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腎病初期與後期都不能忽視的"小事"(小事不小)!

無論是媒體宣傳還是百姓話題,感覺咱們國人全民缺鈣。在這裡腎為先不談是否存在全民缺鈣這一問題,可是國人需要補鈣的人群真還不少。比如兒童,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補充足夠的鈣;再比如中老年人群,其鈣流失致骨量開始下降,逐漸出現骨質疏鬆。另外,隨著國人壽命的普遍延長,缺鈣問題確實需要全民關注。然而,腎為先今天重點談的不是這些,而是咱們腎病朋友關於補鈣的那些“小事”,從腎病初期到腎病後期都不能忽視的事情,如若做好了,就會有“大收益”。

從腎病初期與後期都不能忽視的

1.哪些腎病患者需要補鈣?

腎病的初期階段,尤其是服用激素等藥物治療的各種腎病,比如腎病綜合徵與狼瘡性腎炎等等,普遍存在缺鈣問題,需要額外補充鈣劑。而慢性腎臟病中晚期階段,即慢性腎臟病3期開始就會出現缺鈣問題,常見為鈣磷代謝異常,表現為低鈣高磷,慢性腎臟病4-5期還會出現甲狀旁腺激素亢進,進而導致各種合併症,鈣磷代謝紊亂造成的骨及礦物質代謝問題,並且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與存活率。

2.可以通過食物補鈣嗎?

可以通過食用含鈣較高的食物來達到補鈣目的,但是不提倡食用那些特殊標註的高鈣食品來補鈣,因為人體需要鈣磷同時參與才能達到促進骨骼鈣化的效果,而鈣與磷的吸收是競爭性的關係,過多增加鈣就會拮抗磷的吸收,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常見的補鈣食物如蛋類、乳類與動物肝臟等等。

從腎病初期與後期都不能忽視的

從腎病初期與後期都不能忽視的

3.曬太陽補鈣是怎麼回事?

曬太陽確實能補鈣,這也是最便捷、簡單與便宜的達到補鈣效果的途徑。經陽光中紫外線照射,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膽骨化醇,從而生成內源性維生素D3。而經食物中獲得的屬於外源性,如動物性食物的蛋乳類與動物肝臟,而植物性食物的蘑菇與植物油中所含的麥角固醇須經紫外線照射後才可變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維生素D2(骨化醇)。

4.補進去的鈣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不管是外源性的維生素D2和D3,還是內源性的維生素D3,都是沒有生物活性的,需經人體內的進一步代謝,先在肝細胞中經25-羥化酶系統的作用,然後轉變為25-羥膽骨化醇,之後再在腎臟經1-羥化酶系統的作用進而羥化為1,25-二羥膽骨化醇,這才具有生物活性。它可作用於腸道促進鈣的吸收及參與骨代謝。

5.藥物補鈣有哪些可供選擇?

需要補鈣的腎病初期或腎病後期患者,除了食補與曬太陽之外,各種鈣片(尤其是含維生素D的鈣片)大多是無活性的維生素D2或者D3。另外,在各種腎病患者中也經常使用的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等,它們的作用不僅真正用於補充鈣劑,此外還有降蛋白與保護腎臟作用(腎為先以前的文章曾經專門提到過)。

6.腎衰患者補鈣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對於慢性腎功能不全與腎衰竭患者來說,當血肌酐開始升高之後,就應該開始關注鈣與磷及甲狀旁腺激素(PTH)問題。最常用的補鈣藥物是碳酸鈣,這時不僅是補鈣,而是用它的磷結合作用以減少食物中磷的吸收。但若患者的血鈣已經高了,可以考慮使用不含鈣的磷結合劑,如醋酸鈣、司維拉姆與碳酸鑭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各種磷結合劑一定要與食物同時進食,即餐中嚼服,以讓它和食物充分地混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果餐後服用鈣劑,只能起到補鈣作用。

從腎病初期與後期都不能忽視的

以上是腎病患者在服用鈣劑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補鈣看上去是小事,但如若該補的沒有補或者根本沒有補到位,可能出現包括重度骨質疏鬆與腎性骨病等在內的嚴重問題。因此,腎為先建議咱們腎友一定不能忽視這些“小事”,只有這樣才可能有“大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