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找工作有多難?

放鬆的姿勢


說說下我這幾年的總結:

1、這幾年大環境都不好,我覺得找工作除了實力也有一定運氣成分在,可能近年會更難。就業率是一個經濟指標,是反應現在經濟狀況的一個晴雨表。按照我們國家現在GDP增長放緩看,就業率雖然沒有公佈,但一定是趨緊。

2、隨著科技高速發展,各個行業都會受到衝擊,實體企業業績放緩,需要的人力成本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企業故意解僱工資高的老員工而招便宜的新人來培養,在成本上來說更便宜。一切都為了節省開支提高效益。所以在職員工收入減少,而跳槽後很可能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環境還沒有以前的好。

3、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企業都嫌老員工太多,去除幾個老油條外,還是可以找到一大批較優秀的求職者。我覺得大部分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大學生,說什麼精準定位,投簡歷要少而精,其實用處不大。求職前期要儘量多的去接觸,通過不斷的面試後總結,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走自己的路。


錦繡小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幾個例子。

1.某it外包人員,幹了十幾年的外包工作,以前賺了不少錢,項目就沒停過,出去項目上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接不到什麼項目了,對了,還是在上海這種大城市,遂尋求家鄉長沙發展,工資降低了三分之一,福利待遇也大如前,進來之後,反而說還要感激我找到了他,不然就失業了。

2.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畢業在杭州做薪酬的,女的,32,未婚,在杭州待著,壓力大,想回來發展,遂應聘,因考慮到婚育問題,領導不要,後來聊天,說她找了兩個月工作了,沒遇到一家合適的,陷入自我懷疑中,是不是自己沒用。

3.一畢業兩年不到的一本生,從中鐵跑出來,說是企業不景氣,不靠國企補貼,根本早就倒閉,在裡面一眼望到頭,遂通過面試,在公司上班兩天,被工作時長所嚇到,於是閃電跑路,又回了中鐵。

以上,例子還有很多,是真的工作不好找了,可到底是大環境所致還是個人原因所造成的呢?各有各的看法。不過我認為,一定要順勢而為,跟隨時代步伐,經濟不景氣時,握緊手中的飯碗,謹慎跳槽,經濟繁榮時,大膽試手,尋求突破。不管是哪一年,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找工作的能力還是做工作的能力。


職場大雜燴


其實並不是工作不好找,只不過是適合自己的好工作不好找,不想做的工作一大把。

我今年剛好也在轉型期,我花了近2個月找工作,可是越找越失落,越陷越深,最後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了一份跟自己並不想幹的工作,待遇也很低。

你去招聘網站看看就知道很多崗位正在招人,可是你對比自己如果沒有專業技能你會發現你能做的工作特別少,你的選擇空間幾乎沒有,這就是現在面臨的現狀,高不成低不就。

一方面企業技術人才不好找,另一方面一些低端工作每人做,結果成了不尷不尬,現在市場上最多的工作就是業務,銷售,除此之外就是進廠,如果你不想做這類的你又沒有技術,那麼你會很困惑。



小小人丁口


其實不僅僅是今年,這幾年找工作都聽很多人說難,但說句實話,我覺得找工作真的是太輕而易舉了,尤其是找自己喜歡的工作與所擅長的工作就更為的輕鬆。

我換過很多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錯,可以毫不謙虛的說,其中有兩份工作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別人幾年的目標。至於找工作這塊,貌似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沒有主動找過工作,都是工作找我。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用人單位主動找我。

現在就更不一樣了,我覺得有沒有工作都差不多,工作只不過是我的一個樂趣而已。

我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做自由職業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而工作則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樂趣與靈感。

不說現在,就說說之前的我,我不害怕失業,不害怕找工作是因為我有這個底氣與實力,即便失業之後,也不會愁沒有合適的工作。為什麼會這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口碑。

就拿我在建築工地上班時候來說,我從一位新手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很多東西,不止如此,還成為了負責工地老大的助理。後來我離職的時候,他再三挽留,但因為人各有志,我依舊選擇了離職。離職之後,隔壁工地的老大約了我兩次,讓我跟他混,待遇這塊比原來所在的工地還要高很多。即便這樣,我還是沒能按捺住內心的衝動,選擇了轉行。

所謂跳槽窮半年,轉行窮三年,很多人覺得這句話很對。實際上,我覺得並不對,我轉行的第二個月就得到了上級的青睞與提拔,一年之內連升兩級,薪酬待遇翻倍。由於在本地行業內小有名氣,有很多同行業的老總出高薪挖我過去上班,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我自然沒得選擇,往高的地方走。不過,我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又選擇了換行業。

同樣,新的行業入上手依舊很快,依舊得到上級重視。

講個人經歷其實也就是想說,別將找工作想成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你具備以下幾種本事,找工作並不難:

一、強的學習能力

無論你從事怎樣的工作,離不開的就是你個人的學習能力。說句實話,我真的不是很聰明,但我懂得笨鳥先飛的道理。

如果你覺得你技不如人,你就一定要想辦法去彌補,去縮小你與別人的差距,甚至超越別人。怎樣縮小與人的差距與超越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

學習能讓你進步,讓你思維更成熟,懂得專業知識更多,自然運用也就更牛逼。

二、術業有專攻,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所謂“術業有專攻”,當你在做某個行業的時候,一定要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比方說你做服務員,就不要做普通服務員,一定要做優秀服務員,這樣你才不會被淘汰,別人才會聘請你過去,你升職空間才會更大。

三、懂得如何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如果運用得好,實際上就是你的捷徑。

真正厲害的人,不僅有本事,還懂得如何待人接物。這是門藝術,同樣也是能給你帶來很多便利。

你和上級關係好,懂規矩,上級自然會欣賞你,看中你,提拔你。同樣,對待其他人也是一樣,你待人的態度也能決定你的高度。


肖軍說職場


現在就這個鬼樣子。我除了打工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去年停了三個月,心慌得很。現在又進廠裡上班了。這個爛廠又拖工資。每天都在心煩中上班。只有下班心情才好一點。同事裡有人不想幹了,但又沒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不敢走。感覺周圍人都焦慮得很。人人都頂著很重的壓力。結婚的愁家裡每月開支。沒結婚的想結婚,可結婚的開銷是筆不小的數目。車子,房子,那樣不要錢?生活米油鹽水電氣都要花錢。錢不好掙,容易花。現在感覺迷茫得很。我無負債,存款十幾萬,兩套房,心裡也沒一點安全感。


一切世間不可樂


這次2020年初的疫情危機,不僅僅對今年再就業的嚴峻形勢是雪上加霜,更是一種對消費者和創業者的打擊,間接消極地影響到再就業。



在近三年裡,中美貿易戰,環保治理,安全整頓檢查,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被梳理過招。實力規模好點的,總算還堅持下來,很多工廠直接停工停產,倒閉破產。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今年一場武漢疫情危機管控,大多中小企業遭受訂單取消,還貸危機和現金流斷鏈的壓力。

職場三哥之所以判斷今年就業難度巨大,是建立在找工作的現實渠道:

一,大中型企業人事管理嚴格,對學歷,專業,年齡以及行業崗位經驗要求高,不容易被聘用。

二,而前些年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給無數低學歷,沒有專業技能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得到了培新和鍛鍊。

三,如今,當初的年輕人走進中年大軍,正是中年職業危機的最大受眾群體,此時,天災人禍的來一次宅家待工的疫情管控,無疑直接斷送了很多人的飯碗,更打破了多少人年後找工作的希望。



而正是大多數中小私企裡,給眾多中年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1.我所在的木業加工和傢俱製造行業,大多數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辭職或被裁員,基本上沒有機會到其他行業再就業,這就是今天的實際情況。

2.有對少網友訴苦:年前辭職了,回家蓋房,買房或裝修房子,錢花的差不多了,就等著年後招一份新工作,甚至都訂好初六返程的火車票。

疫情防控期,過了正月十五還無法離家踏上就業之路!我太難了。

3.多少人去年剛剛交過房貸首付,車子首付,還有二套房,換好車的。其實在辦理業務時,哪裡會知道今年的這場大危機?

如今才切身體會到什麼叫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啊!

餐飲,酒店,旅遊,影院娛樂……多少行業在疫情危機裡碎的一地雞毛 虧得一塌糊塗。

對很多有志創業的人來說,經過這次危機,一定會重新調整職業規劃和生活之路。

或者就此放棄投資貸款創業,或是在更小的圈子裡有條件創業,不再重回當年”人人爭做老闆的火熱年代”。

這等於從提供工作崗位的源頭造成找工作難的局面。

國家和政府會在政策上出臺利好措施緩解就業壓力。



【1】但是作為我們個體而言,務實的學一點技能,不消極頹廢,要積極轉變職業觀念,立足找事幹,謀生求生存的心態,先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幹起開。

【2】有一份穩定收入,再持續學習和積極多渠道蒐集信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積累人脈,總是有機會的。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用之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幹事,做工作,儘管今年找工作會更難,只要不想閒著,一定會找到事幹。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完)

我是職場三哥,管理工作二十年,願意和朋友一起分享心念,一起向上成長,感受有溫度的文字,歡迎朋友們指點評論加關注。


職場三哥


怎麼說呢,其實找到工作並不難,但是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很難了。

現在的人說句不好聽的,已經變懶了,要麼嫌棄工作環境差,要麼嫌棄工作累,要麼就是嫌工資低,現在的工作一般很難滿足人的需求。就比如說工地,工廠這些地方,一個月工資也不低,不過誰又願意吃這些苦,加班熬夜幹體力活掙這工資。這就導致工作不好找的原因。

不過今年找工作相對於往年確實有些不好找。受房價的影響,近幾年人們消費水平明顯降低,人們消費低了,那些老闆也就賺不到錢了,再加上房租一直居高不下,老闆只能降低人工成本,要麼裁員,要麼就降低工資,現在房貸那麼高,工資低了誰又不願來。這就是導致工作不好找的根本原因。




火鍋小陳


找到工作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比去年要難一些。拿我自己和身邊朋友,這兩年在北京找工作的經驗來說,今年新的機會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原有崗位的變化中產生。

對於求職者來說,換個角度考慮問題,也未必都是壞事:

1、在困難的環境下,如果需要找工作的朋友,可以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的職業選擇方向以及範圍。考慮一下自己想要什麼?適合幹什麼?在困難的情況下做選擇,是一個很好的逼自己思考的機會。

2、如果打算找工作的朋友,建議穩穩。現在的工作是否真的無法忍受?如果換工作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可以很快入職的。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可以在現在的情況下,做的更好一點。

3、對於某些行業也是重新洗牌的機會。今年的企業都開始更加務實、對行業和市場也更加有敬畏心,泡沫的行業慢慢的被戳破,新的機會開始被逐步挖掘出來,如果能選擇到長期有競爭力的行業和公司,未嘗不是一個更加速成長的開始。


總之,最好的時機是現在,多去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優勢,有了目標就勇敢的衝下去。


洋松果職場說


先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7月,智聯招聘發佈了《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上半年找工作僅有3成白領成功跳槽,且跳槽人群中,僅有12%的人實現了薪酬福利有所提高,近18%的人薪資不漲反降,就知道今年工作多難找了。



找工作就像相親一樣,想達成共識,需要雙方互相看好,單獨苛責任何一方都有失公允。


企業方面希望能招到能力強、肯吃苦、能獨擋一面、經驗豐富又沒有怨言的職員。而應聘者則希望企業能人性化、平臺好、資源廣、薪酬高、發展好、適合自己。單獨看其中任何一條都不好達到,於是能滿足企業需求和應聘者需求的崗位寥寥無幾,自然跳槽也不會成功。


大部分人都選擇在原崗位堅守著,不僅因為工作難找,更是因為重新找工作,面臨著環境陌生、同事關係需重新建立、崗位職責要重新適應的成本,所以不願意輕易騰挪。


部分敢闖敢衝的或者是裸辭後找工作,或者是想盡力擺脫現有環境選擇跳槽。前者在重新應聘時沒有談資,因為先丟了工作再找,企業方會盡力壓低用人成本,給你的薪資不會高,因為他們知道你給予找到一份工作,這時是“買方市場”,企業方說了算。

後者比前者略有談薪資的優勢,但也不過是為了離開而離開,貿然換了一個環境而已。


只有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結合自己的年齡、資源、經驗去找工作,靠實力應聘,才能為自己掙得一個好的前程。


路路有為


2019年對很多企業來說是飽經風霜的一年,企業在看不見希望的泥淖中匍匐掙扎,踟躕前行。

國民老公“王思聰”熊貓互娛破產,被列入限制消費名單;成立21年的韋博英語爆雷跑路;國貨之光華為一夜裁員7000人...幾乎每隔一天就爆出資本跑路、倒閉的信息。2019年是資本寒冬,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

公司市場總監的老婆在某上市公司工作,元旦前後,公司大型裁員,他的老婆也在名單之中,萬幸的是公司賠償了N+6工資。算是良心企業了,某個就職於網易的程序員朋友說網易也在裁員,這個節骨點裁員真是有點“雞賊”。

關於2019找工作的真實案例

“以前搜陸家嘴隨便一刷就能找到很多公司,今年招的崗位幾乎沒有”我的前UI同事和我說。業務水平一般且剛休完產假的她,很不湊巧就遇到了“工作荒”,好在她調整了就業方向,1個月內找到了一份薪資9k的策劃工作。

前同事張燕就沒那麼幸運了,30歲的年紀未婚,想找一份行政主管的崗位,前後面試了3個月,最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無奈回了老家。“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失敗的最大原因。

做sem的前同事,之前從事的是金融行業,薪資待遇在14-16k,近兩年國家政策收緊,p2p公司清盤。現在的金融行業和醫療行業猶如過街老鼠,面試了N家沒有找到,最後決定轉行,報了一個電商的學習班,準備明年再找工作。

“僧多肉少”是現在最尷尬的狀況,大家都想找一份心儀的工作,卻忘記了企業也在挑選最合適的人才。

建議大家一定要對要去入職的企業做好調查,公司的規模、融資情況、盈利方式、企業文化...

最後為大家附上2019年倒閉的部分公司,供大家參考。碼字不易,歡迎小夥伴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