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唐朝。


唐朝歷經289年,詩人輩出,風氣開放,每一個人都在盡情地活著。





身份特徵一:家財萬貫


何家村出土的寶藏相當於15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這僅是他財富的冰山一角,所以藏寶人一定非常非常有錢。




《兩京新記》和《唐兩京城坊考》記載,“西門之北,今邠王守禮宅,宅南隔街有邠王府”。


第一個說法是邠王李守禮。


李守禮是唐高宗李治的長孫,章懷太子李賢的兒子,身份顯貴。


李守禮繼承其父做過司空一職。司空一職,相當於今天的工業部部長權力,那是相當的大,小到皇宮的手工業作坊,大到國家的金銀鑄造業,都歸他管!他是最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金銀財寶的。


第二個說法是租庸使劉震。


您看,一個管理官府財務的官員,因亂想帶著財物出城,沒出去,返回。最後又因為投降叛軍被處以極刑。很完美的解釋了,鉅額財產的來源,和後續無人認領這筆財富的原因。


不過,《劉無雙傳》類似於茶餘飯後的小說,史書中未見相關記載,故事本身也不太可信。


關於這筆寶藏,什麼人什麼時候藏的,至今仍是個謎。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文物裡的唐朝


那麼,我們從何家村出土的這些文物裡,找到哪些關於唐代的信息呢?


何家村共出土純金銀器皿270件,包括飲食具、日用品、法器、藥具、盥洗用具和裝飾品六大類。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在唐一代,無論進行怎樣的服飾改變,即便是皇帝下詔禁止奢侈,“三品以上飾以玉,四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的制度,都不曾改變。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唐人的貴賤觀念中,玉第一,次為金。玉和金結合的臂環,此為僅見。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何家村遺寶一共出土了39類466枚錢幣,著名的“金錢會”是唐玄宗發明的。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長生之術”,其中以金銀為食器可得不死的觀念普遍流行。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舞馬銜杯獻壽,在唐代確有其事。


千餘件大唐寶物無人認領,如今可以組成一個博物館


隋唐二代,通過遣使、戰爭、貢獻等途徑,得到的西方瑪瑙器屢見記載,還多被形容為文采殊絕的寶物。


歷史的真相雖已成謎,但何家村窖藏中的稀世珍寶,見證了中國歷史上唐朝的盛世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