,他們害怕結束關係,總是以“我沒做好準備”來逃避。與迴避型人格的人交往,強迫只會讓他們更加排斥,甚至會排斥你的靠近,和這樣的人相處,最主要的給予他們一定的獨立空間並以誠相待。鼓勵他們敞開心扉,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認識自我,理解自我,改變自我。

所以,迴避型人格問題較嚴重的人,憑自己的力量或是意志力,是很難改變狀態的,需要心理醫生幫助治療。

總結:對於兩個迴避型人格的人是能否走在一起,需要看兩人迴避型人格能否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如果想走在一起,最好先解決心理問題,再看彼此能不能敞開心扉,否則會困難多多。

作者寄語:夏之聲33謝謝您的瀏覽。如還喜歡,幫點個贊!如有疑問,評論區請留言,歡迎關注、轉發,謝謝支持!


夏之聲33


迴避型的人:我沒有學過心理學,就從字面理解,以及自己身邊接觸過的類似性格的人來說吧:這樣類型的人有這麼幾個特點。

1:性格偏內向,少言寡語者居多,有事沒事的也不明說,或者一知半解,這個人讓你摸不著頭腦。

2:遇到事情,總是迴避,或退縮,人際交往方面比較差,溝通能力也不強。跟這樣的人打交道比較累。

3:心裡比較脆弱,承受各種壓力的能力差,如果你拒絕他(她)某件事,可能情緒馬上會表現出來,

4:這樣類型的人有一種社會抑制感、能力不足感,總是表現一種憂心忡忡的,對別人的評價和看法還特別敏感,什麼事都記在心上。

5:害怕陌生人,陌生環境,

總之迴避型的人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所以遇到這樣的人或朋友應該疏導和友善的幫助,至於兩個這樣的人是否能走到一起,我看可能性很大。


檸檬茶whll


兩個諸事都回避的人,就像兩根平行線,沒有交叉點 ,永遠走不到一起。

因為你也迴避,他也迴避,誰都回避慣了,都希望對方主動,由於兩個人的性格特點,只會永遠原地踏步 ,要他們上前一步比登天還難,談何在一起。除非一方改變 ,那有違主題了。


楊柳依依7485


不能走到一起,都回避走不出去的人,又怎能到一起?





一生思念無期限


不管啥型都得看緣分




用戶502722586244


兩個迴避型人格的人能走到一起嗎?


你好!朋友,迴避型人格不喜歡張揚,不會去接觸表演型的,就算接觸了也會很反感的。

迴避型性格的人和自卑型差不多一樣 就是自卑心理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已 要善於發現自已的長處 肯定自已的成績 要知道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 人家也有不足之處的 每個人自已也有優點的 這樣才能提高自我信心 要自我鼓勵 相信事在人為 要相信人家能幹的事我為什麼不能幹呢 拿出勇氣來 慢慢地培養起自信心來 就會成功的

過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順其自然!


葛向榮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 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患者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害怕與人交流和迴避型人格障礙之間並沒有決定性的聯繫。迴避型人格更多的指對親密關係和感情的一種迴避,並且由此引發對社會交往活動的一個迴避。如果是願意並且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和親密感情的話可能是社交障礙,比如社交恐懼。不要將問題想的過於嚴重。


珍貴的你和我


我覺得完全是有可能的。記得中國有句老話:兩個山到不了一起,但人能。即便是有解不開的心結,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年齡的不斷增大,慢慢就會淡化,漸漸地就會相互檢討各自的不足,心結打開了,還能相互迴避嗎?還有一個就是沒有永遠的敵人這是人們常說的話。既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坦坦蕩蕩地一起說話共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