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詩酒趁華年


感謝提問。

夕陽無限好,醉是近黃昏!

我把“只”改成“醉”字,大意便成了知足眼前,夕陽下暮色令人陶醉,應該盡情去享受。與原來表達的遺憾截然相反。

希望李商隱李老師能理解,不生小女子的氣。

與其嗟嘆美景易逝,不如靜下來用心去享受傍晚時刻,夕陽映照下暮色裡的各種小美好。太陽溫暖地以銳角的斜度把光芒傾瀉在萬物上,溫柔地撫觸著草木、山水、炊煙、你和我。

倘若不服,請閉上眼睛,是不是感覺原來此刻很美好,彷彿身周有愛環繞!

夕陽下,校門口,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孩子們放學回家,一路都是清脆的笑聲。

夕陽下,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奔走在路上、菜市場、超市,早上中午都忙,好好張羅一頓晚餐,人間煙火最濃。

夕陽下,夕陽最紅,老人們相互攙扶著散步,一路碎碎念,或許正回憶相識到相依的雨雪風霜。

夕陽下,小鳥歸巢,小螞蟻也要回家,應該是準備了豐富的晚餐,而悶了一天的小貓小狗或許正跟著主人出來透氣。

夕陽下,山裡的風聲應該也慢了下來,一天的過去,或許相望的兩棵樹,葉子正彼此招手,期待著夜裡深情的呢喃。

夕陽下,水面正泛著微光,山的倒影樹的倒影慢搖著,很是抒情,譜一曲向晚正是時候,詩歌雅和,悠揚且意濃。

醉人的,正是夕陽獨有的韻致,溫潤、柔和、優雅和情懷。

真真的,只要有發現的眼睛,心中有嚮往,不僅暮色,夜色亦美好!


失憶柚子




書童諾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李商隱的《登樂遊原》的下二句。全詩是這樣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高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約813年,至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南)人,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開城二年(837),進士及第起家秘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岳父)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約858年),病逝於鄭州。

李商隱是晚唐甚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緋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兩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間病逝。他與王氏的感情極好,這位出生富貴家庭的女性,多年一直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於李商隱多年在外遊歷,夫妻很長一段時間聚少離多,李商隱對於妻子有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隱仕途上的坎坷,因處在黨爭的夾縫中,抑鬱寡歡。

這首詩應該是妻子過世很久才作的,也就是他過世兩年之前。(856)之間。時間是最好的治傷藥,妻子走了5年之久,為妻子的思念也談了許多。經歷了這般風雨,上了這般年紀,對仕途,對妻子的愧疚也釋然。驅車登高原,這種豁達,與開朗全面迸發。因為沒有了羈絆的牽掛,忽然變成了陶淵明的那種意境。夕陽的美好,由於心裡把一切都放下了,才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自然與滿足,可這一切來得太突然,明白得太晚,(只是近黃昏)。

我把它改了個字。

夕陽無限好,妙是近黃昏。“妙”字與“只”字有著根本的區別,截然相反的意思。“只”在此處是無可奈何,留念,悵然,無法轉變,是一種悲觀。

“妙”字的意境無窮。像姜尚七十才遇周文王,郭令公,郭子儀是他們那朝的人,梅開二度,率軍嚇倒回迄軍隊,不可謂不傳奇,姜太公與子儀是不是春風正當時。一個心中放去了鬥志,一個是豪氣沖天。一字之差,不但讓人浮想連篇,也意境大發。

我現在講一個故事。《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江蘇常家,他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做官沒作幾天,他的上官張閭,因貪汙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九條人命,朝庭抓了張閭,順道也把張閭也抓了,等黃公望出獄時,已是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跟他說:“到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趕緊回家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裡?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從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進發,與過去的生活決裂,他再也不對好誰。

在古代,50歲已是暮年,等待黃公望貌似死亡。可死亡從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死,心已死。然而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剛剛開始……

不說李商隱的遭遇,從字面講也大不同。走過了中午的炎熱,下午的乾燥。一抹紅霞印著夕陽,那種美景自然由心而發。越過了一天的勞累。坐在地上,怡然自得地欣賞著美景。




憶江0806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詩詞中的下兩行詞語:“夕陽無限好,只上近黃昏”。

詩人原詩的四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意思是,傍晚了,個人因為一些事情心情不太愉快,就驅車(馬車或人工木車)來到古原(指樂遊園,漢宣帝修建來遊覽的,在陝西長安城南)的地方,詩人登上樂遊園來想散散心,只看到了夕陽,感覺到很美,這時已到了黃昏時刻,自己有點可惜來晚的意思,聯想起一些事情,有點感傷的意境吧,這就是詩人當時的意思。

無論後人對原詩怎麼想改字,想變意思,都是很可笑的想法,傳承下來的好詩那能說改就改,想出風頭,愛詩不要緊,自己好好學習,記住一句話:“只有原詩人留下的字詞,才能表達當時真正詩中的本意”。

個人就談到這裡,歡迎友們評論,謝謝。





老頭哥兒


夕陽無限好,只是在黃昏。

也就是這麼大本事了。講不出那麼多的所以然,只是覺得將”近"字改為”在”字,其意境與原句也是截然不同的。

謝伯樂斯坦劉讓飛友邀答!🙏


俺是徐老三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如果只改一個字,把整句的意思改變。那麼我改“只”為“緣”:“夕陽無限好,緣是近黃昏”。這樣,整個意思就變了。

這句詩出自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的詩《登樂遊原》中的其中的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的美好,只可惜已經接近了黃昏。

我把原句改成“夕陽無限好,緣是近黃昏”後,意思成了:夕陽之所以這樣的美好,主要是因為接近黃昏的緣故。大家體會一下這個意思是不是全變了。

下面我們來全面欣賞詩人的作品:

《登樂遊原》一一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詩的大意是:

一天傍晚,詩人心情有些不快,為了散散心,他坐上馬車來到郊外,登上了古老的樂遊廟。遠遠望去,只見落日餘暉展現出迷人的景色,夕陽怎麼這麼美好,可是這一切美景即將流逝,因為這時天色已經接近了黃昏。


D東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這個名句出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要真正完成題主提出的改詩,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詩的意境和體式。因為要求是隻許更改一個字,要讓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詩的格律是否還要遵守?

格律要求

我們在講格律拗救的時候重點講過這首詩,“向晚意不適”平仄為“仄仄仄仄仄”,是很明顯的出律,但是在“驅車登古原”的第三字的仄聲換成平聲做出了對句拗救,也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實際上是格律詩基礎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格。

所以,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近體格律詩。整體的格律是: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那麼我們修改的這個字,要注意平仄合適。畢竟人家一首拗律體,改成古風並不大合適。有了平仄選字依據,我們再來看原詩這兩句的具體意思是什麼,我們如何找到截然相反的意思去進行修改。

原詩意境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首聯就交代了李商隱當時的心情並不好,在傍晚時候驅車去樂遊原散心。這也就為整首五絕打下了一個鬱結、憂愁的底色。他愁的什麼呢?也許是自己的愛情、也許是自己的仕途、也許是自己的命運,反正李商隱的一生,都挺不順的。

有了這個情境交代,我們再來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發散了作者怎麼樣的心情。夕陽斜照,樂遊原上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只可惜時間接近黃昏,只怕維持不了多久了。這是一種對時光易逝,美景消亡的遺憾之情。一般對這兩句的理解是李商隱對自己人生飄零的感慨,甚至有些朋友將夕陽看作風雨飄揚卻綺麗頹靡的晚唐,認為詩人是對王朝傾頹的嘆息之意。

那麼按照這種理解,要找出和原詩截然相反的意境,自然是要積極的,向上的。

這並不難,無非是在後一句表達轉折的“只是”二字上做文章。在意思上最好理解的是將“只是近黃昏”的“是”字改成“因”字,成為: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夕陽的景色是如此的漂亮,只因為是黃昏的緣故。意思上將景色漂亮的緣故歸結到黃昏的原因,不再有遺憾感嘆。這樣修改從情境上來說確實比較符合題主的要求。

但是平仄出律了。“因”字平聲失替,也就是說將這首詩從拗律體修改成了古風。不講究的話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如果將“只是”改成“正是”,不但平仄是合的,從意思上理解也相對古樸一些,同時也將遺憾之情去掉了。

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

所以,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後面這種。不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前面那種。

另一種理解

相對於上面的普遍理解,近年來對“只是近黃昏”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讀。現在有很多學者提出“只是”二字在這裡並不是轉折的意思,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越來越多的資料發現“只是”在晚唐的詩句中,多是“因為”的意思。比如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很明顯。

那麼這首詩如果這麼解讀:樂遊原上的夕陽為什麼這麼美好呢?正因為是黃昏的緣故啊。也就是說李商隱本身就沒有遺憾、惋惜的惆悵之心,他就是去散心的,看到漂亮的景色,由衷地寫了首五絕誇讚樂遊原上的夕陽美好。

作為一個在晚唐官場上顛沛流離的人,李商隱可能對自己的仕途有抱怨不平,但是要扯到他對晚唐的末世走向有什麼惋惜之意,只怕也是有些牽強。

詩人不可能像我們今天一樣用上帝視角去發現時代的走向,他只是抒發他自身的鬱悶而已。所以,這兩句詩也許這樣解讀才是正確的,李商隱未必有轉折的意思,也未必有遺憾的意思。雖然意境上下去了,但是很有可能這才是最貼近事實的創作意圖。

那麼,我們還有必要修改字來改變意境嗎?本身我們理解的就和作者創作的截然相反。

那就將“只”改成“卻”吧,明確轉折,與這種解讀的意思就相反了。

夕陽無限好,卻是近黃昏。

改詩須得綜合格式和意境理解進行,解讀不同,改法自然就不同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原詩是: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經接近黃昏時刻。

從字面意思來看,作者喜歡無限美好的夕陽,但是對於夕陽接近黃昏時刻有些許嘆惋之情。

所以,如果說只改正一個字,讓詩句意境完全不同的話,我認為可以這樣改正:

夕陽無限好,尤是近黃昏。

改正後詩句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夕陽無限美好,尤其是在接近黃昏的時刻。這樣一改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了:作者喜歡無限美好的夕陽,尤其是喜歡接近黃昏時刻的夕陽。

您覺得這樣改正好嗎?有時間的話,可以深入交流一下!





陽光旭日


那就把“是"字改為“有"字吧,改後是成為,夕陽無限好,只有在黃昏,這就完全成了景色的詩了,沒去寫老人快走完人生那最後的哀嘆感覺了。

就成為看夕陽美景、絢爛的餘輝只有在太陽落下地平線那一刻,真美丶可說美得令人遐想聯篇。








用中華利劍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提問者的問題有點尖銳和刁鑽,要求改一字而使詩意與原詩截然不同,可見這一字的重要性,也是詩的關鍵點。

大家都知道太陽落山時,也就是旁晚天黑前,這段時間的彩霞是美麗絢麗火紅的。太陽在沉沒前,把所有的能量都盡情灑給大地,然後走進地下,此時天就完全黑了,一切都開始進入漫長的黑夜。

人們習慣稱此時的太陽為夕陽,以和早晨初升的太陽(晨陽,朝陽)有所區別。古今中外讚美夕陽的名句數不勝數,此句更是名列前茅,是萬千經典佳句中的巧妙美雅之句。

巧妙的一個關鍵字就是後半句中的"近”,前句是溢美的讚揚之詩,後句的"只“卻是大轉折,由讚美大頌突然轉成感嘆惋惜之意。”只“的確是此詩的關鍵字,如把它改成"不“字,其表達的詩意也與前句有所不同。

如此改動雖然可行,但與公認的實際事實不合,夕陽後不是黃昏,此段時間那又是什麼呢?誰也無法說得清。所以改動此字顯然不行,最後的”黃昏"也不能改動。

其實此句中的最關鍵字應該是“近"字,是彩霞也好,還是夕陽也好。不管你有多美多豔麗光彩,總是不會長久是兔子的尾巴,因為黑暗馬上就來,這就是詩人感嘆惋惜之本意。

如果試著把”近“字改為"過“字,意思是否就跟詩的原意截然不同了呢?黃昏都過了,一切早就進入黑夜了,你再感嘆惋惜又有何意義,以上回答不知你是否有何好的建議,歡迎指點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