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戰日軍的戰鬥力,出現在歐洲戰場會是怎樣的?

星星巔峰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不吹不黑的說,日本軍隊在二戰時期的戰鬥力亞洲第一。整個世界來說也是一流水平。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戰鬥力超一流。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這些國家都是一流水平。其他歐洲國家二流水平。整個非洲亞洲在當時都屬於三流水準。由此也可見我們當年抗戰是多麼的不容易。


二戰時期日本和歐洲國家戰鬥力對比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對比出來。因為日本和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這些國家的軍隊全部有過作戰經歷。戰鬥力看的是什麼?就是戰爭結果。

日本和蘇聯的戰爭就不需要多說了。整個二戰時期日本和蘇聯幾乎沒什麼特別大規模的作戰。但是小規模作戰也是持續不斷的發生。日本和俄羅斯最大規模的一次作戰就是著名的諾門罕戰爭。諾門罕戰役日蘇雙方投入了二十多萬兵力。死亡6萬餘人。日軍陣亡8440人。受傷8766人。而蘇聯方面則陣亡9703人。受傷15251人。最重要的是本次戰役蘇聯方面消耗了80000噸戰略物資。光是炮彈就用了31000噸。而日本所有的物資消耗還不足2000噸。蘇聯這麼巨大的優勢傷亡人數還比日本高。日本戰鬥力如何就不用多說了吧。


日本和美國戰爭。東南亞戰場就不說了 光是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傷亡人數就足夠觸目驚心。日本在和美國作戰過程中傷亡人數高達38萬。而美國軍隊在二戰太平洋戰區,美國陸軍地面部隊戰鬥陣亡近40000名,美國陸軍航空隊戰鬥陣亡近20000名,美國陸軍共戰鬥陣亡近60000名。與日本作戰,美國海軍戰鬥陣亡近35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陣亡20000名。美國海岸警衛隊戰鬥陣亡近10000名。與日本作戰,美國軍隊共戰鬥陣亡名16500名。這只是美國的傷亡人數。還沒有算上南美洲其他國家還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整個算上來的話幾乎是相差無幾的。


而日本在進攻東南亞的時候,和英法國家的軍隊都有過交戰。當時新加坡是英國殖民地,泰國有部分法國和英國殖民地。老撾越南柬埔寨都是法國殖民地。印度緬甸馬來西亞都是英國殖民地。就這麼說吧整個東南亞差不多都被英法瓜分了。雖然英法在東南亞駐軍不是非常多。但日本在東南亞把英法聯軍打的屁滾尿流這是事實。要不是最後當時國民政府派出遠征軍,英國就沒有在東南亞存在的希望。由此可見英法的戰鬥力是多麼的渣。

所以,雖然日本沒有出兵歐洲,但是日本和歐洲國家都有過交戰。況且戰績還不俗。要知道這只是日本的陸軍。日本的海軍最強。陸軍次之。所以日本如果當時不管亞洲直接派兵到歐洲。盟國危險的很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有網友問:以二戰日軍的戰鬥力,出現在歐洲戰場會是怎樣的?可以生存嗎?如果日本位於歐洲意大利的位置上,那麼整個歐洲的戰局,都會完全改觀。

日本聯合艦隊將會掌控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的制海權,完全壓制住英國海軍。只要掌握了黑海,地中海的制海權,封鎖北大西洋,那麼,隆美爾在北非就會取得勝利,並且進一步控制中東的油田地區。

而且,德軍也可以從黑海進攻高加索,控制大油田。在北大西洋,日本艦隊和德國潛艇一起完全封鎖英美對蘇聯的援助。一旦手握中東,高加索兩大油田,戰局就會完全不同。

至於日本陸軍,日本陸軍1個第23師團,加強一點炮兵和守備大隊,可以在諾門坎大草原,抗住蘇軍朱可夫將軍親自指揮的1個裝甲集團軍超過800輛坦克裝甲車近半年進攻,摧毀對手397輛坦克。這已經說明,日本陸軍就是在歐洲也不是白給的。還有就是,日本全國有170多個師團。

北非著名的澳洲第8師,沙漠老鼠第7裝甲旅都是在調往亞洲以後,被日軍輕易殲滅性打擊的。不要小看日本陸軍的實力,在二戰時期,其實我國軍事實力超過了歐洲很多國家,二戰,我國從八路軍一直到國軍,如果精選出50個師級部隊,也是非常強的。我們這樣的實力都要與日軍鏖戰14年,日本陸軍不是菜鳥。

日本海航如果在歐洲,沒有什麼國家可以對抗。畢竟,日本海航擊落了8700架美軍海航戰機,美國海航的實力那是有目共睹的。要知道,更弱的美國陸航才出動10個P-51野馬大隊就在1944年,幾個月時間就橫掃了整個德國空軍。

日本正規野戰師團的火力也同樣不弱,在1942年,關東軍野炮師團,一個師團直屬炮兵聯隊,也有1個75毫米野戰炮大隊,2個105毫米榴彈炮大隊和1個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大隊。


深度軍事


在日本的萬歲衝鋒的攻勢下,意大利軍隊光榮投降了。

日本其實僅有的優點就是打仗勇猛,不怕死,靠精神力量支撐的部隊。然而,打仗靠的是國力,不怕死是其次,頂多變成人肉燒烤。日本的軍隊水平,其實也就是一戰時期的水平和思想,與二戰完全兩回事。日本頂多能在亞洲作威作福,到了歐洲,直接就被打的七零八落。

日軍一個師團一萬多人,山炮野炮根本不夠看,部隊火力也根本就支撐不住。歐洲很多國家,即便是波蘭,在二戰錢也在向機械化邁進。而日本,根本沒達到這個水平。日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日本海軍,可是歐洲很多國家並不需要和日本進行海上對決。況且,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也不是吃素的,德國的U型潛艇也可以一戰。

陸軍的裝備上,日本二戰期間也就五千多輛坦克,其實是裝履帶的裝甲車,裝甲加厚了一點而已。這種坦克,面對德軍的三號四號,會出現一種情況,德軍讓日軍兩炮,然後德軍一炮就給日軍坦克消滅了。日軍那點家底,根本無力發動坦克戰。庫爾斯克那種坦克戰,德軍出動2900多輛坦克,蘇軍出動5000輛坦克,隨便是蘇軍還是德軍,坦克都能直接把日本坦克撞碎了。

▲我感覺完完全全就是個拖拉機

曾經日本與美軍作戰的時候,美軍一輛謝爾曼坦克捱了日軍50炮,還是能夠繼續戰鬥。謝爾曼坦克,在德軍蘇軍面前就是渣渣級別的,但是,兌付日軍夠用了。當美軍進攻日軍坦克的時候,兩炮下來,日軍坦克就變成了零件。

日本在太平洋上窮途末路的時候發動的萬歲衝鋒,幾乎就是送人頭了。以索姆河戰役為例,德軍一天就突突掉了6萬敵軍,放到二戰,日軍要是這樣衝鋒,死的恐怕就要到10萬人了。而日軍的火炮射程實在是短,火力根本提供不了什麼有效的支援,縱深就直接能被吃掉。

如果把日軍步兵拉到斯大林格勒打巷戰,那更悲劇,這個時候其實是靠步兵堆。巷戰中,日軍幾乎清一色三八大蓋,那就簡直是找死了,蘇軍一堆波波沙衝鋒槍,火力持續性遠比日軍輕重機槍的持續性要好得多。就歪把子和九二式,除了打的準點,沒啥優點,子彈三十發,根本壓不住蘇軍。不過日軍有一個比較出色的輕武器,擲彈筒。這東西近戰很大優勢,但是杯水車薪,沒啥用。

日本PK意大利的話,也許有勝算,畢竟意大利人不喜歡打仗,整個二戰,也就賣個萌,當意大利軍看到日軍潮水一般的進攻時,他們應該就差不多投降了,一大群意大利士兵手拉手滿心歡喜的投降了。


軍武文齋


日軍的戰鬥力不弱,出現在歐洲戰場它的表現肯定要比意大利軍隊強,尤其是日本佔優勢的海軍。

德國對於日本海軍是羨慕,對於日本陸軍是看不起,但是日本海軍對於德國海軍也不怎麼看的起,反倒是日本陸軍對於德國陸軍是有一些崇拜,這個倒是不奇怪,舊日本陸軍

在建軍的時候,陸軍學校的教官就是德國人。

德國和日本結盟的時候,德國人最看重的就是日本強大的海軍,應該說日本的海軍當時絕對是世界第二的水平,而且和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相差不多,和傳統的老牌海軍強國英國海軍已經是有了一定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日本海軍的海軍航空兵實力要超過英國海軍,英國海軍還是一支以戰列艦為核心的平面海戰力量,而日本海軍雖然還是以戰列艦為核心,但是日本的海航無論是飛機的質量還是飛行員的質量,包括艦載機的數量都是遠遠的超過英國海軍,英國的那些戰列艦在進入主炮射程之前就會被日本的艦載機擊沉。

就算是發生那種傳統的戰列艦炮戰,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幹起來,也佔不到便宜,英國的條約型戰列艦在對付日本的那些偷偷摸摸改數據的戰列艦的時候,還是很吃虧的。

日本陸軍並不是魚腩部隊,還是很能打的,如果能夠從德國獲得一定數量的重武器,那麼日本陸軍不好對付。


日本飛機從零戰和陸軍的疾風開始,都是可以和歐洲國家的飛機相提並論的。

而日本陸軍可是比意大利陸軍厲害多了,雖然說日本坦克以小豆包而著稱,但是如果是到了象巴爾幹地區這種山地,日本的豆戰車可是比老虎豹子好用的多,本身南斯拉夫游擊隊也是沒有什麼重武器,南斯拉夫游擊隊的裝備大改善是意大利投降以後,南斯拉夫游擊隊接受了大約10個意大利師武器裝備以後,才極大的改善了這身的裝備,在此之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裝備比八路軍好一點有限。

就算是到了蘇德戰場這種地方,日軍也不會表現太糟,通常德國僕從國到東線的部隊都會從德國要一些諸如反坦克炮之類的裝備加強自己的火力,日本人也不例外,在哈拉哈河日軍的戰術水平和訓練水平都表現出色,這一點朱可夫也承認,日軍只不過是技術裝備上比較落後,而如果日軍真的到了歐洲,技術裝備薄弱的部分可以通過敲德國竹槓的辦法給予增強,而日軍日軍士兵的素質並不低,日本當時已經是普及了小學,而且是6年制的,蘇聯的小學還是4年制的。有了適當的武器裝備加上嚴格的訓練,日軍到了歐洲戰場上,表現不會很差甚至可以認為表現不一定比德國軍隊差,尤其是佔德國軍隊大多數的步兵師,德國的步兵師不了的比日軍的更好。


紅色手電筒


日本陸軍其實戰鬥力是很強的。如果以人的因素來考量日本人的戰鬥力的話絕對無疑是第一位的。他們信仰武士道精神,忍耐力,視死如歸的精神還是很厲害的。
▲二戰1974年最後投降的一個士兵小野田

日本人陸軍戰鬥力缺失是在武器層面,武器裝備落後,海軍除外。陸軍裝備差的代表就是日本的薄皮大餡坦克,二戰最差機槍九二式重機槍,歐洲普遍裝備衝鋒槍的時候,日本沒條件使部隊大規模裝備衝鋒槍。

▲薄皮大餡日軍坦克,還是鉚釘結構

▲九二式重機槍

空軍方面雖然有零式戰鬥機這樣的招牌戰鬥機,雖然前期厲害,其實也是一薄皮大餡飛機。飛機雖然機動性好,但犧牲了火力和裝甲,幾乎沒有裝甲保護,在二戰中後期歐洲戰場也是送人頭的存在。

各兵種戰術落後,在坦克大炮橫行的時代還堅持使用刺刀戰術,以人肉之軀到歐洲戰場去拼刺刀就是別人的靶子。


日本刺刀陸軍去歐洲打機械化戰爭肯定是去送人頭的,空軍也差不多。海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鍵盤俠終結者


回顧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有一個現象十分令人詫異,那就是德軍前期幾乎是戰無不勝,英法軍根本沒有反擊之力。

要知道一戰時期,英軍尚且可以通過索姆河等戰役迫使德軍撤退,但是到了二戰,卻是變為了一場追逐戰。

而最最令人驚訝的是此時一戰過去才不過二十年,也就是說德軍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直接甩開了英法。

並且是作戰思維甩開了英法,事實上當時德軍的裝備也不見得比英法先進多少,至少還沒有形成代差。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後來有人總結就是經歷了一戰的德軍,其將領作戰思維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也就是說一戰促使德軍的將領改變了固化的陣地戰思維,轉而開始了對裝甲作戰的研究。

正是將領方面的轉變,導致了德軍整體戰略思想遠超英法,這也就導致了前期英法完全不適應德軍的打法,蘇聯也是如此。

所以說戰爭在軍事裝備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將領的作戰理念等,決定了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說將領構成了戰鬥力的絕大部分。

假如同期的日軍到達歐洲戰場,那絕對也是歐洲國家的一場噩夢,為什麼呢?

首先日軍就是殺人機器,軍國主義的思想灌溉之下,這群人的勇氣遠超英法,萬歲衝鋒之下,就打敗過在東南亞的英軍。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日軍的戰術水平十分高,這不是在吹日軍,日軍軍官的整體水平,絕對高於同時期的歐洲國家。

在中國戰場的歷次會戰中,其實並不是每一次武器裝備的差距都大,但是卻是每次都是被日軍吊打。

除了將領差距之外,那就是日軍戰術能力突出。有個笑話就是日軍就算只有兩個人,也會想著迂迴包抄一番。

由此可見,日軍並不是像歐洲國家一戰那樣迷戀陣地戰,而是總在利用各種機會積極調動部隊,最大可能的消滅敵人。

所以說在歐洲戰場,日軍絕對也是一流水平,比之德軍或許差一點,但是英法陸軍絕對不是日軍的對手,

在戰術方面,其實東亞人一直都比歐洲人強,或許是特殊文化導致。使得東方將領的作戰思想,往往是出奇制勝,不像歐洲國家那般陣地硬剛。


小司馬遷論史


二戰中,和日軍交過手的名將,一是朱可夫,一是麥克阿瑟,公認對日軍的評價是“一流的士兵,二流的軍官,三流的將領”。

日軍構成中,陸、海、空軍雖然都有,但最強大的,還是陸軍。軍隊的軍魂,還是他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的士兵和中下級軍官,被洗腦後變成戰爭機器,悍不畏死。這是讓歐美軍隊瞠目結舌的,自殺式攻擊比比皆是,不僅是“神風”,陸軍單兵也常這麼幹,對於近戰和肉博,震攝力是很大的。


但二戰的歐洲戰場,己是鋼鐵的戰爭,機械化裝甲部隊橫行,大炮、坦克、飛機,陸空一體戰是主要戰鬥模式。特別是德軍,優良而且先進的裝備是其基本保障,加上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因戰爭快速進步的通訊系統,逞現出的戰爭形態和亞洲戰場截然不同。傳統軍隊在這鋼鐵洪流面前幾乎不堪一擊,比如波蘭騎兵打坦克,那隻能是被屠殺。包括戰爭初期的英法聯軍和蘇聯邊防軍,完全是脆敗。到相持階段,英國是靠美國的援助,蘇聯大量研製的坦克、火炮、飛機,再加上大量的人口,才逐漸扭轉趨勢。日本雖然也有坦克,但噸位、裝甲、火力,去到歐洲,和豆腐渣也差不多。所以日軍去歐洲戰場,無論遇到德軍、蘇軍、還是盟軍,亦或是裝備德式武器的意軍,可以肯定的說,會變成四川麻將---血流成河!


日軍的海軍,在太平洋上,還和美國海軍打過一陣旗鼓相當,但前提是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但時間不長,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軍艦隻能躲著美軍走了。歐洲戰場上,德軍海上力量不強,英吉利都過不去,這點可能真還比不了日本,但英國海軍之強大,是共認的。又在家門口作戰,日本海軍也會被秒的。

空軍,日本的零式戰鬥機還是出過風頭的。小日本的東西,總在輕、巧上打主意,直到現在也還是這樣。沒辦法,國小資源少嘛!但很快被美軍找到了弱點,後期被虐成狗,別號“空中打火機”,一打就著。去歐洲也是丟人現眼的概率大。



可憐的是泱泱華夏,當時比日本,差距都太大,幾百萬軍隊的血肉之軀去對抗日本的薄鐵小炮,仍付出慘重的代價。國弱就要受欺負,先輩們用血教育我們。加強軍事國防科技,加強部隊現代化裝備刻不容緩,富裕起來了,群狼環視啊!


淨月暖陽


有趣的假設。

軸心國,德意日。

呵呵,其實還有一個狡猾的傢伙,那就是西班牙的佛朗哥。

所以嘛,為了轉移日本全部,那麼就把日本和西班牙對調,畢竟日本是擁有航母的。

首先,直布羅陀海峽就可能不是英國能掌控的,從而導致馬耳他島嶼徹底歸屬軸心國。

直布羅陀,馬耳他是北非戰爭的重要支點,海上生命線和不沉的航空母艦,足以嚴重挫敗英國。

其次,日本的海軍加上德國的空軍,配合戰爭初期的優勢,海獅計劃可以實現,英倫三島陷落。

丘吉爾只能在海外組建流亡政府,美國提早參戰,甚至是選擇加入軸心國。

最後,類似的攬括地中海的大羅馬帝國在軸心國版圖形成,蘇聯面臨巨大的壓力,不僅來自東線,而且還有就是高加索方面。

呵呵,結果好像變成了軸心國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嗯,這是不對的,強盜之間是不可能鐵板一塊,最後還是會因為利益分配而起內訌。

還有就是亞洲,特別是東亞,將成為蘇聯的大後方,白令海峽的支援,在搬到日本列島的西班牙佛朗哥袖手旁觀的默許下,美國也會積極配合打敗已經達到囂張頂峰的軸心國。

沒辦法,美國加入軸心國的選項是有,但同盟國的存在對它更重要。

戰爭還是依舊很殘酷,傷亡還是會很巨大,但軸心國的滅亡也是必然。

遊戲之作,僅供娛樂。


鴻哥iouyh福小鋪


如果是替代意大利出現在歐洲戰場的話,與德軍協作夾攻盟軍,盟軍犧牲會很大,自己獨立出現的話日軍犧牲會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軍二戰時期的重裝備,別說二戰,帶到一戰的歐洲戰場去都會很寒酸,如果在德國空軍的制空權,炮兵的火力壓制優勢下作戰,日軍作戰成果,真心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是獨立作戰的話,歐洲的交通條件發達的很,艱苦樸素的日軍首先從機動能力上,就要吃大虧,別說二戰,一戰那種雙方先用重炮論星期的耕犁戰區,按地圖座標月球化地表的做派,日軍完全接受不能,打打防禦戰還行,主動進攻肯定是找死,步兵輕武器火力,都不是日本所能接受的,歐洲工程化防禦陣地範圍,機槍火力點佈置的密集程度,可不是日本這種國家,靠203高地的屍山血海就能堆下來。



打防禦戰的話,歐洲人最不怕的就是日本這種豬突攻擊,日本的經濟能力和工業能力,都無法滿足歐戰這種程度的消耗性打法,日本最強的輕步兵戰術,面對歐洲鋼鐵屠戮,兩場慘勝下來後,自己就該崩潰了,諾門坎之戰,蘇軍的歐式打法,就給日本很深刻的教訓,但是諾門坎時期的蘇軍,其實是蘇軍大清洗後的虛弱時期,跟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的蘇軍根本不是一回事,差不多就是蘇德戰爭之初,蘇聯西線被德軍各種吊打,論百萬圍殲、俘虜的那種軍隊,但是對日本,卻是已經感到絕望,自覺不可勝任,從此不再考慮北上的重要原因,如此,日本獨立出現在歐洲中心戰場,以它沒有重炮和坦克保護的步兵,能幹什麼?!


李三萬的三萬裡


你真別說,日軍陸軍的戰力去歐洲真心過不了一個照面,但是論海軍放歐洲就強的一比了。

咱們根據題主的問題想一下,假如吧二戰的德國和日本換個位置,軍隊屬性不變的話,在沒有強大機械化部隊的情況下,日本陸軍擊潰波蘭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別提法國了,德國的閃電戰擊潰法國的強大機械化部隊是日本所不具有的。



其實二戰初期法國,波蘭兩場戰爭,以及後面的蘇德戰場,更多的是技術兵器的對決,鋪天蓋地的坦克加上空軍,而日本坦克......真心皮薄血脆火力差,而且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國家,即使是這樣的坦克他們的數量也不多。

實力上日本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的戰爭中其實基本相當於一戰水平,因為在這些戰場上遇到的反抗軍隊大部分裝備和訓練都比較落後,所以常規步兵加炮兵的組合就已經可以維持戰局了。


雖然日本海軍在二戰時的確強大,但是如果在歐洲,在德國那個歐洲大陸上的四戰之地,陸軍不夠強大本土就會始終被威脅,本土陸地上鄰國威脅,海軍再強也沒有用,何況你們海陸軍還經常互相撕。

雖然法國在二戰中投降了,但是那是遇上了的德國逆天的一線部隊和總參謀部的高效計劃,而且法國自身的厭戰和懼怕情緒以及戰前的估算錯誤也是很大原因,當年德國為法國戰役的黃色計劃準備了136個師,就算日本關東軍巔峰時有120萬人,中國派遣軍最多有100萬人,日本把這兩支部隊都派過去也很難在陸地上打出三個月不到幹掉法國的戰績,很大可能成為了一戰西線那種局面。



這就好比,德軍陸軍是100級,操作鑽石級別,英法陸地聯軍是85級,操作黃金級別,這才能打出二戰那種情況,德國擊敗法國但是英國海軍100級還數量奇多,德國只有50級海軍沒辦法登陸。

你換日本來就不一樣了,日本陸軍70級水平,操作也是黃金,怎麼打?海軍105級也沒用啊。

我也不是德吹,這都是實話啊,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無論什麼戰場都很秀,每次戰損比都很高……

然後他們以優秀的戰損比成功戰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