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縣徐晴晴:辛勤耕耘育桃李


嘉祥縣徐晴晴:辛勤耕耘育桃李

徐晴晴,滿硐鎮中心小學數學教師。2013年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她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始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敬業奉獻,師德高尚,勤奮努力,成績突出,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歡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擔任一線教師的六年間,她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從培養和建立新型師生平等關係入手,尋找學生心靈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礎上教書育人,她的學生格外親近她,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給她說,因此,她的話總能說到學生的心坎上。“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不能讓一個差生掉隊。”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她的班上有這麼一位學生,父母都已年老,自己又是殘疾,家裡生活艱苦,他沒有童年的歡樂,總是沉默寡言,和別人說話也總是戰戰兢兢,使人看了疼在心上。對他這樣的學生徐老師總是給以更多的關心,及時解決他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多次同欺負他的學生談話,大力表揚幫助他的學生。漸漸的欺負他的少了,幫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在給老師的評價表中李志會同學總是寫下發自內心的一句話:“老師,你就像我的媽媽,我會用努力學習報答您!”

徐老師班裡有一個學生,父母雙亡,她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她性格孤僻,經常遲到、曠課,常因一點小事就和同學吵架,不做家庭作業,成為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看到這一切,徐老師沒有無休止地訓斥、挖苦,而是以親人般的情感關心她、愛護她。指導她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指出她違紀的言行,對於她不寫作業,徐老師就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陪她做完作業。六年來,她用汗水澆出了一園桃李芬芳。

勇於探索,做教學改革的踐行者

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在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她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制定了課時計劃,按要求認真備課,並根據兒童年齡特徵,遵循科學創新的教育原則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力求使教學方法做到新穎。她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善於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恰到好處的激發學生討論的慾望,及時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適應課改理念,極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練習中她加強習題訓練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逐漸構成了自我的教學特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她始終堅持“一遍清教學法”。即適當放慢教學速度,講授新知識時力求深而透,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習題訓練保證質量,力求少而精,突出潛力培養。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從茫茫題海中解脫出來,她所帶學科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開拓創新,班隊工作富有成效

作為一名中隊輔導員,徐晴晴同志深深地體會到,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隊員自育能力和競爭意識,讓每個隊員都有鍛鍊的機會,徐晴晴同志採用了輪流值日後,隊員們都特別積極。為更好的發揮隊員主人翁意識,學校先後成立了“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禮儀示範崗”、“紅領巾志願服務崗”紅領巾小記者站”等少先隊活動陣地,充分發揮了少先隊組織育人、陣地育人的作用。

如何把活動搞得紮實,多姿多彩,並且富有創造性,徐晴晴同志總是從細微處入手,著眼於事物細處,並小題大做。例如:學生“吃零食”本是件小事,非常平常,但他從小事入手與“如何教育隊員學會合理花錢”聯繫起來。別出心裁地組織了一次“比花錢”的中隊隊活動。隊員聽老師要他們學花錢,而且還要“比”,他們不得不考慮這錢應該怎麼花,小隊中進行評比“看誰的錢花得最合理”。再如,他在與家長的接觸中瞭解到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只知道接受父母對他們“體貼入微”,卻不懂得如何去關心、尊重父母。於是就利用“三八”婦女節,組織隊員開展中隊活動“獻給媽媽的愛”。在充滿濃濃親情的氣氛中,隊員們進行了自我教育,懂得應該關心、體貼媽媽的辛勞。

嚴格要求,不斷提升自身師德修養

2015年,徐晴晴的孩子才八個月大,丈夫便去新疆支教,整個家庭的重擔便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一邊在學校上課,一邊還要照顧公婆,有時學校裡太忙,孩子在家餓的哇哇大哭也顧不上回家餵奶,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但是,她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難,一直擔任著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沒向學校提過任何要求。

徐晴晴老師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端正思想態度,熱愛教育事業,堅持教養並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時刻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時時處處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在同事及學生面前做出表率,成為一名大家公認的優秀青年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