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的小城---林县


林州市,没有自治区那么高规格,也没有大军区、战区那么神圣。林县城,一个十八线城市,地处北京八十八环上。城安静、人热情,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招呼一聚。因为地方不大,开车、坐车,路况一般正常,即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不会超过一首歌的时间,所以总会一呼百应。

聚会的地点不是东关,就是西券,或者南关,基本不选北关,据说是“找不见北”。聚会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在傍黑,周末最多。不到6点,东家就到了饭店,饭店一般都不大,厨师炒饼炒不过水冶家,拉面拉不过长垣家,甩饼甩不过安阳家,但菜一定有特色,不是腐竹粉皮炒得好,就是肉丝炒的棒。朋友聚会,用不着讲究排场,关键是吃得舒服。不谈实惠不实惠,小饭店的菜不比大饭店的差。

主人一落座,拿着手机拨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砍啥吊哩还不来,就差你一人了,快些来!”对方就会说:“到了,快了,马上就到了,已到饭店门口了”,或者是“5分钟就到……”终有姗姗来迟者,明明是在家闲的蛋疼,还假装来迟,美其名曰:刚散会,才下班,或者说路上碰到领导了聊了几句。其实,就是瞎撇逼哩。

人到了,菜上齐,酒倒满,东家通常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也没甚事,就是时间长了,有点想你们了(其实是想喝酒了),大家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东家什么也不说,客人会催他说上一两句,然后晚宴正式开始。

东家领着大家喝三杯酒过后,就开始一一介绍客人。这时候,东家大多摇身一变,成了临时组织部长,把每个人都现场提拔一番。比如,派出所的协警小李就是李所,银行的办事员小周便是周行长,学校后勤的陈老师就是陈校长,医院割包皮的裴医生就是裴院长,乡下来的老廖就是廖书记,自由职业者立马成了张总吴总……诸如此类。一个桌子上,副科、正科、副处、正处比比皆是,全是领导,但大家也不客气。不认识的,还相互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认识了,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东家的介绍很满意。偶尔极个别的会谦虚一下,会模糊地说:“瞎逼说哩,我就混日子而已……”声音小到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见。马上就有人说:“快了,快了,下一届非你莫属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

林州,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既善饮也豪爽,但不会吹。通常一个酒桌上,起码是先带一件酒来,大家先是老规矩,小杯一起先喝三杯,大杯一起整三口,美其名曰“开场干三杯为敬”,然后就开始打圈,一个不落,划拳、扑克、骰子样样不拉。在一些大城市,喝酒还是有点文明的,一般在一敬一回后,东家就随意了,不再强求每人喝多少。可是在林州就不行,这时候,酒量大的人就开始发挥了,提杯单打,点对点喝,划拳过圈,不服再喝。如遇到同学老乡战友等,便是白的喝了换黄的,黄的喝了换红的,三种全上,面面惧到!老朋友,好兄弟,新朋友,一推一杯,找个话题互怼,谈人生、吹大哥、侃女人……天昏又地暗、忍不住的流星…………天上地下、无所不谈!

几番下来,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于是,“张局”与“李所”之间就开始交换手机号、微信扫一扫,“刘校”“周总”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场面异常热烈,你兄我弟,相见恨晚,握住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这时,就有人说:“今天已经尽兴,感谢老板,我们下次再聚吧。”这时东家把握住此机会,当机立断宣布:“天下没有不散的席,今天就到这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往往在这个时候,中间有点身价还有点嗜好的,便命令似的补一刀:“还早,一起去KTV吼两嗓子,去哪家,你们选。”

招出租车,一群别人眼里的“几个傻屌货”就朝着KTV飞驰而去。

到了KTV厅,就是换了个环境,新思路新办法。开唱开喝齐头并进,歌者往往一首,献酒的是你方敬罢我登场,四杯五杯见怪不怪,常事。哪怕你五音不全、哪怕你北腔南调,都异口同声说你唱得好,喝酒,喝酒。不唱歌者,提起酒瓶,左顾右盼,跃跃欲试,至于祝酒词嘛,对酒鬼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有些话可能会说N遍,也有的开门见山,端起就干,反正就是借个理由喝,那是花样百出。兴头上,就是几个老爷们也要来个翩翩起舞,那种斯文与矜持荡然无存。要是有几个异性朋友,结尾必点嗨曲,老认识的,刚相识的,抱在一起,瞎摇,乱蹦……(也就是敢抱一抱而已)……

歌吼完,差不多己是打更,这个时候,还有战斗力的主就不那么多了,结局一般都全军覆没,基本上是没人清醒了……站前街上行人车辆渐行稀少,于是,大家起身穿衣、拎包、拿手机……,出得门外,又是一番握手、拥抱,十八里相送,难舍难分。一群摇摇晃晃的身影在灯火阑珊里渐行渐远……

第二天早上醒来,头真他娘比疼,以后说成个啥也不能整个喝了,难受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