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頂配電腦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你如何評價?

Jirui-D


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說說自己親身體驗,10年前配的第一臺電腦還是在中國村大廈那個時代電腦攢機在當時還算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大的技術,難點不在於各種配置的組合主要還是在於如何區分出假貨,特別是內存方面的假貨特別多,辨別起來特別難,宿舍幾個人一起來到中關村大廈,還好宿舍有個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專門學習如何攢機,對於寫代碼的人來講不是很多大的難事,前前後後把檢測期間的真假學習了十幾天,然後進入大廳裡就被各種商販拉住,發生過很多起為了爭客源而打架的事情,那個時代的中關村鼎沸而雜亂,當初的信條就是一定要堅持住自己信念,不要被那些商販帶溝裡去,於是一行三個人帶著各自的配置單,找到了一家組裝電腦的店,開始老闆也是個各種推薦和忽悠,結果發現我們幾個人軟硬不吃,知道不是外地人來配置電腦的人,於是按照我們列出的訂單開始配置,剩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鑑別拿到的各個部件進行檢測,很快三臺電腦就出爐了。

當時的電腦的cpu主頻2100,剛剛出現了雙核的概念,而且雙核的驅動,還得自己手動安裝,不然默認不生效,內存配置成2G,在當時看來已經相當不錯了,硬盤256G,電源和機箱之類就隨便配置了,當初花了4500塊,當時還珍惜的不得了,弄回宿舍一用就是十幾年,直到兩年前的離開北京,因為不方便郵寄最後用100塊賣給了收廢品的,完成了十幾年的歷史使命,在這差不多十年間這個電腦倒是很爭氣,從來沒有換過一次大件,只是升級了下內存以及硬盤,都屬於主動升級,換了兩次鍵盤和鼠標,伴隨著從一個軟件小菜鳥到成為一個老程序員,直到處理掉用的一直是windows xp系統最經典的一個型號的操作系統,也經歷了從一個單身漢到結婚的過程,成為了十年的北漂生涯的見證者。

由於中關村經常出現假貨亂想,當初特別想著買電子產品能夠直接買到正品,這個時候京東出現了,記得第一次買數碼相機就是在京東買的,那個時候網上買東西還覺得放心不下,還專門到京東的自取點排隊領取自己的電子產品,其實到今天為止京東主要的收益來源大部分還是電子產品,最初就從電子產品上發力,那時候北京的地鐵票價是通票2塊錢,京東快遞為了省錢就是在各個地鐵口內部穿梭一天就花2塊錢,每次快出站的時候把貨物準備好,外邊的人專門等著去取來來回回,這是沾了大北京的光了。京東出現幾年後中關村人頭攢動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網上購物除了價格低絕大部分還都是正品,這點讓中關村那些銷售假貨的東西一下子沒了市場。

現在隨便一個電腦的配置就比十幾年的要高很多,但還是不覺得電腦有多流暢,還時常懷念xp時代的流暢,主要現在安裝的軟件的體量越來越大,貌似配置高了,但是對號的消耗也上來了,xp時代軟件相對比較簡介,開發的軟件還都收著來,現在開發的桌面軟件都有一個心理反正電腦的配置高,多消耗點內存和cpu沒啥關係,大家都這麼想,結果電腦依然很卡。

如果拿著十年前的電腦運行今天的軟件,排除兼容性的問題,基本上運行幾個軟件就會卡死,配置長得很快,但軟件的膨脹速度也不慢,現在有時候還懷念那臺在中國村配置的那臺電腦,算是一個時代的典型的代表。

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被大潮流所湮沒。


小哥學


十年前大概就是2009年吧,那時候年底的時候剛出i5 750,775好像有說什麼膠水四核啥的,i系一代出來可火了,支持ddr3內存,當時還是2g為主200快一條呢,還在讀大學就豪了一回先後買了兩根,當時主流還是機械硬盤,搞了個日立的也用到現在,這個平臺只換過電源和顯卡,後來加了個3t,其他都沒變過,10年已經值了,當然當年還有1366接口的i7,那才是頂級吧,哥當年還是學生用不起i7。以前的主板感覺做工都非常可以,特別電箱多,電容也多,穩定耐用。

個人沒什麼需求,就掛掛機下下片,修修照片啥的,夠用了,賣了也不值錢,還不如留著以後還可以放老家用用。

放到現在就是電子垃圾了,也就幾百塊錢,隨便都可以在二手平臺找到,可能個人或者辦公夠用,其他就別多想了。

續,後來又花了30塊買了兩根2g的金士頓,四插槽插滿組成8g,性價比非常高,當修片用,運行PS2019什麼的都沒問題,因為本人用的是7,不支持2020就不說了,換10感覺也沒必要,提升又不明顯,加上有些老軟件也不好支持。




ONLYLOVE唯愛攝影師


我最初的電腦是02年配的,奔二400的,64m內存,二手的主板帶著8兆板載顯存,20g硬盤,除了內存光驅機箱都是二手,所以從那時起我就走上了垃圾佬的不歸路。。。以後經歷了1800+.5000 +開核,945,fx6300,到現在的配置是b85 1240v2,16g內存,剛入手了礦卡584,一直在垃圾佬的路上越走越遠,不能自拔。。。。。。自從買電腦,用的全新配件寥寥無幾,記得主板就用過一個微星n68,顯卡就用過一個7750,電源用了個遊戲夥伴還炸了,現在用的是礦渣長城巨龍6800,覺得還可以再戰幾年,我的原則是電腦夠用就好。。。。自己不玩遊戲大作,不要求超高畫質,夠用就好了


誰逃得過命運


我現在還用08年的電腦,當時一共下來才3000元,很普通的組裝機。

Amd5200+,4G內存,500G硬盤,9600Gt顯卡,現在又加了一個128固態。不耽誤上網查資料,看電影。

有空還可以玩懷舊Wow


漢東省會一把手李達康


這裡講的是消費級電腦非專業電腦!

2008年英特爾發佈了第一代酷睿I7處理器共三款處理器,I7-920、I7-940和至尊I7-965,其中最高端的就是I7-965。45納米,4C8T,主板搭配X58主板,內存支持三通道DDR3 800、1066,TDP135W。

AMD由於性能相對性比較差,所以不列出。

I7 - 965的綜合性能放到現在相當於4代I5 - 4590。

2008年消費級顯卡英偉達發佈了雙PCB雙芯卡皇Geforce 9800GX,內置兩塊9800GTX核心 SLI。

而AMD收購ATI後則發佈了HD4870,單卡性能可以超過9800GTX+,但是面對9800GTX的雙芯卡皇則有些不夠看。

9800GX的顯卡綜合性能放到今天離GT1030還差那麼一丁點。

內存條在2008年已經是DDR3頻率最高已經到了DDR3 2000MHz。而I7 - 965最高支持24G內存容量。主板6個插槽插滿4G條子剛好是24G三通內存。

固態硬盤在2008年早有,比如售價超過4500元的MLC Intel X25-M 80G,讀寫性能還處於250/100 MB/s。

好啦,幾大件都列出來了,那麼10年前的頂配電腦 I7 - 965 + 9800GX + 24G +X25 - M的性能放到現在就是2千元都不用的全新主機水平。價格的話內存條比較值錢大概能值個八九百,其他都不咋地,攏共應該也就一千多。性能和價格剛好正比。


IT數碼大排檔


家裡兩臺機器,一臺有近十年了放在老家,基本上是我回家後用。一臺也有差不多五年了,放在身邊用。最近感到力不從心,正在想考慮升級一下

A機

CPU:AMD 965

主板 華碩M5A87T

內存 駭客神條金士頓4G4條

顯卡AMD7870 2G(這個是後來換的,最初是6950 1G)

硬盤 金士頓120G固態硬盤 希捷1T機械盤

戴爾可以翻轉的那種繪圖用23寸顯示器。

剛配來的時候,玩永恆之塔,坦克世界,英雄連之類的全特效是相當OK的,邊玩著遊戲上網聽歌聊天還能做個ps圖都沒問題。

現在開戰艦世界,再開個騰訊視頻,再做圖就卡的不要不要的了。

對此另外一臺,四年左右的,感覺也是該升級了。

CPU:志強E3 1230V3

主板 華碩Z97A

內存 海盜船雙條16G

硬盤 256G固態 三星 2T機械

顯卡 華碩1060 6G(起初是AMD280X)

顯示器 飛利浦27寸2K

這個配置儘管做什麼還都流暢,但距離現在的主流也是落後了一大截了。

玩戰艦世界最高分辨率竟然也會覺得卡。

那麼問題來了,我是該把低配快十年的機器出了,再配新機,還是在舊機低配的基礎上做一部分升級好呢?

當然我需要的是最省最划算的方案。




關河南望


10年前的頂配電腦也就是2009年最高的消費級CPU應該就是英特爾的酷睿i7-965和975這個檔次的CPU,內存頂配差不多是4G-6G左右的水平,顯卡最高端則是GTX295和HD5870,硬盤的主流容量則是在500G-1T左右。

儘管這個配置在當年也是萬元級別的頂級電腦,但是放到現在已經非常弱了,即使是酷睿i3也能輕鬆秒殺i7-965,畢竟架構已經過了許多年,i7-965也只有4核心,沒有超線程技術,比起進化了多代的酷睿i3-9100這樣的CPU差距很遠了,能效比則差的更遠。

2009年的內存還是DDR3-1066,而現在的主流內存已經達到了DDR4-2666及以上,內存帶寬差了好幾倍的水平,而當初的4G內存算高端配置,但是拿到現在只能是最基本的辦公電腦的容量水平,8G內存已經成為最起碼的配置。

顯卡是發展速度最快的電腦硬件之一,當年售價近5000元的HD5870到現在連入門級的GTX1030和RX550都遠遠打不過,人家i7-965處理器拿到現在好歹也能上網辦公沒問題,但是HD5870這麼一款顯卡拿到現在能玩的遊戲太有限了,功耗大體積大,根本沒人想去用,還不如直接用CPU的核芯顯卡更舒服。


嘟嘟聊數碼


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說說自己親身體驗,10年前配的第一臺電腦還是在中國村大廈那個時代電腦攢機在當時還算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大的技術,難點不在於各種配置的組合主要還是在於如何區分出假貨,特別是內存方面的假貨特別多,辨別起來特別難,宿舍幾個人一起來到中關村大廈,還好宿舍有個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專門學習如何攢機,對於寫代碼的人來講不是很多大的難事,前前後後把檢測期間的真假學習了十幾天,然後進入大廳裡就被各種商販拉住,發生過很多起為了爭客源而打架的事情,那個時代的中關村鼎沸而雜亂,當初的信條就是一定要堅持住自己信念,不要被那些商販帶溝裡去,於是一行三個人帶著各自的配置單,找到了一家組裝電腦的店,開始老闆也是個各種推薦和忽悠,結果發現我們幾個人軟硬不吃,知道不是外地人來配置電腦的人,於是按照我們列出的訂單開始配置,剩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鑑別拿到的各個部件進行檢測,很快三臺電腦就出爐了。

當時的電腦的cpu主頻2100,剛剛出現了雙核的概念,而且雙核的驅動,還得自己手動安裝,不然默認不生效,內存配置成2G,在當時看來已經相當不錯了,硬盤256G,電源和機箱之類就隨便配置了,當初花了4500塊,當時還珍惜的不得了,弄回宿舍一用就是十幾年,直到兩年前的離開北京,因為不方便郵寄最後用100塊賣給了收廢品的,完成了十幾年的歷史使命,在這差不多十年間這個電腦倒是很爭氣,從來沒有換過一次大件,只是升級了下內存以及硬盤,都屬於主動升級,換了兩次鍵盤和鼠標,伴隨著從一個軟件小菜鳥到成為一個老程序員,直到處理掉用的一直是windows xp系統最經典的一個型號的操作系統,也經歷了從一個單身漢到結婚的過程,成為了十年的北漂生涯的見證者。

由於中關村經常出現假貨亂想,當初特別想著買電子產品能夠直接買到正品,這個時候京東出現了,記得第一次買數碼相機就是在京東買的,那個時候網上買東西還覺得放心不下,還專門到京東的自取點排隊領取自己的電子產品,其實到今天為止京東主要的收益來源大部分還是電子產品,最初就從電子產品上發力,那時候北京的地鐵票價是通票2塊錢,京東快遞為了省錢就是在各個地鐵口內部穿梭一天就花2塊錢,每次快出站的時候把貨物準備好,外邊的人專門等著去取來來回回,這是沾了大北京的光了。京東出現幾年後中關村人頭攢動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網上購物除了價格低絕大部分還都是正品,這點讓中關村那些銷售假貨的東西一下子沒了市場。

現在隨便一個電腦的配置就比十幾年的要高很多,但還是不覺得電腦有多流暢,還時常懷念xp時代的流暢,主要現在安裝的軟件的體量越來越大,貌似配置高了,但是對號的消耗也上來了,xp時代軟件相對比較簡介,開發的軟件還都收著來,現在開發的桌面軟件都有一個心理反正電腦的配置高,多消耗點內存和cpu沒啥關係,大家都這麼想,結果電腦依然很卡。

如果拿著十年前的電腦運行今天的軟件,排除兼容性的問題,基本上運行幾個軟件就會卡死,配置長得很快,但軟件的膨脹速度也不慢,現在有時候還懷念那臺在中國村配置的那臺電腦,算是一個時代的典型的代表。

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被大潮流所湮沒。


大學生編程指南


封塵已久的。 鼎鼎大名。SR-2 加雙x5650 4.5G

12核24線。 放到現在也是挺牛逼的。🤣








富貴仔


東西是10年前的,的確是頂配吧。

題主問十年前的頂配,這就是十年前的頂配,X58平臺,配以至強6核12線程處理器,外加超頻。

什麼水平?單比cpu運算能力,超越8700k直逼8086k的水平。

所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啊。

雖然,cpu性能很強,但I/O,硬件支持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現在的了,所以,總體使用效果就挺一般的了。

不過,可能大家不知道,十年前這東西,可是隻應天上有的東西,到了現在才留落人間。

所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