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當下App獲客成本已經是水漲船高,尤其體現在ASO、買量、信息流廣告等燒錢的流量玩法上,但也有成本相對較低的玩法備受青睞,那就是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這一模式在互聯網公司中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了,遠如國外的Dropbox、LinkedIn,近如國內的拼多多、瑞幸咖啡,都曾通過老用戶“分享/邀請/推薦”新用戶締造資本神話。

一、用戶為什麼樂於分享

分享行為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從前,保險從業者常常將親戚作為自己入行的第一位客戶,記者寫的新聞只能通過報紙傳播。那麼人類的分享習慣是怎麼得到演變的?

分享其實是早就刻在人類基因裡的行為,在分享成本高昂的古代,人類傳遞自己的價值必須是以自私的方式,比如只分享給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同類。而讓人類的分享這種天性變得普及,正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的,因為分享成本被大幅降低了,人類可以通過利他行為來獲得更多滿足感,將價值傳遞給更多人。

App這種移動應用的出現更進一步使分享成本變得低廉,解放了人類的分享天性和信息的傳播效率。現在,保險從業者、微商可以在朋友圈發佈信息,有價值的資訊只需要輕輕點擊就能分享轉載,在社交平臺上甚至能@陌生人參與活動。

每種分享行為都有其對應的心理動機,以下是根據不同心理動機對分享者進行分類分析:

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二、如何在App上調動分享情緒

瞭解了用戶的分享動機後,我們就能根據這些特點制定分享形式,比如以下幾種:

1、求助式分享

分享給朋友,請求朋友幫助即可完成特定任務。這種形式本質上是利用了用戶的利己心理,只要你還想進一步完成App內的體驗,就必須將場景分享出去,以此吸引新用戶關注甚至轉化。

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直播答題類App火爆期間,各個社交平臺都充斥著相關邀請碼,需要邀請新用戶參與到該活動中,才能填寫邀請碼從而獲得復活特權。這種助力門檻也就確保分享者一定會不遺餘力的發展新用戶共同參與,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

逢年過節各類搶票軟件肯定轟炸了不少人的微信群,畢竟回家是硬需求,售票App要求用戶將搶票信息分享給好友助力,等到助力人數達到規定數量,即可獲得加速特權,你的搶票成功率就能增加。

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不管加速有沒有用,大多數人都會樂於分享,因為這種助力方式不需要邀請新用戶,只需要他們點擊助力即可。類似的助力場景還有社交電商拼多多、每日優鮮等App,在生活場景中利用用戶拼團、助力這種自發打廣告的方式迅速打響品牌知名度。

2、有趣的信息分享

有一類用戶的分享動機在於尋求得到他人的認同,需要找準用戶的分享需求點,比如當用戶參與App的興奮度達到一定閾值時,或者出現新鮮有趣的體驗時,就會產生需要認同乃至炫耀的心理,此時一個信息分享按鈕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這類分享在App中可以表現為:遊戲類App曬排行榜、成就、戰績等;健身類App的運動目標完成後分享;資訊類App的文章分享等。每種類型的App必然有其興奮點,可以是電商剁手後的滿足,也可以是遊戲完成挑戰後的愉悅,找準時機切入能帶來不小的話題性。

可以在分享的信息中加入App二維碼或LOGO ,增強用戶記憶點,甚至激活/喚醒潛在用戶。

3、好處分享

通過紅包、優惠券、贈送等形式刺激用戶持續分享,每邀請一個好友就能獲得更多利益,這是種互惠互利的分享心理,被分享者也能從中得到獎勵,並且在看到好處後將自己轉化為分享者。

基於用戶社交的App邀請有獎活動?

這種方式最重要的傳播形式就是邀請好友參與活動,此時需要得知雙方邀請關係,即誰邀請了誰,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有的採用邀請碼分享方式,有的則是落地頁填寫手機號碼領取獎勵,但目前最直接的方式是openinstall的免填邀請碼安裝,用戶雙方不需要邀請碼、手機號碼等媒介就能自動綁定邀請關係併發放獎勵,大大降低溝通及操作成本,提升邀請效率。

作為平臺方,這種好處分享也需要加以設計,比如設置階梯式獎勵、捆綁式消費等形式促進用戶進一步轉化,並做好防薅羊毛的準備,比如從設備上限制一個用戶多次參與。

4、社交需求分享

這類人以社交分享為目的,只要分享的話題能夠幫助他與朋友保持聯繫,或者認識新朋友,那他的分享就是有意義的。

這就需要App根據用戶畫像,結合推送功能,適當推送一些能夠引起用戶關注的話題,最好對用戶能有一個標籤式的定位,大數據時代,用戶的使用習慣就是最值得分析的寶藏。

三、重視數據統計

App分享、邀請往往還需要涉及到多個社交平臺等App的跳轉,因此我們更應該對複雜的傳播途徑做一個細緻的分析,即精準統計每個老用戶邀請來的新用戶安裝、註冊、留存及後續行為。

更進一步,我們還需要針對邀請活動的轉化點、流失點進行優化,最好早期能做個A/B測試,挑選出最佳方案大力推廣。比如:餓了麼推出過優惠券活動,有3塊錢、5塊錢、10塊錢,在測試過之後,發現5塊錢優惠券性價比最高;收徒模式App在採用openinstall免填邀請碼安裝後,從分享到收徒環節的轉化率從13.7%提升至18.2%。

數據統計方面,還可以結合友盟、Talkingdata等第三方平臺也能獲取全面的數據分析維度。

當然,邀請有獎活動不僅邀請形式重要,獎勵也是重中之重,可以從分析App用戶屬性入手,瞭解他們的實際需求設置獎勵。除了上述幾種邀請活動外,根據用戶分享的心理動機,還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傳播形式,在基於移動互聯網這種低成本分享方式的基礎上,一定還存在不小的挖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