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理解《金剛經》中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用戶51001436436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金剛經》裡面所提到的(四相),既然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是就不說那麼複雜了。

既然說道(相),這個(相)就是有形體的東西。正所謂:“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正是眾人執著的“相”才空生許多煩惱,如若知道眼前相,幻象、皆是因“因緣而生”,因“因緣所滅”那麼我們就會生起智慧,破除“相”對我們困惱使我們內心產生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

如若我們利用智慧把我們修為境界提上去,你就會發現,“一切相”如剎那的煙火一般劃過我們身邊,而有智慧之人不為所動不為執著,而有些人卻流連忘返痴迷於不得永恆的境遇。執著於“相”就會被境遇所轉,永遠不能能解脫。

這“四相”乃是墜落六道輪迴的根本要素之一,如果我們不修行,不精進,不破除我執那麼在臨終之時,又有無數無量的冤親債主幻化成我們的親朋好友把我們引入惡道不得解脫,所以我們平時要培養不被境所轉的根基,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般若悟道


我相!

大約在十幾歲的時候,經常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困擾了我很久,很害怕,很煩惱。因為我發現:當我在玩的時候、跟別人嘮嗑的時候,說笑打鬧的時候,“我”就丟了。心裡的那個“我”就沒了。注意力拉回來,不說話了,身體碰哪裡一下,這個“我”就又回來了。然後我就很迷惑:剛才,“我”哪去了?

注意力轉到別處,“我”就沒了。注意力轉回來,“我”就又有了。心裡的那個“我”總是亂跑,不知道啥時候就沒了,一愣神,就又回來了。搞的我難受許久。

後來我看圓覺經,發現佛陀剛好是用這類的描述來給大家講什麼是我相的: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這句話大體的意思是:有人身體舒適,放鬆心神,就把我給忘了,然後拿針稍微刺他一下,他才重新意識自我。所以,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有“我”的存在。

用意識去感受,這個“我”才能存在。意識不去感受身體,“我”就沒了。

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我”就出現了,我相。

我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別人”就出現了,人相。

有些人就是目中無人、視而不見,他看見了你,但心、意識並沒有跟過來,他的心和意識還在自己身上,在其他人身上,那你這個相在他的心裡就沒立起來,你穿什麼衣服、是開心還是鬱悶,他完全不知道。

我的心在自己身上,“我”就存在。不在自己身上,“我”就沒了。我相。

我的心在別人身上,“別人”就存在。不在別人身上,“別人”就不存在。人相。

還有件事也困擾了我很多年。

以前上班做設計,公司來了一個客戶,是女老闆。我們三個設計師一起給她的公司做一批宣傳品。我設計的那幾件客戶一看就通過了,那兩位設計的作品客戶看了就不滿意......為什麼呢?因為那個女客戶進來的時候我看她穿的是一套綠裙子,我就知道她肯定是喜歡綠色,於是我做的稿都是綠色系。我的那兩位同事做的藍的、黑的、黃的......所以客戶才看見我的就喜歡,就接受,然後他倆的就不行。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那個女老闆穿的綠裙子,我看見了,我的那兩個同事看見沒有?說他倆沒看見,那不可能,人家女老闆又不是光著進來的。要說他倆看見了,似乎也不妥。因為你只要看見了,就能認出是綠裙子。而你只要是看到了女老闆穿的綠裙子,也肯定能在第一時間裡反應過來:她喜歡綠色。然後也會順理成章的設計綠色調的作品......以搏她歡喜......

現在看這兩位同事似乎是:沒看見。

因為他倆的心、意識沒過去,沒到綠裙子上,只是眼睛看到了,沒往心裡走。綠裙子,那個“相”,在他倆的心頭沒立起來,這個綠裙子在他倆的世界裡,是不存在的。

相,就是表面現象,不是真實內涵,是臨時的,不是永恆的,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心到了就有,心沒到就沒有,證了就得,不證就不得。而這些特徵用一個字總結就是:假。

我相,“我”是一個臨時的假相。細胞、器官聚到一起,臨時的。細胞、器官一分散開去,“我”就沒了。“我”要是沒了,其他人、眾生、時間也就全沒了。一切都是因我而起。

我,是假相。這在佛教中沒爭議。但在這個我相的背後,還有沒有一個“真我”存在,好像是有爭議。有人認為有一個真我存在,有人認為連那個真我也不存在。

真我到底存不存在,咱們先擱置,只談談真我的特徵。

假我是臨時的。那真我就應該是:永恆的。

我相是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真我應該是:一直就在這裡。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這裡......不悲不喜。

我相是細胞聚到一起組成的,可以分解開。真我就應該是:不可分割的,一體的。

壽者相是時間、生死輪迴,是短暫有限的。而壽者也是“我”衍生出來的相。那麼真我應該是:無限的。


銳度何老師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些詞彙出自佛家大乘經典《金剛經》的“離相寂滅分第十四”:“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其主要闡述佛陀教導眾生的離相之道,直指修行的心地法門。

1.我相,本義為我執之相。按照佛家思想來論,我相的呈現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業力感召的落地。無論是富貴,貧窮,美醜,或善惡,其都帶有強烈的個性化特徵。在眾多的分別中,以標籤的區別散佈於芸芸眾生的熙攘中。

2.人相,顧名思義為他人之相。是與我相對立的客觀稱謂。其因緣和合的本質和我相一致,是在與我相異同處的差異化顯現。如我相示之以富貴,他相示之以貧窮。我相示之以殘疾,他相示之以健康。對比的目的,是為了凸顯眾生業力的不同,感召因緣的不同。

3.眾生相,眾生之相。是由我相與無數個他相共同組合呈現的萬有百態之相。其產生的根源,是眾生個人業力,和眾生共同業力,共同感召產生的因緣和合。類似於當下社會的人世百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個性不是單獨存在的,其依存於共性的趨勢和流變中。彰顯著主觀和客觀的相互作用關係。

4.壽者相,字面之意,長壽者的相。是我相,他相,眾生相中的個性化分支。壽者,可以在我中,亦可在他中,更在眾生之中。其呈現的本元,還是不離因緣和合,是佛陀借相說法的一個類比。

5.總論:無論是我相,他相,還是眾生相,壽者相,其產生的根源都是一致的。佛陀藉此傳離相之法,重在強調本心化生萬相的實質。一切相皆是幻覺,執念,妄想,和無明的產物。人之本心本是活潑圓融的,因偏執著相而滅心地光明,離相而覺,即成佛道。





胡功寶國學策劃


如何通俗理解《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在中國算是最著名的一本經。緣於六祖惠能因此經的一句話而開悟。

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金剛經》中最著名的四相。就是一切萬物都離不開這四相。


我相指的是自己。什麼事情都先想到自己。有我和他的區別。

人相指的人和動物的區別。認為其他的動物都不如人類。認為老鼠,蒼蠅,蚊子就是害蟲。害蟲就該消滅。

眾生相指的是一切動物植物一切萬物。包含的範圍越來越廣。

壽者相。壽者就是時間。

比如說你正在開車,前面有人別了你一下。就是擋在你的前面,不讓你過去。8這時候你非常生氣。這就出現了我相。想追上前面的車,跟他幹仗。前面車就是人相。路上還有其他的車,其他的人。是眾生相。從臺變你那時候開始你就生氣,一直到晚上睡不著覺。這就是壽者相。


離開了這四種相,你就成佛了。那就是別人開車別你,你也不生氣。這就沒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和壽者相。

所以《金剛經》說離開四相,是名諸佛。

大家好,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儒釋道醫文化。


用戶53048445015


“四相”出自《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原文是這樣的: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什麼是相?

相,指的是可見可感知的實體和不可見的思想觀念。例如,人有身體髮膚,思想感情,石頭是硬的,水是無色的,風是流動的,等等。

一、什麼是我相

我相,是四相的根本。認為世界上存在一個實有的“自己”,有身體,有思想觀念感情,也就是“色身”,由此而生出我見、我愛、我慢,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佛教裡說的“我執”。

例如文人相輕這種現象,就可以理解為我相。總是按我自己的理解,覺得我的文學比你好,看不起你。辦公室裡,資深員工看不起新員工,覺得高他一等,也是我相。而新員工呢,認為你幹多了幾年就倚老賣老,我偏不服你,也是我相。

二、什麼是人相

人相,是因為我相的主觀觀念,而把人分成各種類型,階級的三六九等,國家種族膚色的區別,性別上的男女,年齡上的老幼。對於不同的人相,即以不同的觀念來看待。人相違背了眾生平等的佛教宗旨,結果是導致人類的各種矛盾。

三、什麼是眾生相

眾生,則不僅指人類,所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眾生。《金剛經》解釋了什麼是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這些卵生、胎生、溼生、化生...... 等等,就是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物體,也就是眾生。

眾生相其實也是基於我相的主觀觀念,引申出來的,是人相的一個擴展。

四、什麼是壽者相

壽者相,就是對於生命的觀念。人都希望長壽,都不想老死,人們貪戀人間的一切誘惑,如財富、愛情、親情、友情、健康,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生病了看不開,怕死,到處尋找續命延壽的方法,放不下生死。或者希望後繼有人,要生個兒子傳宗接代之類。

結語

四相的根本,其實就是我執,放不下“我”,放不下主觀觀念。這是跟佛教“空”和“無所住”的思想背道而馳的。我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的煩惱皆來自於著相。一旦著了四相,那就成不了佛。所以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破除四相,要參悟“空”的道理,要有大乘的心胸和發願,相信眾生平等,才能放下我執。能破除我執,距離修佛成功就差不多了。



大晟府小書僮


野狐試答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中多次提到,怎樣來通俗理解這些?題主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就我的理解通俗解釋一下。佛法高深,我器小根淺,斗膽解說,算是無知無畏吧。

《金剛經》講“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每個人本身就是如來,但為“我執”矇蔽,喪失了本真,不見本性。修行就是去除“我執”,明心見性,一悟眾生是佛。四相是“我執”最根深的東西,是最難以去除,但這些東西“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困擾矇蔽著凡夫,使我們難以見性開悟。

“相”可以理解成“一切有為法”,通俗講就是我們概念化的東西,包括所有物質的東西和我們頭腦中抽象的概念化的東西,也可以稱為“色相”。“四相”就是把色相分四個方面具體來說的,四相具體如何理解?

“我相”:現實中我們看問題,思考問題,做事都有一個“我”,一切都從這個我來出發。我的錢多了少了,我的老婆孩子對我好不好,我的親戚朋友如何對我,領導咋樣看待我,同事誰說我壞話了,我還沒上車高鐵為啥不等我就開了,為何先進不是我,為啥讓我去幹這事……這就是“我相,是四相中最難破除的一個。

“人相”我們也會從個別人出發想問題、做事。老婆孩子吃飯了沒有,大舅二姨三姑過年有錢沒有,同學朋友誰誰家裡出啥事了,哎,同事誰誰和老婆離婚了,我的偶像又和誰結婚了……我們甚至也會替古人擔憂。

“眾生相”可以理解為從群體出發想問題,看事情,我們村還很窮,我們單位今年能不能評上先進,我們縣上財政狀況啥事能好轉……從世俗來看“人相”、“眾生相”要高於“我相”,但它們都是虛幻的,都是困擾我們的外在東西,使我們心不能空明清淨,見不到自己的本性。

“壽者相”和前三個不同。人的所有悲劇都來自於時間,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這就有了“牛山之悲”。齊景公和群臣登臨牛山賞景宴飲,看到四周景緻秀美,齊國宮殿巍峨壯麗,齊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他非常高興,突然,齊景公淚流滿面,大臣們問他咋啦。齊公悲哀地說:一切多麼美好呀,人為何要死呀?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寫到:“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也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人類無法擺脫的悲劇,它困擾著我們凡夫俗子。


不只是我們自己和與我們有關的人的生命長短問題會讓我們苦惱,就是我們養的寵物狗死了,我們喜歡的花開敗了,我們視為生命的東西毀壞了,我們都會為之傷心,會抱怨它們為何不能更長久。這就是困擾我們的“壽者相”

總之,四相就是給我們帶來煩惱的東西,只有空掉四相,去除我執方可到達彼岸世界。

佛家講信、解、行、證,這是修行的進程,理解了不行,說食不飽。要行,修行是很難的,所以佛家要求弟子“勇猛精進”,捨身求法。證得正果才算數,我們在這裡也是說食不飽,不過了解一下也有點好處。


野狐習禪


這些都是有形有相的相,《金剛經》裡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世間一切相都是假相,不要住相。住相是凡夫,不住相即佛。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心動百事有,心止萬事無。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要做一個活死人,貪嗔痴是毒藥,做到沒有見聞覺知,才能證聲聞緣覺。人們常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身空,心空,性空,法空證四果阿羅漢。五濁惡世的眾生有八苦,看破放下得解脫自在。心清水現月,意淨天無雲。



用戶和言悅色


人相:同類之相,群體形態。

我相:眾生觀我之相,自我意識。

眾生相:萬物在我的意識形態,視覺認知。

壽者相:時間在形態上的痕跡,感知歲月。

佛說虛幻相存於內外,一切皆是泡影,看破既是脫離……



或心聽雨


來個世間“意識觀”通俗理解↓

我相: 具有‘主觀意識’執念

人相: 依世間結緣重疊成‘潛意識’認定

眾生相: 具有集體‘客觀意識’概念

壽者相: 具有尊、長、大、高等概論於‘深藏意識’設定模式中

一🌷一世界 一🍀一如來

若見諸相非相 則見如來/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明k月心



金剛經,大般若空性智慧,佛引導行人除"三心",滅"四相″,破"二執″。明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說,若以音聲求我,以身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眾生之病,六根六塵六識,五蘊十八界,萬相紛紜,妄想丶分別丶執著,無由跳出三界六道輪迴之苦。唯有依佛所說,看破丶放下。知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丶現在心丶未來心,念念遷流,不可把捉)。四相(我相丶人相丶眾生相丶壽者相)本非有,皆是無常虛幻,緣生緣滅。二執(我執丶法執)破掉,迴歸自性,方得破迷開悟丶離苦得樂!明心見性丶見性成佛!

四相,即是世間萬法的有為之相的概括。為眾生以"我″為中心的,堅固"執著″的東西。我執丶法執的對相。檢索自己,即可了知。一天到晚,妄想丶分別丶執著,看不破放不下的就是事非人我,紛爭追求,希望全歸我,希望到永遠。貪嗔痴慢疑,貪執是根本,不貪世法便貪佛法,這裡佛給你一破到底,若說佛有所說法,告訴你,那是謗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世法丶佛法都不可貪慾執著,登岸不捨舟,仍墮大苦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