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我們知道,巴西傳奇球星貝利是全世界公認的球王,甚至貝利可以被稱作足球的代名詞;而貝利之後,被公認為球王的則是阿根廷的天之驕子馬拉多納。其實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機構都有更多版本的球王評選,比如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環球足球雜誌》就曾評選過世界範圍內的球王,他們評出的世界五大球王是貝利,斯蒂法諾,貝肯鮑爾,普斯卡斯,還有中國的李惠堂。而本世紀初也有一個球王評選的版本,將齊達內也列入球王的行列。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雖然球王評選的版本如此之多,但真正被球迷認可的,在全世界得到最廣泛承認的球王,還是隻有貝利和馬拉多納兩人。其實和兩人同時代的巨星非常多,但同樣偉大的克魯伊夫,貝肯鮑爾,普拉蒂尼等人,為什麼沒有被認為是球王呢?

對於球王這一概念,中國和外國的語境肯定不一樣,所以球王的內涵也有所區別,但核心內容應該差別不大。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球王需要哪些硬指標。

第一,雖然我們都推崇悲情英雄,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殘酷的競技場上,成王敗寇是永遠的鐵律,無論你多麼出色,如果拿不到冠軍,則只能永遠“活”在球迷心中,至於“王”,是永遠當不成的。其實“王”本身就意味著最終勝利者的桂冠,不是王者,怎能稱作王?足球領域,賽事繁多,但也只有世界盃,能夠得到全世界最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代表著全世界足球領域最高級別的競技賽事——所以,想要被稱作球王,世界盃冠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貝利自不必說,有三座世界盃在手,前無古人;而馬拉多納也有一座,而且他在86年世界盃的曠世表演絕對是世界盃歷史上的絕唱。在這個指標上,同樣出色的克魯伊夫就被淘汰了。其實克魯伊夫一直被叫做無冕之王,這個稱號本身就帶有悲情的色彩——有球王的本事,卻沒有球王的桂冠,的確非常遺憾。

同樣遺憾的還有斯蒂法諾,普斯卡斯,這兩人在俱樂部領域做到了極致,都是皇馬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巨星,但放到世界盃上,就差一些了。普斯卡斯帶領匈牙利差點奪冠,只是遭遇了德國人的伯爾尼奇蹟;而斯蒂法諾的世界盃之旅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另外,法國巨星普拉蒂尼雖然有一座歐洲盃冠軍,但歐洲盃畢竟不是世界盃,所以,普拉蒂尼也很難稱其為球王。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第二,王這個字眼帶著濃厚的江湖氣息,所以被稱作球王的人,技術一定要夠炫,夠野,最好是踢街頭足球出身,球風要張狂一些,不要太循規蹈矩。這方面,貝利具有天然優勢,桑巴足球本就是這種風格;而馬拉多納被稱作小貝利,他的技術更是出神入化,猶勝貝利。其實這個指標針對的是足球史上另一位偉大的巨星,貝肯鮑爾。

論榮譽,貝肯鮑爾不在任何一位巨星之下,甚至可以排在足球史的首位,世界盃冠軍,歐洲盃冠軍,歐冠冠軍,聯賽冠軍,無一遺漏,絕對稱得上是足球冠軍的集大成者。唯一一點,貝肯鮑爾的技術和球風沒有貝利和馬拉多納那麼炫,那麼江湖,那麼讓人血脈噴張,當然,這和他的場上位置也有一定關係。所以,貝肯鮑爾被稱作足球皇帝,但不是球王。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第三,球王還要有持續的影響力,球員時期光芒萬丈,退役之後也要釋放巨大的能量。比如貝利,退役之後經過努力,成為巴西的體育部長,這是一個典型的通過足球走向光輝仕途的案例,所以貝利在全世界球迷心中成為一個成功的典範,直到今天,貝利在足球領域的影響力也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馬拉多納雖然沒有走貝利的路子,但馬拉多納在球員時期攢下的“人品”已經足夠讓他吃一輩子了。馬島戰爭之後,馬拉多納帶領阿根廷在世界盃上淘汰了英格蘭,被阿根廷人視作民族英雄,直至今日,阿根廷人都對他奉若神明,即便他什麼也不做,也成為國民心中的精神圖騰。

我們可以拿貝利的隊友加林查對比一下,其實球員時期的加林查不在貝利之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加林查退役之後,日子過得很慘淡,沒有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發展渠道,最終鬱鬱而終,可見,加林查在退役後無法提供持續的影響力,他的影響力僅限於球員時期。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多納被公認為球王?

我們再看外星人羅納爾多。羅納爾多有世界盃冠軍,技術也足夠出色,他缺乏的也是持續影響力,所以沒有人真把羅納爾多稱作球王。

最後說一下當今足壇的絕代雙驕,C羅和梅西吧。兩人在俱樂部領域已經做到了極致,即使他們的前輩巨星也很難和他們相比了,但是兩人最大的硬傷很明顯,世界盃。當然,有些機構把梅西稱作球王,但顯然,和貝利,馬拉多納相比,梅球王的稱號並不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