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裡人的微信群叫什麼名字?每天討論什麼?

進擊的小牛奶


說一下我家那邊的家人群微信名字吧,很普通的一個名字:吉吉國王和她的家人們。

我現在已婚,因為我的父母和我老公的父母都沒有微信,他們用的手機都是老年機,所以我們並沒有建群,但是我妹妹把我家那邊有微信的建了一個群,裡邊有我老公,我,四個妹妹,叔家的姑家的,只要玩微信的我妹妹都拉了進來,因為我妹妹名字裡邊有一個喆子,我們都叫她吉吉,因為最近我們看熊出沒,裡邊有個吉吉國王,所以我妹妹建了群就叫:吉吉國王和她的家人們!


梓文麻麻


我父親家的親戚,大伯大媽叔叔嬸嬸姑父姑姑堂弟堂妹等等群名:傅家人。因為我姓傅。群主是我大伯的三女兒,我的堂妹。

我母親家的親戚,外婆姨夫小姨表弟表妹等等群名:屋滴人。這是我老家方言,就是家裡人的意思。群主是我的妹妹。

我自己家的群,父親母親老婆兒子妹妹妹夫外甥等等群名:小家庭。群主是我的大兒子。



哈嚓喇呱


我們家的微信群叫“香樟苑134號”。其名取自我家院子名與門牌號,因其院名而來,而院名之由來,是緣起屋後院中的一株香樟樹。

將我一篇散文中關於香樟樹部分,摘錄如下,相信定會知曉其寓意:

  • 老家的後院有株香樟樹,大約與我同歲,得益於臨河資江水的滋養,已然長成了參天大樹。既是院中一景,更是納涼的好去處。當然,更少不了已近古稀老父親的精心打理與呵護,每到換葉的季節,一陣風過,便是黃金滿地。
  • 父親乃上個世紀70年代的軍人出身,勤勞且愛整潔已然成為他一生的標籤。若大個院子,總是打理得井井有條,一身泛白舊軍裝硬生生的穿出了新度。
  • 老屋依河而建,香樟樹傍河而生,野生野長。多年之後,香樟樹已然與老屋融為一體,遠遠望去,猶如撐起的一把綠傘。樹下有石凳,布上一盤,楚漢之爭,手下風雲,兩旁卻是輕風微波,蟬鳴鳥語,一派愜意。
  • 香樟樹下,關乎童年的記憶,不曾數清。樹上樹下的嬉鬧,樹杈上的掏鳥蛋,樹蔭下的垂釣,依樹而搭的葡萄架……
  • 至如今,秋豔下的爬格子,月夜下的納涼,一家人的家長裡短。她,已然不僅僅只是株樹,已然是凝聚回憶與情感的一抹特有之綠。
  • 多年來,出差各地,總喜收集各類花草,昆明帶回些種子,上海帶回些苗圃,新疆帶回幾株葡萄。兩年前,曾在紹興聯繫了一批藍莓苗,可累壞了父親,大箱小包的幾經輾轉,再小心翼翼種植在院中的香樟樹下,四季已然是花果飄香。
  • 想到香樟樹,便憶起往事一幕幕,便仿若看到慢慢老去而勤勞的老父親在樹下忙碌著的身影……
  • 香樟樹,已然不只是一株樹!


湘軍湘語


一個叫一家親

一個叫幸福一家人

大家每個人在線上說話不知道為啥都非常做作,尤其是上了年齡的各位 ,

來給大家截圖看看,背景是我表姐要去考公務員了,大家都出來祝福

這個措辭和完美的祝福語,以及客氣的感謝話,讓我感覺我好像不認識他們了。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啊啊啊!! 大家都是盤腿炕中坐東家長李家短的哈哈哈哈

線上聊天這個畫風,讓我很不適


進擊的小牛奶


我家有兩個微信群,不過現在基本是隻有一個了,最早一個跟大多數家庭的微信群名字一樣,叫“歡樂一家親”,這個群是最早的家庭群,只有5個人,就是爸媽和我幾姐弟,以前家裡聊天就是在這個群裡聊天,不過現在基本不用了,可能爸媽都忘記有這個群了。

現在用的另外一個群,叫“恭喜發財”,這個群其實最早創立的時候不是家庭群的,17年我畢業拍畢業照的時候創的,一開始還有我的另外兩個朋友和我跟我弟的女朋友,而且我爸也是不在群的,創的時候是為了分享照片的和住宿吃飯安排的,後來都是我們在聊天,另外兩個朋友都插不上話,所以他們退了,之後我弟把我爸也拉進來,從此就成了我們的家庭群,到現在我和我弟都跟女朋友結婚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家庭群了,現在聊天我們都是在這個群了,所以我真正的家庭群名字叫做“恭喜發財”!


Calvin木子李


我們家族的群名叫:九龍一鳳

我爸爸親弟兄九個,我有個姑姑,在我們當地算是一個大家族,像這樣一個爺爺一個奶奶,生下這麼多兒子的少之又少。我一個爺的兄弟姐妹36個,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相處和諧,友善敬業,成為我們當地的一個望族。



靈魂刺客5


我們家的微信群名字原來叫,張家大院兒。後來因為一些矛盾,又改成了家和萬事興。

我老公家有兩個叔叔,四個姑姑,再加上表兄弟妹和堂兄弟妹總共40多位成員。建這個群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大家隨時溝通,為了方便姑姑們隨時可以看到我婆婆奶奶的近況。其實也很方便,有什麼事在群裡招呼一聲,通知一下,基本上就都好了。有什麼事在群裡通知一聲,主要大家離得遠,姑姑們想知道奶奶的近況,我們就跟奶奶拍個視頻,讓姑姑們看一下,比較放心。還有奶奶如果在家裡做好了煎餅或者榨菜,或者是收了些玉米,豆子之類的,就會在群裡面發一下,大家有需要的就會抽空到奶奶家裡去拿。還能增進大家的感情,我覺得挺不錯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這話一點都沒錯。人多嘴雜,有時候矛盾就會出現。這個微信群改名字就是因為發生了一件事,最後有感而發改的那個名字。前兩年老表們之間喝酒有可能喝多了,說了一些叉話。我堂弟就跟我表哥兩個人槓上了,我老公出去了,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兩人吵得不可開,然後我老公就在中間撮合,可是兩人誰都不服誰,一個生氣就直接走了。兩個人回家也都不知道怎麼給自己父母學的話,我小叔就開始在群裡罵我表哥,那你說當舅爺的罵表哥也沒有什麼,但是我表哥覺得不是自己的錯,他是委屈了,他咽不下這口氣,當時估計也喝酒了,酒勁上來了,直接和我小叔對罵起來。我小叔估計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非要到家裡打我表哥一頓出氣。然後在群裡鬧的。哎呀,都無語了。最後是我幾個姑姑出面把這件事壓了下來,但是從此之後兩家就不說話了。表哥和我小叔一下都不說話了。我姑姑至今都不知道這件事。因為她耳朵聾,姑父幾年前就去世了,只有她自己了,身體也不好。所以我們都不敢給他說這件事。連帶著我老公也受牽連,我小叔認為我老公沒有幫他,沒有去打我表哥,對我老公也有意見。唉,天地良心,就因為這件事,我老公都到我表哥家去了好幾次,然後告訴他,想給他們撮合一下,然後表哥不願意。那段時間我小叔在群裡發農夫與蛇的故事,有好心沒有好不好之類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之類的,哎,我都感覺挺無語的,都沒有辦法,真的。所以他把群名又改成家合萬事興。經過這些事,有好多人都退群了。

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吧,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挺難看的。畢竟不只是自己人,比如我姑父,姐夫,妹夫之類的也在裡面,感覺挺不好的。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看待這些人。


不負春光130886


說起家裡的微信群,這個真有點意思。本來我們都沒有想過要建微信群的,因為大家雖然各自在在謀生,但距離不遠,時常見面,時常回家團聚。要湊在一起吃飯聊天僅僅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就沒有想過建立微信群的問題了,而且家裡男女老幼加起來也才八個人罷了,所以建什麼微信群呢?

直到我那五歲的小侄子突然叫他爸爸給他一部手機,裡面有個微信,他竟然懂得利用微信在過年期間跟人要紅包,這時候才由他發起建立微信群。我被拉進去,然後我也給我兒子一部手機,裡面有個微信,於是大家都陸陸續續的進去了。很快,這個家群就熱鬧起來了。過年的時候有人給了他紅包,他放在他爸爸那裡,但要求他爸爸給他的微信轉相同金額的紅包。結果我弟弟耍了個花招,原本是一百塊的紅包,他打成的1.00,告訴侄子說這是一百塊。哈哈……不過久而久之還是被他發現了。現在的小孩,智商比我們小時候高呀。哈哈……

後來我就在想,我作為大伯的人,應當給這個群起個名字呀,但這要怎麼起名呢?於是問問大家,結果我兒子和我侄子商議了一下,接受我們的建議,就以他們兩人的聯名+“快樂群”這三個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卻充滿歡聲笑語的微信群就算有了名號了。

其實怎麼說呢?只要大家快樂,起什麼名都無所謂。不過,小侄子和我兒子的手機我們都是嚴格控制的,每天都是給他們玩玩微信,時間有限制,禁止玩遊戲,看視頻的時間也有限制?


升級版大叔


我們家的微信群叫一家人,一家人的意思就是沒事可以互相調侃,因為血脈相通,所以沒事互相揭短,互相調侃,有啥好吃的,群裡曬一波,互相饞饞對方,哈哈,各種歡樂,各種嗨皮,但家裡有事一定齊心協力上陣,比如媽媽爸爸有啥矛盾,我們姐妹一定幫忙調節,比如爸媽有人欺負,一定第一時間齊心出現在現場,家人就是我可以欺負我姐姐,我妹妹,但如果外人你想欺負,絕對不可以。就像華為,我們國內雖然有競爭,但一旦國外欺負,我們國內企業一定是齊心對外,因為骨子裡流


的是一樣的中國血。


二姐情感小窩


我們家以爸媽兩邊親戚舅家姑家居多,建了個禹家(父親老宅地名)親友團有24人。過年節時大家發發紅包熱鬧熱鬧,平時有事在群裡知會一聲,聊天不多早上問個好。對溝通親戚間感情挺好挺方便的,畢竟平時大家都忙,有的還居住在不同城市,南京上海杭州的都有,難得有空常見面,有事出人情時才回來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