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怎麼辦?看美國、日本、新西蘭如何破解

今年下半年各地頻繁出現農產品嚴重滯銷的情況,很多農民辛辛苦苦經營一整年,結果在豐收的時候農產品的市場行情卻急轉直下,讓不少農民叫苦連連。

賣不動怎麼辦?看美國、日本、新西蘭如何破解


不愁產量,只愁銷量,成了許多中國農業人的心聲。如何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實現溢價,美國、日本、新西蘭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參考。

農產品滯銷,背後有兩個根本原因:

1、 中國農業的基本面是小農戶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認為,我們國家基本的國情和農情,就是小農戶生產長期存在,這就是我們所有的品牌農商發展面臨的基本現實。

怎麼將分散的小農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怎麼讓小農戶更為有效、對接大市場,怎麼讓小農戶享受到品牌帶來的好處,這是我們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政策課題。

2、 中國農業產業鏈條未打通、生產、加工、銷售每個環節是斷開的

從結果說,農產品滯銷是因為沒有賣出去,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銷售渠道。

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供給側結構性不合理問題,有的品種太多了,供過於求,有的品種太少了,供不應求;有產業端問題,產品量小分散標準不一質量不穩定,這些都加大了銷售的難度。

中國農產品年年遭遇滯銷問題,而我們很少聽到國外農產品滯銷,他們是怎麼做的?

賣不動怎麼辦?看美國、日本、新西蘭如何破解

美國: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種什麼

美國的農業非常強大,是訂單式生產的農業。很多土地都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種什麼不種什麼,比如種大豆還是種玉米,完全是根據市場需求來定的。

特徵一:按要求種植的農產品,都能被收購

在美國,“訂單農業”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銷售合同(Marketing contract),二是生產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

銷售合同,是企業和生產者之間的合同,雙方就交貨時間、定價方法、產品特徵達成協議。

銷售合同是長期合同,期限可以從幾個月到幾年。

生產合同,是在企業、中介組織和種植戶、養殖戶之間簽訂的合同,由企業和中介組織提供飼料、化學肥料等投入物,由種植戶或養殖戶提供勞動和設備來共同組織的經營方式。

合同生產的農業模式在美國的肉禽業、蛋業、肉豬業、肉牛業和特種作物加工業應用廣泛。


生產合同規定了生產中的各項細節。以四大糧商之一嘉吉公司的生產合同為例,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 生產方應與合同規定的投入品供應商(飼料、化學肥料等)共同制訂生產計劃,並按照提交的生產計劃來組織和管理生產

2. 生產方使用的化學藥劑必須是在合同中列出的

3. 生產方要將損壞作物生長的意外事件和自然災害在規定的時限內報告給嘉吉公司

賣不動怎麼辦?看美國、日本、新西蘭如何破解

特徵二:法律、信用、協會,共同保護農民的利益

美國的農業法、生產者保護法和各州的農業合同條例都為合同主體提供了合同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這些法律法規更傾向於保護生產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但法律不保證生產者能得到合理的價格,也不強行規定加工商給予生產者特權,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市場機制,由雙方協商、信用約束和有關協會組織的調解來解決。如果合同主體違反合同規定,將承受巨大的信用風險並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

生產者遇到有關合同糾紛問題,也可向相關的協會組織投訴,並通過加入協會或合作社來提升其價格協商能力。


日本:協會幫小農戶進入大市場

日本農協是農民自主經營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採取三級系統的組織體系,即分為中央農協、縣級農協和基層農協,各級組織彼此關係密切,各項事業均可通過對應機構上傳下達,統一行動。

特徵一:負責農產品的銷售

作為農村生產和流通的實際組織者,農協通過發揮農戶與市場之間的橋樑作用,在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從產量、品種、時間等要素入手,結合市場經濟的機能,疏通了小規模農戶進入大流通市場的渠道

農協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蔬菜、水果、肉類等的流通量佔全國總流通量的50%以上,在大米的流通中更佔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農產品的價格基本上是由農民組成的農業協會協調確定的,這就確保了農民們的利潤。

特徵二:為農民提供金融支撐

農協從組建後就建設自己的金融系統,它以獨立於商業銀行的方式,組織農協會員手中的剩餘資金,開展以農協會員為對象的信貸業務。還建立了風險基金制度,提高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日本政府為支持農協發展,頒佈了專門的法律保護農協,還給予大量優惠政策。

比如制定農協為購銷糧食和農用物資的主渠道,同時規定此類商業活動不適用反壟斷法。這就擴大了農協的經營範圍,不但增加了農協的收入,也增強了農協在農戶中的影響力。

賣不動怎麼辦?看美國、日本、新西蘭如何破解


新西蘭:2000多家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做一個品牌

新西蘭佳沛奇異果99%出口,每年出產量7000萬箱,銷售市場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奇異果市場總銷量的33%,高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可以代表新西蘭的國果。

新西蘭奇異果產業從1904年開始一直到1988年,也是處於自發、鬆散種植、銷售時期。20世紀後半期,果農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美國等國的反傾銷政策使出口下滑以及國際市場推廣的巨大費用支出和營銷失利,三大問題導致新西蘭奇異果產業遭受重創,瀕臨全軍覆沒。


深思熟慮後,果農們決定抱團取暖。在數百個果農的發起下,果農們開始整合原有各自的出口組織、分散的品牌以及海外銷售渠道。這種自發自救行為,得到新西蘭政府支持,最終在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成立了“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

特徵一:統一出口渠道

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將分散的出口渠道整合為一個單一的出口,對整個產業的品種選育、種植、採收、包裝、儲藏、物流、配售、廣告推廣進行統一設計規劃。

2000多名果農紛紛註銷了自己的品牌,悉數加入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

營銷局成立後,新西蘭政府通過相關法令規定,果農不可擅自向國際市場銷售新西蘭奇異果,任何果農以個人的名義出口銷售被視為違法。

特徵二:統一品牌

1997年,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推出“ZESPRI”作為統一品牌名稱,同時將營銷局更名為“ZESPRI新西蘭奇異果國際有限公司”。

特徵三:2000多家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

ZESPRI新西蘭奇異果國際行銷公司完全由2700多名果農所擁有,所有果農按照種植面積與產量的大小共同出資入股,並根據股份多少決定其資金投入和年終分紅。佳沛與果農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總結一下,針對農產品銷售,美國模式是訂單農業,日本模式是協會總管,而新西蘭模式是抱團形成利益共同體,打造統一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