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最後雍正死亡的場景,血滴在奏摺上,看似絕非正常死亡,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Sz晴天0722


暗示什麼?

當然是暗示他是重金屬中毒而亡啊,那麼是誰讓他中毒而亡呢?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雍正帝在即位之前,是信佛的,經常手不離佛珠。

可是到了執政後期,他又開始信道了,不僅重用賈世芳,還吃他給調配的仙丹來提神。

由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常批奏摺到天亮,又趕上老十三胤祥因病去世,對他打擊頗大。再加上親手賜死了皇子弘時,當時雍正帝就口吐鮮血,被圖裡琛揹回了宮裡。

等到了老八胤禩自盡身亡,留下的遺書深深刺激了到了雍正帝,他一怒之下大量吞服仙丹,最終病發,吐血而亡。

所以,搞明白了他為什麼從信佛到信道,就搞明白了他為什麼會暴斃而亡!

一、

雍正帝自幼信佛,喜歡讀佛家經典,喜歡結交一些佛教人士,也算是延續了清朝的傳統。雍正帝也是中國曆代帝王之中,唯一一個真正親參實悟,且直透三關的大禪師,當然,也存在爭議。

其實雍正帝所信奉的佛教是藏傳佛教,是男女雙修之喇嘛教,在他即位之後,他所在的雍親王府就改成了喇嘛教的雍和宮。

這種佛教跟我們所理解的佛教不同,且非常毀三觀,如果去雍和宮參觀,現在還是能看到一些赤裸雙身佛像的。涉及敏感,這裡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這本書。

實際上很多人認為,雍正帝之所以信佛,是延續了清朝前幾代皇上的信仰,因為自身戾氣太重,靠信佛來掩飾,從而給康熙帝留下好印象。但即位之後的雍正帝,對佛教漸漸失去興趣,開始信道,跟白雲觀的道士交往密切。

信佛,其實是修心,畢竟佛家講究不殺生,要有慈悲心,要普濟眾生,經常要舉辦法會、修建寺廟、樂善好施等。這是對大眾有利的,對雍正帝個人來講,只能算是精神層面的自我修養。

但是信道,就不同了,信道主要修煉自身,無外乎兩個目的:

一個是追求長生不老,這一點上雍正帝可能隱藏的比較深一些,明朝的嘉靖帝要外露的多。另外一個目的,則是追求房中術,後宮佳麗三千,這是剛性需求,所以《甄嬛傳》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當然這一點上嘉靖帝的兒子隆慶帝就要牛叉的多,最終也是因為吃了大量媚藥,而亡。

二、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一直是信佛的,從他當皇子的時候,手就沒離開過佛珠。

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掩飾其內心的不安,以及手中的鮮血!還記得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之後,老四胤禛怎麼處理的他嗎?

先是告訴年羹堯,出了天大的事,主子都幫你兜著,隨後就把他關進了柏林寺,目的就是讓他自己反思。反思後的年羹堯終於悟出了道理,那就是,髒活得自己幹,不能牽扯到主子: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願意當一個護法的金剛!”

老四胤禛是菩薩轉世,是慈悲為懷,這就是他一直以來想展現給外人的形象。而護法,往往是手中沾滿鮮血的,只要有人對菩薩不敬,護法就可以誅之。

為什麼老四胤禛後來遲遲不願意殺年羹堯,其原因也在於此,畢竟替他背了很多黑鍋:

“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是佛法無邊!”

顯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他是菩薩轉世,非常滿意,並把自己手中的佛珠送給了年羹堯,就是希望他要幫助主子,保持“慈悲為懷”的形象。

老四胤禛就是憑藉著自己信佛,作為有力的武器,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因為他本身就是冷麵王,不講情義,不講臉面,給人的感覺就是冷酷無情。若不是因為他信佛,旁人也誤以為他信佛,他能獲得皇位,確實難得多。

三、

但是他真信佛嗎?

並不是,因為佛家的束縛太多了,這種束縛已經無法滿足他日益增長的奪嫡慾望,所以也就有了他的殺心跟佛心衝突的幾次:

坎兒的死,這一點,我已經說了好多次了,老四胤禛自己下不了決心,不願意背鍋,所以去找了大和尚。大和尚其實通過對話就聽懂了,老四胤禛是想要江山,於是對他講:

“王爺,請放下手中的念珠!”

這是老四胤禛從信佛到殺生的轉折點,也正是大和尚的開導,讓他明白,拿起念珠就是菩薩,放下念珠,就是惡魔,坎兒也因此喪命。

康熙帝也非常睿智,早已看出了端倪,所以臨終前送他了“戒急用忍”四個大字,並囑咐他要善待自己的兄弟,這也是雍正帝即位後,有幾次差點扔掉佛珠:

第一次就是老十四胤禵大鬧靈堂,雍正帝是一忍再忍,最終把佛珠從右手換到了左手上,忍了下來。

還有就是首次朝會,老十胤䄉當眾放屁出醜,雍正帝是死死攥著佛珠,也是最終忍了下來。

這種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這時候的雍正帝,所謂的信佛,其實已經壓不住自己的仁慈心了。

事實上他即位當晚就已經暴露殺心了,如果不是鄔思道提出半隱方略,很可能當晚就被滅了,就像後來平白無故消失的府裡的人,還有高毋庸。

四、

當了皇上的雍正帝,第一次放下佛珠就在宣佈處斬諾敏和張廷璐的朝堂之上,那時候的他手中已經沒有佛珠了。到了觀刑那一天,雍正帝也到了刑場,同樣的,他手中也沒有戴佛珠。

因為西北遲遲無法大捷,雍正帝再次念上了佛,手中又拿起了佛珠,果然西北就大捷了。高興之餘,雍正帝是戴著佛珠去召見年羹堯的,直到年羹堯說出這麼一句話:

“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拍著年羹堯肩膀出去吃飯的雍正帝,手中已經沒有了佛珠,而佛珠被他丟在了龍椅之上……

甚至於八王議政逼宮之時,雍正帝手裡還拿著佛珠呢,可是等老十三胤祥吐血倒地後,他再次把佛珠扔掉,去慌忙扶人。

從那之後,雍正帝就沒有再拾起過佛珠,也就表明,這時候起,他已經自知,自己有違佛法,信佛已經保佑不了他了,他要求長壽。

那麼他什麼時候開始信道的呢?

其實就在於老十三胤祥以及五阿哥弘晝的推薦,還記得伯倫不歸那個神秘道士嗎?

他的出現,就在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感慨無人可用之後,當時老十三胤祥說了一句:

“臣弟只是想說,皇上似乎應該著手發現,培養一批才俊之士……”

所以,不要迷信神秘道士能猜中前三甲,前三甲本就是老十三胤祥跟雍正帝提前就策劃好的人才了。只不過派賈士芳去通知他們三個罷了,而老十三胤祥也一直在暗中保護著這三人,不然隆科多的大公子為什麼會中招?

五、

那時候的雍正帝還並不信任賈士芳,但架不住大家一直在講,比如五阿哥弘晝,有一次在雍正帝生病了之後就建議:

“皇阿瑪,兒臣有個奏請,請皇阿瑪俯準,兒臣想讓賈士芳來給皇阿瑪看看病!”

那麼賈士芳有沒有來給雍正帝看病呢?

當然來了,而且效果一定不錯,還記得雍正帝陪著喬引娣去景陵的時候,喬引娣囑咐了一句什麼話嗎?

“皇上,您回宮吧,記著,別太累著自己,賈道士送來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補才成。”

賈士芳不僅給雍正帝看過病,在老十三胤祥病重之時,也曾經在王府出現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個身影。

而雍正帝之所以會吐血而亡,問題就出在仙丹上面,喬引娣之所以強調仙丹要慢慢補,就說明,之前的雍正帝一定不是慢慢補的,他急於求成,必然是大把大把的吃。

這種猜測也被驗證了:

雍正帝暴斃而亡前,就是看了老八胤禩留給他的遺書,心神不寧之下,掏出了一個小盒子,裡面是滿滿一盒紅色藥丸。他吃了以後,沒多久,雙手發抖,奏摺也批不了,隨後一陣風吹過來,奏摺撒了一地。一滴血,兩滴血,隨後一大片血噴出,字幕也出來了,雍正帝駕崩。

所以,雍正帝的死因就是食用過多仙丹,重金屬中毒而亡,這一點在乾隆帝即位之後連發的三道聖旨中也能看出來: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間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

這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所以,雍正帝信佛,殺人,信道,傷自身,身在帝王家,信什麼,都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

如果說這裡面是不是有陰謀,我覺得弘晝嫌疑最大!


楊角風發作


1735年8月23日凌晨,雍正客死圓明園。雍正算是歷史上留下謎團最多的皇帝,他的死亡和繼位一樣有爭議。

民間傳說雍正是呂留良孫女呂四娘所殺,並把雍正的頭顱砍下,還有說是盧氏夫人,更有甚者說是曹雪芹因為所愛的林黛玉原型竺香玉成為雍正寵妃,用丹藥毒死了雍正,如果說被雍正迫害的原阿哥們武士報仇還沾點邊。既然沒有確切證據這些權當飯後談資吧。

清朝官方記錄《雍正朝起居注冊》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戌時,上疾大漸,詔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接受遺詔。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大學生宣讀硃筆諭旨,寶親王(乾隆)繼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皇輿返大內,申刻大殮。”

可見雍正死前並不是自己一人,所以即便有刺客進來,也不可能讓他們把雍正的頭帶走。首輔大臣張廷玉當時在雍正身邊,在他的《自訂年譜》中記載親眼見到雍正七竅流血,嚇得他魂飛天外。


由上可見,雍正死的突然,死相恐怖,有中毒症狀。因為雍正崇尚佛教道教,非常痴迷丹藥,他死後乾隆下令把宮裡的和尚道士煉丹器皿全部趕走清理,並不準他們胡言亂語。雍正自康熙年間就開始吃,從政13年來一直廢寢忘食的勤務政務,處理各種爛攤子,批閱奏章僅奏章就達四萬份之多,批字三四百萬字,硬生生在夾縫裡把700萬兩的國庫增加到5000萬兩。積勞成疾,心力交瘁,很有可能有心腦血管疾病,加上丹藥催化,突然離奇死亡是很有可能的。


《雍正王朝》裡面雍正親審弘出來時就吐了一大口血,被人揹會宮內,後又接見處理朝政大事,深夜幻想胤禩來召喚自己,恍惚中摸了一粒丹藥放入口中,後來就出現血滴在奏章上的場景。這不正暗示積勞成疾,誤食丹藥最終龍馭歸天嘛!


墨梅逸清寒


導讀:雍正死亡一直是清朝迷案之一,但是在《雍正王朝》最終吐血噴在奏摺上面。其實不用暗示,如果按照劇情的發展大體可以雍正的吐血而亡的成因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十幾年如一日的勤政造成的身體透支嚴重。第二、在經歷十三阿哥去世、親手鴆殺逆子弘時的時候就已經口吐鮮血被圖裡琛揹著回來。最後在老八胤禩臨終前寫的新中冷嘲熱諷有給了本來就身體虛弱的雍正致命一擊在吞服了大量丹藥後最終吐血而亡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這一輩子是相當的不容易,客觀的來說算是康熙這奪嫡的九子中相對公正,心懷天下的守成之君。雖然在奪嫡的路途上使用了一些手段,但是也是為了將來能施展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讓這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發展強大。雍正是這麼設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當政的十三年他早起晚睡極為勤勉,所以在早期清朝帝王比較長壽的家族傳統下才58歲就去世了。


劇中在新政初見成效、完成西北平定,勤勉的雍正吐血而亡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第一、十幾年如一日積勞成疾,身體透支嚴重

雍正是康乾盛世三代帝王中唯一的非馬上皇帝的帝王,所以身體素質和康熙和乾隆相比肯定要差一些。康熙和乾隆都能執政60年,而雍正才13年。但是雍正是清代所有帝王當中最勤勉的,一生親手寫下的硃筆批覆的奏摺的字數多大數十萬字。

這可不是乾隆所謂沒事裝大個寫的所謂御詩,那是雍正真正為這個國家批覆的奏摺和施政綱領。這數十萬字的硃批透露著雍正為國家的操勞和貢獻,所以才有康乾盛世的強大和物質基礎。從客觀意義上來說,康乾盛世中雍正也挺不容易不斷的攢家底。讓大清王朝在疲態中換髮新生,讓乾隆可以充分的施展發揮他的十全武功,造就康乾盛世。

所以說以一個文人皇帝,能堅持這麼多年勤勉再加上老八等人以及弘時這個逆子的掣肘體力精力嚴重透支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十三阿哥胤祥去世、親手處死逆子弘時,最後連最後陪伴的喬引娣都放回十四阿哥身邊。這一系列的打擊都讓雍正黯然神傷。

在劇中,雍正接遭遇了很多事對他打擊很大。第一件事怡親王胤祥去世:胤祥是雍正的好兄弟、好戰友,在胤禛辦差以及後來登基為帝的過程中老十三強兵權以武力送雍正坐穩帝位。後雍正年間,協助雍正清繳國庫推行新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在老八集團聯合弘時和隆科多物理逼宮要施行八王議政的過程中,又是老十三拖著病重的身體擎天保駕平定了這次叛亂。


所以胤祥的英年早逝讓雍正傷心不已,也讓雍正更加痛恨安琪娜塞斯黑他們。


第二件事就是為了再次避免奪嫡風波,雍正不得不親手處決了逆子弘時。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帝王家不能這麼看,弘時多次出手想害死寶親王弘曆從而想奪得太子之位。為了保證江山永固和帝王有序傳承,早就屬意弘曆繼承帝位的雍正不得不親手鴆殺弘時,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痛苦難當的雍正那時候就大口吐血,這不單是身體上的受傷心靈上的傷害更是難以癒合。一向剛強的雍正對圖裡琛說:

“背朕走一段把,朕有些挺不住了”


第三件事就是他從老十四胤提身邊搶走的喬引娣經過多年的相處也有亦僕亦友的默契感,這次他也放喬引娣回到遵化給康熙守靈的老十四身旁去了。所以身邊無人,導致他最後駕崩的時候身邊竟無一人發現。


受到愛新覺羅 阿其那遺書刺激吞服了大量紅色的丹藥後發作吐血而亡

等把喬引娣送走後,接到了老八的遺書。老八在遺書中冷嘲熱諷的承認他輸了,但是雍正也沒贏;他不認可雍正的新政,認為這隻能帶來身後的罵名。雍正用生命苦熬換來的新政盛世被老八一口否定。

說白了也許老八並不是真心的不佩服雍正,寫遺書的目的就是氣人。說白了就是你給我談治理國家的功績,我就給你說百官的罵名就是讓你不痛快。你辛苦是你自找的和我們無關。就有一種純粹鬥氣的意思了,就是臨死前還得噁心你一次。

這可把雍正氣得手腳直哆嗦,頭上直出虛汗。所以雍正拿出了紅色的丹藥,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開始的時候雍正吃了一粒,但是很快又抓了一把在座位前吃了下去。咱們都知道古代帝王吞服的丹藥中含有大量的汞、鉛等重金屬,即使認為丹藥有用的道士對於丹藥的用量也絕對有嚴格的控制。絕對不能這樣一把一把的吃,絕對會急性中毒然後吐血而亡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結:

綜上所述,雍正最終吐血而亡是多件事情綜合疊加產生的效果。雍正多疑、勤勉、心眼小都促成了最後和阿其那的較勁從而吞服大量丹藥導致吐血身亡。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和政敵一樣計較,對於純粹想噁心人的對手也不用較真。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在滿清整個歷史中,雍正皇帝的死可謂是一個懸疑,因為當時雍正還只有58歲,雖說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是還是感覺死的有點不大正常。在野史中甚至有傳言,雍正是被一代奇俠呂四娘所殺,連腦袋都沒有了。

滿清的歷史記載對雍正的死也是諱莫如深,根據眾多的歷史記載雍正皇帝的死,主要是因為他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一樣渴望長生,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和漢武帝。這些皇帝為了能夠長生都服食道家所煉的仙丹,最終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而亡。雍正皇帝也一樣,為了長生經常服食仙丹,並且還把仙丹賜給自己的寵臣。

當然雍正皇帝本身非常的勤政,這一幕在歷史記載還有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都有詳細的描述。他經常批閱奏摺到深夜,同時又創立了秘折制度,所以導致他的工作量大增,長期這樣對人的身體負擔肯定是極重。再加上康熙當了60年皇帝,在後期事實上積累了很多的弊病,所以留給雍正的事實上是一個爛攤子,裡面有很多的問題,雍正不得不長期過勞的工作,去解決這些問題。

還有一說是好色,也許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雍正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並且不怎麼好色。但事實上,歷史上的雍正皇帝並不是如此。尤其是到晚年的時候,雍正皇帝可謂是相當貪圖美色,並且經常服食春藥,而這種藥物往往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至於雍正貪花好色的說法,在朝鮮的歷史中有所記載。

總之正是因為雍正皇帝這麼多問題,所以導致他似乎是非正常死亡。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清朝有三位皇帝的死亡被認為非常蹊蹺,分別是順治、雍正和光緒,雍正的死尤其撲朔迷離,在《雍正王朝》裡,雍正彌留前他的血滴在奏摺上,這絕非正常死亡現象,雍正之死,存在他因。




在清朝皇帝裡,雍正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在激烈的“九子奪嫡”鬥爭中,雍正從不被看好到最終勝出,其經歷的過程尤其艱難。雍正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後登基繼位,時年45歲,於公元1785年駕崩,在位13年終年58歲,他的皇父康熙帝活了69歲,在清朝皇帝裡面壽命僅次於孫子高宗弘曆,雍正的年齡在清朝皇帝裡面也可以擠進前5。雍正猝然而逝,歷來有三種死因的說法,一種是因勞累過度而死,一種是被呂四娘謀殺而死(呂留良之女),還有一種,是服食丹藥而死。




那哪一種說法更可靠呢?關於勞累過度之說,筆者難以苟同,清朝皇帝都很懂得養生,康熙帝就深諳養生之道,雍正公務再忙也應懂得基本的勞逸結合,皇帝活活被“累死”,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本來就極少。而關於民間盛傳的因文字獄而下獄至死的呂留良,他是不是有這麼一個叫呂四孃的女兒一直存在爭議,且宮禁森嚴,層層關卡,呂四娘又談何容易去謀殺皇帝。最後一種說法,則更加令人信服,雍正服食丹藥而死,此事並非空穴來風,有史料證明,雍正帝早於雍正八年(1730年)就在圓明園的秀清村開始召集道士煉丹了。




明朝的世宗嘉靖皇帝堪稱中國皇帝“煉丹求長生”的最痴迷者,但清朝的世宗雍正皇帝其實也不遑多讓,早在雍正八年(1730年)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據此推測,雍正帝最早於雍正八年(1730年)就開始召集道士煉丹。關於煉丹服丹之後患,前車之鑑累不勝數,諺語有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古代道家的所謂“仙丹”很多都含致命的化學物,包括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死於服食丹藥,連對煉丹最痴狂的明世宗也被懷疑是死於服食丹藥過量。




我們再順著最權威的內務府檔案《活計檔》去尋找蛛絲馬跡,結果果然是令人大吃一驚,在雍正帝死前的十二天,有兩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鉛是重要的煉丹原料,如此數量的黑鉛被運入圓明園,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煉丹,更可怕的是這種有毒金屬,過量食用完全可置人於死地。在這之前,雍正帝早於雍正八年(1730年)便已經迷上了道家長生之術,對道家煉丹長達五年孜孜不倦的痴迷早已掏空了他的身體,到最後,雍正發現自己身體上的不適的時候,極有可能是加大了劑量,最終死於服丹過量。


持這種觀點的史料並非沒有,《清帝外紀》就直白無誤的指出:“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如果這種觀點成立,雍正帝將是清朝開國267年以來唯一一位死於丹藥中毒的皇帝。


大國布衣


《雍正王朝》中雍正總共吐了兩次血,第一次在親手毒死兒子弘時的時候,雍正一口老血癱倒在地上,還是圖理琛將他背了回去。第二次的時候,老八允祀在流放途中去世,留給了雍正一封信,雍正看完信以後,咳嗽不止,吞下兩顆紅色的藥丸,一口鮮血吐在了奏摺上,58歲的雍正暴斃而亡。雍正的死亡確實是非正常死亡,在民間傳聞中關於他的死亡報告也多種多樣,流傳最廣的例子就是被呂留良的後人呂四娘一劍殺死。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死亡原因有三點:


一,氣的

常言道“莫生氣”,生氣傷肝。但是雍正登基以後,文武百官,兄弟手足,兒子母親都在阻撓著他推行新政,給他的執政生涯造成了極大的困惑。雍正本來就是一個急躁的人,他生氣卻無從發洩,只能聽從康熙皇帝臨終給他的告誡要“忍”,因為他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剛剛登基,親兄弟老十四不向他下跪,質疑他皇位的正當性,老十則在朝堂之上放屁,大放厥詞,讓他難堪。新科第一考,兒子和張廷璐舞弊販賣考題,好不容易選個天下第一巡撫,還是一個做假賬,要名聲的諾敏。田文鏡治理黃河,施政河南,使得中原地區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卻因為事實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遭遇到了百官彈劾,甚至清流逼宮。


雍正的政策得不到理解,自己的母親又偏袒小兒子胤禵,試圖干政讓十四阿哥當大將軍王。允祀夥同關外的鐵帽子王逼宮,滿朝文武站出來為他說話的卻只有狀元王文昭,還有兩個老臣馬齊和張廷玉。事情剛剛過去不久,弘時竟派人去刺殺弘曆,自己的兒子竟然為了皇位不惜痛下殺手,這比“九子奪嫡”中眾位皇子的行為還要可怕,畢竟雍正的兄弟們還沒有到了,親自出手殺死自己的兄弟,這樣殘忍的地步。雍正殺死自己的兒子,加上十三弟去世,兄弟逼宮,這位孤獨的帝王再也忍不住,一口血吐出癱倒在地。

二,累的

雍正是一個勤政的皇帝,經常徹夜工作,白天休息兩個時辰,一天大概就休息四小時。紊亂的作息時間,對於雍正的身體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還有大批的奏摺要批閱。工作量大,休息時間段,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吃不消。雍正還有後宮嬪妃要寵幸,這樣年紀越大,對他的身體打擊越大。他做的是又太多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改土歸流,整頓旗務,平定西北這麼多的事情,雍正都要從實施到成果的批閱和參與。我們上文中寫到了雍正的被氣,可以說雍正不止身體累還心累。身心的疲憊對日漸衰老的雍正是一大打擊。



三,吃的

雍正身心俱疲,他也能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情況。所以信佛信道的他,開始食用由賈似道提供的丹藥,保持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古代煉丹,丹藥裡包含的都是硫磺之類,多種礦物,丹砂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吃多了反而會中毒身亡。雍正皇帝為了延年益壽,服用丹藥過多,所以暴斃而亡。喬引娣回景陵的時候就曾經委婉勸誡雍正:

賈似道的丹藥雖好,但是您也要少服用為好。

可見雍正確實對丹藥的需求量較大,再加上允祀在信中所說事情,過於真實,自己夙心夜寐為天下蒼生,得罪了一些讀書人,士人,再加上八阿哥黨的推波助瀾,反而落下了千古罵名。



雖然《雍正王朝》有美化雍正的嫌疑,但是大體上將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刻畫的十分成功,發人深省。


紅雨說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這樣結尾,從最本質上講,就是為了說明雍正皇帝的正面形象,二月河的小說我看過,通篇並不是像傳說中的雍正是個暴君、好色的印象,而是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堅韌、勤勉、恩仇必報的皇帝,是正面形象!



劇中讓雍正這樣去世,就是說明雍正是積勞成疾,堅持工作,死在工作崗位上!

那歷史上的雍正是怎樣的?

電視劇很多情節都是有歷史根據的,並不是戲說!


歷史考證,雍正繼位是真實的,並不是篡改詔書,康熙晚年朝政混亂,庫銀空虛,確實需要雍正這樣性格的人當皇帝,才能持續大清江山,要是八王這樣和光同塵的人當了皇帝,大清也不會繼續統治下去,康乾盛世也就無從談起了!

雍正當了皇帝之後,也確實是勵精圖治,改革吏治,大刀闊斧,確實夠狠,不過那時大清不狠也不行,重病用猛藥!

現存很多雍正批閱的奏摺,並不是像有些皇帝一樣,寫句知道了就完事,而是密密麻麻的批閱,有時寫的意見比原文還多,晚上經常加班到深夜。這也直接否定了有人說,雍正皇帝好色貪圖女色的傳聞,每天上班這麼忙碌估計晚上累的不行,哪有心思整天想這個事!



後來雍正長期服用丹藥,丹藥都含有汞等有害元素,長期服用慢性中毒,這才是雍正死亡的主要原因,至於甄嬛傳直接是胡編亂造,除了主要人物之外都是虛構,雖然沒有架空歷史,但是與正史也沒有多大關係!

這個電視劇也算是為雍正平反了,實事求是的成分更多一些!


敏學訥言


歷史上雍正之死是滿清幾大懸案之一。對於雍正皇帝之死,其子乾隆皇帝也是諱莫如深,根據現有的史料,對雍正之死的原因支持最眾的莫過於吃丹藥過量。雍正皇帝晚年好修長生,與煉丹家混在一起,每每煉出丹藥,還分給自己的寵臣吃,比如田文鏡,就收到過他的丹藥恩賜。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這可能僅僅只是暗示之一,下面,我們就著《雍正王朝》來看看雍正皇帝之死到底都還告訴了我們哪些更豐富的內容。

1.血雨腥風的一生

在《雍正王朝》裡,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雍正即位之後的逼宮亂政,以及後來雍正皇帝殺子,都是以八爺胤禩和胤禛之間的政治鬥爭為主線的,雍正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不過是這種政治鬥爭的延續而已。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血雨腥風的,這種鬥爭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不要認為發起這場鬥爭的僅僅只是八爺黨,老四胤禛並不能獨善其身。從黃河發大水,清查老八管理的戶部,然後下江南籌款賑災,“打劫”八爺黨的小金庫,在江夏鎮,差點被任季安和劉八女這樣的地頭蛇給幹掉了,要不是能夠忍辱負重,胤禛付出血的代價也不足為奇。奇恥大辱之下,也才有老四胤禛派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七百餘人無一生還,可嘆的是還有多少無辜的婦孺也沒放過。這就是你殺我一刀,我給你一劍,都是血淋淋的事件。

雖說“血雨腥風”,有時候政治鬥爭的過程未必見血,但是招招卻能要命。老八胤禩為了撬翻太子胤礽,在刑部冤獄案中誘審肖國興,戳太子的屁股,讓胤礽也只能感嘆:你們鬥不過他。八大山莊,老十四胤禵居然偽造一封太子手諭,嫁禍太子,成為一廢太子的導火線,而當時的所謂太子黨人的老四胤禛,也只敢躲得遠遠的,讓太子的“血”濺在老十三的身上。

可是老四胤禛也並不是善茬,在得到太子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件後,利用管家高福的背叛,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太子信件傳遞到八爺黨手中,最後呈報給康熙皇帝。值得玩味的是,康熙皇帝讓老四胤禛前去抓捕太子胤礽,這個乖賣得天時地利人和啊。如果說一廢太子與八爺黨息息相關,那麼二廢太子就是老四胤禛一手而為了。這種針對太子的鬥爭就像利忍一樣,直插自己的兄弟,雖然看不見血,但是卻要人命啊。

康熙駕崩時,當老八胤禩買通了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之後,預備在京城發動內亂,其目的就是爭奪皇位。可以想象,要是老四胤禛不是憑著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重新奪回豐臺大營的兵權,一場為爭奪帝位的流血鬥爭在所難免。而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雍正即位若干年之後,老八胤禩挑起雍正的兒子弘時,再次利用關外的兵力,企圖發動兵諫,若不是機靈的弘晝,一場兵諫的災難又會降臨。

陰毒的老八胤禩更是通過鼓動下一代,來延續自身在奪嫡鬥爭中失敗的“陰霾”,弘時比老八更狠毒,那是真刀真槍的刺殺弘曆啊。這些鬥爭實實在在存在於帝王之家,不單單是用“無情”二字可以描述的,說是“血雨腥風”一點也不為過。

2.嘔心瀝血的一生

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雍正皇帝在一名封疆大吏的任前談話中推心置腹的說:“除御極時,諸臣多未識面,朕費無限苦心,鑑別人才,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惟以天下大計為重,此身亦不愛惜。”(《硃批諭旨·朱綱奏摺》)雍正從政,日日勤勉,堅持不懈,常以朝乾夕惕自勵自詡。據史載,雍正皇帝每日批閱奏摺皆一萬字以上,可見其嘔心瀝血的程度。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皇帝為政勤勉為民的橋段也很多。

雍正即位之初,為人才匱乏而煩惱,於是開恩科取士,因為科場舞弊案和劉墨林,雍正皇帝可謂費盡心思,親自為尹繼善掌燈不必說,卻和老十三跑到國子監與考官們“舌戰群儒”,非要錄取與青樓女子蘇舜卿有染的劉墨林可謂下足了功夫,若是按照現在的標準,這劉墨林就算是探花及第,也只怕“嫖妓”一事落第。

西北叛亂髮生後,雍正皇帝為了提高軍事後勤轉運的效率,設立了“軍機處”,這是歷史上的大事,說得書面一點,叫加強了皇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皇帝把啥事兒的決策權都攬在自己的身上,總理大臣們都成了皇帝的“秘書”,皇帝一個人的擔子不是減輕了,是加重了,臣子們的責任反而減少了,減輕了。大事小事都需要皇帝一人組織協調決策,沒有嘔心瀝血的功夫怎麼能成?

雍正在位推行了多項改革和新政,主要以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清查番庫等等,尤其是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新政,對於地主階級和讀書人的利益有所損害,所以遭到了來自地主階級和讀書人的反對。在科甲朋黨案中,百官“逼宮”的實質其實就是反對新政,雍正頂住壓力,和弘曆唱了一出“紅黑臉”,才將科甲朋黨案壓住了風頭。

在八爺黨以“八王議政”發動的逼宮中,張廷玉一席話可謂切中要害:“自我當今皇上御極以來,秉承先帝意願,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推行新政。”

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間架起一座鋼鐵大橋,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大清王朝也許早就步入頹廢的沒落,是雍正皇帝延續了大清的繁盛和昌榮。

3.血淚盈襟的一生

雍正皇帝的一生同時也是悲劇的一生,用“血淚盈襟”來形容也不為過。《雍正王朝》中,老十三胤祥說過一句話“無情最是帝王家”。皇權的誘惑讓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為了奪嫡不擇手段,不顧親情,相互詆譭,相互廝殺,作為一個有為的皇子和君王,不得不實行鐵血手段,來推動國家和歷史的發展。

一廢太子的時候,大阿哥胤褆不顧兄弟之情,要為康熙皇帝除去“慶父之憂”,還誅魔太子胤礽,將皇室的臉面撕裂盡至。作為太子黨人,弟弟老四胤禛在胤礽雪夜走投無路之時,也只能捨棄兄弟之情,以免惹禍上身,如果內心還有親情,必然會在煎熬中煉獄。

為了在奪嫡中取勝,充分發揮年羹堯這顆棋子的作用,胤禛不得已納娶和鄔思道兩情相悅的年羹堯之妹年秋月為側福晉,讓世間的愛情又多了一重苦恨。

胤禛登基為皇帝之後,那些曾參與奪嫡的皇子們,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尤其是自己的親兄弟老十四胤禵,卻萬般不理解雍正繼位的事實,在康熙皇帝的靈柩前大鬧不止。而八爺黨在各種場合打橫炮使邪力,阻礙新政,打擊雍正,最後還進行逼宮。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親兄弟,可是他也不得進行打壓,來推進改革和新政。

自己的親兒子弘時,為了爭奪皇位,在老八允禩的煽動下,竟然暗殺自己的兄弟弘曆。萬般無奈之下,雍正也只好親手毒殺了自己的兒子。虎毒不食子,能夠下去這樣的毒手,也只有雍正皇帝能夠做到,可是,誰又知道他內心的血和淚呢?

老十四允禵被永久軟禁在康熙景陵守墓,八爺黨逼宮失敗後,被弘時流放戍邊,有去無回。這一筆筆清算兄弟的賬其實都記在雍正皇帝的賬上,直到允禩死後,還化作鬼魂牽絆在雍正皇帝的身邊揮之不去。

當帝王成為最終的孤家寡人之後,其實背後的血淚也是罄竹難書,這就是雍正皇帝,一個悲劇一生的帝王。

雍正臨死時候的一口血,詮釋的不僅僅是他的死因,更多的則是他血雨腥風、嘔心瀝血和血淚盈襟的一生。


青燈問史


雍正只活了57歲就駕崩了,而他的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分別活了68歲和88歲,壽命都比雍正長的多,從遺傳學的角度看,雍正可以算是短命的了。而歷代關於雍正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傳奇是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刺殺身亡。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對於漢人中的知識分子軟硬兼施,以圖江山穩固,而呂留良心中一直以大明為正統,時刻存有反清復明之心,還曾提寫了 “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之類的反詩。為了拒絕清廷的徵召,甚至一度出家為僧。在呂留良死後,因為受到湖南儒生曾靜反清一案的牽連,呂氏全族連帶門生、姻親等全部被清廷鎮壓。

據記載,雍正十年時的文字獄,不僅將已經死去的呂留良開館戮屍,呂氏年滿十六歲的男子都被斬首,不滿十六歲的被髮配寧古塔為奴,而女眷則大多都被賞賜給王公大臣做了奴隸。這對整個呂家和與其有關聯之人,無異於滅頂之災。

傳說當時呂四娘因為年紀尚幼,被送到乳母家撫養,由此逃過一劫。後來呂四娘長大後尋名師訪高友,學會了一身飛簷走壁的本事,並最終潛入深宮取了雍正的首級,為家人報了血海深仇。


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皇宮大內戒備森嚴,呂四娘不可能獨闖大內刺殺皇帝。更何況,呂留良案發生在他死後的49年,呂四孃的年紀應該在50多歲,這個年紀氣血已經開始衰敗,即便是武功仍在,也不可能是眾多侍衛的對手了!

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估計是呂家的遭遇太過悽慘,人們在同情之餘杜撰出來的!

比較靠譜的看法是,雍正死於重金屬中毒。雍正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勤政帝王,面對著紛繁浩雜的政事,難免會有精力不濟和力不從心的感覺,於是他也和秦始皇、唐太宗這些帝王一樣,篤信丹藥之道意圖長生不老。他還曾做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現代人都清楚,鉛汞等物食用多了必然導致重金屬中毒,對內臟器官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最後危及生命,雍正同樣是這種情況。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雍正在暴卒的前一天,還在正常處理政務,到了第二天的上午,便突然疾病發作並緊急召集重臣入宮安排後事,在當天晚上便駕崩了。軍機大臣張廷玉曾記載下了當時的情況,他眼看著雍正口鼻流血不止。

這明顯是中毒的症狀!

影視作品中“鮮血噴到奏章上”雖然有些誇大,但也不算太離譜!


李飛叨


在《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十三年的八月十六,中秋節過後,雍正把喬引娣送到了在景陵守陵的十四爺身邊。喬引娣臨走時,答應雍正回去處理好了事情就回去看雍正。然而,這一次竟然是永別。

回到北京七天以後,八爺胤禩死亡,臨死之前,八爺給雍正寫了一封信,嘲諷雍正雖然治理好了國家、完成了康熙遺願,但是也落得身後罵名滾滾。

雍正看過之後,心情難過,燒掉了那封信,繼續批閱奏摺,誰知自己的手已經不聽使喚,雍正急忙拿出幾粒紅色藥丸吞了下去,感覺不管用,又倒出了一把藥丸吞下,沒過多久,雍正吐血而亡,死時孑然一身……


在朝廷重臣張廷玉的《自訂年譜》中記載: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偶感不適,但是照常辦公。二十二日晚上二鼓時分,內宮急召張廷玉、鄂爾泰入宮,二十三日子時,雍正駕崩。死得非常倉促。

由於死亡太過倉促,引起了眾多傳說:

一、呂四娘刺殺說。

在雍正六年,湖南生員曾靜鼓動他的學生給嶽鍾琪送信,希望他念在是岳飛後代的份上起兵造反,因為滿清是當年金人的後代。嶽鍾琪造反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嶽鍾琪把曾靜綁了,送給了雍正。雍正親自審理之後,讓曾靜連夜書寫演講稿,拿著去全國各地演講,以匡正視聽。

曾靜案的背後,還牽扯出了呂留良文字獄這一案件。因曾靜相信了呂留良所寫的書,為他的思想毒害,所以有了勸嶽鍾琪造反的想法。

於是,雍正下旨,呂留良鞭屍,呂家全家抄家,全部發配寧古塔為奴。其中,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逃了出來,拜甘鳳池為老師,當時人稱獨臂神尼。學好武功之後,呂四娘潛入圓明園刺殺了雍正。



對於家留有一後這件事上,雍正曾經問過李衛,並警告他如果查出有呂四娘這個人,絕不輕饒李衛。

李衛經過徹查之後,回覆雍正,沒有呂四娘這個人。李衛本是雍正潛邸時的奴才,在雍正提攜之下做到了江蘇巡撫,對雍正極為忠心,他不可能讓呂家有漏網之魚。

二、曹雪芹的情人刺殺之說。

雍正六年,西北戰事吃緊,為了給年羹堯籌措軍費,雍正成立軍機處,把江南織造曹頫的家給抄了。

曹家舉家遷到北京居住,此時曹雪芹的叔父曹曹頫收養了一位義女叫竺香玉,據說是林黛玉的原型。她原本是曹家戲班子裡的戲子,自幼與曹雪芹相好。

雍正八年,宮裡選秀女,曹家把竺香玉送進了宮裡,得到雍正寵幸,被封為皇妃。而曹雪芹化名天佑,混進了宮裡,做了“管理御用和尚道士”這一職務,與竺香玉取得了聯繫,兩人合謀毒死了雍正。

雍正駕崩之後,竺香玉守節,去香山一帶出家為尼,天佑過去相伴,兩人渡過了九年幸福時光。

乾隆繼位之後,事情敗露,竺香玉自盡,天佑遠走他鄉,寫成了《紅樓夢》一書。

既然竺香玉得到寵幸,曹家必然東山再起。曹家有恢復輝煌了,就沒有再殺雍正的理由。所以,此等說法站不住腳。

至於雍正死於何因,做為正劇的《雍正王朝》裡面給出了答案:在景陵惜別的那一刻,喬引娣對雍正說:賈道士送的丹藥好是好,但需要慢慢補才好……


雍正文化素養好,治國手段相當老道。他治國講究外儒內法,信仰上迷戀佛教,修身養性上又熱衷於道教。

雍正剛繼位的那幾年,肯定是沒有機會召道士煉丹。當國家步入正規之後,雍正八年,雍正重用了李衛推薦過來的白雲觀道士賈士芳。

據內務府檔案《活計檔》記載,從雍正八年開始,運進圓明園的煤有192噸、木炭42噸、還有大量的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物,而這些都是煉丹的必需品。


我們知道,道家丹藥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有劇毒。雍正臨終前服用大量丹藥,結果可想而知。

乾隆繼位後,立馬驅逐了煉丹的道士,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雍正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