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雁分別見雁鳴,縑湘颯颯荻蘆聲,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離別情

薛懷(1717—1804),字小鳳,號竹君,晚號竹居老人,清中期淮安著名書畫家,江蘇桃源(今宿遷市泗陽縣)人氏。其舅為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邊壽民。薛懷自幼在淮安隨邊壽民學畫,故耳濡目染,得其真傳,亦以蘆雁馳名,在清代花鳥畫中具有重要位置。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其《蘆雁圖軸》,集中體現了他的書畫藝術,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

畫雁分別見雁鳴,縑湘颯颯荻蘆聲,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離別情


 這幅《蘆雁圖》軸,縱120釐米,橫92釐米,紙本,設色水墨畫。上寫河灘之上,水低沙平,蘆花飄雪。蘆葦沼澤上的五隻蘆雁,或曲頸理羽,或俯首覓食,或縮首酣睡,或俯仰唼咂,或引頸遠望。此時,灘頭上空有一隻高聲啼叫的蘆雁,已雙足伸出,即將落地。頓時,蘆葦沼澤上的蘆雁紛紛秋風振翮,弄吭明月,使寂靜的河灘雁聲嘹亮,劃破夜空,突現生機。這正是“畫雁分別見雁鳴,縑湘颯颯荻蘆聲,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離別情。”此圖雖只寫蘆雁六隻,但宿鳴飛食,各盡形態,無一雷同,而又無一不真,充分說明了作者對蘆雁的習性瞭如指掌,觀察細微。故所寫蘆雁,得心應手,神采奕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圖中所寫的六隻蘆雁中,有五隻灰雁,一隻白雁。灰雁是採取寫意畫法,虛實相生,層次分明,達到了粗豪蒼渾,生動灑脫的效果。在用墨上,其雁首、雁翅用濃墨,雁背用淡墨,淡黑處再以濃墨點染,表現出雁翎斑斕,韻味十足。雁羽,是用墨留白,再以淡赭色疏渲。雁咀和雁足,點以赭紅,雖說是寫意畫,但工寫結合,描寫細膩。白雁是採取雙鉤白描的技法,枯筆渴墨,秀潤華滋,雖寥寥數筆,卻寫出了白雁之風骨神韻,線條蒼勁有力,可謂惜墨如金。圖上的蘆葦,是用墨竹法寫之,雖只寫蘆葦二叢,但疏而蒼勁,隨風搖曳,不但使人感到秋風之勁,也彷彿聽到蘆葦所發出的颯颯之聲。圖中雖沒有一筆寫水,卻有水勢浩瀚,一望無際之感。最後,全圖以赭色潤色,亦增強了秋色蕭瑟的氣氛。


  圖上左、右上方分別有作者題款和落款,左上方所題為六言詩四句,讚美了蘆雁“振翮秋風、弄吭明月”的自由生活,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追求和嚮往。其詩曰:“振翮秋風碧落,弄吭明月菰蘆,不似籠中鷂鶩,由人握粟相呼。”下為“寫為旭翁學長先生鑑”,落款為“竹居弟薛懷”,下鈐“小鳳”、“竹居”方形篆印。右上落款是“丙辰六月下澣二日”,下鈐“時年七十有九”白文方印。
  據考證,有清一代,一共有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元年(1736)、嘉慶元年(1796)、咸豐六年(1856)四個丙辰年,但只有嘉慶元年和薛懷的生平經歷符合。因此,此“丙辰六月”即嘉慶元年(1796)六月,時年薛懷已七十九歲,故畫風老辣,筆力蒼勁,表現了“三三兩兩傍蘆花,風動長江月淨沙”的美麗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