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地處於南北盤江的懷抱之中,江水合流溯源於此,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東鄰普安,南接興義,西連雲南省富源、宣威,北鄰水城,是貴州的西大門,歷為滇黔要衝,素有“滇黔鎖鑰”、“黔疆屏障”之稱。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歷史久遠深厚,可以遠溯到距今約有2.4億年的太古時期,到有人類出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盤縣大洞”,距今約有30萬年。在虞、夏朝時,屬梁州轄地,商朝屬鬼方轄地,春秋時期屬牂牁國轄地,秦漢時屬夜郎國轄地。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設牂牁郡。(朱惠榮先生《霞客之光》《序》有:牂牁郡轄17縣,其中有談稿縣(今盤州),《漢書·地理志》、《續漢書·郡國志》皆有談稿縣(包含富源、盤州、普安、晴隆等地)。東漢也屬牂牁郡。蜀漢建興三年孔明平南中,分建寧、牂牁為興古郡,至西晉泰始七年(271年), 今境屬寧州興古郡,東晉太寧三年(325年)隸屬西平郡轄地。南北朝劉宋時,地置西安縣,隸寧州。齊武帝永明三年(485年)改名西寧縣,隸西平郡。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隋朝時屬牂州轄地。《通史》載:唐武德七年(624年)縣境內設立西平州以來,已有1390餘年。唐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改西平州為盤州,為“貴竹之首,教尚義氣,尤出他郡之上, 冠蓋一方之雄州”。因“地有盤江顧名”,隸戎州都督府,領附唐(今興義)、平彝(今富源縣)、盤水(今普安)等三縣,領戶一千九百六十。天寶十年(751年)三十七部之一的於矢城關古城全景 部日益強大,以東爨烏蠻七部,自號於矢部,廢盤州,歸附南詔政權。大曆二年(767年)改號齊彌部,後又復於矢部。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平蜀,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於矢部屬大理國。寶祐四年(1256年),蒙古憲宗克宋滅大理國,於矢部降附,置於矢萬戶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廢於矢萬戶府,置普安路總管府,隸屬雲南行省,轄和龍、八納、習舊、普定四部,今盤州時為八納部。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普安招討使司。(斯信強先生《六盤水地名漫談》載:用普安之名,因境內北盤江一帶多為彝族居住,彝族稱居住地為“濮安”,彝語叫“濮吐仲益”,稱北盤江為“濮吐諸衣”,“濮”與普諧音,因而稱“普安”。葉國仁先生《盤縣文史鉤沉》認為:普安與水西彝族同宗共祖,皆出白默系,住在濮吐,仲益地區的阿旺人家,家住皮嫩博紀,做漢語說是叫“普安州”。)至元十六年改普安宣撫使司。二十二年(1285年)復改為普安路,置普安路總管府,治所設在舊普安(現劉官鎮舊普安村),稱八部山下撒麻鋪,領和龍、八納、習舊和普安四部,置和龍、八納、習舊三個千戶所。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明初盤州為元朝雲南梁王統治。明太祖朱元璋於明洪武四年至十四年(公元1371——1381年),號令明軍相繼收復四川、貴州地方勢力。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10月徵南將軍穎川侯傅友德、左將軍永昌侯蘭玉,右將軍西平侯沐英率大軍30萬南征,軍隊開抵湖廣。12月11日,兵分兩路,一路是奇兵,由永寧(四川敘永)南下,攻烏撒(貴州威寧),另一路是正兵,由遵義南下,經由今天的貴陽、安順(當時叫普定),以曲靖為目標,主攻雲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至普安,復攻下之,乃留兵戍守,進兵曲靖”, 即奪取普安後,進兵雲南。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普安路改為普安府,隸雲南布政司,並設軍事機構普安衛,與貴州都司同時建立。明軍將20萬將士留守地方,安居屯田,叫“軍屯”。同時從四川、湖廣等地遷徙移民,世代定居,稱“民屯”,史稱“調北征南” 和“調北填南”。額頒符驗三道,銅牌10面,原額旗軍13777名駐防,是貴州24衛中兵額最多的一衛。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2月升普安軍民府,另置普山府,以土酋那邦妻適恭為土知府,土、流二知府與衛同地分治。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越州(今曲靖)土酋阿資和普山府土知府普旦同反,陷普安,燒府治。二十二年(1389年)古歷正月二十三,徵南將軍傅友德擊敗阿資,普旦降,廢除普山府。置普安軍民指揮使司,普安衛城遷建於番納牟山之南,雄鎮山麓建城郭,今城關鎮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普安衛領樂民(今樂民等地)、平彝(今平關一帶,次年改為平彝衛)等兩個千戶所,二十三年增安南、安籠(今安龍縣城)等兩個千戶所,明永樂十三年又增設新興和新城等兩個千戶所。今境有樂民(今樂民一帶)、平彝(今平關一帶)共兩個千戶所。建文二年(1400年)三月二十日,恢復土流合治,於已廢的普山府地置貢寧安撫司,隸普安軍民府。明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十七日,改貢寧安撫司為普安安撫司,屬四川布政司。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十二月,廢普安軍民府,改普安安撫司為普安州,又增設新興和新城兩個千戶所,領九里十二營,裡處漢人,營處彝人,結束歷史上軍民同治時代。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遷普安州與普安衛同城而治。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建普安縣,州屬三營(馬乃、鼠場、樓下)三里劃歸普安縣,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普安衛併入普安州,領十四營。嘉慶三年(1798年)置興義縣,普安州的黃草壩、棒鮓、布雄、黃平四營和普安衛下轄的中左、中右二里劃歸興義縣。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升普安州為直隸州,十六年改普安直隸州為普安直隸廳,隸貴西道,領南里(南里九屯半:上伍屯、中伍屯、下伍屯、揚旗屯、郭官屯、吳官屯、順雞屯、趙官屯、薛官屯和前所半屯)、北里(範圍無考)、樂民裡(今樂民及關平、石橋、魯番、威箐等地)、平彝裡(今平關以及石腦、亦資等地)、簸箕營(今保基一帶)、歸順營(今民主一帶)、狗場營(今聯強和保田一帶)、毛政營(今沙坡一帶)、普陌營(今滑石一帶)的“四里(裡下設屯)五營(營下設寨)”,以及亦資孔巡檢司。宣統元年(1909年)普安直隸廳變更為盤州廳。

民國二年(1913年)11月15日,廢府、廳、州,盤州廳改稱盤縣,境內裡、營設置改為八個區。12月5日亦資孔巡檢署設為分縣,隸屬盤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撤銷亦資孔巡檢署設為分縣,隸地仍歸盤縣。1935年設第三行督察區,轄興仁、興義、安龍、盤縣、貞豐、安南(1941年改名晴隆)、普安、冊亨等八縣, 形成歷史上的“盤江八屬”, 專員公署駐興仁, 俗稱“興仁專區”。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縣老照片

1949年12月19日盤縣解放委員會成立,1949年12月20日盤縣解放。1950年4月20日,中共貴州省委批准,中共盤縣委員會、盤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興仁專區。1952年12月4日興仁專區改為興義專區,盤縣隸屬關係改屬為興義專區。1956年7月18日,興義專區撤銷,與安順專區合併,盤縣歸屬安順專區。1965年8月17日,恢復興義專區,盤縣復歸屬興義專區。1965年11月29日,在盤縣境內設立“盤縣礦區人民委員會”,受煤炭工業部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雙重領導,盤縣仍歸屬興義專區。1966年2月22日,除盤縣隸屬興義專區外,另在縣境的盤關區改礦區為特區,成立“盤縣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1970年12月2日,盤縣特區與盤縣合併為盤縣特區,歸六盤水地區領導,行使縣一級職權。1978年12月18日,六盤水地區改設為六盤水市後,盤縣特區仍隸屬六盤水市。1999年2月28日,盤縣特區更名為“盤縣”。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盤州丨一座城市,一段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