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自古有句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說真不算真,說假它也有一定的道理。理論物理學家王承書就是生於1912年6月26日,逝世於1994年6月18日。都是在六月,那她到底有沒有福氣呢?

福氣是有的,那要看人家願不願意享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的人安於現狀,享受當下的安逸,卻有人一生兢兢業業,為國為民,為了國家而隱姓埋名的王承書就是後者,一生為國奉獻,卻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有人說自古英雄出少年,亦有人說巾幗不讓鬚眉。王承書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的巾幗英雄。為了祖國而改行,從零學起的是她。

為了避開美國的追查將自己的資料和期刊分成300多個郵寄快件寄回中國的是她;領導氣體離心法與激光分離鈾同位素的研究的還是她;她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王承書出生於書香之家,父母屬於傳統思想的代表者,從小母親便給姐妹幾人灌輸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但是安於現狀不是她的風格,自小便夢想著為國奉獻。她依靠著自己的榜樣居里夫人不屈不饒的科研精神,於193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燕京大學,並且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物理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美國密歇根大學有一筆獎學金,是專門為亞洲有志留學的女青年而提供的,但規定要未婚婦女。“為什麼已婚不行?不服氣的王承書給獎學金委員會寫了信,坦白交代了了自己的真實情況,也表明了自己的決心,最終獲被破例錄取了。

最美的年紀裡,她沒有選擇享受安逸,毅然選擇了奔赴美國求學,只為有朝一日能夠力所能及地為祖國奉獻上自己的貢獻。不辜負最美的年紀,不辜負國家的期望。

赴美留學,破繭成蝶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赴美留學日子十分拮据,甚至還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被歧視。論文答辯時,一開口便被導師連續三次否決,可是她依然用自己的實力為自己扳回一局。

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無論多大的困難,她都

不曾向生活低頭,甚至為了節約用錢不管去什麼地方都是靠自己的雙腳,靠著自己骨子裡的那一股勁支撐著自己努力走下去。憑藉自己的努力出版了許多篇有關稀薄氣體動力學方面的重要論文。

王承書猶如一隻隨時等待破繭化成美麗蝴蝶飛回祖國的懷抱為祖國做一點點貢獻。美國解除關於凡是在美學理、工、農、醫的科學家都不允許回新中國這一條禁令之後,王承書毫不猶豫地向美國政府遞交了回國申請。不是因為她有一個家在中國,而是因為她心目中有一箇中國。她一心只想回到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祖國貢獻。

終於,她如願以償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看著祖國裡面當中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心是喜悅,亦是激動。她在自己心目中種下了一顆誓死為祖國的種子,並且決定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熱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要把自己此生所剩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祖國的事業中,甘願用自己一生的時間來為祖國奉獻上自己的一切。

“自新之路”,別開生面

回到祖國后王承書被調到了研究原子彈的原料鈾的工作崗位上,但是她的專業是研究大氣中的稀薄氣體,這兩者之間可以說天差地別,毫不搭邊。些看似一項艱鉅的挑戰,“自信之路”並非說做就做的。令人震驚的是,她當場就同意了領導的安排並且表示自己會從零學起,自己會交給領導一份滿意的答卷。

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改行”看起來輕輕鬆鬆的兩個字,其中卻包含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不記功名利祿的勇氣。王承書帶領著三四名北大的大學生,藉著幾位同學從蘇聯專家課堂上抄下來的筆記,從不懂到成功提取鈾—235。她憑藉之前幾位同學抄下來筆記,廢寢忘食,自己先學懂了然後現場教學,終於把那些筆記消化掉。

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加上合作夥們的配合,夜晚自學,白天露天搭帳篷教學,終於不負眾望的向領導和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分答卷”。終於從小廠實驗成功到大廠裡面提取出了鈾—235。對於王承書團隊來說,鈾—235的成功提取,猶如與新朋友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會晤。漫天烏雲,終究也有撥雲見日的時候。

老當益壯,決戰到底

已是花甲之年,她依舊沒有放棄前進的步伐。她從物理學術的殿堂上銷聲匿跡甚至沒有在用自己的名義發表過期刊;她隱姓埋名為學生們指導論文,但是從來不在學生論文指導老師那一欄寫上自己的名字。

她的丈夫張先生去世之後,她也毫不猶豫的將自己和丈夫一生所有的積蓄捐獻給“希望工程”,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接觸到科學,希望沒夠為國家培育更多的科研人士。她在遺書中寫到不需要自己死後不需要任何喪事,將自己所有存款除去自己姐姐必要開支和交黨費外其它全部捐獻出去。

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一生為國奉獻卻鮮為人知

都說五十知天命,無所作為

,努力但不求結果。王承書確是以一種老當益壯的狀態面對晚年生活,入黨、指導學術論文……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她便精益求精,決戰到底。

原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她卻拒絕這樣的清福;本可以享受國家每月280塊的工資,她卻捐出200塊,甚至覺得國家不應給她這麼多錢,有錢也不濫花;明明可以作為高層指導科研研究,她卻置身基層,不濫使用權力……

作為為數不多的原子彈研究人員女性之一,王承書不驕不躁,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視安逸、金錢、權利為糞土,甘願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奉獻,即使沒有人能夠知道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