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八角樓

在江西寧岡縣城東南16公里處的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後面,有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屋樓房,樓上有一個八角形天窗,當地群眾稱之為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地處湘東贛西邊界,萬洋山(為羅霄山脈中段)的北支。

井岡山八角樓

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它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它的神聖和莊嚴是不可撼動的,一股由衷的敬意也慢慢地升起。

井岡山八角樓

走進井岡山,映入而來的是目不暇接的綠色和紅色。這裡遍佈著許多綠色的植被,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昭示著春天的希望,也為這裡的烈士們提供了一個清幽的環境。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位於茅坪村,距茨坪36公里,兩地有公路相通。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斗爭時期,湘贛邊界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紅軍後勤機關曾設立於茅坪。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是茅坪村的一棟土磚結構兩層樓房,因裝飾八角天窗而得名。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現存革命舊址20多處,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舊居、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舊址等。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曾居住這裡,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光輝著作。現樓內陳列著毛澤東當年用過的大硯臺、竹筒鐵盞青油燈等物品。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毛澤東舊居。

井岡山八角樓

井崗山茅坪村八角樓毛澤東舊居。

井岡山八角樓

茅坪村八角樓毛澤東舊居介紹。

井岡山八角樓

茅坪村八角樓毛澤東舊居。上小學時學過《八角樓的燈火》課文,但真正見到卻是四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是茅坪村的一棟土磚結構兩層樓房,因裝飾八角天窗而得名。

井岡山八角樓

上樓進入八角樓參觀。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上裝飾的八角天窗。

井岡山八角樓

看到的第一眼,是這樣的感受,這麼一個古樸的建築,真的就是毛主席以前革命、生活過的地方嗎?儘管簡樸,但八角樓卻很有特色,顯得緊湊嚴謹,清靜幽靜。一代偉人在此留下了動人的詩篇!

井岡山八角樓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曾居住這裡,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天窗。

井岡山八角樓

這棟房子是當年保存下來的,牆上還存有當年紅軍戰士寫的幾條標語,室內的陳列如床架子、桌子、硯臺、油燈、茶几、高背椅等物是毛澤東同志和賀子珍同志當年在這裡居住時用過的原物。1961年3月,國務院將此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岡山八角樓

毛主席曾在這裡居住兩年左右,屋裡的傢俱還完整的保留著。

井岡山八角樓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的燈光指明瞭革命前進的方向,偉大的地方!

井岡山八角樓

毛主席挑燈夜讀的地方,因為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而聞名。

井岡山八角樓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經常在八角樓居住和辦公。

井岡山八角樓

在八角樓的清油燈下,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總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經驗,闡明瞭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的燈光在茫茫黑夜裡照亮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現樓內陳列著毛澤東當年用過的大硯臺、竹筒鐵盞青油燈等物品。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景點包括澤東同志舊居、朱德同志舊居、中國紅軍第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與陳毅同志舊居等景點。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位於茅坪村,說起它,耳邊自然就回響起那首歌——《八角樓的燈光》,這裡是毛澤東的故居。

井岡山八角樓

景點外由木柵欄圍起,向裡眺望,近處一片很大的綠草坪,河卵石、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從草坪中蜿蜒穿過。

井岡山八角樓

沿小路向右,是紅四軍29團團部、31團團部、32團團部,紅軍糧庫、紅軍染布坊,紅四軍戰士委員會以及茅坪鄉工農兵政府等。不難想象,當年茅坪村曾是一個人流熙攘的地方,駐有不少黨、政、軍機關和紅軍部隊。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旁有個“楓石坪”,由幾棵楓樹與一堆巨石組合而成,這裡曾是毛澤東讀書思考的地方。眼前的情景,使人不由聯想到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血雨腥風,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忍不拔,矢志不移,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歷史的詮釋,令人深思玩味。

井岡山八角樓

八角樓對面的山崗上有“茅坪紅軍烈士墓”,“袁文才烈士生平展”和以其名命名的“文才樓”,滔滔的茅坪河從兩者間流過,如歷史長河匆匆逝去而不復返,給人們留下無盡的回顧與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