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測溫,全民的體溫普遍降低說明了什麼問題?

葉峰的葉


主要是測溫槍的事,上午普遍低,低的不敢看。下午基本正常。可能與環境溫度也有關係。


鹹神仙


檢測體溫幾乎全在室外。冬天的冷風颳的溜溜的。腦袋凍得冰涼,每個人都縮著脖子來到了門口,一量都是30度露頭。幾乎全部達不到36度。但坐在汽車裡的幾乎全是要超標。三十八九度也常見,嚇得檢測人員往後直退,手裡還拿著體溫槍,有點像美國警察查駕照,叫他開門出來站一站。過一會兒再去量又都正常了。疫情爆發在冬季。測體溫都在室外,當然都是涼了。我們這邊有個電工。他那個電工溫度計特別的準。頂著冷風在外面幹活。忽想起來給自己測一下。一量是13.2度。他還發了微信群,這體溫,比追悼會上睡在中間的主角還低呢。


華來士1969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無論是進地鐵、超市、小區,人們都會被測體溫,許多人發現測量結果多為36℃左右,很少會在37℃。很多人納悶,疫情期間的測溫,全民的體溫普遍降低是什麼原因?


不是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的嗎?


權威研究數據顯示:人體體溫下降了0.4℃


近日,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帶領團隊研究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平均而言,相當於每十年人體體溫下降了0.03℃。



人體體溫普遍降低是什麼原因?


科學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大致有以下幾個分析的原因。


原因1:可能和人類生活環境的變化有一些關係。在微生物學意義上,我們與過去的人差別很大。由於出現了疫苗和抗生素,現代人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不那麼活躍,身體組織也不容易發炎。


原因2:人類體溫下降的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


原因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導致人體處於應激狀態時產生的“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那麼,體溫下降會影響我們的免疫能力嗎?


大多數人認為,體溫下降是免疫力下降的體現。雖然沒有體溫下降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但從一些例子中我們是無法證實上面這個說法的,比如,兒童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所以基礎體溫一般比成年人高,並這並不能代表兒童免疫力更強;而有些運動員因為經常鍛鍊,基礎體溫較低,基礎心率也較慢,但也不代表他們免疫力比普通人低。


所以體溫下降是否會影響我們的免疫力,目前沒有實證,大家不必過分擔心。



執業藥師yang


你好,我是大禹,關於疫情期間的測溫,全民的體溫普遍降低說明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看法。

1、我們所說的人體正常體溫在36℃到37.3℃之間是測的人體核心的溫度。這次疫情期間,剛好是冬季和初春,外面氣溫很低,我們的體表溫度偏低是很常見的。

2、我們在這次疫情期間設立的各種卡點,測量體溫使用的都是紅外線體溫測量儀,俗稱的額溫槍。恰恰是測量的體表溫度,所以就造成來全民體溫普遍偏低這樣一個結果。一般低到35℃左右。

3、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體的體溫在以每10年下降0.03℃的速度在下降,但是這其中有什麼意義還沒有真正搞清楚。

所以這次疫情期間全民體溫下降應該是紅外線體溫測量儀的使用和只測體表溫度,加上冬春季氣溫低共同造成的。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我們可以在討論區探討。


大禹醫生


我認為,是溫度計的問題,標準溫度定的比較低。

是否可以這樣考慮,為什麼標準溫度定的比較低?是為了改變人們對醫療輸液的一種觀念。

西方人感冒治療方案,是不輸液,回家靜養,休息、多喝水,而我們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輸液。輸液病好的快,不管病症是否適用於輸液?病人都要求用抗生素治療。造成了一部分人和醫療濫用抗生素的問題?

為了克服和改變這種觀念和習慣,製作電子溫度計的時候,有意將溫度標準調低?不知道是否與這個有關?

因為目前醫院規定的輸液體溫是38.5度以上,不到這個體溫,不予做輸液治療。

這只是一種猜測,不一定合理。但我在抗疫期間做個數次溫度測量,均為35度多一點。從來沒有超過36度,即便身上走的出汗了,也沒有達到36度。


關山楓葉


感覺還是測量體溫用的“傢伙”有毛病!看似挺好看,實際不中用!

尤其是,現在有些用電子“槍式”那種測量體溫的,根本就是個廢物,有時候,測量體溫還低,無論是測量額頭,還是測量手腕,有時候還“吱吱響”,甚至還沒有反應,還不顯示數字,這不是笑話嗎。這種產品質量根本就不過關,應該重罰生產這些產品的單位,這要是生產“排雷儀器”,誰用誰喪命,這樣的產品質量,真是太次了!

測量體溫比較起來,還是傳統的那種“水銀”體溫計有些把握,好歹夾幾分鐘,它也有反應啊,雖說數字小一點,但是也能看到啊!

產品更新不怕,怎麼說產品質量也得過關啊,這樣下去,都生產些什麼破東西,白浪費資源,太不像話了……!


春天來了7270


眾所周知,人的正常體溫是36度左右。而現在車體溫的額溫槍是紅外線測量人體表麵皮膚的溫度。那麼既然測溫度了,那肯定是在外面嘍,現在外面天冷是冬天。皮膚表面的溫度接觸空氣有所下降。額溫槍的溫度也會下降很多。

比如說今年開工,來這邊的時候開車。一直看了。五六百公里,然後到收費站工作人員測體溫。測出來的溫度就有點高37度。然後工作人員說你們下車走動走動,把車窗戶打開。等一下再測,就這樣我們在外面待了五六分鐘吧。溫度就下來了36°1。

還有一些就是快遞外賣的。他們天天騎電動車風裡來雨裡去。測量溫度也會很低的。我有一次騎電動車上班。天氣比較冷,到公司門口測量溫度測的是35度多一點。那天天氣有點冷。額頭是漏在外面的皮膚與空氣接觸久了,然後溫度肯定會修所下降。

當然也有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測量溫度不準。大家買額溫槍的時候一定要認準牌子。謹防上當受騙。


安然入夢


關於疫情期間的測溫,全民的體溫普遍降低說明來什麼問題?我也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一是受環境因素影響比較大。因為這次普遍測試場地都設在室外,冬季環境溫度低是正常現象。

二是體表溫度低於人體實際溫度。體溫檢點採用的測試工具絕大部分為額溫槍,額溫槍的測試部位正好是人體一直暴露在外的額頭,額頭在迎風吹拂下測試出來的溫度低於正常人體溫度也可以理解。

三是測試距離造成溫度偏低。

大家只要知道了存在以上因素對測試體溫的影響,同時也知道測試人體體溫在36℃~37.2℃這個範圍內就屬正常,即使偏低一點也不用過於擔心。


不然271


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優質工程男vlog


在聯防聯控過程中,測得的人體體溫偏低主要是:

1、氣候問題:冬春氣溫低,人體體表溫度自然低。

2、檢測人員認真負責:遇到因車內暖風空調造成的體溫偏高,都會複測。

3、人的主動防禦:特殊時期感冒發燒成本高風險大,人們自覺抵禦風寒的意識高,有普通的感冒及時防疫不再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