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筋動骨一百天,真的需要一百天臥床不動嗎?

V5王子


傷筋動骨一百天,這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 ,雖然沒有科學性,但是也是經驗之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大一點肌腱損傷,癒合確實比較慢,兩三個月,也差不多一百天,四肢骨折,癒合時間也差不多,具體下面聊一聊。

傷筋動骨一百天的因由 世上很多這樣俗語都是值得推敲的,都是多年來勞動者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性,還是有很多合理性 ,上面介紹了,比如大一點肌腱損傷,斷裂,四肢骨折,骨傷等恢復時間也得二三個月,大約接近百天,特別是骨折,也得經過各種過程,才能長上,也是接近百天的或者超過百天。

傷筋動骨一百天的意義 其實老百姓多年來總結出好多經驗之談俗語,比如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就是說天上雲彩像鯉魚斑紋一樣,明天一定是碧藍天空,很晴朗的。好多好多這樣的經典總結 ,一直流傳到現在。包括今天說的傷筋動骨一百天,都有它流傳的意義。

說了這麼多,老百姓的經驗之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也可以記住這些經典,對生活中有些事做到胸有成竹。就分享到這 大家有什麼觀點,暢所欲言。


骨外醫生


骨折癒合時間

hangman骨折

6-36個月

鎖骨

70日

肋骨

一處30-40日

多處 90日

胸骨

90日

肩胛骨

60日

脊柱

120日

肱骨外科頸

4-6周

肱骨近端

3-4個月

肱骨幹

90日

肱骨髁

4-6周

尺骨幹

90日

橈骨幹

90日

尺、橈骨

120日

橈骨遠端

90日

腕骨

130日

掌骨

70日

指骨

70日

骨盆

穩定型90-120日

不穩定120-180日

股骨轉子

8-12周

股骨頭

270-365日

股骨幹

120日

髕骨

120日

脛骨

120日

腓骨

120日

踝部

120日

跟骨

42日

蹠骨

6-8周

針對為什麼有的人癒合得快這件事,

絕對是人各有異,至於再具體點的原因,

讓我們來一同揭秘↓↓↓

12

影響骨折癒合的

骨折癒合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其中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對於這些因素應有充分的認識,以便利用和發揮有利因素,避免和克服其不利因素,促進骨折癒合,縮短治療時間。

年齡

不同年齡癒合差異很大,兒童骨折癒合較快,老年人則所需時間更長。

【老年形態】

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欠佳,特別是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營養不良症、惡性腫瘤以及鈣磷代謝紊亂,骨折癒合時間明顯延長。

【左圖為代謝性骨病變】

骨折的類型和數量

  • 螺旋形和斜行骨折,骨折斷面接觸面大,癒合較快。橫行骨折斷面接觸面小,癒合較慢。

  • 多發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癒合較慢。

【左:斜行骨折 右:螺旋形骨折】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

這是影響骨折癒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供應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種情況:

  • 兩骨折段血液供應均良好,多見於幹骺端骨折。許多小血管從關節囊、韌帶和肌肌腱附著處進入骨內,血液供應豐富,骨折癒合快,如脛骨髁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等。

  • 一骨折血液供應較差,如脛骨幹中、下1\\3骨折,由於脛骨幹主要靠從其中、上1\\3 交接處後側面進入髓腔內的滋養動脈自上而下來的血液供應。骨折後,滋養動脈斷裂,遠側骨折段僅靠骨膜下小血管維持,血液供應明顯減少,骨折癒合較慢。

  • 兩骨折段血液供應均差如脛骨中、下段和中、上段兩處同時發生骨折,上段骨折僅一骨折段血液供應較差,下段骨折處則兩骨折段血液供應均差,因此上段骨折較下段骨折癒合快。

  • 骨折端完全喪失血液供應。

    如股骨頸囊內骨折,股骨頭血液供應幾乎完全中斷,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

  • 【右圖骨供血不足】

軟組織損傷程度

嚴重的軟組織損傷,特別是開放性損傷,可直接損傷骨折段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壞從其而來的血液供應,影響骨折的癒合。

【最左為開放性骨折】

骨感染的影響

【綠色為感染】

全身或局部骨質病變的影響

  • 骨質疏鬆;

  • 骨內與軟骨內鈣化 ;

  • 骨質壞死;

  • 礦物質沉積;

  • 骨骼變形 ;

  • 骨質增生硬化 ;

  • 骨質破壞 ;

  • 骨質軟化;

  • 周圍軟組織病變。


醫數


最近好多患者都在跟我諮詢說自己手術後也沒人跟他說要康復,後來秉承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老話在床上躺了仨月,後來發現地都下不了了,一走路就打軟腿.


他們很糾結:難道休息了這麼久,不就應該直接康復了嗎?

哎…今天陳老溼就跟大家好好闢謠下這害人的“傷筋動骨一百天”。

首先,我先跟大家解釋一下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主要是由於在以前,由於醫療技術的不發達沒有核磁共振等精確診斷技術導致韌帶、軟組織斷裂這種傷很難被發現。

所以大部分外傷都是骨折之類的。所以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所以骨折打個石膏夾板回去養養就差不多了。而100天三個月也就是大部分骨折癒合的時間。

然鵝,就算是骨折,如果這樣養個100天骨頭倒是長好了但肌肉萎縮、關節攣縮、骨質疏鬆等一系列問題便撲面而來。不過以前那時候的人還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沒有需求

但現在人們普遍健康意識都有了提升,對於受傷後的恢復有了期待。

所以傷筋動骨一百天早已是個錯誤的概念了。

受傷後早期介入康復訓練可以極大的縮短恢復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痛苦

比如膝關節手術後,主刀雖然說膝關節不能動,但是你可以活動髖關節和踝關節呀,否則臨近的關節也會因此而僵硬的

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

從前有個很愛騎摩托車的小夥兒,因為一次車禍事故導致他的股骨(大腿骨)粉碎性骨折

後來馬上去了北京一家知名醫院做了鋼板鋼釘內固定手術,但是他當時就是秉承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理念,在床上一動不動地躺了三個月

。以為過了三個月就可以回去上班了,沒想到不但沒康復,腿連彎都彎不了了。這時候就慌了趕緊去了我之前的體育醫院掛號看了下,由於長時間臥床和術後粘連過多,我當時的上級醫生直接讓他做鬆解術了…

一臉蒙逼的小夥就這樣往返於手術醫院和康復醫院多次,一共做了兩次鬆解術和一次內固定術,做了將近1年多的康復,每次下角度的時候都會有撕心裂肺般的劇痛.

我們和他都很清楚,如果當時第一次手術完就及時介入康復,恐怕之後就不會受這麼多苦難了。現在小夥兒走路已經看不出異樣了,但還是沒辦法全蹲和跑跳…前兩天我又見到他一次,很開朗的他再說起這次受傷,眼睛裡還是充滿了無盡的悔恨…

所以陳老溼在這裡呼籲大家,杜絕“傷筋動骨一百天”,儘早介入康復

估計這裡有人要問了,我的主刀醫生讓我別亂動,而你讓我早康復,這是不是矛盾的啊?我到底該聽誰的呢?

其實這沒什麼可糾結的,大部分主刀醫生的想法就是隻要手術做的漂亮,骨頭長好了,韌帶接上了,就大功告成,至於你以後還能不能蹲著上廁所、能不能跑跳甚至打球、跳舞、滑雪。

這都跟他無關,可能遇到一個有康復意識的醫生會跟你多說兩句康復的知識。他們最怕的就是你術後亂動,萬一鋼釘折在裡面就完蛋了。所以你就能理解他們為啥不讓你術後亂動了吧。

不過今天陳老溼跟大家聊聊損傷手術後有哪些應該注意的,早期做哪些康復不會出事兒

01

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或術後重建:

一般側副韌帶損傷或術後都需要佩戴零度伸直固定的支具

,一般都要佩戴4-6周。所以在早期不宜過早進行膝關節靈活性訓練。但是肌肉力量、負重功能和髖關節踝關節都是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的。

02

骨折保守/術後:

大部分說要傷筋動骨一百天的患者都是骨折術後,好多人一提到骨折都擔驚受怕的,心想:都骨折了趕緊好好燉點兒骨頭湯養養吧。其實據科學研究表明,骨質的強度在術後和負重時間成正比,也就是說,當負重被主刀醫生准許後,適當的負重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甚至在我們康復中心,有些運動員骨折後,我們會在早期讓他進行部分負重再慢慢轉移至完全負重踩地。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他的康復時間,儘早恢復到運動功能中去。但是有些骨折儘量不要產生剪切力和側方的應力,一般垂直的應力是可以的。

03

踝關節扭傷:

崴腳估計誰都經歷過,一般人都要休息個十天半個月,甚至有的人打個石膏要休養三個月才能慢慢恢復。我們之前見過幾個患者就一次普通的踝關節軟組織損傷養了八個月還沒好,現在踝關節已經增生和粘連了。如果他在受傷前看到這篇文章估計就不會受這些苦了…

你們知道CBA運動隊一般踝關節損傷平均恢復時間嗎?答案是3-5天。一方面是運動員的恢復能力比一般人更快,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傷即刻就開始了PRICE的早期干預,再加上充分的踝關節康復和理療。3天迴歸賽場就是小意思

04

前交叉韌帶術後:

估計好多人都等著這個呢,之所以前叉康復這麼受人重視主要也因為很多術後的患者如果不及時康復很難迴歸到之前正常的生活。之前我做過一個調查,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前都以為只要做了手術歇兩天就可以正常生活了,沒想到這一歇就歇了一輩子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傷筋動骨一百天,這個要根據傷情的輕重決定,並非絕對。我右腳腳踝曾經粉碎性骨折,傷的比較嚴重,休息了不止一百天。上圖,然後分享一些自己就醫的經驗吧。

骨折原因:22歲在北京工作,年輕氣盛,房頂修天線,高度大概3米左右,之前直接跳下去沒事,那天剛好大風,下跳被風吹的失去重心,右腳先著地瞬間疼得不行,還以為只是扭腳,起來後竟然疼的無法走路,趕忙去了醫院,先去的北京朝陽醫院拍片一看粉碎性骨折需要馬上做手術,但朝陽醫院的主治醫師剛好沒上班,輾轉到北京第六醫院,第二天做了手術,十年過去了恢復的還算可以。正常走路不影響,就是沒辦法快速跑步了。

至今印象深刻的兩件事:

1、去醫院的路上心裡暗自流淚,生怕自己變成瘸子,一直給自己打氣說,就算成了殘疾人也得好好活著。

2、剛做完手術自己沒法大小便,小便需要插導尿管,每天都要值班護士姐姐插管,咯咯咯,其中有個實習小護士長的挺漂亮,住了半個月醫院最大的樂趣就是希望那個漂亮的小護士來查床,然後……嘿嘿!

扯遠了,哈哈!說下注意事項吧:

1、年輕人別太逞能,意外總是出現在下一秒

2、骨折一定要馬上就醫,千萬不要延誤治療

3、手術謹遵醫囑,讓你躺就躺,讓你動就動

4、骨折如果體內打了鋼釘或者鋼板,一定要問好醫生什麼時候取出或者需不需要取出,我的腳踝粉碎嚴重,隔了三年才取出的鋼釘,不嚴重的一般2年內就要取出。

5、如果下肢骨折修養能活動的時候儘早運動,以免發生肌肉萎縮。我右腳不能活動那段時光總是用左腿蹦著走,結果左腿小腿肌肉練的特別發達,右腿小腿肌肉萎縮,雖然不嚴重,也不影響運動,但是看起來怪怪的。


總結:傷筋動骨一百天,老話自有老話理,謹遵醫囑多溝通,如果允許早運動!

以上是悟空本人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如果有朋友骨折需要更多的經驗分享和雞湯安慰,歡迎私信悟空,知無不盡!



悟空正能量,每個字都是為能量而生!


悟NO空


一般的傷筋動骨一百天左右,但嚴重的可能恢復期更長。

我曾被姓昝的鬼醫在髖骨處釘三個釘子,鑽了三個洞,雖然手術完他告訴我釘子取出來了,但我表面恢復後,每次跑步那地方都痛,大概兩年後才完全癒合,跑步才不痛。

自己多吃有助肌肉和骨頭恢復的補品,注意休息,不要再次拉傷,多用活絡油揉擦疏通經脈祛風,注意天氣變化時會不會有痠疼感。


加肥的快樂星貓


那年深夜回家,大院子鐵門緊閉,門衛不知去那打野食了。萬般無奈,爬上鐵門,從旁邊的機房跳了下來,腿後跟先著地的,當時就無法站立了。後經醫生診斷,腿後跟錯位。根據拍的片子,沒有骨折,醫生用雙手校正的,疼得我眼淚都掉了下來。然後用石膏固定。

在床上整整待了三個月,剛下地時,長時間的恢復,雙腳是僵硬的,還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走路主要依靠雙柺。就這樣,至少有一個多月的康復訓練,才勉強甩掉雙柺。

傷筋動骨一百天,如果加上功能鍛練,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秋平171152879


傷筋動骨一百天也未必好,主要要看傷到什麼程度,傷的部位,我今年年前,我手指挫傷,到現在也不敢吃勁兒,拍了片以後,發現骨頭沒有什麼變化,但一直有些腫脹,醫生告訴我說,手指上的挫傷最難癒合,需要至少半年以上才能恢復,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驕然


這個需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以及受傷情況。我今年25歲,愛好體育運動,所以也有很多次的受傷情況,上一次崴腳,左腳腳踝錯位,韌帶扭傷,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恢復了,下面我就受傷後該如何能加快恢復簡單說一下。

一、受傷後的緊急處理

受傷了儘量不要再移動,避免二次受傷,第一時間冰敷、上藥,並及時到醫院拍片,查看是否骨折,如果骨折一定要聽從醫囑立即打石膏,如果醫囑需要回家靜養,就自己備好藥品每日按時上藥(個人推薦雲南白藥氣霧劑)。

二、受傷前期

避免受傷部位用力,儘量保證受傷部位高於心臟避免浮腫,每日按時上藥,可適當搭配活血化瘀口服藥效果更佳。

三、恢復期

這個階段建議循序漸進的活動受傷關節,每次活動後要及時上藥,因為活動關節時,韌帶關節可能會移動,如果不及時上藥會導致浮腫,同時加強營養補充,促進肌肉、韌帶、骨骼恢復。

四、痊癒期

這一階段傷者幾乎感覺不到疼痛,除非進行大範圍活動。此時需要更大的活動量,最好是散步和做拉伸操,不要做跑跳動作,每次運動後冰敷、上藥,加強營養補充。

一般情況下體格較為健壯的年輕人,韌帶拉傷恢復大概兩個半月到三個月,中年人需要四到六個月才能完全恢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小小石頭歐巴


不需要,以下為長期臥床不動的影響

影響骨折癒合

雖然,休息對骨頭癒合好處也有很多,如減少骨骼癒合變形,骨折癒合後排列錯位的幾率。

但是,骨骼生長和骨密度的增加取決於施加在骨上的力。肌肉收縮和承重訓練是可以通過施加力在骨頭上,刺激骨細胞的活動,增加骨密度,促進骨折部分癒合。

造成肌肉萎縮

長期臥床休息是會造成肌肉的萎縮與肌力的減退。據研究發現,正常人臥床休息1個月,肌纖維橫斷面積會減少10%~30%,兩個月減少50%。肌力降低速率為每週10%~15%,3~5周肌力下降可達50%。

也就是說,即便通過臥床休息,促使骨折癒合非常完美,但是整體的肌肉力量會出現下降的,甚至萎縮的情況,從而造成日常活動功能的下降,如不能長時間站立步行,身體靈活性也較之前差。

增加併發症幾率

臥床休息還會引起人體的生理狀況變化,比如尿量增加,血容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血液黏滯度增高,會增加靜脈血栓發生的幾率,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因此,對於骨折患者來說,在可忍受的範圍內,適當的運動是有助於骨折的恢復的。比如在骨折固定期時:

  • 在固定區域以上或以下的關節,進行主動活動,比如小腿骨折了,但是可以屈伸膝關節


  • 在固定區域進行間歇性的等長收縮訓練,比如大腿骨折了,可以進行繃緊大腿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

  • 對未被固定不動的主要肌群,進行抗阻訓練,從而為未來行走提前準備。


羅煒樑


傷筋動骨一百天,還有傷筋動骨一歲一天的說法,兩句話都有誇張不實的說詞。

一般創傷是比較癒合,傷筋動骨的創傷就不一樣了,筋骨的再生癒合比肌肉就需成倍又成倍的時日,醫務人員處理後,還得格外小心,不要碰撞,忌水,忌寒注意保暖,對創口都有幫助。

小孩子發育期,抵抗力好,再生能力強,一般骨折,一個多月就能癒合,一百天,一歲一天都是錯的,假如孩子2歲,2天可以嗎,不可能,90多歲的老人,他(她)的再生能力有限,一百天,一歲一天可以嗎,也是不可能。

一歲一天,20歲一一40歲可能性比較大,山人30歲那年,無名指被刨床失去了上節,通過藥物治療,加以防患,恰好30天徹底癒合。

也聽過60多歲的老人,腿骨折,80天還沒好,主要是不痛時,他勉強地走兩步,雖說幾步好象沒什麼,對配合治療,可以說是嚴重的,骨科醫生也是這麼說,手骨折要比腿骨折要快,因為手不著力,腿著力,假如你明天就可徹底痊癒,你今天去走兩步,可能會延期十天,半個月不定,既然請教了醫生就遵醫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