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丨國產54式手槍經過數次軍事大變革,它的淘汰是必然的


國產54式7.62毫米手槍:該手槍由我國仿製前蘇聯TT1930/1933式手槍的產品,於1954年定型,該槍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手槍。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武器彈藥型號紛繁雜亂,沒有統一的制式裝備,號稱“萬國牌”,而且當時我國研製生產武器的技術有限,因此向蘇聯尋求援助。

在1951年,隨著前一年中蘇條約的簽訂。中國軍工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仿造蘇制託卡列夫軍用手槍(TT1930/1933式手槍)。主要是蘇聯方面提供全部圖紙和提供流水線的全部機床,同時培養一批技術骨幹。該槍基本就是託卡列夫手槍的簡單仿製,沒有任何中國自己創新,所以並不能稱得上是中國自產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國組裝。中國方面取名為51式手槍。

51式手槍很快裝備部隊,並且參加了朝鮮戰爭。但是中國方面對其反應比較一般,部分士兵和軍官認為它就作戰性能還不如盒子炮。但是作為自衛武器也足夠了,況且它還有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的優點。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戰爭的停止讓我國可以重新完整的實現自己的計劃。在蘇聯已經確定中國是他的盟友,隨即開始和中國的全面軍事合作。


在1953年,中國專家和蘇聯專家詳細研究了朝鮮戰爭中51式手槍的暴露出來的缺點進行了改進,同時還考慮了中國士兵的自身特點。比如改進了槍托的大小,適應中國士兵較小的手型。在1954年手槍正式定型並且大量生產裝備部隊,取名為54式手槍。該槍是中國建國以後正式裝備部隊的第一款制式武器。

54式手槍裝備部隊以後,參加了中印邊界戰爭和中越邊界戰爭。總體來說,54式手槍還是能夠滿足這些惡劣環境下的作戰需要。它的射程不錯,穿透力強,威力大,在50米內的距離上能夠適應戰鬥中自衛武器的需要,屬於大威力軍用手槍,士兵中54式一二槍就足以讓敵人喪命。能夠滿足軍事實戰需要,是54式能夠在軍方使用長達50年的最大原因,當然價格低廉和結構簡單容易製造也是重要的原因。

客觀來說,54式仿製的蘇聯託卡列夫手槍早在幾十年前就被蘇聯軍方淘汰了。該槍的水平大約保持在二戰中的一流水平,一款武器用了50年,經歷了數次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它的淘汰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