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昨天飄飄寫了《安家》。

談到了孫儷演的房似錦不討喜的原因。

正是她處處要討喜。

處處討喜,就易墮入聖母之流。

這種頑疾,是國產十幾年都改不掉的主角病。

那,國產劇配角病是什麼?

為了配合、襯托主角的悽慘遭遇、優秀品質,設定臉譜化。

比如《安家》裡的房似錦她媽,潘貴雨。

如果說房似錦好得完美無瑕,她媽則是壞得無惡不作。

潘貴雨是典型的吸血式原生家庭的毒瘤。

張口就跟房似錦要100萬,幫他弟弟買房還房貸。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活脫脫把房似錦從普通大女主,逼成了喜聞樂見的“美強慘”。

於是,這個人物,和樊勝美她媽劉美蘭、蘇明玉她媽趙美蘭,並稱為原生家庭三大毒瘤。

關注原生家庭問題,很有意義,是好事。

只是需要提個醒:

國產劇對原生家庭問題的關注,正在往一個危險的方向前進。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原生家庭等於“吸血”這個現象近年很火。

而這個任務,還基本落在了母親身上。

從劉美蘭→趙美蘭→潘貴雨,看原生家庭母親形象的進化之路。

人物形象更完善,更有血有肉?

抱歉,沒有,反而呈現明顯的退化趨勢。

劉美蘭,樊勝美她媽,典型的村婦。

愁眉苦臉,畏畏縮縮。

一張為這個家(的男人)操碎了心、奉獻了大半生的風霜臉。

一副對誰(包括樊勝美)都低三下四的身子骨。

兒子老大不成器,工作是女兒花錢買來的,房子是女兒出錢的,兩老是女兒贍養的。

兒子闖禍了,家裡出事了,做媽的全要女兒來扛。

女兒是萬能的鈔票、女兒是給兒子擦屁股的衛生紙。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劉美蘭的可惡沒得洗,但在這個人物身上,角色層次和邏輯比較明確。

劉美蘭“壞”的底色,是無知。

這是大多數窮苦地區原生家庭“作惡”的根因:在他們有限的認知裡,女性之於家庭就是一個奉獻角色。

說著“一家人有難同當”,但男人是寶,出事了都是女人在補洞。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在這種觀念下,劉美蘭不止壓榨樊勝美,更是壓榨了自己一輩子。

兒子闖禍,一夥人來家裡鬧事,衝在最前線的不是丈夫,也是劉美蘭。

應付討錢的人、打電話讓樊勝美匯錢、還要騰出手給孩子丈夫做飯。

她也隱約感受得到家裡對樊勝美的壓榨,所以和樊勝美說話時,姿態還是卑微有愧的。

雖然這種愧疚姿態並不能改變劉美蘭行為的惡劣程度,但能解釋樊勝美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和家裡翻臉。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劉美蘭和樊勝美,都是被同一種無知壓榨的可憐人。

再來看,趙美蘭,蘇明玉她媽。

趙美蘭是醫護人員,算是個知識分子。

和劉美蘭愚昧造成的無意識的“壞”,趙美蘭對女兒的“壞”,含有一定有意識的惡意。

她對蘇明玉的“壞”的成因更為複雜,除了重男輕女,還有更深一層。

趙美蘭認為女兒的降生,毀了自己的人生。

不僅讓她不能擺脫蘇大強,也錯過了去上海發展的機遇,更讓蘇家從此一落千丈。

蘇明玉,是典型的“不被期待的孩子”。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但,劇版《都挺好》,對趙美蘭的處理,並不完全理想。

重男輕女和好面子、重教育的知識分子兩重設定,在蘇明玉考上清華那段,完全可以權衡糾結一下。

而不是簡單的——讀那麼多書幹啥。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劇情沒有就這層心理,給出細緻的交待,導致趙美蘭一角,壞得有臉譜化的趨勢。

當然,再怎麼臉譜化,也比不過《安家》裡的潘貴雨。

女主房似錦她媽。

潘貴雨一角,基本已經失去“母親”這一身份的特徵。

不提設定,單看劇情,你會以為這完全就是一個來碰瓷的民工。

房似錦沒錢,跑到她家門口和公司吃瓜子打鋪蓋,給她難堪。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上一秒剛懟完房似錦,下一秒無縫銜接轉頭給兒子噓寒問暖。

這情緒跳躍得,不像個真人。

像個故意激怒觀眾的工具人。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聽聽潘貴雨是怎麼和房似錦說話的——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這是把所有惡意和算計都明明白白寫在臉上。

這種跳樑小醜的段位,房似錦鬥了十幾年都鬥不過?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沒臉沒皮、無賴、市儈、惡毒至極。

對觀眾的憤怒點,毫無迂迴技巧地直球攻擊。

保證憤怒,但這憤怒,值幾毛錢?

臉譜化的壞人就是,你我都想衝進電視機去暴打他們一頓。

打趴他們,卻發現趴在腳底下的人,不過是個發洩玩偶。

然後滋生出一種浪費情緒的空虛。

可悲的是,原生家庭的母親們,正在和“惡婆婆”一樣,成為一種國產劇裡的新臉譜。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國產劇對原生家庭這一問題的思考,停在了一個最不該停的環節——

歸罪環節。

尋找“罪人”,發洩情緒。

前幾年,心理學家武志紅第一次把“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引入國內。

它警惕了我們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

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代際矛盾。

一時間,無數成年人積壓多年的心理壓抑登時找到發洩的源頭:爸媽。

甚至出現了“父母皆禍害”這樣的極端言論。

物極必反。

甚囂塵上的“原生家庭”,很快被扣上了偽科學的嫌疑。

原生家庭一詞,一度從年輕一代的寵兒,變成了誰提誰腦殘的敏感詞。

對“原生家庭”一詞的唾棄,在浪潮工作室那篇頗具爭議的,《原生家庭理論都是胡說八道》的熱文中,達到了高潮。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但很快,該文也受到了一些心理學從業者的質疑,認為其數據不專業、文章套路化、觀點矯枉過正。

隨後,心理學大V李松蔚也對“原生家庭”一詞,丟了“三個炸彈”。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也有人認為李松蔚的“三個炸彈”過度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但自此,輿論對“原生家庭”這詞,卻有了比較理性的平常心。

大家逐漸意識到,原生家庭這一問題重點,不是討論它到底是“狗屁理論”,還是“一生的烙印”。

而是它對塑造一個健康人格的工具性意義。

知曉了個人人格缺陷的根因。

已被影響的,有自我克服的理論手段。

未被影響的,重視家庭教育,不再讓悲劇重演。

其實大家都懂,無數案例顯示,原生家庭對個人人格的重大影響,絕對存在。

正如武志紅所說: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談論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原生家庭”一度招致反噬的原因是什麼?

是它被作為代際仇恨、和社會巨嬰們推諉自我責任的工具,被大範圍濫用。

而不是被正確運用,作為自我成長、教育下一代的理論手段。

國產劇塑造“惡毒母親”的做法,恰恰正是撞到了這個槍口上。

越罵越大聲,越罵越難聽。

簡單嘴臭,極致享受,就算了。

當原生家庭、抑鬱症等精神層面的問題。

成為了個人發洩仇恨,道德綁架他人,碰瓷他人的工具時。

也不怪,莫名奇妙被碰瓷、被強拉來當悲情女主觀眾的人們不買單。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不僅圍觀的人不買單,這對那些真正陷入不幸原生家庭的女性,更是一種假意關懷。

還記不記得,馬思純塑造的那個,翻車的抑鬱症患者形象?

在晦暗的房間裡,面容抽搐,又哭又笑,把抑鬱症演成精分。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馬思純根本不瞭解抑鬱症。

當你在討論一個問題,卻讓人看不到你有過腦的痕跡。

你呈現的結論和效果,全都是社會已有印象的粗劣再現。

這就是對社會少數群體的假意關懷。

國產都市劇裡,這種現象比大寶還天天見,比如王子文的《第二次也很美》。

打著“二婚單親媽媽”的旗號,女主還是喊著口號等人救贖的傻白甜女主。

對單親媽媽們的痛點根本毫無觸及。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對於“原生家庭剝削女兒”這一問題,樊勝美和蘇明玉兩人,算是開了個局。

但開局之後,能深入、細化思考的問題太多了。

可以討論被吸血的女性們,難以擺脫原生家庭的原因在哪。

可以討論,為什麼擔任壓榨角色的,基本都是母親?

可以討論,作為受益人的弟弟/哥哥,在這個關係架構中的角色和心理。

可以討論,在滅絕人性地吸女兒血時,父母到底對女兒是一種什麼心理。

可以討論,兒女和原生家庭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

太多了。

從網上的各種bot裡,我們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剝削女性”的更多面相和細節。

比如,父親的“詐屍式”教育,對於這種剝削式家庭關係的助力。

爸爸對我是個空白且殘忍的存在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比起赤裸裸的惡意。

更多女性面對的原生家庭的殘忍,是不作為的冷漠。

尤其是,明明婚、孕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需要人支持的人生階段,孃家人卻不參與不過問不負責。

沒參加我的婚禮

整個孕期到出月子,我都沒見過我爸媽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以及“生而為女我很抱歉”的與生俱來的自卑心理。

和重男輕女觀念中,家人無法給予女孩子性別認同,導致性別認知偏差。

從小就覺得好像自己不是男生

就對不起爸爸媽媽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完全被替代成男性

初中性徵顯露,開始自我懷疑和不認同

對女性產生矇昧好感

被家人稱呼為變態、怪物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幸福的家庭才是類似的。

不幸的家庭,自有各種破碎的原因,不幸家庭裡養出的女孩子,自有各種破碎的痛苦形態。

而國產劇用同一種粗神經去描寫痛苦,寫得再怎麼聳人聽聞,都給人一種事不關己感。

《都挺好》播出時,日劇《絕叫》裡的陽子,被用來對標蘇明玉。

都是被媽欺負了一生的可憐女人。

都得不到母愛,卻都對母愛有一輩子的執念。

但對蘇明玉執念的探尋,《都挺好》停了在小時候母親對明玉零星半點的溫情上。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而《絕叫》裡,對陽子執念的探尋,下挖了一層。

她渴望被找到。

她渴望存在感。

母親在她面前自殺後,陽子的天空煥然一新,但她卻說她真正成為了棄民。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安家》中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太假


哪怕和母親之間的聯繫,是恨。

但至少,那是她和“鈴木家的女兒”這一社會身份之間,唯一的紐帶,不是嗎?

從陽子身上,我們可以理解那些無法和吸血原生家庭藕斷絲連的原因。

因為害怕,“女兒”這一身份,被社會性抹殺掉。

對原生家庭的探討,應該有這種,經過思考的發現。

大可不必再造出什麼惡毒母親的人物。

把觀眾繼續培養成巨嬰。

別讓原生家庭這一有科學參考性的理論,再次因為被濫用、被消費而打回冷宮。

別讓社會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停在嘴臭噴髒的環節。

那隻會增加真正原生家庭受害者們的發聲成本。

讓他們在下次發聲時,受到更多質疑和抨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